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堂堂清(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堂堂清(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资源简介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一、选择题
1.“凡赋役之制……课户每丁租粟二石。其调随乡土所产绫绢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输绫绢者锦三两,输布者麻三斤……凡丁岁役二旬,无事则收其庸,每日三尺(布加五分之一)”。下列对该赋役制度解读正确的是(  )
A.受商品经济影响严重
B.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C.加重了劳动人民负担
D.确立了以资产为宗原则
2.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一大转变是改变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而“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促成这转变的是(  )
A.战国的商鞅变法 B.西汉的休养生息政策
C.魏晋时期的租调制 D.唐朝的两税法
3.从均田制到租庸调制再到两税法,赋税制度的变化反映出(  )
A.收税标准由繁到简的发展历程
B.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不断加强
C.社会矛盾消除巩固国家统治
D.完全废除以人丁为主的收税标准
4.秦朝田赋税率极高,汉代虽大大下降,但人头税依然很重。后来曹魏按田亩征田租,西晋按户等征户调,北魏到唐前朝在均田制下按丁夫征租调,到唐中期开始实行的两税法。这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调整(  )
A.以稳定社会秩序为首要目的
B.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
C.有效地缓解了土地兼并现象
D.使赋税负担渐趋公平
5.据《隋书》记载,隋炀帝采纳裴蕴建议,在全国彻底清查户口,命令州县官员“大索貌阅”。“诸郡计帐进丁二十四万三千,新附口六十四万一千五百”。隋炀帝这样做意在(  )
A.加强对地方州县的控制
B.促进国家人口快速增长
C.增加国家财政赋税收入
D.满足个人穷奢极欲生活
6.据《宋会要辑稿》记载,南宋绍兴二十九年朝廷明文规定“凡佃户纳租,每亩不得过一石(石:古代容量单位)”。这一规定表明,当时统治者(  )
A.重视保护自耕农经济 B.极力抑制土地兼并
C.实行了重农抑商政策 D.有意调和阶级矛盾
7.取消租佣调和一切杂税杂役,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这一赋税制度指的是实行(  )
A.两税法 B.租佣调制 C.租调制 D.纳庸代役
8.万历初,张居正在全国范围内清丈土地和推广“一条鞭法”。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赋役、力差、银差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故谓之一条鞭。“一条鞭法”(  )
A.彻底解决了明政府的财政困难
B.加强了农民与市场之间的联系
C.政府加强了对百姓的人身控制
D.“人丁税”作为主要征税标准
9.我国历代政府都非常重视户籍管理,隋朝统一后,制定“输籍法”,重新核定户籍。唐承隋制,户籍管理更加严格,户籍三年一造。政府通过人口核查搜查逃避户口登记的人口,称为“刮户”。这最能说明(  )
A.封建田庄主控制大量依附农民
B.政府通过普查人口推行均田制
C.人丁税在政府收入中举足轻重
D.为科举制的推行提供户籍保障
10.如表反映了中国古代官员俸禄发放形式的变化,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时期 西周 春秋战国 东汉 唐中期至清末
主要形式 田邑 实物 实物与货币各半 货币
A.俸禄制度的变革与赋税制度的变革密切相关
B.由实物到货币的变化体现了政治制度的变革
C.由田邑到实物的转变体现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D.俸禄制度的变革体现了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
11.(2023·辽宁丹东凤城一中)“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一岁之役,官为佥募,力差则计其工食之费,量为增减;银差则计其交纳之费,加以增耗。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存留、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一条。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该赋税制度使( )
A.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开始改变
B.百姓缴纳免役钱,官府募人代役
C.赋役合并,一概折银
D.人头税被彻底废除
12.(2024·河南商丘一中)中国自2002年起逐年调低进口关税,关税总水平由15.3%调整至2009年的9.8%,农产品平均税率由18.8%调整至15.2%,工业品平均税率由14.7%调整至8.9%,基本上取消了配额管理。这是由于( )
A.我国急需扩大进口增加内需
B.我国已形成了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
C.我国经济与世界开始接轨
D.加入世贸组织后履行的责任和义务
二、综合题
13.(2023·吉林辽源期末)税收政策一直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年十五以上至五十六出赋钱,人百二十为一算,为治库兵车马。
——摘编自《汉书》卷一
材料二 田亩起丁,田多则丁多,田少则丁少,计亩科算,无从欺隐,其利一;民间无包赔之苦,其利二;编审之年,照例造册,无须再加稽核,其利三;各完各田之丁,无不能上下其手,其利四。
——清乾隆年间《嘉兴府志》
材料三 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趋势来看,农业产值占整个社会经济总量的比重较小,再加上此时的农业一般是自身效益低、社会效益高的弱质产业,农民属于社会中的一个弱势群体,因此不少专家学者从减负增收角度,不断呼吁减免农业税,给农民以国民待遇,努力消除“一国两制”“一国两策”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党中央以及社会各界对“三农”问题以及社会公平公正问题给予高度关注。其次,这一时期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了以工保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国家财力不断壮大,取消这部分税收对工业化和国民经济发展不会造成多大震动,对全国财政收入总量和财政实力也影响不大,国家财政完全有能力承受。因此从2000年开始,我国全面开始农业税费改革直至2006年完全取消农业税。
——唐蒙《论农业税的演变历史
与社会经济的关系》
(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代赋税制度有何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清朝实行摊丁入亩,征收统一的地丁银有何积极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单概括我国取消农业税的历史意义。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一、选择题
1.“凡赋役之制……课户每丁租粟二石。其调随乡土所产绫绢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输绫绢者锦三两,输布者麻三斤……凡丁岁役二旬,无事则收其庸,每日三尺(布加五分之一)”。下列对该赋役制度解读正确的是(  )
