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外国语学校(集团)龙华高中部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PDF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东省深圳外国语学校(集团)龙华高中部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PDF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深圳外国语学校(集团)龙华高中部2025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答案】B
2.【答案】C
3.【答案】C
4.【答案】D
5.【答案】D
6.【答案】A
7.【答案】C
8. 【答案】A
9.【答案】C
10.【答案】D
11.【答案】C
12.【答案】B
13.【答案】A
14.【答案】C
16.【答案】B
二、非选择题
17.【答案】(14分)
(1)同:都是巩固边防的手段;(2分)
异:明代茶叶供应由官府控制,清代不受限制,并鼓励茶商贸易;清代除边防外,还有征收茶税、稳定边疆的财政考虑。(4分)
背景:清朝的疆域扩大,政治稳定;封建经济繁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发展;因地制宜的民族政策(4分)
(2)影响:减少边疆地区治理的经济成本;推动内地与边疆地区的经济交流;促进民族交融;有利于对边疆地区实施有效管辖,形成大一统格局。(4分)
18.【答案】(14分)
(1)内容:强调了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纪律性、民主集中制以及革命先锋作用;认识到农民阶级在无产阶级革命中的重要作用(或提出建立工农联盟);针对俄国特殊的国情,提出落后国家可以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实现向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理论;提出了帝国主义论,揭示了帝国主义的经济基础及其内部矛盾;积极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革命运动。(6分。每点2分,任答三点得6分)
(2)影响: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思想;促成了工农联盟,壮大了革命力量;为十月革命的成功指明了方向,定了基础;帝国主义理论为后来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反帝反殖斗争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战略指导;推动了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6分。每点2分,任三点得6分)但列宁关于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的理论(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忽视了苏俄的客观实际,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2分)
19.【答案】(12分)
答案示例:
论题:文化的离异与回归推动了东西方社会转型(2分)
论述:在东西方近代化转型过程中,都有过文化离异与回归的现象。尽管各自的内涵不同,本质上包括对传统文化的疏离、扬弃和有意识的继承。(2分)
观察历史,近代西欧通过对中世纪禁欲主义、教会腐朽、守旧思想的批判和以学习和恢复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为号召,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思想,促进了思想解放,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资产阶级革命,确立并逐步发展、完善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最终在对中古文化的离异和上古希腊、罗马文明的回归中实现了社会转型。在近代中国,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第一步;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但同时,面临民族危亡,也有一批进步知识分子,讲述历史,整理国学,研究语言,探讨制度,反对一味迷醉于“欧风美雨”的崇外思想,激发了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为实现民族独立与复兴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特别是中国共产党践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和中国传统文化结合,大大推动中国的现代化历程。(6分。事例无需求全,不拘泥于本表述)
