2025版高考政治全程一轮复习核心突破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3.3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学案(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版高考政治全程一轮复习核心突破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3.3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学案(含解析)

资源简介

第三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 第三课时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核心考点一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考点精析
1.矛盾的含义
含义 矛盾概念反映的是事物内部的对立统一关系。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正确理解 (1)“对立”和“统一”是指矛盾双方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矛盾的双方本身
正确理解 (2)“事物内部”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矛盾,不是人们从外部强加的,说明矛盾是客观的。哲学上的矛盾不能被随意制造或消灭。“事物内部”并非指只有事物内部才有矛盾,事物之间也存在矛盾
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1)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它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3)关系: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由此构成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4)要求
①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应促进有利转化,防止不利转化。
②矛盾双方的对立与统一不可分割,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3.联系、发展、矛盾的关系
唯物辩证法是研究世界状况的。联系和发展从表层回答了世界的存在状况,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而矛盾观点则从深层次揭示了出现这一状况的根本原因。图示如下:
易错清零
1.对立和统一是矛盾的双方。(  )
2.斗争性和同一性相互联结、相互分离,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
3.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并为斗争性所制约。(  )
4.矛盾双方的斗争性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
命题探究
考向 矛盾的基本属性
例 [2022·湖北卷]如图漫画描绘了插秧的劳动场景。该漫画表明(  )
①“后退”与“前进”没有明确的界限
②“后退”的表象蕴含着“前进”的规定
③“后退”与“前进”相互排斥相互对立
④“后退”与“前进”具有相互联结的属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训练 [2022·广东卷]右图漫画“当你阻碍别人前进的同时,无疑切断了自己的后路”(作者:薛飞)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①事物发展有曲折性,要勇敢面对挫折与考验
②事物联系是多样的,要用长远的眼光看问题
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要全面地看待事物
④主要矛盾决定事物性质,做事情要分清主次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核心考点二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考点精析
1.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的特殊性
含义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表现 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方法论 敢于承认矛盾,勇于直面矛盾,善于分析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地位 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区别 矛盾的普遍性反映的是同类事物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反映的是每一个事物的个性
联系 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求 要求我们从中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要把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结合起来,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方法论意义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
提醒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不是“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含义 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地位 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作用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也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如何做到 ①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②对不同事物的矛盾作具体分析,对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的特点作具体分析,对同一矛盾的不同方面作具体分析③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运动中把握事物的矛盾,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易错清零
1.矛盾具有普遍性,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矛盾。(  )
2.矛盾的解决离不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
3.承认矛盾的特殊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
4.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
5.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
命题探究
考向1 矛盾的普遍性
例1.[2021·河北卷]美学家朱光潜说过,我们所居的世界是最完美的,就因为它是最不完美的。假如世界是完美的,件件事都尽善尽美了,自然没有希望发生,更没有努力奋斗的必要。人生最可乐的就是活动所生的感觉,就是奋斗成功而得的快慰。从哲学的角度看,这段话体现了(  )
