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泰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

资源简介

2023-2024学年江苏省泰州市高一(下)期末生物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4题,每题2分,共计2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2分)下列属于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都能发生的是(  )
A.同源染色体联会配对
B.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C.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D.染色体数目减半
2.(2分)如图甲为蝗虫某器官的细胞分裂示意图(仅显示部分染色体,染色体组成表示为2n),图乙是对细胞中染色体和核DNA统计模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乙中a、b只出现于有丝分裂,d、e只出现于减数分裂
B.图甲细胞①、②、③分别属于图乙的a、b、c类型
C.图甲细胞①分裂完成形成的子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
D.根据上图图像分析可知,细胞取自于蝗虫的卵巢
3.(2分)图1是某二倍体动物(基因型为HhXbY)的细胞分裂图,图2中①~⑤为不同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和核DNA数。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图1细胞可能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含有Y染色体
B.图1细胞对应图2中的②细胞
C.图2中的①细胞可能是产生图1细胞的母细胞
D.图2中的⑤细胞可能处于减数分裂Ⅰ的后期
4.(2分)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小球做孟德尔定律模拟实验。甲同学每次分别从Ⅰ、Ⅱ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乙同学每次分别从Ⅲ、Ⅳ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同学模拟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过程②中
B.上述4个小桶内小球的数量一定相同,雌雄配子数量比例为1:1
C.上述每个小桶内不同类型小球的数量不一定相同,且抓取记录组合后放回原处
D.乙同学经过多次抓取小球实验后,统计得到的ab组合概率一定为
5.(2分)一般人对苯硫脲感觉有苦味,由显性基因B控制;也有人对其无味觉,由隐性基因b控制。统计味盲家族,若两对夫妇的子女味盲的概率分别是25%和50%(  )
①BB×BB
②bb×bb
③BB×bb
④Bb×Bb
⑤Bb×bb
⑥BB×Bb
A.②、③ B.③、④ C.④、⑤ D.⑤、⑥
6.(2分)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有一对夫妻生了四个孩子,其中有一个孩子患有白化病,则双亲一定均为杂合子
B.基因型为Yy的豌豆,减数分裂形成的雌雄配子数量比约为1:1
C.通常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配子中只含有一个基因
D.摩尔根和孟德尔的实验都运用了“假说—演绎法”
7.(2分)某植物果实的有芒(B)与无芒(b)是一对相对性状,含基因b的花粉50%不育。杂合有芒植株自交,后代中无芒植株所占的比例为(  )
A. B. C. D.
8.(2分)牝鸡司晨是我国古代人民早就发现的性反转现象。原来下过蛋的母鸡,以后却变成公鸡,长出公鸡的羽毛,这只公鸡与母鸡交配,后代的性别会是怎样的(  )
A.雌:雄=3:1 B.雌:雄=2:1 C.雌:雄=1:3 D.雌:雄=1:2
9.(2分)下列人类遗传病的系谱图中,可能表示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遗传方式的是(  )
A. B.
C. D.
10.(2分)不同的双链DNA分子(  )
A.基本骨架不同 B.碱基种类不同
C.碱基配对方式不同 D.碱基对排列顺序不同
11.(2分)下列关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因通过其表达产物蛋白质来控制性状
B.基因与性状之间都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C.基因的碱基序列不变的情况下,遗传性状可能发生变化
D.基因、基因表达产物以及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
12.(2分)如图为雄性动物体内细胞分裂过程中,部分染色体发生的某种行为(A/a、B/b表示相关基因且不考虑其他基因)。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行为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
B.此种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
C.该行为实现了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D.该细胞经减数分裂能产生四种精细胞
13.(2分)遗传咨询可预防遗传病的发生,但下列情形中不需要遗传咨询的是(  )
A.男方幼年曾因外伤截肢
B.亲属中有智力障碍患者
C.女方是先天性聋哑患者
D.亲属中有血友病患者
14.(2分)大量证据表明生物有共同的原始祖先,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
B.研究蝙蝠的翼和人上肢的结构,属于比较解剖学上的证据
C.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其DNA序列相似性越低
D.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序列差异的大小揭示了不同生物之间亲缘关系的远近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多选)15.(3分)下列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离心前通常需搅拌,搅拌目的是使大肠杆菌外的T2噬菌体外壳和DNA分离
B.用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如果培养时间过长,将导致B的放射性增加
C.用32P的培养基直接培养T2噬菌体,可以得到32P标记的T2噬菌体
D.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离心后发现B有较弱的放射性,可能是因为少量T2噬菌体未侵染大肠杆菌
(多选)16.(3分)如图为某生物DNA复制方式的模式图,图中“→”表示子链的复制方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由图可知,DNA分子复制为多起点双向复制
B.复制过程中需要解旋酶和RNA聚合酶的参与
C.根据复制环的大小可判断复制开始时间的早晚
D.复制过程中可能存在碱基A与U配对的情况
(多选)17.(3分)如图所示,在DNMT3(一种甲基转移酶)的催化下,使染色质高度螺旋化,进而使DNA失去转录活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有(  )
A.DNA甲基化可能会影响细胞分化,进而影响个体的发育过程