总之,在东西方近代化转型过程中都有过文化离异与回归的现象,这种离异与回归,不是传统文化的简单剥离或重新认同,实质是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中推动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说明:论题可选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事例必须涉及“离异”与“回归”两方面,言之有理即可)
20.【答案】(12分)
(1)示例一:威斯特伐里亚体系(1分)
17世纪前期发生了欧洲国家为争夺领土、王位和霸权的三十年战争。1648年,交战各方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结束战争,形成威斯特伐里亚体系。该体系的积极意义在于确立了国际关系中的国家领土主权独立的原则;开创了用国际会议和谈判协议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确立了国际法的基本原则。但其问题在于这一体系只局限于欧洲;并且是少数大国按照强国利益构建的格局,体现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7分)
示例二:维也纳体系
1815年,拿破仑战争失败。欧洲各国通过维也纳会议签订了一系列条约,形成维也纳体系。该体系有利于短期内实现欧洲的和平;促进了近代外交制度的发展和国际法的进一步发展。但其本质是大国协调、欧洲均势的国际关系体系;并且是封建统治秩序的恢复,必将被欧洲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冲破。
示例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918年,一战以协约国的胜利告终。战后,战胜的协约国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形成了一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该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战后的和平;并建立了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联盟;欧洲国家为中心的国际格局有所改变;十月革命胜利,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但是,该体系是由英法美控制的国际关系格局,带有大国强权色彩;对战败国家的惩罚埋下了二战的伏笔。
示例四: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
1931—1945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终以同盟国的胜利告终。战争中后期,反法西斯同盟国召开了一系列会议,缔结一系列协定,建立起战后国际秩序——雅尔塔体系。雅尔塔体系有利于实现战后的世界和平;联合国建立。但是该体系实质上是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是大国相互妥协的产物;带有明显的强权政治色彩。
(2) 构想:国际经济新秩序:各国有权选择符合本国国情的经济模式和发展道路;各国有权对本国资源及其开发实行有效控制;各国有权参与处理国际经济事务;发达国家应尊重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和需要,在提供援助时不应附加任何政治条件;加强南北对话与合作,在经济领域做出必要的调整。
国际政治新秩序:各国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应当作为国际社会的平等成员,参与国际事务的讨论;各国有权根据国情独立自主地选择本国的政治制度;互相尊重国家领土完整和边界不可侵犯的原则;国家之间发生争端应当通过和平方式合理解决。(4分,分政治经济两个角度答)深圳外国语学校(集团)龙华高中部 2025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卷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5页,满分为 100分。考试用时 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学号填写在答题卡密封线
内相应的位置上,用 2B铅笔将自己的学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卷纸各题目
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超出指定区域的答案无效;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
