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北省唐山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唐山市2023-2024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卷满分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共12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物承载是历史记忆,传承的是绵长文脉。修复文物需要发扬严谨细致的工匠精神,久久为功,不能浅尝辄止。
B. 在南湖做千灯会,把工业实景搬上秀场,唐山市正在以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让这个工业之城渐渐“文艺”起来。
C. 上山的路是党员带头修的,市场是党员带头跑的。为了让村民的钱袋鼓起来,党员们迎难而上,各种辛酸一言难尽。
D.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基层党员干部必须具有全局意识、大局观念,不能目无全牛,只想着把自己的事干好。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近日,中亚公园正式开放。公园紧紧围绕“一带一路”为主题,凸显园林特色,成为经贸交流的重要展示窗口。
B. 汪秀霞的剪纸形式凝重古朴,走剪大胆粗犷,不仅有约定俗成的祈福之意,而且有来自大山深处的神秘气息。
C. 为提高全社会的非遗保护意识,端午节当天,文化馆在太阳城广场举行活动,让非遗与端午碰撞出别样的精彩。
D. 周汝昌先生一生痴迷于“红学”,对《红楼梦》反复阅读、仔细钻研,直到被翻得破烂不堪,只好重新装订。
3.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假此科敛丁口 假:凭借,利用 (《促织》)
永保无疆之休 休:福禄(《谏太宗十思疏》)
B. 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 资:资助,供给 (《谏逐客书》)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速:加速(《六国论)》
C. 几世几年,剽掠其人 剽:抢劫(《阿房宫赋》)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 爱:爱护(《齐桓晋文之事》)
D. 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方:做事的方法(《侍坐》)
昂其直,居为奇货 居:囤积,储存(《促织》)
4. 下列选项中,文言句式不同类的一组是( )
A. 异乎三子者之撰(《侍坐》)
东得百里奚于宛(《谏逐客书》)
B.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六国论》)
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答司马谏议书》)
C. 莫之能御也(《齐桓晋文之事》)
王见之,曰“牛何之 ”(《齐桓晋文之事》)
D.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烛之武退秦师》)
欲呼张良与俱去 (《鸿门宴》)
二、现代文阅读(33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4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新中国成立以来,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祖国大地上树立起一座座科技创新的丰碑,也铸就了独特的精神气质。去年5月,党中央专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要求大力弘扬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广大科技工作者要肩负起历史赋予的科技创新重任。
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我国科技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是一代又一代矢志报国的科学家前赴后继、接续奋斗的结果。从李四光、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等一大批老一辈科学家,到陈景润、黄大年、南仁东等一大批新中国成立后成长起来的杰出科学家,都是爱国科学家的典范。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秉持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主动肩负起历史重任,把自己的科学追求融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中去。
——(摘编自习近平《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科学无国界”论断与“科学有国界”论断都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拥有各自的合理性和适用范围,应当辩证、历史地理解与把握。“科学无国界”论断基于传统的自然科学或现代纯粹科学的属性与特征而作出,经得起推敲,一百多年来也少有人提出异议,并且在当今的纯粹科学领域依然成立。事实上,只有通过广泛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机制,才能更好地推动科学进步,合力解决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然而,该论断却存在僵化和视野狭窄的缺陷,忽视了当今科学发展的新态势、新特征,保守、僵化或理想化倾向明显;缺少社会建构论的理念或视角,忽视了科学技术的一体化及其与社会之间互动的众多路径、环节和特征。所以,“科学无国界”论断因不符合现代科学发展的实际情况,而不断遭到质疑和批判。