B.DNA甲基化可能会干扰DNA聚合酶对DNA相关区域的识别和结合
C.胞嘧啶和5’甲基胞嘧啶在DNA中都可以与鸟嘌呤互补配对
D.某基因含500个碱基对,其中某条链中C占26%、G占32%,则此DNA片段在第3次复制过程中需消耗1470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多选)18.(3分)油菜植株体内的中间代谢产物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运向种子后有两条转变途径,如图甲所示,α链是转录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据图甲分析、抑制酶b合成,促进酶a合成可提高油菜产油量
B.转录出的mRNA中不含T含U,五碳糖为核糖
C.基因B是由若干核糖核苷酸连接而成的双链DNA片段
D.该过程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三、非选择题(共5题,60分)
19.(11分)如图1表示玉米(2N=20)的花粉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细胞的实拍图像,图2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的关系
(1)制作玉米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临时装片的操作顺序是解离→   (用文字和箭头表示),其中解离的目的是    。
(2)图1按减数分裂的时期先后顺序进行排序应为③→   (用序号和箭头表示)。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图1的    (序号)对应的时期、发生在图2的    (用字母表示)段对应的时期、发生在图3的    (用图3的序号表示)对应的时期。
(3)图2中BC段与图3中对应的时期有    ,CD段下降的原因是    。
(4)图3中b代表    的数量变化。图3中Ⅰ→Ⅱ的形成原因是    。
20.(12分)某植物的种子有椭圆形和近球形,茎秆有高秆和矮秆,其中矮秆植株为突变体。育种人员利用纯合高秆、近球形植株和纯合矮秆、椭圆形植株为材料进行实验
杂交组合 F1 F2
高秆近球形(雌)×矮秆椭圆形(雄) 全为高秆椭圆形 高秆:雌329株,雄350株;矮秆:雌111株;椭圆形:962株,近球形64株
(1)只考虑茎秆这一相对性状,显性性状是    ,若上述杂交组合为正交实验,则反交实验中,F2代中茎秆性状及比例为    。
(2)只考虑种子形状,这一相对性状受    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    遗传规律。
(3)雌雄同株植物花的颜色由两对基因(A和a,B和b)控制,A基因控制红色素合成(基因型AA和Aa的效应相同),B基因淡化颜色的深度(基因型BB和Bb的效应不同,BB使红色完全消失而变为白色,Bb使红色淡化为粉红色),b基因无淡化作用。则粉红色花植株的基因型有    ,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    种。
(4)育种人员获得一株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为了探究该植株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是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某课题小组选用相关实验材料进行杂交实验。
①实验假设:这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有三种可能的类型,请在如图的方框内画出另外两种可能的类型,并标注出对应基因    (用竖线表示染色体,黑点表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点)。
②实验步骤:第一步:让该植株与基因型为    的植株测交,得F1。
第二步:统计子代的表现型种类及其比例。
③实验可能的结果及相应的结论(不考虑交换):
a.若子代植株    ,则符合第一种类型。
b.若子代植株    ,则符合第二种类型。
c.若子代植株    ,则符合第三种类型。
21.(13分)已知果蝇中,灰身与黑身由等位基因A、a控制,长翅与残翅由等位基因B、b控制。让灰身长翅雌果蝇与黑身残翅雄果蝇作亲本进行杂交得F1,F1雌雄果蝇均为灰身长翅,让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得F2(不考虑X、Y同源区段)结果为表。请分析回答:
F2 灰身长翅 灰身残翅 黑身长翅 黑身残翅
雌果蝇 0 0
雄果蝇
(1)果蝇做为遗传规律研究对象的优点有    (至少写出两点)。
(2)控制灰身与黑身的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控制长翅与残翅的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在长翅和残翅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为    。
(3)亲本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    、   。
(4)F2表现型为灰身长翅的雌果蝇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    。
(5)图1为某一果蝇的体细胞中染色体的组成,图2为其中Ⅱ号染色体上的有关性状的基因位置。
①图1中果蝇的体细胞中的一个染色体组可表示为:   (用图中相关染色体的序号及字母表示)。
②由图2推测基因的本质是    ,并且在染色体上呈    排列。图中控制红宝石眼的基因和朱红眼的基因    (填“是”、“不是”)一对等位基因。
22.(12分)甲图是DNA片段的结构图,乙图表示DNA分子复制的过程,图丙、图丁表示DNA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请回答有关DNA分子的相关问题:
(1)从甲图中可以看出DNA分子中两条长链的外侧是由    交替连接的,内侧碱基对通过    连接。甲图中结构5的名称是    。
(2)若已知DNA一条单链的碱基组成是5′﹣AGCTGCG﹣3′,则与它互补的另一条链的碱基组成为    。
(3)图乙的DNA复制过程中除了需要模板和酶外,还需要的原料是    。DNA分子的    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    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
(4)图丙中由①到②的过程称为    ,图乙表示的过程与该过程相比,碱基互补配对方式有所不同,其碱基特有的配对方式为    。
(5)图丙中,④上的一端携带氨基酸,另一端具有    ,能与②上的密码子互补配对。③是沿着②移动的,其移动方向为    (填“5′→3′”、“3′→5′”)。
(6)图丁所示过程发生于    中(填“真核细胞”、“原核细胞”、“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
23.(12分)如图为某家族遗传系谱图,甲病由基因A、a控制,乙病由基因B、b控制7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回答下列问题。
(1)甲病的遗传方式为    染色体    性遗传,乙病的遗传方式为    染色体    性遗传。
(2)Ⅱ5的致病基因来自    。Ⅱ4的基因型是    ,Ⅲ13的基因型是    。
(3)我国禁止近亲结婚,因为近亲结婚会增加    遗传病的发病率。可以通过    等手段对遗传病进行检测和预防。若Ⅲ12与Ⅲ13结婚,仅考虑甲病和乙病,生育一个两病皆患男孩的概率是    。若Ⅲ15与人群中某正常男子结婚,则所生孩子同时患甲病和乙病的概率是    。
