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部分市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北省部分市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

资源简介

2023-2024学年湖北省部分市州高一(下)期末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分)下列关于细胞增殖和分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叶肉细胞含有叶绿体,而表皮细胞没有叶绿体,前者发生了分化,后者没有
B.克隆猴“中中”和“华华”的诞生说明已分化的动物体细胞具有全能性
C.蛙的红细胞分裂时形成星射线而非纺锤丝,因此属于无丝分裂
D.细胞在分裂间期完成DNA分子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2分)下列相关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观察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发现处于分裂间期细胞数量较多
B.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中,甲乙两小桶中小球总数必须相等
C.建立减数分裂染色体变化模型中,至少需要制作两对染色体模型
D.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中,卡诺氏液的作用是固定细胞形态
3.(2分)下列关于细胞的衰老和死亡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衰老细胞体积变小,细胞核的体积增大
B.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死亡均属于细胞凋亡
C.细胞自噬可以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稳定,也可能导致细胞凋亡
D.端粒受损可能会导致细胞衰老
4.(2分)孢子减数分裂多见于植物和某些藻类,其二倍体的孢子母细胞(包括小孢子母细胞和大孢子母细胞,分别相当于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通过减数分裂形成单倍体的配子体(小孢子和大孢子),大孢子经过三次有丝分裂形成胚囊。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小孢子中的染色体数目是小孢子母细胞的一半
B.孢子减数分裂的特点是减数分裂不直接产生配子
C.一个小孢子母细胞可以产生8个精子
D.某植物的基因型是AaBb,则其某个胚囊中的8个核的基因型有4种
5.(2分)某二倍体植物的花有紫、红、白三种颜色,分别受A+、A和a控制,其中A+纯合致死,且A+对A和a为显性,A对a为显性,现有3种基因型不同的杂合子(每种基因型个体数相等),随机交配一代后,紫:红:白的比例为(  )
A.3:3:2 B.2:3:1 C.4:3:1 D.4:4:1
6.(2分)某种自花受粉植物的花色存在从深红到白色等一系列颜色,经研究发现该植物花色由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A、a、B、b)控制,且每个显性基因的遗传效应相同,某深红(AABB)(aabb)亲本杂交,F1全是中红个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植物的花色共有5种
B.该植物的中红花色个体有3种基因型
C.在自然情况下种植全部F1,产生的F2里中红个体占
D.A与a的碱基排列顺序不同,但碱基数目一定相同
7.(2分)学习了遗传和变异的相关知识后,小明同学作出如下几点总结,其中正确的是(  )
A.多对基因可以控制一对相对性状,但一对基因不可能控制多对相对性状
B.含有致病基因的个体不一定会患遗传病,但患遗传病的个体一定含有致病基因
C.遗传病不一定是先天性疾病,但先天性疾病一定是遗传病
D.一个密码子不一定对应一种氨基酸,一种氨基酸也不一定对应一种密码子
8.(2分)某二倍体昆虫(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其翅形性状有长翅和残翅两种,用A和a表示1,F1雌雄个体全为长翅,F1相互交配得F2,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该翅形性状中长翅是显性性状
B.F1雄性个体的基因型可能是ZAZa
C.控制翅形性状的基因可能位于Z和W染色体的同源区段
D.F2的性状分离比为雌性长翅:雌性残翅:雄性长翅:雄性残翅=1:1:1:1
9.(2分)下列关于细胞分裂、受精作用和伴性遗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都与性别的形成有关
B.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都与性别有关,包括其同源区段上的基因
C.秋水仙素能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其作用时期为有丝分裂后期
D.雌雄配子结合形成合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10.(2分)下列与遗传物质本质的探究实验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格里菲思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证明遗传物质是蛋白质
B.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各实验组的设置利用了自变量控制中的减法原理
C.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应用含32P和35S的培养基分别培养噬菌体
D.烟草花叶病毒(TMV)侵染烟草的实验证明了RNA是TMV的主要遗传物质
11.(2分)如图是某兴趣小组构建的含有两个碱基对的DNA片段模式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分别指出了此图中存在的问题,他们当中观点正确的是(  )
A.甲同学认为应将碱基U改为T
B.乙同学认为应将五碳糖3'﹣C连接的﹣OH改为﹣H
C.丙同学认为4'﹣C与磷酸基团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
D.丁同学认为A﹣U之间应以3个氢键相连、C﹣G之间应以2个氢键相连
12.(2分)如图为大肠杆菌拟核DNA的复制示意图,复制从一个起点开始,形成复制泡18O标记的dGTP(三磷酸鸟嘌呤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中培养,使新合成的DNA链中的dG(脱氧鸟苷)18O标记,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该过程利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
B.图中复制泡形成于有丝分裂间期,DNA分子为双向复制
C.dG(脱氧鸟苷)是构成DNA的基本单位之一
D.该图体现了DNA复制具有半保留复制和边解旋边复制的特点
