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打猪草》教材版本:人民音乐出版社《音乐》五年级上册第三课【教学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在教学中以音乐为载体,引导学生通过聆听,感受戏曲的魅力。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戏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音色辨别能力,提高学生对戏曲的认识。【教材分析】器乐曲《打猪草》是徐景新根据黄梅戏《打猪草》中“对花”的曲调改编的,以《对花》前奏改编a段,以《对花》第一、二段改编b、b’段,乐段a+b构成了乐段1,乐段a+b’构成了乐段2,乐曲由“引子+乐段1+乐段2+尾声”组成,是一首由民族乐器与西洋乐器混合演奏的器乐曲。乐曲亲切朴实,旋律动听,以演奏黄梅戏《打猪草》的板胡与弹拨乐器三弦的对答演奏再现“对花”中的男女对唱情景,勾画出在打猪草时俏皮幽默的对话,惟妙惟肖,是勤劳致富的劳动者对生活的赞美。该曲汲取了传统黄梅戏音乐特点,加以特色的锣鼓伴奏,充分体现了戏曲特点。加以管弦乐的合奏,使传统音乐更加新颖、时尚,令人耳目一新。【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聆听了一定的器乐曲,对乐器的分类有一定的认识,大部分同学能够分辨乐器的音色。学生能够随着乐曲哼唱出短小的音乐主题或音乐片段,能够初步分析出乐曲的曲式结构。【教学内容】聆听器乐曲《打猪草》【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器乐曲《打猪草》,感受鲜明的地方戏曲曲调,增进学生对学习民乐作品的兴趣和情感。2、能够听辨出器乐曲《打猪草》第2乐段中乐器对答的形式,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音乐情绪的变化。3、认识民族乐器板胡与三弦音色及演奏特点,体验对答形式,培养学生对乐器音色的辨别能力。【教学重点】1、感受地方戏曲曲风,用不同的形式引导学生聆听音乐。2、体验板胡与三弦演奏特点,体验音乐对奏形式。【教学难点】1、乐器特点模仿,用正确的声音模唱旋律。2、音乐的曲式结构。【教学准备】电子琴;小提琴、板胡、三弦贴图卡纸;畅言平板教学机;课件;黑板【教学过程】【一】、导入1、情景导入:师表演黄梅戏《对花》选段问:同学们知道,老师刚刚的这段表演是什么戏曲的选段吗?生:黄梅戏2、简介黄梅戏①黄梅戏是我国的五大剧种之一,安徽省的主要戏曲曲种,起源于湖北省黄梅县,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唱腔委婉清新,采用地方方言演唱,伴奏乐器以胡琴为主,加以其他民族乐器和锣鼓配合。②介绍黄梅戏的行当。设计意图:情境导入,帮助学生进入上课状态,为揭示课题做铺垫。【二】、新课学习:一、初次聆听1、揭示——器乐曲(板书课题:打猪草)师:我们说了这么多有关黄梅戏的知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由黄梅戏改编的器乐曲《打猪草》。问:什么是“器乐曲”?师:器乐曲和我们的学唱曲不一样,它是以器乐为主,用乐器演奏来表达一个主题或一个故事情节。2、引出乐器分类:①师:同学们都知道哪些乐器?生:用学生机抢答②做习题③讲解乐器分类,对比聆听乐器音色(电子琴展示)3、初次聆听乐曲师:下面我们一起来聆听器乐曲《打猪草》,请同学们仔细聆听,听完后说一说你都听到了哪些主要乐器?设计意图:1、用畅言平板机习题功能,学生通过做题,巩固掌握乐器的分类;2、通过电子琴模拟演奏各类乐器,引导通过聆听声音辨别乐器类型。(电子琴模拟乐器演奏皆选用《打猪草》主题旋律,帮助学生熟悉旋律。)二、分段聆听(一)聆听b段(贴图)师:同学们听到的乐器可真多,下面就让我们来分段聆听乐曲,一起来探究这首乐曲中出现的主奏乐器。