2023-2024学年江苏省泰州市高一(下)期末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4题,每题2分,共计2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2分)下列属于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都能发生的是(  )
A.同源染色体联会配对
B.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C.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D.染色体数目减半
【分析】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比较:
比较项目 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
发生场所 真核生物各组织或器官的体细胞 真核生物进行有性生殖的生殖细胞
细胞分裂次数及数目 细胞分裂1,产生2个子细胞分裂后形成的仍然是体细胞 细胞分裂2,产生4个子细胞,分裂后形成的成熟的生殖细胞
子细胞内染色体和DNA数目 和体细胞相同 是体细胞内的一半
子细胞间的遗传物质 完全相同或几乎完全相同 一般不相同(基因重组,有的还牵涉细胞质的不均等分裂)
染色体复制 间期 减I前的间期
同源染色体的行为 联会与四分体 无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不形成四分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没有交叉互换现象 出现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形成四分体,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有交叉互换现象
分离与组合 也不出现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出现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着丝粒的 行为 中期位置 赤道板 减I在赤道板两侧,减Ⅱ在赤道板
断裂 后期 减Ⅱ后期
意义 使生物的亲代和子代细胞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维持了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
相同点及联系 染色体只复制一次,都有纺锤体出现,都有核膜与核仁的消失与重建过程,都有染色体的平均分配现象。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方式的有丝分裂
【解答】解:A、同源染色体配对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B、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
C、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会发生着丝粒的分裂和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
D、有丝分裂结束后染色体数目不变,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列表比较两者,再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2.(2分)如图甲为蝗虫某器官的细胞分裂示意图(仅显示部分染色体,染色体组成表示为2n),图乙是对细胞中染色体和核DNA统计模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乙中a、b只出现于有丝分裂,d、e只出现于减数分裂
B.图甲细胞①、②、③分别属于图乙的a、b、c类型
C.图甲细胞①分裂完成形成的子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
D.根据上图图像分析可知,细胞取自于蝗虫的卵巢
【分析】分析图甲:①细胞中着丝粒分裂,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后期,②细胞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③细胞着丝粒分裂,没有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根据②③细胞的不均等分裂可知,该生物的性别为雌性。分析图乙:a是染色体数为体细胞的2倍,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细胞中染色体为2n,核DNA加倍,为4n,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或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中期;c细胞中染色体为2n,核DNA也为2n,是体细胞或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细胞中染色体为n,核DNA为2n,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中期;e细胞染色体为n,核DNA为n,为卵细胞或极体。
【解答】解:A、图乙中,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核DNA加倍,说明该时期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或处于有丝分裂前期;d细胞中染色体为n,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e细胞染色体为n,为卵细胞或极体;
B、图甲中,染色体数目加倍,处于有丝分裂后期;②细胞同源染色体分离,该时期中染色体数目为2n,对应于图乙中的b,没有同源染色体,此时期染色体数目为2n,对应于图乙中的c;
C、图甲细胞①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分裂完成形成的子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
D、根据②③细胞的不均等分裂可知,细胞取自于蝗虫的卵巢。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2分)图1是某二倍体动物(基因型为HhXbY)的细胞分裂图,图2中①~⑤为不同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和核DNA数。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图1细胞可能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含有Y染色体
B.图1细胞对应图2中的②细胞
C.图2中的①细胞可能是产生图1细胞的母细胞
D.图2中的⑤细胞可能处于减数分裂Ⅰ的后期
【分析】图1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图2中①细胞代表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子细胞,②表示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中期的细胞,③表示正常的体细胞,④表示有丝分裂前、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的细胞,⑤表示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