13.(2分)我国科学家郭三堆通过基因工程率先研制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虫棉并用于生产,打破了美国对我国的垄断,因此他被誉为“中国抗虫棉之父”。已知抗虫棉中导入了苏云金杆菌的Bt基因,最终导致害虫的死亡。下列有关基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因是遗传物质功能的基本单位,一个DNA分子上可含有多个基因
B.抗虫棉的成功研制表明棉花和苏云金杆菌共用同一套密码子
C.苏云金杆菌和棉花的基因都是4种脱氧核苷酸的随机排列,体现了DNA的多样性
D.转基因抗虫棉的种植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少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14.(2分)研究发现,下丘脑SCN细胞中PER基因的表达与动物的昼夜节律有关,该基因的表达及调控过程如图1所示,浓度呈周期性变化,图2为图1中过程②的局部放大(  )
A.过程②需要mRNA、tRNA和rRNA共同参与
B.TIM﹣PER复合体可能通过影响RNA聚合酶与PER基因的结合而发挥作用
C.图2中核糖体沿mRNA从左向右移动
D.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决定了转录的起始和终止的位置
15.(2分)暹罗猫因具有独特的毛色而深受人们喜爱。研究发现,暹罗猫体内负责编码酪氨酸酶的基因发生了“温度敏感型”突变,使得该酶在温度超过38℃时就会失活(  )
A.上述基因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B.由题干推测暹罗猫四肢、尾巴和面部这些部位因温度较低所以毛色比躯干更深
C.暹罗猫胚胎发育的温度稳定在38℃以上,小猫出生时会出现类似于白化病的症状
D.生物的性状不完全由基因决定,还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16.(2分)某研究团队调查了医院确诊的肺癌患者1303人,其中吸烟的有823人,占患者总数的63.16%(  )
A.上述调查结果不能说明吸烟与肺癌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B.机体出现了癌细胞,就一定会患癌症
C.原癌基因一旦突变就会导致相应蛋白质活性减弱或失去活性,从而引起细胞癌变
D.在生活中应远离致癌因子,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这样就可以杜绝癌症的发生
17.(2分)金鱼是我国特有的一种观赏鱼品种,其祖先是野生鲫鱼,在人类文明史上,已知正常受精过程中,精子能激活处于减Ⅱ中期的次级卵母细胞(  )
A.紫外线处理后的精子的染色体可能没有进入次级卵母细胞
B.图中的金鱼二倍体新品种的培育主要应用了基因突变原理
C.低温阻止第二极体排出的原因可能是抑制了纺锤体的形成
D.在不考虑基因突变的情况下,所获得的金鱼二倍体新品种一般为纯合子
18.(2分)研究发现,有一种“自私基因”能杀死不含该基因的配子,并通过这种方式来改变后代分离比,在产生花粉时,A能杀死一定比例不含A的花粉,F1中三种基因型的比例为AA:Aa:aa=3:4:1,F1随机传粉得F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基因会使的不含A的花粉死亡
B.F1产生的雌配子的比例为A:a=5:3
C.F1产生的雄配子的比例为A:a=5:1
D.F2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所占比例为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个小题,共64分。
19.(16分)图甲表示的中心法则揭示了生物遗传信息的流动过程,图甲中a~e表示相关过程;图乙表示某种物质结构简图
(1)图丙过程③对应图甲    过程。
(2)图乙所示物质是通过图丙中过程    合成的,该物质中    (填“存在”或“不存在”)氢键。
(3)过程丙主要发生在    (“原核”或“真核”)细胞中,酶C的名称是    ,图甲中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与过程e相同的是过程    (填甲中的字母)。
(4)图甲揭示在遗传信息的流动过程中,   是信息的载体,蛋白质是信息的表达产物,而ATP为信息的流动提供能量,生命是物质、能量和    的统一体。
20.(16分)番茄的紫茎和绿茎(用A、a表示)是一对相对性状,缺刻叶和马铃薯叶(用B、b表示),杂交结果如下所示:
第1组 紫茎缺刻叶①×绿茎缺刻叶② ↓ 紫茎缺刻叶:紫茎马铃薯叶 3:1 第2组 紫茎缺刻叶③×绿茎缺刻叶② ↓ 紫茎缺刻叶:紫茎马铃薯叶:绿茎绿茎马缺刻叶铃薯叶 3:13: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缺刻叶和马铃薯叶这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为    。
(2)紫茎缺刻叶①的基因型是    ,紫茎缺刻叶③的基因型是    。
(3)将第2组杂交实验的所有子代缺刻叶番茄自交,后代缺刻叶个体占    。
(4)将抗病基因T(相当于显性基因)转入紫茎缺刻叶③的染色体上(若其同源染色体上相应位置未转入基因T,相当于含隐性基因t),得到品种甲、乙、丙1,统计茎的颜色、对病毒的抗性(抗病和易感病)两种性状,数据如下表:
品种 F1表现型及个体
甲 452紫抗、151紫感、150绿抗、51绿感
乙 450紫抗、30紫感、150绿抗、10绿感
丙 660紫抗、90紫感、90绿抗、160绿感
品种甲转入的抗病基因与控制茎颜色的基因    (“位于”或“不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品种乙转入了    (1或2)个基因T,它们位于    对同源染色体上;品种丙转入的抗病基因T与控制    (“紫茎”或“绿茎”)的基因在同一条染色体上。
21.(16分)蜜蜂是一种高度结构化的社会群体,在蜂群中存在三种级型的蜜蜂个体:蜂王、工蜂和雄蜂(如图1所示)。
(1)蜂王和工蜂都是由    发育而来,雄蜂则是由卵细胞发育而来,雄蜂属于    倍体。
(2)蜜蜂的干细胞增殖具有细胞周期,细胞周期是指    ,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3)雄蜂可以通过一种特殊的减数分裂形成精子,过程如图2所示。与哺乳动物精子形成过程相比,雄蜂精原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的不同点有:   (至少写两点)。
(4)以下是某同学搜集的有关蜜蜂级型分化的资料:
蜂王浆内富含microRNA(非编码短单链RNA分子),蜜蜂幼虫在1~3日龄都是食用蜂王浆,3日龄后,改食普通蜂粮的幼虫将发育为工蜂。
蜜蜂级型分化与幼虫体内一种名为dynactinp62基因的甲基化水平有关,当dynactinp62基因高表达时,蜜蜂幼虫会朝着蜂王方向发育。
Dnmt3蛋白是Dnmt3基因表达的一种DNA甲基化酶,这种酶能使基因的部分碱基发生甲基化修饰,从而抑制某些基因的表达。
结合上述资料,推测持续食用蜂王浆的幼虫能发育为蜂王的原因可能是:蜂王浆内的microRNA能与    基因转录得到的mRNA结合,通过影响mRNA与核糖体的结合来    (填“促进”或“抑制”)该基因的表达,进而导致    基因的甲基化水平显著下降、表达水平提高,蜜蜂幼虫就朝着蜂王方向发育。