①事物的性质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 ②矛盾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③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④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训练1 “凡事不宜刻,若读书则不可不刻;凡事不宜贪,若买书则不可不贪;凡事不宜痴,若行善则不可不痴。”这段话蕴含的哲理是(  )
A.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B.任何事物都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对立统一
C.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D.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考向2 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例2.[2022·浙江1月卷]下列选项中与漫画《滚铁环》(作者:王永琦)哲学寓意相通的是(  )
①众人拾柴火焰高
②牵一发而动全身
③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④善弈者谋势,不善者谋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训练2 [2021·全国乙卷]漫画《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蛋得……》讽刺了一些人想问题、做事情(  )
①不敢发挥主观能动性
②否认事物发展的规律性
③不善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④不懂得联系的客观性和条件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考向3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关系
例3.[2022·湖南卷]花色各样的中国瓷器名扬四海,瓷器颜色主要由釉里所含的金属元素决定。青瓷的釉里含有铁元素,而白瓷的釉是单纯的石灰釉,铁的含量越少越好,青花瓷釉中则含有钴元素。由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每一件瓷器都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②不同颜色瓷器的特殊性寓于其普遍性之中
③具体分析瓷器的普遍性才能区别不同颜色的瓷器
④把握金属元素的特殊性才能制造不同颜色的瓷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训练3 [2024·九省联考广西卷]体育和文艺的双向赋能带来体育题材文艺创作热,催生了《夺冠》《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进球吧!少年》等体育题材的电影作品。这些作品既表现体育人生,又彰显集体主义精神和家国情怀,获得了众多观众的喜爱。上述材料表明(  )
A.主要矛盾决定着体育题材文艺创作的性质
B.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体育题材电影创作成功的关键
C.体育题材的电影作品都是矛盾特殊性与普遍性的统一
D.体育和文艺双向赋能体现矛盾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核心考点三 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
考点精析
1.主次矛盾与矛盾的主次方面
主次矛盾 矛盾的主次方面
区别 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 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事物内部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次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
联系 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贯通,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的主次方面既相互依赖,又相互贯通,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 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 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提醒 正确区分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
主次矛盾 矛盾的主次方面
标志词语 “重点”“重心”“关键”“首要任务”“突破口”“中心环节”等 “主流”“方向”“大局”“性质”“主体”“实质”“本质”“多数”“优势”等
实践应用 侧重于解决问题,即怎么办、改造世界。要做好一件事情,任务很多,千头万绪,必须集中力量解决最重要的任务 侧重于判断和评价事物,即怎么看、认识世界。对一个人、对一件事、对形势、工作等进行好与坏、成败得失、利弊、功与过、长处与短处等进行全面的认识与评价
图示 
2.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两点论 重点论
含义 认识复杂事物 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 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
认识某一矛盾 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反面 一点论 均衡论
联系 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要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理论依据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
图示 
3.全面理解矛盾观点与矛盾分析法
4.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跨模块:选修3 第三单元“运用辩证思维方法”]
唯物辩证法 形而上学
联系的观点/孤立的观点 要求人们在观察和分析问题时,要从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入手 它只看到一个个孤立的事物,看不到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发展的观点/静止的观点 要把事物的现状与它的过去和将来联系起来考察;既要看到事物位置的移动和数量的增减,更要看到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和发展 只看到事物的现状,看不到事物的过去和未来;只看到事物数量的变化和场所的变更,看不到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全面的观点/片面的观点 在分析事物发展的原因时,既要着重抓住事物发展的内部矛盾(内因),又不忽视事物发展的外部矛盾(外因) 只看到事物发展的外部条件,看不到事物发展的内在根据
根本分歧 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易错清零
1.主要矛盾就是急需解决的矛盾。只要解决了主要矛盾,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  )
2.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决定的。(  )
3.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性质不起作用。(  )
