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单元 遵循逻辑思维规则 第五课 正确运用判断核心考点一 正确运用简单判断考点精析1.判断含义 判断就是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基本特征 ①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是判断的一个基本特征。断定的方式有两种:一是肯定,二是否定②判断的另一个基本特征是有真假之分。如果一个判断的断定符合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它就是真的;否则,它就是假的表达 判断是通过语句表达的。判断是语句的思想内容,语句是判断的语言形式类型 ①简单判断:直接由概念构成而不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包括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②复合判断:本身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包括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等提醒 判断的划分依据是依据判断本身是否包含其他判断。2.正确运用性质判断(1)含义:性质判断就是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性质判断又称为直言判断。(2)结构:性质判断一般由量项、主项、联项和谓项组成。(3)种类(4)准确地运用性质判断要求 错误举例不能缺少主项和谓项 通过学习,进步很快避免主项与谓项配合不当 中学生是人生的重要阶段准确地使用量项和联项 ①所有的错误都是不可避免的②你的这个办法很好,我想没有谁不会不同意的3.正确运用关系判断(1)含义:断定认识对象之间关系的判断叫作关系判断。(2)关系判断一般由关系者项、关系项和量项三部分组成。表示关系承担者的叫作关系者项。表示关系者之间关系的叫作关系项。表示关系者项范围的叫作量项。这种判断的逻辑结构图示如下:(3)关系的性质:①对称关系②传递关系提醒 使用关系判断常见的逻辑错误:混淆关系的不同性质,把非对称关系当作对称关系,把非传递关系当作传递关系。易错清零1.性质判断就是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 )校正: 2.依据判断本身的真假性质,判断分为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 )校正: 3.判断分为性质判断、关系判断和联言判断。( )校正: 4.断定认识对象之间有无关系的判断叫作关系判断。( )校正: 命题探究考向1 性质判断例 1以下判断对应正确的是( )序号 内容 类型① 所有历史人物都是受历史规律制约的 全称肯定判断② 美国不是“民主样板” 特称肯定判断③ 刘老师对李老师说,这堂课要么我上,要么你上 相容选言判断④ 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 必要条件假言判断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训练1 [2024·黑龙江鸡西一模]凡到过福建泉州的人,都会去闽台缘博物馆参观。下列对这一判断分析正确的是( )A.缺少主项和谓项,判断不完整B.没有准确地使用量项C.主项与谓项搭配不当D.是一个关系判断考向2 关系判断例 2[2024·浙江模拟预测]断定认识对象之间关系的判断叫作关系判断。下列关系判断正确的有( )①甲是乙的邻居——对称关系②甲信任乙——非传递关系③甲认识乙——非对称关系④甲是乙的父亲,乙是丙的父亲——传递关系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训练2 在某校篮球对抗赛中,高一年级战胜了高二年级,高二年级又战胜了高三年级。小明高兴地说:“高一年级必然会战胜高三年级。”小新摇摇头说:“不一定。”下列对两人的对话分析正确的是( )A.小明说的对,因为这里的“战胜”关系是传递关系B.小明说的不对,因为这里的“战胜”关系是反传递关系C.小新说的对,因为这里的“战胜”关系是非传递关系D.小新说的不对,因为这里的“战胜”关系是传递关系核心考点二 正确运用复合判断考点精析1.复合判断及其种类含义 复合判断是其本身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构成 由联结词和支判断两部分组成类型 根据断定情况的不同,复合判断分为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等多个种类2.正确运用联言判断(1)含义:联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2)构成:组成联言判断的支判断叫作联言支。用来联结联言支的词项,叫作联言判断的联结项。一个联言判断至少包含两个联言支。(3)真假:在联言判断中,当且仅当,组成它的各个联言支都是真的,这个联言判断才是真的。如果有一个联言支是假的,这个联言判断就是假的。提醒 联言判断的联结项主要有“并且”“既……又……”“不但……而且……”“虽然……但是……”等。3.正确运用选言判断(1)含义:选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可能情况的判断。(2)构成:由选言支和联结项组成。联结项主要有“或者……或者……”“要么……要么……”“不是……就是……”等。(3)类型相容选言判断 不相容选言判断判断依据 选言支所断定的对象情况可以同时并存(相容的选言支) 选言支所断定的对象情况只能有一种存在,不能有两种和两种以上的情况并存(不相容的选言支)联结项 “或者……或者……” “要么……要么……”“不是……就是……”真假 选言支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或都是真的,则为真;选言支都是假的,则为假 有且只有一个选言支为真时,该选言判断为真;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言支为真,或都是假的,则为假4.