22.(16分)玉米(2n=20)为雌雄同株单性花植物,常作为遗传学研究的实验材料。雄花着生在植株顶端的雄穗上,雌花着生在茎秆中部叶腋间的雌穗上,当柱头伸出苞叶后
(1)玉米人工杂交的操作流程是    (用箭头和文字表示)。
(2)二倍体植株中,某一对同源染色体多了一条染色体的个体称为三体(1号染色体有三条的植株可表示为1﹣三体,2号染色体有三条的植株可表示为2﹣三体,以此类推)。三体植株在进行减数分裂时,另外一条移向另一极。已知玉米抗病基因(A)对不抗病基因(a)
①三体植株的变异类型为    ;
②对于玉米来说,一共可获得    种三体品系;
③现有纯合抗病正常玉米、不抗病正常玉米和一系列纯合抗病三体玉米(纯合抗病1﹣三体玉米~纯合抗病10﹣三体玉米),假设每株玉米产生的子代数量均相同,请设计杂交实验探究A基因是否位于3号染色体上。
实验设计过程:
a.    ;
b.将F1与    玉米进行测交得F2;
c.观察并统计F2的表型及比例。
预期结果和结论:
若    ,则表明A基因不位于3号染色体上;
若    ,则表明A基因位于3号染色体上。
(3)由于三体细胞中,某对同源染色体增加了一条,相应的基因剂量增加,因此还可以通过基因剂量效应定位法对相应基因进行定位。例如,人类21﹣三体综合征患者智力低于常人,并且表现出特殊的面容。研究发现,该病某些患者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简称SOD),可能的原因是    。
2023-2024学年湖北省部分市州高一(下)期末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分)下列关于细胞增殖和分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叶肉细胞含有叶绿体,而表皮细胞没有叶绿体,前者发生了分化,后者没有
B.克隆猴“中中”和“华华”的诞生说明已分化的动物体细胞具有全能性
C.蛙的红细胞分裂时形成星射线而非纺锤丝,因此属于无丝分裂
D.细胞在分裂间期完成DNA分子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分析】细胞全能性是指细胞经分裂和分化后,仍然具有产生完整有机体或分化成其他各种细胞的潜能和特性。
【解答】解:A、表皮细胞是已经高度分化的细胞;
B、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克隆猴“中中”和“华华”的诞生说明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C、蛙的红细胞分裂时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C错误;
D、细胞在分裂间期主要完成DNA分子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增殖和分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具备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2分)下列相关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观察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发现处于分裂间期细胞数量较多
B.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中,甲乙两小桶中小球总数必须相等
C.建立减数分裂染色体变化模型中,至少需要制作两对染色体模型
D.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中,卡诺氏液的作用是固定细胞形态
【分析】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两只小桶分别模拟雌雄生殖器官,每只桶中的小球模拟的雌雄配子。进行“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时,甲、乙两个小桶内的彩球数量不一定相等。
【解答】解:A、观察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占的比例较高;
B、进行“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时,甲,B错误;
C、建立减数分裂染色体变化模型中,因为染色体一般成对存在,C正确;
D、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中,常用酒精进行冲洗。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课本中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具备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2分)下列关于细胞的衰老和死亡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衰老细胞体积变小,细胞核的体积增大
B.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死亡均属于细胞凋亡
C.细胞自噬可以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稳定,也可能导致细胞凋亡
D.端粒受损可能会导致细胞衰老
【分析】细胞自噬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细胞内受损或功能退化的细胞结构等,通过溶酶体降解再利用。此外,处于营养缺乏条件下的细胞,通过细胞自噬可以获得维持生存所需的物质和能量。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就叫细胞凋亡。有些激烈的细胞自噬,可能诱导细胞凋亡。
【解答】解:A、衰老细胞内的水分减少,体积变小,A正确;
B、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死亡可能属于细胞凋亡,B错误;
C、细胞自噬是指在一定条件下,通过溶酶体降解再利用,处于营养缺乏条件下的细胞。有些激烈的细胞自噬,C正确;
D、端粒受损可能会导致细胞衰老,此外还有自由基学说。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的衰老和死亡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具备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2分)孢子减数分裂多见于植物和某些藻类,其二倍体的孢子母细胞(包括小孢子母细胞和大孢子母细胞,分别相当于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通过减数分裂形成单倍体的配子体(小孢子和大孢子),大孢子经过三次有丝分裂形成胚囊。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小孢子中的染色体数目是小孢子母细胞的一半
B.孢子减数分裂的特点是减数分裂不直接产生配子
C.一个小孢子母细胞可以产生8个精子
D.某植物的基因型是AaBb,则其某个胚囊中的8个核的基因型有4种