4.坚持重点论,就要反对一点论;坚持两点论,就要反对均衡论。(  )
命题探究
考向1 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
例1.[2024·九省联考黑龙江、吉林卷]“问题是事物矛盾的表现形式。”2023年9月,习近平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指出,新时代全面振兴东北需要坚持问题导向,冷静分析制约东北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科学把握形势,发挥比较优势,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坚持问题导向的哲学依据是(  )
①矛盾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要以矛盾的普遍性为依据辨别事物 ②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要同等对待事物发展中的主次矛盾 ③事物发展不同阶段存在不同矛盾,要紧密结合实际具体分析事物矛盾 ④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要着重解决事物发展中的主要矛盾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训练1 [2024·山东潍坊统考]2023年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省雄安新区考察时强调,雄安新区已进入大规模建设与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并重阶段,工作重心已转向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高质量疏解发展并举。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稳扎稳打,善作善成,推动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①矛盾双方的地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均衡
②复杂事物的主要矛盾不是一成不变的
③没有数量的积累就一定没有质的飞跃
④办事情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考向2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例2.“辩证法不知道什么绝对分明的和固定不变的界限,不知道什么无条件的普遍有效的‘非此即彼’,它使固定的形而上学的差异互相过渡,除了‘非此即彼’,又在适当的地方承认‘亦此亦彼’,并且使对立互为中介;辩证法是唯一的、最高度地适合于自然观的这一发展阶段的思维方法。”对恩格斯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
①辩证法与形而上学都承认事物之间的确定界限 ②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③形而上学的缺陷之一是只见“事物”忘记联系 ④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认识的唯一科学的思维方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训练2 黑格尔认为:“矛盾则是一切运动和生命力的根源;事物只因为自身具有矛盾,它才会运动。”杜林认为,“矛盾不能归属于现实。在事物中没有任何矛盾”。对比黑格尔和杜林的观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属于辩证法的观点
B.同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
C.双方的根本分歧在于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
D.双方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考向3 以主观题形式考查矛盾分析法
例3.[2021·山东卷]“哐当哐当……呜……”绿皮火车缓缓停下,车门被打开,有人扛着一蛇皮袋土豆,有人背着一箩筐花椒,一个个登上火车,车厢里,还有不少特殊的“乘客”——活鸡、活猪等。在“八纵八横”不断加密成型、时速越来越快的高铁时代,我国仍然运行着81对“慢火车”。
“慢火车”通常指铁路部门在出行不便的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山区、贫困地区,开行的平均时速只有四五十千米、每站必停、票价低廉的公益性旅客列车。在大凉山,它是与外界联系的纽带;在秦岭山区,它是上学的“校车”;在东北百里无人的林区,它是最方便的交通工具……它还是沿线地区群众的“致富车”。
在“快”的步伐中,也需要“慢”的脚步。“慢火车”正满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穿行于崇山峻岭中。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说明为什么“快”步伐中也需要“慢”脚步。
第一步审设问,定方向 知识限定:
设问指向:
设问类型:
第二步
析材料,
调知识
信息点①:高铁时代,我国仍然运行着81对“慢火车”
信息点②:在大凉山,它是与外界联系的纽带;在秦岭……交通工具
信息点③:它还是沿线地区群众的“致富车”。“慢火车”正满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穿行于崇山峻岭中
第三步
组答案,
用术语
核心考点一
易错清零
1.答案与解析:×。对立和统一是矛盾双方的关系,而不是矛盾双方本身。
2.答案与解析:×。矛盾双方相互联结、相互分离,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3.答案与解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4.答案与解析:×。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命题探究
例 解析:“后退”与“前进”二者有明确的界限,故①错误。“看似后退,实为前进”体现了矛盾的同一性,“后退”的表象蕴含着“前进”的规定,“后退”与“前进”具有相互联结的属性,故②④符合题意。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材料主要体现矛盾的同一性,没有体现矛盾的斗争性,故③排除。故本题选D。
答案:D
训练 解析:漫画不体现事物发展有曲折性,①排除。一事物与周围事物的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矛盾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阻碍别人前进的同时,也切断了自己的后路,漫画讽刺了孤立、片面看问题的形而上学,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事物联系是多样的,要用长远的眼光看问题;要全面地看待事物,②③符合题意。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着事物的性质,④表述错误。
答案:C
核心考点二
易错清零
1.答案与解析:×。只有在一定条件下,两个事物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才构成现实的矛盾。
2.答案与解析:×。自在事物的矛盾的解决与人的主观能动性无关。
3.答案与解析:×。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4.答案与解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5.答案与解析:×。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命题探究