“科学有国界”论断立足于现代科学的分化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一体化进程,重视社会文化因素对科学发展的多层次影响,以及科学所负载的多重使命或价值诉求,因而该论断更符合现代科学发展态势,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及认可。然而,该论断也有绝对化、简单化的不足之处,忽视了基础科学、形式科学等纯粹科学形态的特殊性。其实,纯粹科学并未展现出明显的国别或民族等特征,应作为现代科学的特例加以区别对待,进而给出“科学有国界”论断的界限或适用范围。
当前,科技已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基础和标志。而对“科学无国界”论断的认同,容易导致人们知识产权意识的淡薄,甚至在学术或文化交流中不自觉地泄露重大科技成果的具体细节,给国家或企业造成损失。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背景下,强调“科学有国界”论断的现实意义更加明显。一方面,这有助于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从事科技研发的积极性,从而通过更多的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另一方面,这有助于深化对科技成果多重价值的认识,强化科技成果的产权意识,从而更好地保护科技知识产权,以便在国际科技竞争中争取更多的利益、主动性和优势地位。
同时,也应肯定“科学无国界”论断的历史地位、价值与合理之处,把握其适用范围和条件,并制定相应的科技法律和政策。要厘清科学理论与关键技术、科学知识与技术成果、传统知识与前沿知识等之间的界限,开放前者而保护后者,并明确学术交流的守则、尺度与范围。在基础科学、形式科学等纯粹科学领域,应广开交流渠道,反对杯弓蛇影、画地为牢、自我封闭,要尽可能多地吸纳和借鉴西方前沿科学研究成果,厚植科技根基,繁荣科学文化,促进科技进步,从而更好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摘编自王伯鲁《科学有无国界?》)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科学家精神从科技工作者们长期的科学实践中总结得来,是科学家取得科学成就的必要条件。
B. 虽然遭到质疑和批判,但“科学无国界”论断在当今的基础科学、形式科学等领域依然成立。
C. 认同“科学无国界”论断的人知识产权意识淡薄,容易不自觉泄露重大科技成果的具体细节。
D. 对科学理论、科学知识、传统知识要持开放态度,对关键技术、技术成果、前沿知识要保护。
6.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老一辈科学家和当代杰出科学家矢志报国,前赴后继,是“科学家有祖国”这一观点的体现。
B. 事实上,人类要想更好地推动科学进步,解决全球性问题,就离不开广泛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C. 因为纯粹科学并未展现出明显的国别或民族特征,所以“科学有国界”是有其界限或适用范围的。
D. “科学有国界”论断的现实意义日渐明显,其原因在于“科学无国界”论断的缺点日趋暴露。
7. 下列选项,不能体现“科学家精神”的一项是( )
A. 屠呦呦带领由植物化学和药理学专业研究者组成的团队,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最终找到了青蒿素抗疟疗效的突破口。
B. 除了在学业上尽可能帮助和引导孩子,邓稼先更注重孩子的品德教育。邓志平的生活态度和工作作风深受父亲邓稼先的影响。
C. 面对社会上流传的不顾事实抹黑杂交稻的言论,袁隆平用平和的语气、无可辩驳的事实加以驳斥,捍卫了事实,也捍卫了真理。
D. 33岁的钟扬毅然辞去武汉植物所副所长的职务,去复旦大学做了教师,之后他便走南闯北,开始了探寻生命边际的种子事业。
8. 材料二关于“科学有无国界”的论述对我们看问题、想问题有什么启示?请结合材料二的内容简要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书匠(节选)
葛亮
我想起一个人。
那时的我在上小学,天生缺乏纪律感,所以,获得纪律标兵奖状的我几乎是雀跃着回家的,然而快到家才发现奖状被书包里打翻的墨汁污了大半。它和我来之不易的荣誉相关,我因此闷闷不乐。
母亲安慰着我。父亲说:也不是没有办法。你记不记得西桥那边有个老董
母亲犹豫了一下:那个修鞋师傅吗 他修鞋的技术是不错,可这跟他有啥关系
我也想起来了,在我放学路上有个修鞋摊子,总有个佝偻的老人风雨无阻地坐在那儿。除修鞋的动作外,不见他有多余的表情,像是一尊塑像,也不和人打招呼。
父亲说:老董有办法。毛毛,咱们走一趟!
我们来到西桥,看到了那个叫老董的师傅。
老董把头埋得很低,全神贯注地用一个小锤子敲鞋掌,一点点地,功夫极其细致。可能是因为视力不好,他戴着厚底的眼镜,眼镜腿用白色胶布缠起来,胶布有些脏污了,但你又会觉得他是个极爱洁净的人。他穿着中山装式样的外套,旧得发白,是勤洗的痕迹。围裙上除了沾上的鞋油,并没有别的脏污,套袖也干干净净的。
等老董修完鞋,父亲稍弯下腰说:董哥,我是毛羽。
老董慢慢抬起头,眼睛眯着,额上很深的皱纹跳动了一下,说:哦,毛羽啊。
父亲把我拉过来:这是我儿子,还记得哦 毛果。
老董看看我说:哦,长这么大了。
我才意识到父亲和老董是认识的,而且应该是很久前就认识。父亲捧出奖状,说明了来意。
老董站起身,手在围裙上擦一擦接过去,说:奖状,好。
他又坐下来,认真地看,沉吟了一下,对父亲说:给我买个西瓜来,半熟半生的,不要大,三斤上下。
我听着觉得蹊跷:半熟的瓜,谁会好这一口呢 父亲倒很干脆地回答:好。
我们把瓜留在老董的摊子上。老董捧起瓜,放在耳边敲敲,眯起眼睛笑了:下礼拜五下午,来找我。
回到家,我和母亲说了。母亲对父亲说:你还真认识这个董师傅!父亲笑笑:老相识喽。就回书房看书了。
一个星期后,傍晚。父亲对我说:毛毛,走,瞧瞧你董老伯去。
我俩走着走着下起了雨。莫名的,雨越下越大,我们找了个近旁的小卖部避雨。外头的雨像帘幕一样,街上的人和井都看不清楚了。
我说:爸,董老伯收摊儿回家了吧
父亲摇摇头:不会。
待雨小了些,我们才走出去,远远地就看见老董站在路沿儿上,仍旧佝偻着,花白的头发湿漉漉地搭在前额上,衣服都湿了;修鞋的工具用塑料布盖着,严严实实的。他摆摊儿的地方在围墙根儿,没有遮挡的屋檐。
他刚才就一直站在雨里,看见我们,这才从那塑料布底下摸了又摸,摸出一个塑料袋,交到父亲手上:怕你们来了找不见我,拿好。说完,便从地上拎起小马扎摆到修鞋的小车上,慢慢地推着走了。
回到家。母亲边给我擦头边埋怨:非要今天去 这么大的雨,谁还处在那里等你们不成
父亲从怀里掏出那个塑料袋,解开封口的葱皮绳,一圈一圈地拆了,里面是一个卷好的油纸桶。打开一层,里面还有一层。
父亲喃喃道:真讲究,和以往一样。
最后铺开的是我的奖状。它干干净净的,那块巴掌大的墨迹奇迹般地消失了。
母亲也惊奇极了,拿起奖状,迎着灯光看了又看,说:怎么搞的这是 魔术一样!