【分析】1个小孢子母细胞通过减数分裂形成4个小孢子,不含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数目只有体细胞的一半;4个小孢子经过有丝分裂形成4 个细胞(体积较大)和4个细胞(体积较小),其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只有体细胞的一半;4个体积小的细胞经过有丝分裂形成8个精子。
【解答】解:A、根据题干知二倍体的孢子母细胞(包括小孢子母细胞和大孢子母细胞,通过减数分裂形成单倍体的配子体(小孢子和大孢子),A正确;
B、根据题干,大孢子母细胞和小孢子母细胞均先进行减数分裂,最终形成配子;
C、由题意可知,即1个小孢子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4个小孢子,说明4个小孢子再经有丝分裂最终共形成了8个精子;
D、大孢子经过三次有丝分裂形成胚囊,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具备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5.(2分)某二倍体植物的花有紫、红、白三种颜色,分别受A+、A和a控制,其中A+纯合致死,且A+对A和a为显性,A对a为显性,现有3种基因型不同的杂合子(每种基因型个体数相等),随机交配一代后,紫:红:白的比例为(  )
A.3:3:2 B.2:3:1 C.4:3:1 D.4:4:1
【分析】分析题干信息,根据3个等位基因的相对显隐性关系,其中 A 纯合致死,可知基因型为A+A+不存在,A+A、A+a是紫花,AA、Aa是红花,基因型为aa为白花,遵循基因分离定律。
【解答】解:现有3种基因型不同的杂合子(每种基因型个体数相等)组成的种群,基因型分别是A+A、A+a、Aa,配子的概率是A+:A:a=1:6:1,其中 A 纯合致死,A对a为显性
雌配子雄配子 A+ A a
A+ A+A+(死亡) A+A(紫) A+a(紫)
A A+A(紫) AA(红) Aa(红)
a A+a(紫) Aa(红) aa(白)
统计可得紫:红:白的比例为4:8:1,AB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分裂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具备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6.(2分)某种自花受粉植物的花色存在从深红到白色等一系列颜色,经研究发现该植物花色由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A、a、B、b)控制,且每个显性基因的遗传效应相同,某深红(AABB)(aabb)亲本杂交,F1全是中红个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植物的花色共有5种
B.该植物的中红花色个体有3种基因型
C.在自然情况下种植全部F1,产生的F2里中红个体占
D.A与a的碱基排列顺序不同,但碱基数目一定相同
【分析】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解答】解:A、两种显性基因以累加效应来增加色素使颜色加深,控制该植株的花色的基因型可以含有4个显性基因、2个显性基因,8个显性基因,A正确;
BC、分析题意,F1全是中红个体,F1的基因型为AaBb,由此可知红色花的基因型含有两个显性基因、AaBb,在自然情况下种植全部F5,产生的F2里中红个体占,BC正确;
D、A与a是等位基因、增添,故两者的碱基排列顺序和碱基数目均不一定相同。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具备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7.(2分)学习了遗传和变异的相关知识后,小明同学作出如下几点总结,其中正确的是(  )
A.多对基因可以控制一对相对性状,但一对基因不可能控制多对相对性状
B.含有致病基因的个体不一定会患遗传病,但患遗传病的个体一定含有致病基因
C.遗传病不一定是先天性疾病,但先天性疾病一定是遗传病
D.一个密码子不一定对应一种氨基酸,一种氨基酸也不一定对应一种密码子
【分析】人类遗传病是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包括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解答】解:A、基因与性状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或者一个基因与多个性状有关,A错误;
B、含有致病基因不一定会患遗传病;遗传病患者不一定含有致病基因,B错误;
C、先天性疾病不一定都是遗传病,不属于遗传病,有些遗传病到了一定年龄阶段才发病;
D、一个密码子不一定对应一种氨基酸;一种氨基酸也不一定对应一种密码子,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具备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8.(2分)某二倍体昆虫(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其翅形性状有长翅和残翅两种,用A和a表示1,F1雌雄个体全为长翅,F1相互交配得F2,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该翅形性状中长翅是显性性状
B.F1雄性个体的基因型可能是ZAZa
C.控制翅形性状的基因可能位于Z和W染色体的同源区段
D.F2的性状分离比为雌性长翅:雌性残翅:雄性长翅:雄性残翅=1:1:1:1
【分析】分离定律的实质是杂合体内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生成配子时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进入两个不同的配子,独立的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解答】解:A、分析题意1,F1雌雄个体全为长翅,由此可知,A正确;
B、若控制翅型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AW和ZaZa,则F3雄性个体的基因型是ZAZa,B正确;
C、若控制翅形性状的基因位于Z和W染色体的同源区段AWA和ZaZa,则F1的基因型为ZAZa和ZaWA,均表现为长翅,符合题意;
D、若控制翅型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F1的基因型为Aa,则F6的性状分离比为雌性长翅:雌性残翅:雄性长翅:雄性残翅=3:1:8:1,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具备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9.(2分)下列关于细胞分裂、受精作用和伴性遗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都与性别的形成有关
B.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都与性别有关,包括其同源区段上的基因
C.秋水仙素能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其作用时期为有丝分裂后期