正确运用假言判断(1)含义:假言判断是断定事物某情况的存在(或不存在)是另一情况存在(或不存在)的条件的判断。假言判断又叫条件判断。(2)结构:前件、后件、联结项。(3)种类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逻辑要义 如果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必有后一种事物情况,前一种情况就是后一种情况的充分条件 如果没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一定没有后一种事物情况,前一种情况就是后一种情况的必要条件 有了这种情况,必将产生某种情况;没有这种情况,必不产生该种情况联结项 “如果……那么……”“只要……就……”等 “只有……才……”“除非……才……”等 “当且仅当……”等真假 前件真,后件必真;前件假,后件不一定假 前件假,后件必假。没有前件,就一定没有后件 前件真,后件必真;前件假,后件必假提醒 三种复合判断的侧重点不同:联言判断强调几种情况同时存在,选言判断强调不确定的几种可能的情况,假言判断强调事物情况之间的条件关系。易错清零1.选言判断是断定对象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 )校正: 2.联言判断中多数联言支是真,联言判断就一定真。( )校正: 3.前件和后件都是假的,这样的判断就是假的。( )校正: 命题探究考向 正确运用复合判断例[2022·海南卷]当“如果沉迷于手机,学习成绩肯定会下降”为真,则下列逻辑判断必为假的是( )A.没有沉迷于手机,学习成绩却下降了B.没有沉迷于手机,学习成绩就不会下降C.沉迷于手机,学习成绩却没下降D.不是只有沉迷于手机,学习成绩才会下降训练1 [2024·九省联考江西卷]某学校组织学生分批前往敬老院开展义务劳动,需要选派学生干部担任领队。在符合条件的多名学生干部中,小张和小李两位同学受到大家关注。甲、乙、丙三位老师提出了各自的意见。同时满足甲、乙、丙三人意见的方案是( )A.选小李,不选小张B.选小张,不选小李C.两人都不选D.两人都选训练2 [2024·九省联考贵州卷]自1446年建成之日起,广济桥一直是湖南、广东、广西经贵州往云南、四川的交通要道。“虽然经受无数次洪水冲击,但广济桥至今依旧坚固如初,从未坍塌。”以引文中的判断为前提,可必然推出的结论是( )A.广济桥不但从未坍塌,而且依旧坚固如初B.广济桥要么经受洪水冲击,要么坚固如初C.只有经受多次洪水冲击,广济桥才会出现坍塌D.只要广济桥出现坍塌,就说明其受到洪水冲击训练3 [2024·九省联考黑龙江、吉林卷]“如果不改变贫困地区长期贫困的面貌,就不能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基于上述判断,可以必然推出的结论是( )①只有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改变贫困地区长期贫困的面貌 ②只有改变贫困地区长期贫困的面貌,才能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③如果改变了贫困地区长期贫困的面貌,就能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④如果要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要改变贫困地区长期贫困的面貌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核心考点一易错清零1.答案与解析:×。性质判断就是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2.答案与解析:×。依据判断本身是否包含其他判断,判断分为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3.答案与解析:×。简单判断分为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复合判断分为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等。4.答案与解析:×。断定认识对象之间关系的判断叫作关系判断。命题探究例1 解析:“所有历史人物都是受历史规律制约的”是全称肯定判断,①正确;“美国不是‘民主样板’”是单称否定判断,②错误;“刘老师对李老师说,这堂课要么我上,要么你上”属于不相容选言判断,③错误;“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属于必要条件假言判断,④正确。答案:B训练1 解析:并不是每个到泉州的人都是去旅游的,也不是每个到泉州旅游的人都有兴趣到闽台缘博物馆去参观的。此句中的“凡”是表示全称的量项,用得不妥,可将“凡”改成表示特称量项的“许多”或“有些”,可见题中判断没有正确使用量项,B正确。题中判断属于性质判断,主项与谓项是完整的且搭配合理,可见A、C、D三项都是对题干判断的错误解读,A、C、D排除。故本题选B。答案:B例2 解析:邻居关系是对称关系,甲是乙的邻居,乙也是甲的邻居,①正确。信任关系是非对称关系,甲信任乙,乙可能信任甲也可能不信任甲,②错误。认识关系是非对称关系,甲认识乙,乙可能认识甲也可能不认识甲,③正确。甲是乙的父亲,乙是丙的父亲,这是反传递关系,因为甲肯定不是丙的父亲,④错误。故本题选A。答案:A训练2 解析:非传递关系是指a与b有某种关系且b与c也有这种关系时,a与c可能有也可能没有这种关系,因此这里的“战胜”关系是非传递关系,小新说的对,C正确。答案:C核心考点二易错清零1.答案与解析:×。联言判断是断定对象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2.答案与解析:×。