母亲为我们父子俩熬了姜汤。父亲说:珍儿,找个保温桶,把姜汤给我打一桶。
我知道父亲要去找老董,便又要跟着。父亲摸摸我的头,说:走吧,董老伯为你挽回了荣誉。人要知恩,得当面道谢。
原来老董住的地方和他摆摊的地点并不近。父亲带我穿过整个金大的校园,才看到西门的角落里坐落着两排平房。房顶上盖着防漏的石棉瓦,瓦楞上生着不知过了多少季枯荣的杂草。几座新楼靠着马路,将校园都遮挡住了,从外面是看不见这些平房的。南京城里这样的平房越来越少了。
紧里头那扇门开着,里面闪着昏黄的光。走进去,见一个小女孩正趴在一张桌上,握着毛笔。桌子很大,雕着花又很高,她是跪在一把很气派的太师椅上,但椅子一侧的把手已经坏了,用布袋子裹了好几圈。
父亲问:是董师傅家吗
小女孩从椅子上爬下来说:是。我爸出去了,请等一等。
她从长凳上小心地捧下两摞叠好的衣服,请我们坐。我们坐下来,觉得已经将屋子占满了。这屋子小,并没有什么东西,一张床,一个立柜,还有这张大桌子,人已经没有什么可腾挪的地方,有一只煤油炉,上面炖着一个砂锅,咕嘟咕嘟地响。
这时老董进来了,见到我们,好像有些吃惊。
父亲将保温桶拿出来:刚才你淋了雨,我不放心,家里熬的姜汤,给你带了一盒鸭子。
老董点点头:费心了。他看看我,感叹道:眉眼真像他爷爷啊。教授要是看到这小子长得这么好,不知该多欢喜!
父亲道:有时也厌得很,主要是没有定力。我也想教他书法,但他一点都坐不住,得一张纪律奖状,自然宝贝得要死。
呵呵呵,老董说,要不,让他也来学吧,两个孩子也好教些,我来教。我当年也是教授指点的,如今传给他后人也是应当,这欠你家的还多呢。
父亲愣一愣,说,董哥过去的事就过去吧。
他们两人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说了许多我不懂的事情。我能听出来的是关于爷爷当年教书的事。
(有删改)
9.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奖状”既是对“我”纪律表现的认可,也是文章线索,文章围绕修奖状、取奖状等内容展开情节。
B. 父亲态度干脆地去买西瓜,给老董送姜汤、送鸭子,父亲用这样的行动教育“我”要懂得感恩。
C. 本文写老董凭借自己的技艺和智慧,解决了看似无解的问题,体现出传统手艺的神奇与魅力。
D. 小说情节看似平淡却蕴含着浓厚的情感,讴歌了在时代变迁中不变的真情及对传统技艺的坚守。
10.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父亲提出找老董修复奖状,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并且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B. 小说采用第一人称视角来写,虽然叙述受限,但情节却更加集中,内容也更显真实
C. 小说从“我”的回忆写起,运用倒叙讲述了奖状被神奇修复的故事,情节连贯,结构严谨。
D. 本文通过对话、动作和内心独白等多种方式刻画人物形象,使人物更加鲜活,且各具特色。
11. 结合文本,简析老董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12. 文中对雨天场景的描写有哪些作用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三、古代诗文阅读(32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国栋,字瑞宇,故相杨廷和族孙。少应募,从征奢崇明,为把总。已,以援剿参将领军千余人,从王永祚守襄阳。李自成破襄阳,王聚奎檄召国栋守长沙,为张献忠所败,因与参将汤有光走郴州。张献忠入蜀,国栋偕有光收耒阳,遂北屯长沙。
国栋武勇不足,而于诸将中独自简束。曾随邓玘援剿,慕玘之为人,是以驭兵严,不令侵苦百姓。时楚贼新退,抚驭无主,诸军星散,畏左良玉之相并,皆屯湖南。沅抚李乾德无远计,奏请尽蠲民粮税,而不虑军食之无资,故诸军皆寄食于民,不厌,则掠民以食。国栋独严禁其军,樵采不敢出郭,部卒以是大怨之,大哗而逃。国栋失军,闲居长沙。及南都陷,胤锡募兵勤王,聘国栋为总统。国栋募兵湖北,有马数百匹,卒三千人,授署总兵官都督同知。从胤锡攻荆州,不克,退守常、澧。上即位,擢总兵官,挂镇朔将军印。常德陷,国栋从胤锡与马进忠屯永定卫。国栋与牛万财据山而守,敌游骑来攻,辄击却之。马进忠出师,国栋、万财尾其后,与收常德。麻河之战,敌舟师来攻,国栋伏下流要击,大有斩获。胤锡承制封国栋武陵伯,廷议从之。