D.雌雄配子结合形成合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分析】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进入不同的配子,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都与性别有关,但是不一定都决定性别。
【解答】解:A、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不一定都与性别的形成有关,A错误;
B、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都与性别有关,这就是伴性遗传的特点;
C、秋水仙素能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其作用时期为有丝分裂前期;
D、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不是雌雄配子结合时。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减数分裂和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具备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0.(2分)下列与遗传物质本质的探究实验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格里菲思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证明遗传物质是蛋白质
B.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各实验组的设置利用了自变量控制中的减法原理
C.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应用含32P和35S的培养基分别培养噬菌体
D.烟草花叶病毒(TMV)侵染烟草的实验证明了RNA是TMV的主要遗传物质
【分析】在对照实验中,控制变量可以采用“加法原理”和“减法原理”。与常态相比,人为增加某种影响因素称为“加法原理”;与常态相比,人为地去除某种影响因素称为“减法原理”。
【解答】解:A、格里菲思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没有提到DNA,A错误;
B、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各实验组的设置采用酶解法,B正确;
C、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应该先用分别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再用上述大肠杆菌分别培养噬菌体;
D、烟草花叶病毒(TMV)侵染烟草的实验证明了RNA是TMV的遗传物质。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遗传本质探索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具备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1.(2分)如图是某兴趣小组构建的含有两个碱基对的DNA片段模式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分别指出了此图中存在的问题,他们当中观点正确的是(  )
A.甲同学认为应将碱基U改为T
B.乙同学认为应将五碳糖3'﹣C连接的﹣OH改为﹣H
C.丙同学认为4'﹣C与磷酸基团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
D.丁同学认为A﹣U之间应以3个氢键相连、C﹣G之间应以2个氢键相连
【分析】1、DNA与RNA在组成成分上的区别:DNA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RNA中的五碳糖是核糖;DNA中特有的碱基是胸腺嘧啶T,RNA中特有的碱基是尿嘧啶U。
2、DNA分子的结构特点是:DNA分子是由2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组成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排列在外侧,构成DNA的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A与T配对、G与C配对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解答】解:A、分析题图可知,A正确;
B、分析题图可知,B错误;
C、脱氧核苷酸中碱基连接在脱氧核苷酸的1号碳原子上,脱氧核苷酸形成脱氧核苷酸链时,与4号碳没关系;
D、分析题图可知,A﹣T之间应以8个氢键相连,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DNA结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具备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2.(2分)如图为大肠杆菌拟核DNA的复制示意图,复制从一个起点开始,形成复制泡18O标记的dGTP(三磷酸鸟嘌呤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中培养,使新合成的DNA链中的dG(脱氧鸟苷)18O标记,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该过程利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
B.图中复制泡形成于有丝分裂间期,DNA分子为双向复制
C.dG(脱氧鸟苷)是构成DNA的基本单位之一
D.该图体现了DNA复制具有半保留复制和边解旋边复制的特点
【分析】DNA分子复制:
1、场所: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拟核。
2、过程:①解旋: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②合成子链:以解开的每一条母链力模板,以游离的四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有关酶的作用下,各自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③形成子代DNA:每条子链与其对应的母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从而形成2个与亲代DNA完全相同的子代DNA分子。大肠杆菌拟核DNA 的复制特点包括边解旋边复制。
【解答】解:A、该过程利用了同位素标记技术,A错误;
B、大肠杆菌的分裂方式为二分裂;
C、dG(脱氧鸟苷)是脱氧核糖和鸟嘌呤组成,不是基本单位;