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和平整。
一、选择题(每题 3分,共 48分)
1.红山文化出土的一种非日常实用性陶器无底筒形器,基本形状和样式较为统一。有学
者认为其与宗教活动或丧葬仪式有密切关系,是祭祀中将天、地、人联通在一起的重
要媒介。也有学者结合古代文献以及世界民族志的材料,推定其为乐器陶鼓。这种非
日常实用性陶器的出现说明红山文化时期( )
A.贫富分化日益明显 B.社会分工趋向复杂
C.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 D.原始农耕生产较发达
2.武帝时,御史大夫寮舍设于宫门之内,武帝常引为内朝官,以至于御史大夫张汤“每
朝奏事,语国家用,日晏,天子忘食,丞相充位,天下事皆决于汤”。这一做法
( )
A.扩大了西汉王朝的统治基础 B.平衡分配了中枢权力
C.使政治和权力结构发生异化 D.提高了中枢决策效率
3.唐代杜环所著的《经行记》现已失佚,仅有杜佑《通典》所转引的 1500 余字存世,所
载被俘工匠中没有造纸工匠,因而有学者不同意造纸术经怛罗斯之战西传的看法。近
年也有中亚学者研究指出,在怛罗斯战役前,造纸术就以和平方式传入中亚,10 世纪
时传入叙利亚、埃及和摩洛哥等地。据此,下列最合理的理解是( )
A.文献记载和历史研究必须经考古发现证实
B.中亚学者研究结论形成较晚因而更加可靠
C.对造纸术经怛罗斯之战西传的看法应存疑
D.战争客观上为不同文化的交流提供了契机
4.针对王安石变法举措,司马光认为人们自身才性智愚的不同决定了人的贫富,强调
“大地主大商人‘蚕食细民’‘侵牟编户’的地租和高利贷利削与致富无关”。这表明
王安石变法( )
A.富国政策没有得到全面贯彻 B.承袭了宋初传统的经济政策
C.侵害了平民利益而遭到反对 D.抑商增税方式引发朝政争议
5.明初,大运河主要运输漕粮(税粮),漕船私带货物不断增多,朝廷屡禁不止,转而明
确允许漕船北上时可附带一定货物,南返时允许载客运输。这样,南方的丝绸、茶叶
等大量运往北方,北方的松木、皮货等不断南运。由此可见,这一变化( )
A.缘于长途贩运贸易的发展 B.加速了经济重心南移
第1页 共 5 页
{#{QQABCYQAogiAAIAAAAgCQQGYCEOQkBACCQgORAAAIAIBwBNABAA=}#}
C.助推运河沿岸城市的出现 D.增强了社会经济活力
6.1855 年,湖南巡抚骆秉章“严饬各州县,将钱粮素弊,大加厘剔”,率先“减赋”,民
间不仅“全完”了当年田赋和“上年抵欠”,对 1851—1853 年的积欠也“率皆踊跃输
将”。这一做法很快在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推广。“减赋”的主要用意是
( )
A.收揽人心增加收入 B.革除积弊引领改革
C.减轻负担发展经济 D.增加积累推进洋务
7.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之初,《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共和国实行总统
制。后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将总统制改为责任内阁制,《中华民国约法》又改责任
内阁制为总统制。上述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
A.民主共和观念的传播 B.共和政体的不断完善
C.新旧势力的激烈交锋 D.总统制符合发展趋势
8.华侨领袖陈嘉庚是东南亚“橡胶大王”。1927 年元旦《申报》刊
登陈嘉庚公司贺年广告(见下图),正文中提及“斯是胶轮,唯难
乃成,……廉美足竞争。可以兴实业、益民生,无利权之外
溢。……诸君重国货,当然表同情。南洋本厂倡,中国百厂兴。”
这一作品体现了( )
A.近代华侨的民族意识 B.民族工业独立发展
C. 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 D.华侨主导国内市场
9.1951 年出版的扫盲教材《职工业余学校识字课本》,第一课内容是“工人”和“做
工”,随着课程的深入,出现了“雾的成因”“空气和风”等内容。1956 年出版的《市
民识字课本》,内容有认日历、认钟表、买菜、坐车等。这反映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扫
盲运动( )
A.旨在培养高素质劳动人民 B.促成了义务教育逐渐普及
C.注重与日常生活实际结合 D.强化了民众对国家的认同
10.1992 年中共十四大作出了“积极建立待业、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的决定,
1993 年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进一步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待业保险”正式更名为
“失业保险”。这一变化反映了( )