1、初听b段:师:仔细聆听乐曲,思考这段乐曲中哪两件乐器在主奏?(放音乐)师:第一件是什么乐器?是拉弦乐器还是弹拨乐器?生:拉弦乐器,二胡、板胡……..2、对比二胡、板胡音色板胡的音色相对于二胡来说音色更明亮、稍显尖锐3、体验三弦,熟悉音乐:①师:乐曲中出现的第二件乐器是什么?(复听b段)吹管乐器还是弹拨乐器?生:弹拨乐器,古筝、三弦…….②认识三弦。三弦的音色相对于古筝来说,颗粒感更强。4、分角色模唱b段①根据乐器的音色特点分角色②女生“嗯”字模唱,男生“噔”字模唱。5、引出《对花》第一段师:同学们,我们刚刚这样的乐器演奏形式叫什么?生:轮奏、对奏……师:下面我们来聆听一段音乐,听听他们在做什么?生:争辩、对唱……师:是的,他们在对花,你们听这首《对花》和我们刚刚聆听的b乐段像吗?生:像师:我们刚刚聆听的器乐曲就是根据黄梅戏《打猪草》选段《对花》改编的。大家还记得老师一开始带来的一段表演吗?说的就是花旦陶金花准备去打猪草,“猪草”是一种草药,金花来到山上打猪草,在打猪草时不小心碰到了金小毛家的竹笋,金花用猪草将竹笋盖住,金小毛误以为金花偷竹笋,最后两人误会解开,唱着《对花》,一路猜花名的有趣情景。本段音乐就是由《对花》第一段改编而来。6、演唱《对花》第一段①读歌词,讲解安庆方言的发音。②学习动作③男女对唱《对花》,边唱边做6、思考:乐段b中的“对奏”与《对花》中的“对唱”有什么关系?设计意图:通过乐器示范、旋律模唱、模拟演奏等活动让学生从中体验主奏乐器的演奏特点及其音乐形式;通过演唱《对花》,感受鲜明的地方戏曲曲调。(二)聆听b’段(贴图)1、引出《对花》第2段师:戏曲《对花》还有第二段,我们一起来听听,找一找第二段和第一段的异同点,小耳朵认真听!2、引出乐段b’师:如果你是音乐家,根据我们的乐段b来改编一段相似的音乐,你会对音乐做什么调整?生:板胡和三弦顺序对调一下。3、聆听乐段b’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聆听《对花》1、2段,引出器乐曲b’乐段,将器乐曲《打猪草》与黄梅戏《对花》紧密结合,探索乐曲主题的创作由来,加深音乐的主题。(三)聆听a段(贴图)1、聆听乐段a,说一说与乐段b、b’情绪上的区别。师:下面我们再来聆听一段音乐,听一听它的情绪和刚才那两段音乐一样吗?师:不一样,这段音乐很优美,刚刚的两段音乐很欢快、很热烈。2、引出乐器——小提琴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这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生:小提琴设计意图:通过聆听提高学生对弦乐音色的感受,认识到每一件乐器都有其本身的音色特点,不同的乐器音色带来不同的音乐感受。三、曲式分析今天我们聆听了器乐曲《打猪草》,将戏曲《对花》的前奏改编成了a段,用《对花》的第1、2段改编成了b、b’段,(边说边贴图)这首器乐曲由a、b、b’这三个乐段加上引子和尾声组成的。下面就让我们再次完整聆听器乐曲《打猪草》,对乐曲做一个完整的曲式分析,请一位同学上台帖卡片。(学生用学生机的抢答功能)设计意图:完整聆听,通过音乐活动进行曲式分析。从课始的初步模糊感性体验,再到分段深入聆听,此环节的完整复听是对乐曲的深入理性分析。四、课堂小结器乐曲《打猪草》在传统的戏曲音乐基础上,加以西洋乐器的合奏,使这首音乐更加新颖、时尚,令人耳目一新。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小组PK板上的成绩,恭喜-----组获得优秀小组,请小组代表上来领取“三美币”,我们把掌声送给他们。今天的课就上到这了,下课!(播放戏曲《对花》)设计意图:用小组PK的评价方式,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到课堂活动。【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