D、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置于含18O标记的dGTP(三磷酸鸟嘌呤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中培养,使新合成的DNA链中的dG(脱氧鸟苷)均被18O标记,并结合图分析,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DNA复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具备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3.(2分)我国科学家郭三堆通过基因工程率先研制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虫棉并用于生产,打破了美国对我国的垄断,因此他被誉为“中国抗虫棉之父”。已知抗虫棉中导入了苏云金杆菌的Bt基因,最终导致害虫的死亡。下列有关基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因是遗传物质功能的基本单位,一个DNA分子上可含有多个基因
B.抗虫棉的成功研制表明棉花和苏云金杆菌共用同一套密码子
C.苏云金杆菌和棉花的基因都是4种脱氧核苷酸的随机排列,体现了DNA的多样性
D.转基因抗虫棉的种植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少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分析】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PCR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解答】解:A、基因是具有特定的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个DNA分子上可含有多个基因;
B、基因在受体细胞中依然能表达出相应的蛋白质,体现密码子的通用性;
C、苏云金杆菌和棉花的基因都是4种脱氧核苷酸的特定的排列顺序,体现了DNA具有特异性;
D、栽种转基因抗虫棉可以大大减少抗虫农药的使用,又能保护生态环境。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具备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4.(2分)研究发现,下丘脑SCN细胞中PER基因的表达与动物的昼夜节律有关,该基因的表达及调控过程如图1所示,浓度呈周期性变化,图2为图1中过程②的局部放大(  )
A.过程②需要mRNA、tRNA和rRNA共同参与
B.TIM﹣PER复合体可能通过影响RNA聚合酶与PER基因的结合而发挥作用
C.图2中核糖体沿mRNA从左向右移动
D.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决定了转录的起始和终止的位置
【分析】①过程表示转录,是以PER基因为模板合成相应的mRNA的过程;②过程表示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PER的过程,TIM与PER能结合形成结合物,抑制了PER基因的表达过程。
【解答】解:A、②过程表示翻译,需要核糖体,需要tRNA转运氨基酸;
B、TIM﹣PER复合体可能通过影响RNA聚合酶与PER基因的结合而发挥作用,B正确;
C、图2中起始密码子AUG在mRNA的左侧,C正确;
D、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决定了翻译的起始和终止的位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表达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具备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5.(2分)暹罗猫因具有独特的毛色而深受人们喜爱。研究发现,暹罗猫体内负责编码酪氨酸酶的基因发生了“温度敏感型”突变,使得该酶在温度超过38℃时就会失活(  )
A.上述基因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B.由题干推测暹罗猫四肢、尾巴和面部这些部位因温度较低所以毛色比躯干更深
C.暹罗猫胚胎发育的温度稳定在38℃以上,小猫出生时会出现类似于白化病的症状
D.生物的性状不完全由基因决定,还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分析】基因表达产物与性状的关系: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基因还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解答】解:A、分析题意,使得该酶在温度超过38℃时就会失活,由此可知,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B、分析题意,使得该酶在温度超过38℃时就会失活,由此可知、尾巴和面部这些部位因温度较低,故毛色比躯干更深;
C、暹罗猫胚胎发育的温度稳定在38℃以上,故小猫出生时会出现类似于白化病的症状;
D、分析题意可知,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与性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具备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6.(2分)某研究团队调查了医院确诊的肺癌患者1303人,其中吸烟的有823人,占患者总数的63.16%(  )
A.上述调查结果不能说明吸烟与肺癌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B.机体出现了癌细胞,就一定会患癌症
C.原癌基因一旦突变就会导致相应蛋白质活性减弱或失去活性,从而引起细胞癌变
D.在生活中应远离致癌因子,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这样就可以杜绝癌症的发生
【分析】癌细胞是指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细胞癌变的原因包括外因和内因,外因是各种致癌因子,内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癌细胞的特征:能够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
【解答】解:A、上述调查结果不能说明吸烟与肺癌之间存在因果关系,A正确;
B、机体出现了癌细胞,不一定会患癌症;
C、原癌基因表达的蛋白质是细胞正常的生长和增殖所必需的,就可能引起细胞癌变;
D、在生活中应远离致癌因子,这样就可以降低癌症的发生概率,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癌变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具备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7.(2分)金鱼是我国特有的一种观赏鱼品种,其祖先是野生鲫鱼,在人类文明史上,已知正常受精过程中,精子能激活处于减Ⅱ中期的次级卵母细胞(  )
A.紫外线处理后的精子的染色体可能没有进入次级卵母细胞
B.图中的金鱼二倍体新品种的培育主要应用了基因突变原理
C.低温阻止第二极体排出的原因可能是抑制了纺锤体的形成
D.在不考虑基因突变的情况下,所获得的金鱼二倍体新品种一般为纯合子
【分析】人工诱导雌核发育的方法有第一次卵裂阻止法和第二极体放出阻止法。低温抑制第一次卵裂,DNA复制后,纺锤体的形成受到抑制,导致细胞不能分裂。