A.经济改革引发失业现象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C.社会保障制度已经完善 D.思想解放推动经济体制改革
11.11 世纪以来,欧洲很多城市是原发性的。12 世纪后尤其是 13 世纪建成或者发展起来
的城市,多是领主特别是国王主动推动甚至规划、设计和筹建的,从城市平整的街区
和街道也可以看出其中人为设计的痕迹。对上述变化理解合理的是( )
A.市民自治传统渐趋消亡 B.城市军事功能日益凸显
C.政治需求助推城市发展 D.教会统治地位发生动摇
12.瘟疫造成原住民大量死亡,西班牙侵略者却几乎不被感染,传教士趁此竭力灌输这是
神在凭借疫病表达愤怒和对侵略者的偏爱。原住民则由于缺少遭遇一连串致命传染病
的相似经历,也认同了征服者的这一认识。据此可推知( )
A.世界殖民体系形成 B.世界人文地理格局变化
C.非洲原有社会解体 D.欧洲贸易中心发生转移
13.伏尔泰指出,人类社会之初人们组成家庭,由家庭联合成不同的民族。起初相互毗邻
的小民族之间和平共处,但邻里间总会产生矛盾。因此,当一个民族侵犯另一个民族
时,就会从中涌现出比较能干和有号召力的领袖人物。战争中的领袖自然而然地获得
第2页 共 5 页
{#{QQABCYQAogiAAIAAAAgCQQGYCEOQkBACCQgORAAAIAIBwBNABAA=}#}
某种权威,成为本民族内部冲突的裁判者,人们开始服从他。这表明伏尔泰( )
A.认为国家是暴力的产物 B.赞同国家是社会契约的结果
C.主张应以权力约束权力 D.宣扬人生而自由平等的观念
14.19 世纪后期,英国在印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停止废除土邦进程,继续保留印度境内
500 个土邦政权存在;印度军队原先从同一地区的高种姓人群中招募,此后则在各地
区、各种姓中混合招募;不让印度人充任炮兵和其它技术兵种(包括后来的空军)。这
些改革措施意在( )
A.顺应印度本土风俗习惯 B.加快印度各地族群融合
C.强化殖民高压统治 D.缓和当地社会矛盾
15.1965 年 2 月,法国总统戴高乐在记者招待会上正式提出恢复金本位的主张。同时法国
和美国开始贸易战,为确保法国农产品在共同市场各国中的地位,在法国的策动下,
共同市场开始抵制美国农产品的进口。这反映了( )
A.二战之后法美同盟关系破裂 B.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
C.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D.资本主义阵营发生了分化
16.表 2 呈现了二战后从“关贸总协定”到“世贸组织”的贸易谈判概况。据此可推知
表 1
谈判地点 年份 谈判主题 参与国家和地区数量
日 内 瓦 ( 3
126(含历次谈判中重
次)、阿纳西、 1947—1961 关税
复出现的国家)
托基
日内瓦 1964—1967 关税和反倾销措施 62
东京、日内瓦 1973—1979 关税、非关税措施、框架协议 102
关税、关税措施、规则、服务、
日内瓦 1986—1994 知识产权、争端解决、纺织品、 123
农业、WTO 成立等
A.经济全球化进程受阻碍 B.参与国家存在多元利益的博弈
C.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D.霸权主义决定参与国家的数量
二、非选择题(共 4题,52分)
17.【边茶贸易与边疆治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 分)
材料一
以茶易马,从唐宋朝代起,即被认为是一种强有力的“制夷”手段。明王朝对此则格外
重视,据《明史·食货志》记载:“番人嗜乳酪,不得茶,则困以病。故唐、宋以来,行以
茶易马法,用制羌、戎,而明制尤密。”毕振姬在《西北之文》一书中也指出,明“洪武于
洮河、河州、西宁各设茶马司,内贮官茶……酌为一代之制……西番史三百年不侵不叛,皆
由于此。
——摘编自林永匡《明清时期的茶马贸易》
材料二
入清以后,蒙古、新疆等地尽入版图,前朝的边茶政策已不合时宜。于是清政府改弦更
张,以边政和财政为着力点。一般情况下,清政府并不限制对边疆民族地区的茶叶供应,但
当边区发生反抗或叛乱时,边茶禁运又会成为清政府治边的选项。对于内地与边疆地区以茶
叶为主的贸易,清政府更多的是进行规范和鼓励,如乾隆二十四年,清军统一天山南北地区
后广泛开展屯田活动,为解决屯田军民的日常生活用品问题,清政府积极发展内地与新疆的
贸易。内地茶商从张家口、归化城将茶叶贩至新疆古城,分销于天山南北地区,然后从古城
第3页 共 5 页
{#{QQABCYQAogiAAIAAAAgCQQGYCEOQkBACCQgORAAAIAIBwBNABAA=}#}
“将米、面各物贩回北路,以济乌里雅苏台等处”……以川藏茶叶边销为例,“岁约征银十
数万两”,清政府将所征茶税用于支付它赏达赖喇嘛银两,修缮寺庙经费以及泰宁协军饷,
等等。
——摘编自何强《边政与财政:边疆治理视域下的清代茶叶边销模式》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清时期边茶贸易的异同,并分析清代边茶贸易政策