例1 解析:事物的性质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①错误。事情充斥矛盾,才会有希望发生,才会有努力奋斗的必要,人生才会在奋斗中成功,这说明矛盾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②正确切题。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③错误。“世界是最完美的,就因为它是最不完美的”意味着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④正确切题。故本题选D。
答案:D
训练1 解析:“凡事不宜刻,若读书则不可不刻”意思是凡事不应太苛刻,惟有读书,要求不严是不行的,“凡事不宜刻”强调矛盾的普遍性,“读书则不可不刻”则强调矛盾具有特殊性,故这段话体现了任何事物都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对立统一,B符合题意。A强调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区别,C强调承认矛盾的普遍性,D强调主次矛盾之间的关系,在材料中均未体现,排除。
答案:B
例2 解析:漫画的意思是滚铁环的铁棍不是越多越好,在这个游戏里,一个就够了,表明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时要统筹考虑,优化组合,否则整体功能小于部分功能之和。“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善弈者谋势,不善者谋子”意思是善于下棋的人谋划整盘棋的局势,不善于下棋的人谋划每一颗棋子,体现了要着眼整体,统筹考虑,优化组合,③④入选。“众人拾柴火焰高”体现人多力量大,与漫画寓意无关,①不选。“牵一发而动全身”体现关键部分对整体的作用,漫画未涉及,②不选。
答案:D
训练2 解析:瓜、豆、蛋是三种不同的物质形态,具有各自的发展规律。而漫画中“种蛋”行为,没有看到蛋与瓜、豆的不同特点,主观从“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得出“种蛋得蛋”的认识并付诸行动。该行为错在没有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没有看到联系是客观的,是有条件的,③④符合题意。漫画中“种蛋”行为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只是没有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①说法错误,排除。漫画中“种蛋”行为是根据“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一瓜、豆生长规律而做出的行为,这说明漫画主人公是承认事物发展具有规律性的,只是没有正确地认识和利用规律,②说法错误,排除。
答案:D
例3 解析:瓷器颜色主要由釉里所含的金属元素决定。但是像青瓷的釉、白瓷的釉、青花瓷的釉含的金属元素不同,说明了每一件瓷器都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要把握金属元素的特殊性才能制造不同颜色的瓷器,①④正确。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②错误。具体分析瓷器的特殊性才能区别不同颜色的瓷器,③错误。
答案:B
训练3 解析:材料中这些体育题材的电影作品既表现体育人生,又彰显集体主义精神和家国情怀,是矛盾特殊性与普遍性的统一,C正确。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而不是主要矛盾决定着体育题材文艺创作的性质,A错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不是体育题材电影创作成功的关键,B错误。矛盾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D错误。
答案:C
核心考点三
易错清零
1.答案与解析:×。在特殊的情况下,要先解决好次要矛盾,才能解决好主要矛盾。解决主要矛盾是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解决主要矛盾只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2.答案与解析:×。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3.答案与解析:×。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性质不起决定作用。
4.答案与解析:×。坚持两点论,就要反对一点论;坚持重点论,就要反对均衡论。
命题探究
例1 解析:矛盾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要以矛盾的特殊性为依据辨别事物,而不是普遍性,①错误。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不能同等对待事物发展中的主次矛盾,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②错误。新时代全面振兴东北需要坚持问题导向,冷静分析制约东北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科学把握形势,发挥比较优势,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坚持问题导向的哲学依据是事物发展不同阶段存在不同矛盾,要紧密结合实际具体分析事物矛盾;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要着重解决事物发展中的主要矛盾,③④正确。
答案:D
训练1 解析:矛盾双方的地位是不平衡的,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①说法错误,排除。雄安新区已进入大规模建设与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并重阶段,工作重心已转向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高质量疏解发展并举,表明复杂事物的主要矛盾不是一成不变的。办事情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②④正确。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或场所的变更,有时候场所的变更也会引起质变,③排除。故本题选C。
答案:C
例2 解析:辩证法使固定的形而上学的差异互相过渡,除了“非此即彼”,又在适当的地方承认“亦此亦彼”,这说明辩证法与形而上学都承认事物之间的确定界限,①正确。联系具有条件性,②错误。形而上学的缺陷之一是孤立地看问题,③正确。辩证法不仅仅是关于自然界的认识,而且有唯物辩证法也有唯心辩证法,④错误。
答案:B
训练2 解析:黑格尔属于辩证法的观点,杜林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A、B错误。双方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而不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C错误。
答案:D
例3 答案:第一步:矛盾的特殊性 为什么“快”步伐中也需要“慢”脚步 原因类
第二步:调用知识: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调用知识: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调用知识: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第三步: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慢火车”的开行是从当地的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及所处阶段和人民的生活实际出发作出的选择。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慢火车”的开行能更好地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以更加平衡更加充分的发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