【解答】解:A、图1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图中含有B基因,没有Y染色体;
B、图1细胞中含有n条染色体,对应图3中的②细胞,导致其产生过程中可能发生过基因重组;
C、图2中的④细胞可能是产生图1细胞的母细胞,C错误;
D、图4中的⑤细胞染色体和DNA数量均为4n,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具备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2分)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小球做孟德尔定律模拟实验。甲同学每次分别从Ⅰ、Ⅱ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乙同学每次分别从Ⅲ、Ⅳ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同学模拟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过程②中
B.上述4个小桶内小球的数量一定相同,雌雄配子数量比例为1:1
C.上述每个小桶内不同类型小球的数量不一定相同,且抓取记录组合后放回原处
D.乙同学经过多次抓取小球实验后,统计得到的ab组合概率一定为
【分析】题图分析,孟德尔定律模拟实验用Ⅰ、Ⅱ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Ⅰ、Ⅱ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组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Ⅲ、Ⅳ小桶的彩球可以模拟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解答】解:A、由题意可知、Ⅱ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其中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②减数分裂过程中;
B、甲同学模拟的是等位基因分离和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Ⅱ两桶可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且雄配子的数量远远多于雌配子的数量,上述4个小桶内小球的数量Ⅰ,Ⅲ、Ⅳ代表的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B错误;
C、题述每个小桶内不同类型小球的数量一定相同。抓取的小球记录组合后放回原处,C错误;
D、乙同学模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则统计得到的ab组合的概率约为。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具备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5.(2分)一般人对苯硫脲感觉有苦味,由显性基因B控制;也有人对其无味觉,由隐性基因b控制。统计味盲家族,若两对夫妇的子女味盲的概率分别是25%和50%(  )
①BB×BB
②bb×bb
③BB×bb
④Bb×Bb
⑤Bb×bb
⑥BB×Bb
A.②、③ B.③、④ C.④、⑤ D.⑤、⑥
【分析】一般人对苯硫脲感觉有苦味,由显性基因B 控制;也有人对其无味觉,叫味盲,由隐性基因b控制。则遗传因子组成为BB×BB、BB×bb和BB×Bb的后代均表现为味苦;遗传因子组成为bb×bb后代均表现为味盲;遗传因子组成为Bb×Bb后代味苦与味盲之比为3:1;遗传因子组成为Bb×bb为测交,后代味苦与味盲之比为1:1。
【解答】解:①BB×BB→BB,子女均表现为味苦;
②bb×bb→bb,子女均表现为味盲,②错误;
③BB×bb→Bb,子女均表现为味苦;
④Bb×Bb→BB(味苦):Bb(味苦):bb(味盲)=1:2:3,其中味盲占25%;
⑤Bb×bb→Bb(味苦):bb(味盲)=1:1,其中味盲占50%;
⑥BB×Bb→BB(味苦):Bb(味苦)=5:1,子女均表现为味苦。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判断能力,具备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6.(2分)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有一对夫妻生了四个孩子,其中有一个孩子患有白化病,则双亲一定均为杂合子
B.基因型为Yy的豌豆,减数分裂形成的雌雄配子数量比约为1:1
C.通常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配子中只含有一个基因
D.摩尔根和孟德尔的实验都运用了“假说—演绎法”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2)减数第二次分裂: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解答】解:A、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有一双亲生了四个孩子,则双亲的基因型为Aa和Aa或Aa和aa;
B、基因型为Yy的豌豆,但雌配子和雄配子中Y与y的比均接近1:1;
C、通常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因此,C错误;
D、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遗传基本规律相关知识的了解,要求学生掌握减数分裂、基因在染色体上以及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知识,属于识记层次的内容,难度较易。
7.(2分)某植物果实的有芒(B)与无芒(b)是一对相对性状,含基因b的花粉50%不育。杂合有芒植株自交,后代中无芒植株所占的比例为(  )
A. B. C. D.
【分析】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解答】解:杂合有芒植株自交,产生的雌配子基因型及比例为B:b=1:1,含基因b的花粉50%不育,则基因型为Bb的个体自交后代中无芒植株所占的比例为×=,AC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8.(2分)牝鸡司晨是我国古代人民早就发现的性反转现象。原来下过蛋的母鸡,以后却变成公鸡,长出公鸡的羽毛,这只公鸡与母鸡交配,后代的性别会是怎样的(  )
A.雌:雄=3:1 B.雌:雄=2:1 C.雌:雄=1:3 D.雌:雄=1:2
【分析】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母鸡的染色体组成是ZW,公鸡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Z.性反转其实变的只是外观,其染色体其实是不变的。
【解答】解:根据题意分析已知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母鸡的染色体组成是ZW.性反转其实变的只是外观。所以原来下过蛋的母鸡,长出公鸡的羽毛,但是这只性反转的公鸡的染色体组成仍然是ZW,后代的染色体组成为1ZZ(公鸡)、1WW(不能成活,即这只公鸡和母鸡交配。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分析题意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9.(2分)下列人类遗传病的系谱图中,可能表示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遗传方式的是(  )