调整的背景。(10 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朝边茶贸易政策所带来的影响。(4 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 分)
材料
表 2 列宁主义形成过程中的重要文献及观点统计
发表时间 著作&文章名称 主要观点
把党建设成为一个以“职业革命家”为先锋和核心,
1901—
《怎么办?》 有严密组织纪律的组织,强调了民主和集中相结合的
1902 年
原则。
要“把农村无产阶级组织起来,就像组织城市无产阶
《无产阶级和农
1905 年 级一样,并把它同后者一起组织成为独立的阶级政
民》
党”,使之成为稳固的工农联盟。
《帝国主义是资
帝国主义自身具有无法解决的矛盾,提出“变帝国主
1916 年 本主义的最高阶
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的策略口号
段》
提出“一切权力归苏维埃”口号,落后国家必须“过
1917 年 《四月提纲》
渡”到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苏维埃政权的 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规划,将发展工
1918 年
当前任务》 业同发展小农经济对立起来。
在俄共(布)第七 首先支持先进国家的社会主义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
1918 年 次代表大会上的 同时要支持一切国家特别是殖民地和附属国的民主革
讲话 命运动。
——整理自饶旭鹏《列宁主义的历史演进及其时代—-纪念十月革命胜利 100 周年》
(1)根据材料,概括列宁主义的内容。(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列宁主义的影响。(8 分)
19.【文化的离异与回归】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
离异与回归是人类文化史上经常交替出现或相互伴生的两种趋向,也是文化史研究带有
永恒魅力的重要课题。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的西欧是一种类型。那里的离异,主要表现为对于
中世纪千年黑暗的批判与背离;那里的回归,主要表现为从希腊、罗马古代精神文明中寻求
人文主义的力量源泉。长期沉睡于中世纪落后状态的东方又是一种类型。这里的离异,首先
表现为向西方近代文明的模仿、学习与趋近;这里的回归,则主要表现为从传统文化中寻求
本民族的主体意识,以求避免被先进的外国文明同化。
——摘编自章开沅《离异与回归:传统文化与近代关系试析》
请以“离异与回归”为主题,任选角度,自拟标题,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第4页 共 5 页
{#{QQABCYQAogiAAIAAAAgCQQGYCEOQkBACCQgORAAAIAIBwBNABAA=}#}
20.在不断变革的国际格局中,国际法对于构建不同的国际秩序起到一定作用。阅读材
料,回答问题。(21 分)
材料一
国际格局是世界上主要力量或力量中心之间的力量对比和相互之间的相对稳定的结构
和态势。国际格局以国家实力为基础,反映国家在国际社会中为追求国家利益而展开的冲突
与合作关系;具有明显轮廓并对世界发展起重要影响的近现代国际格局逐步形成,第一次是
17 世纪 40 年代经历了欧洲 30 年战争后形成的“威斯特伐里亚格局”;第二次是 1815 年维
也纳会议后形成的英俄普奥法多极格局,五极力量此消彼长,构成均势:第三次是一战后形
成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国际格局,这次的多极格局结构充满矛盾因而非常脆弱、短暂;
第四次是二战后的雅尔塔格局,其以美苏两大超级大国为中心。这四次国际格局的转换都是
在大规模战争之后,通过战胜国召开会议,是其意志妥协的产物。
——陈小曼、杨佳佳《国际法在构建国际秩序中的作用》
材料二
在以往的几次国际格局的演变中,国际法主要体现为国家协议的形式,其对国际秩序构
建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每次格局交替时和既有的国际格局出现危机预兆时,作为大国维持自己
既得利益并保障其将来利益的工具,是大国意志妥协的产物,并不能反映国际社会大多数国
家的意愿,以此为基础所建立的旧的国际秩序是不合理的国际秩序。但我们不能否认的是,
国际法作为构建国际秩序的基础已经被国际上大多数国家所认可,通过国际法可以将国际社
会各国对于构建国际社会政治经济秩序的意志以文字的形式记载下来,并辅之以相关保障措
施。
——陈小曼、杨佳佳《国际法在构建国际秩序中的作用》
(1)结合所学,从材料一的四个国际关系格局中任选其一进行评析。(8 分)
(2)结合所学,谈谈你对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构想。(4 分)
第5页 共 5 页
{#{QQABCYQAogiAAIAAAAgCQQGYCEOQkBACCQgORAAAIAIBwBNABA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