A.受商品经济影响严重
B.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C.加重了劳动人民负担
D.确立了以资产为宗原则
【答案】B
2.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一大转变是改变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而“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促成这转变的是(  )
A.战国的商鞅变法 B.西汉的休养生息政策
C.魏晋时期的租调制 D.唐朝的两税法
【答案】D
3.从均田制到租庸调制再到两税法,赋税制度的变化反映出(  )
A.收税标准由繁到简的发展历程
B.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不断加强
C.社会矛盾消除巩固国家统治
D.完全废除以人丁为主的收税标准
【答案】A
4.秦朝田赋税率极高,汉代虽大大下降,但人头税依然很重。后来曹魏按田亩征田租,西晋按户等征户调,北魏到唐前朝在均田制下按丁夫征租调,到唐中期开始实行的两税法。这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调整(  )
A.以稳定社会秩序为首要目的
B.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
C.有效地缓解了土地兼并现象
D.使赋税负担渐趋公平
【答案】B
5.据《隋书》记载,隋炀帝采纳裴蕴建议,在全国彻底清查户口,命令州县官员“大索貌阅”。“诸郡计帐进丁二十四万三千,新附口六十四万一千五百”。隋炀帝这样做意在(  )
A.加强对地方州县的控制
B.促进国家人口快速增长
C.增加国家财政赋税收入
D.满足个人穷奢极欲生活
【答案】C
6.据《宋会要辑稿》记载,南宋绍兴二十九年朝廷明文规定“凡佃户纳租,每亩不得过一石(石:古代容量单位)”。这一规定表明,当时统治者(  )
A.重视保护自耕农经济 B.极力抑制土地兼并
C.实行了重农抑商政策 D.有意调和阶级矛盾
【答案】D
7.取消租佣调和一切杂税杂役,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这一赋税制度指的是实行(  )
A.两税法 B.租佣调制 C.租调制 D.纳庸代役
【答案】A
8.万历初,张居正在全国范围内清丈土地和推广“一条鞭法”。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赋役、力差、银差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故谓之一条鞭。“一条鞭法”(  )
A.彻底解决了明政府的财政困难
B.加强了农民与市场之间的联系
C.政府加强了对百姓的人身控制
D.“人丁税”作为主要征税标准
【答案】B
9.我国历代政府都非常重视户籍管理,隋朝统一后,制定“输籍法”,重新核定户籍。唐承隋制,户籍管理更加严格,户籍三年一造。政府通过人口核查搜查逃避户口登记的人口,称为“刮户”。这最能说明(  )
A.封建田庄主控制大量依附农民
B.政府通过普查人口推行均田制
C.人丁税在政府收入中举足轻重
D.为科举制的推行提供户籍保障
【答案】C
10.如表反映了中国古代官员俸禄发放形式的变化,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时期 西周 春秋战国 东汉 唐中期至清末
主要形式 田邑 实物 实物与货币各半 货币
A.俸禄制度的变革与赋税制度的变革密切相关
B.由实物到货币的变化体现了政治制度的变革
C.由田邑到实物的转变体现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D.俸禄制度的变革体现了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
【答案】A
11.(2023·辽宁丹东凤城一中)“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一岁之役,官为佥募,力差则计其工食之费,量为增减;银差则计其交纳之费,加以增耗。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存留、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一条。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该赋税制度使( C )
A.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开始改变
B.百姓缴纳免役钱,官府募人代役
C.赋役合并,一概折银
D.人头税被彻底废除
12.(2024·河南商丘一中)中国自2002年起逐年调低进口关税,关税总水平由15.3%调整至2009年的9.8%,农产品平均税率由18.8%调整至15.2%,工业品平均税率由14.7%调整至8.9%,基本上取消了配额管理。这是由于( D )
A.我国急需扩大进口增加内需
B.我国已形成了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
C.我国经济与世界开始接轨
D.加入世贸组织后履行的责任和义务
二、综合题
13.(2023·吉林辽源期末)税收政策一直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年十五以上至五十六出赋钱,人百二十为一算,为治库兵车马。
——摘编自《汉书》卷一
材料二 田亩起丁,田多则丁多,田少则丁少,计亩科算,无从欺隐,其利一;民间无包赔之苦,其利二;编审之年,照例造册,无须再加稽核,其利三;各完各田之丁,无不能上下其手,其利四。
——清乾隆年间《嘉兴府志》
材料三 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趋势来看,农业产值占整个社会经济总量的比重较小,再加上此时的农业一般是自身效益低、社会效益高的弱质产业,农民属于社会中的一个弱势群体,因此不少专家学者从减负增收角度,不断呼吁减免农业税,给农民以国民待遇,努力消除“一国两制”“一国两策”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党中央以及社会各界对“三农”问题以及社会公平公正问题给予高度关注。其次,这一时期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了以工保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国家财力不断壮大,取消这部分税收对工业化和国民经济发展不会造成多大震动,对全国财政收入总量和财政实力也影响不大,国家财政完全有能力承受。因此从2000年开始,我国全面开始农业税费改革直至2006年完全取消农业税。
——唐蒙《论农业税的演变历史
与社会经济的关系》
(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代赋税制度有何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清朝实行摊丁入亩,征收统一的地丁银有何积极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单概括我国取消农业税的历史意义。
答案:(1)以人丁为主的人头税是国家重要的税收来源。
(2)减轻了百姓负担,缓和了社会矛盾;简化了征收手续,减轻了政府财政负担;取消人头税,促进了户籍制度和国家管理体制改革;保证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任3点即可)
(3)意义: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共同富裕;推动了农业农村发展;进一步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又一次解放了农村生产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发展。(任3点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