A. B.
C. D.
【分析】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X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如果不考虑基因突变,子代患病,亲代至少一方是患者。
【解答】解:A、该家系中母亲患病,儿子患病,A正确;
B、该系谱图中双亲正常,属于隐性遗传病,B错误;
C、该家系中双亲正常,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D、该家系中,父亲是患者,因此不可能是抗维生素D佝偻病。
故选:A。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用文字、图表等多种形式准确描述生物学内容及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分析、比较、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判断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10.(2分)不同的双链DNA分子(  )
A.基本骨架不同 B.碱基种类不同
C.碱基配对方式不同 D.碱基对排列顺序不同
【分析】DNA分子的稳定性,主要表现在DNA分子具有独特的双螺旋结构;DNA分子的多样性主要表现为构成DNA分子的四种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特异性主要表现为每个DNA分子都有特定的碱基序列。
【解答】解:A、不同的双链DNA分子基本骨架都是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的;
B、不同的双链DNA分子中碱基种类都是A、T、C,B错误;
C、不同的双链DNA分子中碱基配对都是A与T配对,C错误;
D、不同的双链DNA分子中碱基对排列顺序不同。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DNA分子多样性和特异性等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的多样性,识记DNA分子的特异性,识记DNA分子的结构特点,识记DNA分子中的碱基配对原则,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各选项,难度不大。
11.(2分)下列关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因通过其表达产物蛋白质来控制性状
B.基因与性状之间都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C.基因的碱基序列不变的情况下,遗传性状可能发生变化
D.基因、基因表达产物以及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
【分析】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1)基因通过其表达产物——蛋白质来控制性状,细胞内的基因表达与否以及表达水平的高低都是受到调控的。
(2)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
①一个性状可以受多个基因的影响。
②一个基因也可以影响多个性状。
③生物体的性状也不完全是由基因决定的,环境对性状也有着重要影响。
【解答】解:A、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因此基因通过其表达的产物(蛋白质)来控制性状;
B、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一个基因也可以影响多个性状,环境对性状也有着重要影响;
C、DNA的甲基化使得生物体在基因的碱基序列不变的情况下发生可遗传的性状改变;
D、基因,这种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络,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基因与性状的关系,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能够结合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应用。
12.(2分)如图为雄性动物体内细胞分裂过程中,部分染色体发生的某种行为(A/a、B/b表示相关基因且不考虑其他基因)。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行为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
B.此种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
C.该行为实现了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D.该细胞经减数分裂能产生四种精细胞
【分析】该图所示为四分体时期的互换,该行为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互换的结果使配子的种类增加。
【解答】解:A、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B、图示的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B错误;
C、该行为实现了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重组,C错误;
D、减数分裂结束时,故其经减数分裂可产生ABC、abB,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和变化规律,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13.(2分)遗传咨询可预防遗传病的发生,但下列情形中不需要遗传咨询的是(  )
A.男方幼年曾因外伤截肢
B.亲属中有智力障碍患者
C.女方是先天性聋哑患者
D.亲属中有血友病患者
【分析】遗传咨询可预防遗传病的发生,非遗传病不需要遗传咨询。
【解答】解:分析ABCD四个选项,只有A选项不是遗传病,A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遗传病与非遗传病的区别,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不是所有的疾病都需要遗传咨询的。
14.(2分)大量证据表明生物有共同的原始祖先,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
B.研究蝙蝠的翼和人上肢的结构,属于比较解剖学上的证据
C.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其DNA序列相似性越低
D.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序列差异的大小揭示了不同生物之间亲缘关系的远近
【分析】1、化石都是生物的遗体、遗物(如卵、粪便等)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的证据。
2、科学家发现,越简单、越低等的生物化石总是出现在越古老的地层里,越复杂、越高等的生物化石则出现在越新近形成的地层里。
【解答】解:A、化石是指通过自然作用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是研究生物进化的最直接,A正确;
B、蝙蝠的翼、鲸的鳍和猫的前肢等,B正确;
C、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C错误;
D、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序列差异的大小揭示了不同生物之间亲缘关系的远近,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具备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多选)15.(3分)下列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离心前通常需搅拌,搅拌目的是使大肠杆菌外的T2噬菌体外壳和DNA分离
B.用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如果培养时间过长,将导致B的放射性增加
C.用32P的培养基直接培养T2噬菌体,可以得到32P标记的T2噬菌体
D.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离心后发现B有较弱的放射性,可能是因为少量T2噬菌体未侵染大肠杆菌