【解答】解:A、人工诱导雌核发育的方法有第一次卵裂阻止法和第二极体放出阻止法,经紫外线处理的精子激活次级卵母发育所得到的二倍体细胞染色体数为6条,A正确;
B、图中紫外线处理是为了使精子中的染色体失活,进而使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B错误;
C、低温阻止第二极体排出的原因可能是抑制了纺锤体的形成,C正确;
D、在不考虑基因突变的情况下,使得染色体数目加倍,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生物变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具备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8.(2分)研究发现,有一种“自私基因”能杀死不含该基因的配子,并通过这种方式来改变后代分离比,在产生花粉时,A能杀死一定比例不含A的花粉,F1中三种基因型的比例为AA:Aa:aa=3:4:1,F1随机传粉得F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基因会使的不含A的花粉死亡
B.F1产生的雌配子的比例为A:a=5:3
C.F1产生的雄配子的比例为A:a=5:1
D.F2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所占比例为
【分析】1、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2、在生物体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种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解答】解:A、基因型为Aa的水稻自交,F1中三种基因型的比例为AA:Aa:aa=3:6:1,aa==,判断亲代Aa的a花粉,导致产生了a雄配子的比例变成;
B、A基因是水稻的一种“自私基因”,对雌配子没有影响,F2中三种基因型的比例为AA:Aa:aa=3:4:6,则AA=,aa=,雌配子a==,B正确;
C、F1中三种基因型的比例为AA:Aa:aa=3:4:1。即AA=,aa=的不含该基因的花粉死亡=,花粉a===3:1;
D、基因型为Aa的水稻自交,F8中三种基因型的比例为AA:Aa:aa=3:4:5,F1自由交配获得F2,雌配子A=,雌配子a=,雄配子A==,有a==,因此雄配子A=,雌雄配子随机结合,F2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所占比例为,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分裂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具备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个小题,共64分。
19.(16分)图甲表示的中心法则揭示了生物遗传信息的流动过程,图甲中a~e表示相关过程;图乙表示某种物质结构简图
(1)图丙过程③对应图甲  c 过程。
(2)图乙所示物质是通过图丙中过程  ② 合成的,该物质中  存在 (填“存在”或“不存在”)氢键。
(3)过程丙主要发生在  原核 (“原核”或“真核”)细胞中,酶C的名称是  RNA聚合酶 ,图甲中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与过程e相同的是过程  c (填甲中的字母)。
(4)图甲揭示在遗传信息的流动过程中, DNA、RNA 是信息的载体,蛋白质是信息的表达产物,而ATP为信息的流动提供能量,生命是物质、能量和  信息 的统一体。
【分析】转录是以DNA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
【解答】解:(1)分析图丙,③表示以mRNA为模板,在核糖体上进行的翻译过程。
(2)图乙物质是tRNA,是通过图丙中过程②转录合成的,其上存在碱基配对现象。
(3)分析图丙,转录和翻译同时进行,过程丙主要发生在原核细胞中,属于RNA聚合酶,均为A与U配对。
(4)图甲揭示在遗传信息的流动过程中,DNA,蛋白质是信息的表达产物,因此、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
故答案为:
(1)c
(2)②;存在
(3)原核;RNA聚合酶;c
(4)DNA、RNA
【点评】本题考查中心法则和基因表达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具备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0.(16分)番茄的紫茎和绿茎(用A、a表示)是一对相对性状,缺刻叶和马铃薯叶(用B、b表示),杂交结果如下所示:
第1组 紫茎缺刻叶①×绿茎缺刻叶② ↓ 紫茎缺刻叶:紫茎马铃薯叶 3:1 第2组 紫茎缺刻叶③×绿茎缺刻叶② ↓ 紫茎缺刻叶:紫茎马铃薯叶:绿茎绿茎马缺刻叶铃薯叶 3:13: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缺刻叶和马铃薯叶这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为  缺刻叶 。
(2)紫茎缺刻叶①的基因型是  AABb ,紫茎缺刻叶③的基因型是  AaBb 。
(3)将第2组杂交实验的所有子代缺刻叶番茄自交,后代缺刻叶个体占   。
(4)将抗病基因T(相当于显性基因)转入紫茎缺刻叶③的染色体上(若其同源染色体上相应位置未转入基因T,相当于含隐性基因t),得到品种甲、乙、丙1,统计茎的颜色、对病毒的抗性(抗病和易感病)两种性状,数据如下表:
品种 F1表现型及个体
甲 452紫抗、151紫感、150绿抗、51绿感
乙 450紫抗、30紫感、150绿抗、10绿感
丙 660紫抗、90紫感、90绿抗、160绿感
品种甲转入的抗病基因与控制茎颜色的基因  不位于 (“位于”或“不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品种乙转入了  2 (1或2)个基因T,它们位于  两 对同源染色体上;品种丙转入的抗病基因T与控制  紫茎 (“紫茎”或“绿茎”)的基因在同一条染色体上。
【分析】题意可知:第一组中,紫茎缺刻叶植株和绿茎缺刻叶植株杂交,后代全为紫茎,缺刻叶:马铃薯叶=3:1,说明紫茎和缺刻叶为显性性状。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解答】解:(1)实验一中紫茎和绿茎植株杂交,子代均是紫茎;缺刻叶和缺刻叶植株杂交,则显性性状为缺刻叶。
(2)第1组中紫茎与绿茎后代全为紫茎,因此①紫茎为显性,而缺刻叶与缺刻叶杂交后代缺刻叶:马铃薯叶=3:7,基因型为杂合子Bb;第2组中③紫茎与④绿茎杂交后代紫茎:绿茎=1:7,而缺刻叶与缺刻叶杂交后代缺刻叶:马铃薯叶=3:1,而因此③的基因型为AaBb。
(3)第二组中缺刻叶的基因型为AA,,所有的缺刻叶番茄自交后,AA,(AA,,aa)。
(4)品种甲转入的抗病基因与控制茎色的基因不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因为甲自交后代紫抗:紫感:绿抗:绿感≈9:8:3:1,说明抗病基因与控制茎色的基因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说明乙有三对同源染色体。品种丙自交后代中紫色:绿色=5:1,但是紫抗:紫感:绿抗:绿感不符合9:7:3:1,抗病基因T与控制紫茎的基因在同一条染色体上。
