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七年级历史统编版(2024)上册课前导学(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5课 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七年级历史统编版(2024)上册课前导学(含答案)

资源简介

第5课 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
【课前导学】
一、王室衰微
(一)东周时期
1.周王东迁:公元前 年, 将国都从镐京东迁 ,从此进入 时期。
2.东周前期被称为 时期。这一时期的社会处于动荡和变化的状态,西周的各种制度逐渐遭到破坏,后人称之为“ ”。
(二)分封制瓦解
一些诸侯国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不再把新占有的土地分封给卿大夫,而是设置 、 ,委派官员直接管理,这些职位也不再世袭。西周时期的 逐步走向瓦解。
(三)王室衰微表现
1.东迁后,周王室直接管辖的地区仅仅在 一带。周王在名义上仍然是天下“共主”,但缺乏经济、军事实力,权威明显削弱,渐渐失去对各地诸侯的控制。
2.诸侯国日益强大, ,也不再定期朝觐天子和向周王室缴纳贡赋,导致周王室财政入不敷出,困难重重。
(四)结果
周王室地位不断下降,大的诸侯势力日益壮大。这时候国家的统治权实际上已经从周天子手中转移到了大国诸侯手里,他们操纵政治,竞相角逐,使春秋时期的政治呈现出新面貌。
二、诸侯争霸
(一)背景
1.春秋时期诸侯国为了追逐 ,经常从事结盟和 等活动。
2.一些强大的诸侯打出“ ”的旗号,积极争夺霸主地位。
(二)过程
齐桓公、秦穆公、 、楚庄王等先后称霸,牵头召集诸侯大会,充当盟主,号令诸侯。春秋末期,东南地区的吴国和 迅速崛起,先后北上称霸。
(三)影响
1.春秋时期的大国争霸,导致许多中小诸侯国覆灭,少数强大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促进局部地区的统一)
2.春秋时期也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发展的重要阶段。当时中原的“诸夏”与周边的“戎”“狄”“蛮”“夷”等长期交往,为 创造了契机。在频繁往来和密切联系中,这些民族也产生了 的观念。
三、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一)概况:春秋时期, 有很大发展。
(二)表现
1.农业:春秋后期出现了 和 ,使农业的 、山林的开发、耕地的扩大都具备了条件,粮食产量有了明显增长,人口也不断增多。
2.手工业:手工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分工更加细致,铸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和漆器制作等都有所发展。
3.商业:产品的增加使城市中的商业活动逐渐活跃起来,各诸侯国统治者对经济活动提供一定的鼓励和保护, 在当时也得到了较为广泛地使用。
【习题练习】
1.周顷王是东周第七代君主,他继位时,竟然没有财力办理周襄王的丧事,只得派人去向鲁国求助。这件事充分说明了( )
A.诸侯定期向周天子纳贡 B.鲁国比较尊重周天子
C.周天子平时比较注重节俭 D.周王室地位一落千丈
2.“尊王攘夷”一词出现于《春秋·公羊传》,大意是齐桓公会过问和制止那些侵犯周王室权威的事,而他也借着周天子的影响号令诸侯。齐桓公提出这个号召的目的是( )
A.争夺中原霸主 B.维护周天子 C.扩充疆界 D.控制少数民族
3.“春秋无义战”是孟子对春秋时期争霸战争的评价。下列与春秋时期争霸战争相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巩固了周王室 B.给社会带来了灾难
C.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 D.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4.在春秋时期,人们起名字往往把“牛”和“耕”连在一起,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晋国大力士姓牛,字子耕,此外,《论语》中也有“犁牛之子驿且角”这样把“耕”和“牛”连用的句子。这种现象体现了( )
A.牛耕在春秋时期已经出现 B.牛耕在春秋时期已全国普及
C.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 D.牛耕的使用推动井田制瓦解
5.在我国出土的文物中,有春秋时期的铁制农具(如图)。在《战国策.赵策》中有秦国用牛耕田,用河流运粮食的记载。这反映了( )
A.古代冶炼工艺完善 B.水利灌溉技术成熟
C.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D.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答案以及解析
【课前导学】
(一)1.770 周平王 洛邑 东周
春秋 礼崩乐坏
县 郡 分封制
1.洛邑 2.各自为政
(一)1.自身利益 军事征伐
2.尊王攘夷
(二)晋文公 越国
(三)2.民族交融 华夏认同
(一)社会经济
(二)1.铁制农具 牛耕 深耕细作
金属货币
【习题练习】
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周王室衰微。据“没有财力办理周襄王的丧事”可知,这说明了周王室缺乏经济实力。春秋时期,周王室的统治力大减,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要依附于强大的诸侯。故选D。
2.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齐桓公执政以来,在管仲的辅佐下,经过了内政、经济、军事等多方面改革,有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军事实力,适时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帜,以诸侯长的身份,挟天子以伐不服,成为春秋时的第一位霸主,由此可知,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的内容不是齐桓公提出这个号召的目的,排除;故选A。
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春秋时期战火不断是周王室衰微的体现,故A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4.答案:A
解析:我国至迟在春秋末年已使用牛耕,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牛耕的使用,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的产量显著提高,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春秋时期的人常以“牛”“耕”作为名或字,这些现象说明了牛耕在春秋时期已经出现。故A符合题意;题干现象说明牛耕在春秋时期已经出现,不能说明牛耕在春秋时期已全国普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牛耕的使用推动井田制瓦解,排除BCD。故选:A。
5.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春秋时期的铁制农具,再结合所学可知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C项正确;图片没有反映冶炼工艺,排除A项;铁制农具是耕地的,排除B项;土地私有制在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中确立,排除D项。故选C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