【分析】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解答】解:A、该实验搅拌的目的是让噬菌体未侵染细菌的部分(蛋白质外壳)和大肠杆菌分离,A错误;
B、用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由于35S标记的是蛋白质外壳,而外壳未进入细菌细胞内,B错误;
C、病毒不能独立生活,用32P的培养基不能直接培养T2噬菌体,需要首先培养含有32P的大肠杆菌,而后才可以得到32P标记的T7噬菌体,C错误;
D、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离心后发现B上清液有较弱的放射性,少量T2噬菌体未侵染大肠杆菌经过离心后进入到上清液中引起。
故选:ABC。
【点评】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具备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多选)16.(3分)如图为某生物DNA复制方式的模式图,图中“→”表示子链的复制方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由图可知,DNA分子复制为多起点双向复制
B.复制过程中需要解旋酶和RNA聚合酶的参与
C.根据复制环的大小可判断复制开始时间的早晚
D.复制过程中可能存在碱基A与U配对的情况
【分析】DNA复制:复制开始时,在细胞提供的能量驱动下,解旋酶将DNA双螺旋的两条链解开,然后DNA聚合酶等以解开的每一条母链为模板,以细胞中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各自合成与母链互补的一条子链,随着模板链解旋过程的进行,新合成的子链也在不断延伸,同时,每条新链与其对应的模板链盘绕成双螺旋结构。
【解答】解:A、由图可知,A正确;
B、复制过程中需要解旋酶解开双螺旋和DNA聚合酶形成新的单链;
C、根据复制环的大小可判断复制开始时间的早晚,复制开始得越早;
D、DNA中没有U,D错误。
故选:BD。
【点评】本题结合DNA复制的过程图,考查DNA复制的过程和特点,要求考生识记DNA复制的过程、特点、条件等基础知识,能运用所学的知识,结合题图对相关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
(多选)17.(3分)如图所示,在DNMT3(一种甲基转移酶)的催化下,使染色质高度螺旋化,进而使DNA失去转录活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有(  )
A.DNA甲基化可能会影响细胞分化,进而影响个体的发育过程
B.DNA甲基化可能会干扰DNA聚合酶对DNA相关区域的识别和结合
C.胞嘧啶和5’甲基胞嘧啶在DNA中都可以与鸟嘌呤互补配对
D.某基因含500个碱基对,其中某条链中C占26%、G占32%,则此DNA片段在第3次复制过程中需消耗1470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分析】表观遗传是指DNA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的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即基因型未发生变化而表现型却发生了改变,如DNA的甲基化,甲基化的基因不能与RNA聚合酶结合,故无法进行转录产生mRNA,也就无法进行翻译,最终无法合成相应蛋白,从而抑制了基因的表达。
【解答】解:A、分析题意可知,从而会影响蛋白质的合成,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进而影响个体的发育过程;
B、启动子是RNA聚合酶识别与结合的位点,DNA甲基化可能会干扰RNA聚合酶对DNA相关区域(启动子)的识别和结合,B错误;
C、由图可知,因此甲基化不会影响DNA的复制;
D、若某基因中含500个碱基对,其中某条链中C占26%,C+G=58%,则A=T=21%×1000=210个,在第3次复制过程中相当于新合成28=4个DNA片段,因此3﹣42)×210=840个,D错误。
故选:AC。
【点评】本题考查表观遗传、基因表达和DNA复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具备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多选)18.(3分)油菜植株体内的中间代谢产物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运向种子后有两条转变途径,如图甲所示,α链是转录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据图甲分析、抑制酶b合成,促进酶a合成可提高油菜产油量
B.转录出的mRNA中不含T含U,五碳糖为核糖
C.基因B是由若干核糖核苷酸连接而成的双链DNA片段
D.该过程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分析】据题意分析,油菜植株体内的中间代谢产物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运向种子后有两条转变途径,一条是转变成氨基酸,一条是转变为油脂。
【解答】解:A、由图甲可以看出,均能促进生成油脂,A正确;
B、图乙中,构成DNA的单体是脱氧核苷酸,而转录出的mRNA中,含有核糖和U;
C、基因B是由若干脱氧核糖核苷酸连接而成的双链DNA ,C错误;
D、酶a能催化形成油脂,图示过程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D正确。
故选:ABD。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与性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三、非选择题(共5题,60分)
19.(11分)如图1表示玉米(2N=20)的花粉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细胞的实拍图像,图2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的关系
(1)制作玉米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临时装片的操作顺序是解离→ 漂洗→染色→制片 (用文字和箭头表示),其中解离的目的是  使组织中细胞相互分离开 。
(2)图1按减数分裂的时期先后顺序进行排序应为③→ ⑤→⑥→①→⑦→②→④→⑧ (用序号和箭头表示)。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图1的  ① (序号)对应的时期、发生在图2的  BC (用字母表示)段对应的时期、发生在图3的  Ⅰ (用图3的序号表示)对应的时期。
(3)图2中BC段与图3中对应的时期有  Ⅰ、Ⅱ ,CD段下降的原因是  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形成两条子染色体 。
(4)图3中b代表  姐妹染色单体 的数量变化。图3中Ⅰ→Ⅱ的形成原因是  同源染色体分离 。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
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
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
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
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
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
③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
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解答】解:(1)制作玉米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临时装片的操作顺序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其中解离需要用到解离液。