故答案为:
(1)缺刻叶
(2)AABb AaBb
(3)
(4)不位于 2 两
【点评】本题考查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具备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1.(16分)蜜蜂是一种高度结构化的社会群体,在蜂群中存在三种级型的蜜蜂个体:蜂王、工蜂和雄蜂(如图1所示)。
(1)蜂王和工蜂都是由  受精卵 发育而来,雄蜂则是由卵细胞发育而来,雄蜂属于  单 倍体。
(2)蜜蜂的干细胞增殖具有细胞周期,细胞周期是指  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 ,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3)雄蜂可以通过一种特殊的减数分裂形成精子,过程如图2所示。与哺乳动物精子形成过程相比,雄蜂精原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的不同点有: ①减数第一次分裂未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②不发生基因重组;③发生两次细胞质的不均等分裂;④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精细胞,形成的其他细胞最终退化消失 (至少写两点)。
(4)以下是某同学搜集的有关蜜蜂级型分化的资料:
蜂王浆内富含microRNA(非编码短单链RNA分子),蜜蜂幼虫在1~3日龄都是食用蜂王浆,3日龄后,改食普通蜂粮的幼虫将发育为工蜂。
蜜蜂级型分化与幼虫体内一种名为dynactinp62基因的甲基化水平有关,当dynactinp62基因高表达时,蜜蜂幼虫会朝着蜂王方向发育。
Dnmt3蛋白是Dnmt3基因表达的一种DNA甲基化酶,这种酶能使基因的部分碱基发生甲基化修饰,从而抑制某些基因的表达。
结合上述资料,推测持续食用蜂王浆的幼虫能发育为蜂王的原因可能是:蜂王浆内的microRNA能与  Dnmt3 基因转录得到的mRNA结合,通过影响mRNA与核糖体的结合来  抑制 (填“促进”或“抑制”)该基因的表达,进而导致  dynactinp62 基因的甲基化水平显著下降、表达水平提高,蜜蜂幼虫就朝着蜂王方向发育。
【分析】不同的生物,性别决定的方式也不同。性别的决定方式有:环境决定型(温度决定,如蛙、很多爬行类动物);年龄决定型(如鳝);染色体数目决定型(如蜜蜂和蚂蚁);有染色体形态决定型(本质上是基因决定型,比如人类和果蝇等XY型、矢鹅和蛾类等ZW型)等等。
【解答】解:(1)蜂王和工蜂体细胞中均含有2n=32条染色体,因此,而雄蜂的体细胞中有16条染色体,因而是由卵细胞发育而来。
(2)蜜蜂的干细胞增殖方式为有丝分裂,因而具有细胞周期,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
(3)图示为雄蜂精细胞形成的过程,方式为假减数分裂,雄蜂精原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的不同点有不存在同源染色体联会,没有不发生基因重组,分裂完成后只产生一个精子。
(4)结合上述资料,推测持续食用蜂王浆的幼虫能发育为蜂王的原因可能是:蜂王浆内的microRNA能与Dnmt3基因转录得到的mRNA结合,Dnmt6蛋白是Dnmt3基因表达的一种DNA 甲基化酶、表达水平提高,反之。
故答案为:
(1)受精卵 单
(2)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
(3)①减数第一次分裂未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②不发生基因重组;④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精细胞
(4)Dnmt3 抑制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具备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2.(16分)玉米(2n=20)为雌雄同株单性花植物,常作为遗传学研究的实验材料。雄花着生在植株顶端的雄穗上,雌花着生在茎秆中部叶腋间的雌穗上,当柱头伸出苞叶后
(1)玉米人工杂交的操作流程是  花蕾期(或开花前)套袋隔离→开花期人工授粉→套袋隔离(套袋→人工授粉→套袋) (用箭头和文字表示)。
(2)二倍体植株中,某一对同源染色体多了一条染色体的个体称为三体(1号染色体有三条的植株可表示为1﹣三体,2号染色体有三条的植株可表示为2﹣三体,以此类推)。三体植株在进行减数分裂时,另外一条移向另一极。已知玉米抗病基因(A)对不抗病基因(a)
①三体植株的变异类型为  染色体(数目)变异 ;
②对于玉米来说,一共可获得  10 种三体品系;
③现有纯合抗病正常玉米、不抗病正常玉米和一系列纯合抗病三体玉米(纯合抗病1﹣三体玉米~纯合抗病10﹣三体玉米),假设每株玉米产生的子代数量均相同,请设计杂交实验探究A基因是否位于3号染色体上。
实验设计过程:
a.  将不抗病正常玉米与纯合抗病3﹣三体玉米杂交得F1 ;
b.将F1与  不抗病正常 玉米进行测交得F2;
c.观察并统计F2的表型及比例。
预期结果和结论:
若  抗病:不抗病=1:1 ,则表明A基因不位于3号染色体上;
若  抗病:不抗病=2:1 ,则表明A基因位于3号染色体上。
(3)由于三体细胞中,某对同源染色体增加了一条,相应的基因剂量增加,因此还可以通过基因剂量效应定位法对相应基因进行定位。例如,人类21﹣三体综合征患者智力低于常人,并且表现出特殊的面容。研究发现,该病某些患者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简称SOD),可能的原因是  编码SOD的基因就位于21号染色体上 。
【分析】玉米为单性花,无须去雄,其授粉前后的操作流程是:花蕾期套袋隔离(防止其它花粉干扰)→开花期人工传粉→套袋隔离(防止其它花粉干扰)。根据题意分析可知:二倍体生物(2n)体细胞中,染色体多一条称为三体,染色体少一条称为单体,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
【解答】解:(1)玉米为单性花,无须去雄。
(2)二倍体植株中,某一对同源染色体多了一条染色体的个体称为三体(2n+1),玉米(2n=20)可知共有10对同源染色体,一共可获得10种三体品系、不抗病正常玉米和一系列纯合抗病三体玉米,抗病基因就是A1,F1表现型为抗病,应该与隐性个体测交,观察并统计F6的表型及比例,预期结果和结论有两种情况,则测交情况相当于Aa与aa杂交,若A基因位于3号染色体上,后代抗病:不抗病=2:7。
(3)三体细胞中,某对同源染色体增加了一条,从而使性状发生改变,身体发育缓慢,可能因为编码SOD的基因就位于21号染色体上。
故答案为:
(1)花蕾期(或开花前)套袋隔离→开花期人工授粉→套袋隔离(套袋→人工授粉→套袋)
(2)染色体(数目)变异 10 1 不抗病正常 抗病:不抗病=2:8
(3)编码SOD 的基因就位于21号染色体上
【点评】本题考查染色体变异、孟德尔杂交实验和遗传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具备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日期:2024/7/26 22:22:55;用户:史地生;邮箱:19193966310;学号:56605568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