联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在联言判断中,当且仅当,组成它的各个联言支都是真的,这个联言判断才是真的。也就是说,它要求各个联言支的断定都要与实际相符合。如果有一个联言支是假的,这个联言判断就是假的。3.答案与解析:×。前件和后件都是假的,但事物情况之间确实存在着某种条件关系,这样的判断仍然可以是真的。命题探究例 解析:“如果沉迷于手机,学习成绩肯定会下降”为真,这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其有效式是肯定前件式和否定后件式。肯定前件式即前件真,则后件必真,有前必有后。否定后件式即后件假,则前件必假,无后必无前。沉迷于手机,是学习成绩肯定会下降的充分条件,不是必要条件。根据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真值表,无前未必无后。因此,“没有沉迷于手机”,“学习成绩可能下降了,也可能不会下降”。因此这两个选项的判断可能为真,不能判断必为假,A、B排除。根据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真值表,如果前件真,后件假,则判断一定为假。沉迷于手机,学习成绩却没下降,该选项前件真,后件假,因此该判断一定为假,C符合题意。沉迷于手机,是学习成绩肯定会下降的充分条件,不是必要条件,所以不是只有沉迷于手机,学习成绩才会下降,该选项可以为真,D排除。故本题选C。答案:C训练1 解析:同时满足甲、乙、丙三人意见的方案,那么甲、乙、丙三人的话同时是真的。老师甲:如果选派小张,就要选派小李。这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前件真,后件必真,有了“选派小张”这个情况,就会出现“选派小李”这个情况。“选派小张”却“不选派小李”是不可能的;老师乙:或者选派小张,或者不选派小李。一个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他的选言支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也可以都是真的。老师丙:只有选派小李,才不选派小张。“选派小李”是“不选派小张”的必要条件。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无前必无后,但有前却未必有后,因此可以肯定前件而否定后件,肯定前件“选派小李”,否定后件“不选派小张”,即选派小张,综上分析,两人都选才是正确的,D符合题意。老师甲:如果选派小张,就要选派小李。这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前件真,后件必真;后件真,前件必真,有了“选派小李”这个情况,就会出现“选派小张”这个情况。有了“选派小张”这个情况,就会出现“选派小李”这个情况,选小李,不选小张和选小张,不选小李都是错误的,AB错误。老师丙:只有选派小李,才不选派小张。“选派小李”是“不选派小张”的必要条件。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无前必无后,不选派小李,一定要选派小张,不能两个人都不选,C错误。答案:D训练2 解析:“虽然经受无数次洪水冲击,但广济桥至今依旧坚固如初,从未坍塌”,这是一个联言判断,其推理规则为:同真为真,一假为假,以这个判断为前提,意味着该判断的联言支都是真的,“广济桥不但从未坍塌,而且依旧坚固如初”是其中的一个联言支,必然为真,A正确。广济桥要么经受洪水冲击,要么坚固如初,这是一个选言判断,由题干联言判断不能必然推出,B与题意不符。只有经受多次洪水冲击,广济桥才会出现坍塌,这是一个假言判断,由题干联言判断不能必然推出,C与题意不符。题干判断是一个联言判断,其推理规则为:同真为真,一假为假,以这个判断为前提,意味着该判断的联言支都是真的,而“只要广济桥出现坍塌,就说明其受到洪水冲击”对前提判断中的联言支一个肯定,一个否定,是错误的,D排除。答案:A训练3 解析:由于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并没有断定后件真时前件会怎样,因此,在充分条件假言推理中,由肯定假言判断的后件而在结论中肯定假言判断的前件,是错误的推理结构。只有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改变贫困地区长期贫困的面貌错误,①错误。“如果不改变贫困地区长期贫困的面貌,就不能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属于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所断定的前件和后件的关系是:前件真,后件就一定真。如果肯定了假言判断的前件,结论就可以肯定假言判断的后件。只有改变贫困地区长期贫困的面貌,才能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②正确。由于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并没有断定后件真时前件会怎样,因此,在充分条件假言推理中,由否定假言判断的前件而在结论中否定假言判断的后件,是错误的推理结构。如果改变了贫困地区长期贫困的面貌,就能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错误,③排除。“如果不改变贫困地区长期贫困的面貌,就不能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属于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所断定的前件和后件的关系是:后件假,前件就一定假。如果否定了假言判断的后件,结论就可以否定假言判断的前件。如果要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要改变贫困地区长期贫困的面貌,④正确。答案: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