(2)图1中①同源染色体分离,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是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散落分布在细胞中,④两个子细胞中的染色体的着丝粒分裂,并平均分配,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属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属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是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结束,图1按减数分裂的时期先后顺序进行排序应为③→⑤→⑥→①→⑦→②→④→⑧,同源染色体分离,对应图2的①;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着丝粒没有分裂;图3中a表示染色体,c表示DNA,此时期发生基因自由组合。
(3)图2中BC段每条染色体含有5个DNA,说明该阶段含有姐妹染色单体,CD段下降的原因是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和有丝分裂的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形成两条子染色体。
(4)当染色单体存在时,DNA的数目等于染色单体的数目,DNA的数目等于染色体的数目,b表示染色单体。图3中Ⅰ时期染色体的数目为2n,染色体的数目减少了一半,同源染色体分离,细胞分裂形成两个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
故答案为:
(1)漂洗→染色→制片 使组织中细胞相互分离开
(2)⑤→⑥→①→⑦→②→④→⑧;①;BC;Ⅰ
(3)Ⅰ、Ⅱ;着丝粒分裂
(4)姐妹染色单体;同源染色体分离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0.(12分)某植物的种子有椭圆形和近球形,茎秆有高秆和矮秆,其中矮秆植株为突变体。育种人员利用纯合高秆、近球形植株和纯合矮秆、椭圆形植株为材料进行实验
杂交组合 F1 F2
高秆近球形(雌)×矮秆椭圆形(雄) 全为高秆椭圆形 高秆:雌329株,雄350株;矮秆:雌111株;椭圆形:962株,近球形64株
(1)只考虑茎秆这一相对性状,显性性状是  高秆 ,若上述杂交组合为正交实验,则反交实验中,F2代中茎秆性状及比例为  高秆:矮秆=3:1 。
(2)只考虑种子形状,这一相对性状受  两(两对及以上) 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  自由组合 遗传规律。
(3)雌雄同株植物花的颜色由两对基因(A和a,B和b)控制,A基因控制红色素合成(基因型AA和Aa的效应相同),B基因淡化颜色的深度(基因型BB和Bb的效应不同,BB使红色完全消失而变为白色,Bb使红色淡化为粉红色),b基因无淡化作用。则粉红色花植株的基因型有  AABb、AaBb ,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  5 种。
(4)育种人员获得一株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为了探究该植株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是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某课题小组选用相关实验材料进行杂交实验。
①实验假设:这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有三种可能的类型,请在如图的方框内画出另外两种可能的类型,并标注出对应基因   (用竖线表示染色体,黑点表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点)。
②实验步骤:第一步:让该植株与基因型为  aabb 的植株测交,得F1。
第二步:统计子代的表现型种类及其比例。
③实验可能的结果及相应的结论(不考虑交换):
a.若子代植株  粉红色:红色:白色=1:1:2 ,则符合第一种类型。
b.若子代植株  粉红色:白色=1:1 ,则符合第二种类型。
c.若子代植株  红色:白色=1:1 ,则符合第三种类型。
【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解答】解:(1)表中显示,高秆和矮秆杂交,且F2中高秆矮秆的比例接近3:3,且性状表现与性别无关;若上述杂交组合为正交实验,F2代中茎秆性状及比例为高秆:矮秆=3:4。
(2)只考虑种子形状,球形和椭圆形杂交,F1均为椭圆形,F2中椭圆形和近球形的比例约为15:7,为9:3:8:1的变式,遵循自由组合遗传规律。
(3)雌雄同株植物花的颜色由两对基因(A和a,B和b)控制,无红色素的花为白色,BB ,Bb使红色淡化为粉红色)。则粉红色花植株的基因型有两种、AaBb,分别为aaBB、aabb、AaBB。
(4)①实验假设: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中含有的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有三种可能的类型,分别如图所示:

②实验步骤:为了确定相关基因的位置,可设计测交实验,然后统计子代的性状和比例,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让该植株与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测交,得F1。
第二步:统计子代的表现型种类及其比例。
③a.若基因位置为第一种类型,则子代的表现型比例为粉红色(AaBb):红色(Aabb):白色(aaBb。
b.若基因位置符合第二种类型,则子代的表现比例为粉红色(AaBb):白色(aabb)=7:1。
c.若基因位置符合第三种类型,则子代植株的表现型比例为红色(Aabb):白色(aaBb)=1:6。
故答案为:
(1)高秆 高秆:矮秆=3:1
(2)两(两对及以上) 自由组合
(3)AABb、AaBb 6
(4)① ②aabb 粉红色:白色=1:1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和应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
21.(13分)已知果蝇中,灰身与黑身由等位基因A、a控制,长翅与残翅由等位基因B、b控制。让灰身长翅雌果蝇与黑身残翅雄果蝇作亲本进行杂交得F1,F1雌雄果蝇均为灰身长翅,让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得F2(不考虑X、Y同源区段)结果为表。请分析回答:
F2 灰身长翅 灰身残翅 黑身长翅 黑身残翅
雌果蝇 0 0
雄果蝇
(1)果蝇做为遗传规律研究对象的优点有  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易饲养、繁殖快、子代数量多等 (至少写出两点)。
(2)控制灰身与黑身的基因位于  常 染色体上,控制长翅与残翅的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在长翅和残翅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为  长翅 。
(3)亲本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  AAXBXB 、 aaXbY 。
(4)F2表现型为灰身长翅的雌果蝇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   。
(5)图1为某一果蝇的体细胞中染色体的组成,图2为其中Ⅱ号染色体上的有关性状的基因位置。
①图1中果蝇的体细胞中的一个染色体组可表示为: Ⅱ、Ⅲ、Ⅳ、X(或Ⅱ、Ⅲ、Ⅳ、Y) (用图中相关染色体的序号及字母表示)。
②由图2推测基因的本质是  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并且在染色体上呈  线性 排列。图中控制红宝石眼的基因和朱红眼的基因  不是 (填“是”、“不是”)一对等位基因。
【分析】1、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2、伴性遗传是指在遗传过程中的子代部分性状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这种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性状的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的遗传方式就称为伴性遗传。
【解答】解:(1)果蝇做为遗传规律研究的模式动物,其优势表现为: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繁殖快。
(2)根据表格信息可知,F2中灰身和黑身的比例为3:5,且性状表现与性别无关,雄性个体中长翅:残翅的比例为1:1,因而说明控制灰身与黑身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在长翅和残翅相对性状中。
(3)F6中灰身和黑身的比例为3:1,且性状表现与性别无关,雄性个体中长翅:残翅的比例为7:11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Y,则结合亲本的表现型可推测亲本的基因型为F8表现型为AAXBXB、aaXbY。
(4)F1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Y,F2表现型为灰身长翅的雌果蝇(6AaXBXb、2AaXBXB、1AAXBXb、2AAXBXB)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
(5)①染色体组是细胞中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其上含有本物种正常发育全套的遗传物质 中果蝇的体细胞中的一个染色体组可表示为Ⅱ、Ⅲ、Ⅳ、Ⅲ、Ⅳ、Y)。
②由图6推测基因的本质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并且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它们是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故答案为:
(1)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易饲养、子代数量多等
(2)常 X 长翅
(3)AAXBXB aaXbY
(4)
(5)①Ⅱ、Ⅲ、Ⅳ、X(或Ⅱ、Ⅲ、Ⅳ ②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不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伴性遗传和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
22.(12分)甲图是DNA片段的结构图,乙图表示DNA分子复制的过程,图丙、图丁表示DNA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请回答有关DNA分子的相关问题:
(1)从甲图中可以看出DNA分子中两条长链的外侧是由  脱氧核糖和磷酸 交替连接的,内侧碱基对通过  氢键 连接。甲图中结构5的名称是  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
(2)若已知DNA一条单链的碱基组成是5′﹣AGCTGCG﹣3′,则与它互补的另一条链的碱基组成为  5'﹣CGCAGCT﹣3' 。
(3)图乙的DNA复制过程中除了需要模板和酶外,还需要的原料是  (4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 。DNA分子的  (独特的)双螺旋结构 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
(4)图丙中由①到②的过程称为  转录 ,图乙表示的过程与该过程相比,碱基互补配对方式有所不同,其碱基特有的配对方式为  A﹣T 。
(5)图丙中,④上的一端携带氨基酸,另一端具有  反密码子 ,能与②上的密码子互补配对。③是沿着②移动的,其移动方向为  5′→3′ (填“5′→3′”、“3′→5′”)。
(6)图丁所示过程发生于  原核细胞 中(填“真核细胞”、“原核细胞”、“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
【分析】题图分析,图甲中1表示碱基对,2表示脱氧核苷酸链,3表示脱氧核糖,4表示磷酸,5是腺嘌呤脱氧核苷酸,6是腺嘌呤;图乙表示DNA复制过程;图丙表示基因表达过程;图丁表示的是原核细胞中基因的表达,即转录和翻译过程同时进行。
【解答】解:(1)从甲图中可以看出DNA分子中两条长链的外侧是由脱氧核糖磷酸和磷酸交替连接的,内侧碱基对通过氢键连接。图中结构5是构成DNA的基本单位。
(2)若已知DNA一条单链的碱基组成是5′﹣AGCTGCG﹣8′,则结合DNA分子的结构特点以及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推测。
(3)图乙的DNA复制过程中除了需要模板和酶外,还需要的原料是四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
(4)图丙中由①到②的过程称为转录,该过程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了单链的RNA、G﹣C、T﹣A,其碱基互补配对方式有A﹣T、C﹣G,可见DNA复制与转录过程相比,其碱基特有的配对方式为A﹣T。
(5)图丙中,④上的一端携带氨基酸,能与②上的密码子互补配对,根据tRNA的走向可知。
(6)图丁所示过程为基因的表达,该过程中转录和翻译同时进行。
故答案为
(1)脱氧核糖和磷酸 氢键
(2)5'﹣CGCAGCT﹣3'
(3)(4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 (独特的)双螺旋结构
(4)转录 A﹣T
(5)反密码子 5′→3′
(6)原核细胞
【点评】本题考查了DNA分子结构和复制、基因的转录和翻译,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和理解能力,对于DNA分子结构、DNA分子复制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23.(12分)如图为某家族遗传系谱图,甲病由基因A、a控制,乙病由基因B、b控制7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回答下列问题。
(1)甲病的遗传方式为  常 染色体  显 性遗传,乙病的遗传方式为  伴X 染色体  隐 性遗传。
(2)Ⅱ5的致病基因来自  Ⅰ1和Ⅰ2 。Ⅱ4的基因型是  aaXBXb ,Ⅲ13的基因型是  AAXbY或AaXbY 。
(3)我国禁止近亲结婚,因为近亲结婚会增加  隐性 遗传病的发病率。可以通过  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 等手段对遗传病进行检测和预防。若Ⅲ12与Ⅲ13结婚,仅考虑甲病和乙病,生育一个两病皆患男孩的概率是  524 。若Ⅲ15与人群中某正常男子结婚,则所生孩子同时患甲病和乙病的概率是  0 。
【分析】题图分析,Ⅱ6和Ⅱ7都没有乙病,但是有个患乙病的儿子,Ⅲ13患有乙病,说明乙病是隐性遗传病,又Ⅱ7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因此乙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又Ⅱ6和Ⅱ7都患有甲病,却生出了不患甲病的女儿,说明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解答】解:(1)根据Ⅱ6和Ⅱ7都患有甲病,却生出了表现正常的女儿,Ⅱ5和Ⅱ7都不患乙病,却生出了患乙病的孩子,Ⅱ7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因此可确定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2)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Xb、AaXBY,Ⅱ5两病均患,其基因型可表示为AaXbY,,可见其甲病致病基因来自Ⅰ2,而乙病的致病基因来自Ⅰ1。Ⅱ2表现正常,且又患乙病的女儿BXb,Ⅲ13患有两种病,且双亲均患有甲病bY或AaXbY。
(3)我国禁止近亲结婚,因为近亲结婚的情况下夫妇双方从共同祖先哪里获得相同隐性基因的配子比例会增加,因而可以通过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等手段对遗传病进行检测和预防。Ⅲ12患有甲病,有正常的母亲,不患乙病,因此该个体的基因型为AaXBXb,Ⅲ13的基因型可表示为AAXbY或AaXbY,则Ⅲ12与Ⅲ13结婚,仅考虑甲病和乙病×)×=,Ⅲ15表现正常,其基因型为aaXBY,若Ⅲ15与人群中某正常男子(aa)结婚,则不可能生出患甲病的孩子,二者所生孩子同时患甲病和乙病的概率是7。
故答案为:
(1)常;显;伴X;隐
(2)Ⅰ1和Ⅰ2;aaXBXb;AAXbY或AaXbY
(3)隐性;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0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人类遗传病等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日期:2024/7/26 22:22:43;用户:史地生;邮箱:19193966310;学号:56605568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