湖南复陷,国栋退屯桂林,翟式耜安插之,授饷,国栋遂依式耜。国栋和谐,喜与诸文士交,恂恂自下。部卒贫枵莱食不给多为诸营佣保国栋约束之如故,所至不为民患,然以是亦不能得士心。已,扈上入南宁。孙可望劫上入安隆,国栋依土司结砦自固,为敌所拔,死之。
(王夫之《永历实录》)
13.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部卒A贫枵B菜食C不给D多为诸营佣E保F国栋G约束之H如故
14.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星,像星星一样,名词作状语。与《鸿门宴》中“翼蔽沛公”的“翼”用法相同。
B. 厌,同“餍”,满足。与《烛之武退秦师》中“何厌之有”的“厌”意思相同。
C. “据山而守”中的“而”与《六国论》中“燕虽小国而后亡”中的“而”用法不同。
D. 下,居于……之下。与《谏太宗十思疏》中“江海下百川”的“下”意思不同。
15.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杨国栋年纪轻轻就响应招募征讨奢崇明,不久凭借援剿参将的身份守卫襄阳。张献忠入四川时他和汤有光一起收复耒阳。
B. 屯兵湖南时,军中无粮,各路军马劫掠百姓,只有杨国栋治军严格,砍柴都不允许士兵出城,士兵大为抱怨,哗变奔逃。
C. 麻河之战中,面对敌人水师的进攻,杨国栋指挥军队埋伏在麻河下游,中途截击敌人,大有斩获。杨国栋因军功被封为武陵伯。
D. 在桂林,翟式耜安置退守的杨国栋,供给他粮饷,于是国栋便依附当地土司结寨自守,最终营寨被敌人攻破,国栋为国捐躯。
16.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聚奎檄召国栋守长沙,为张献忠所败,因与参将汤有光走郴州。
(2)及南都陷,胤锡募兵勤王,聘国栋为总统。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塞上曲
耿湋
惯习干戈事鞍马,初从少小在边城。
身微久属千夫长,家远多亲五郡兵。
懒说疆场曾大获,且悲年鬓老长征。
塞鸿过尽残阳里,楼上凄凄暮角声。
17. 下列对本诗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主人公从小就参军入伍,戍守边塞,对军中的操练与作战早已习惯。
B. 主人公离家遥远,长年征战,又身份低微,平日里只能与士兵相亲近。
C. 主人公虽然年老慵懒,但仍然驰骋疆场,并且还能在战场上屡建奇功。
D. 尾联视听结合,眼见残阳斜照,鸿雁南飞,耳听凄凉悲哀鼓角之声。
18. 请简要概括本诗的思想感情。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题,6分)
19.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出师表》中诸葛亮进谏后主“陟罚臧否,不宜异同”;魏征也十分看重赏罚,在《谏太宗十思疏》中他劝谏太宗“______,______”。
(2)《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认为自己并非侵夺官吏的职权,而是接受了君王的嘱托,“______,______”。
(3)“舟”是诗人表情达意时常用的意象。唐诗宋词中不乏“______,______”这样的佳句。
四、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共13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8分)
20. 提取下面句子的主干。
历经千年的汰芜存菁,延续中华文化薪火的古典文学杰作以其特有的审美意趣和情感表达方式成为中国文化的瑰宝。
21. 请在文段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优质睡眠必须要每天睡眠时长达到八小时,少于八小时就是睡眠不足。”_______。每天睡满多少小时才合适,需要看个人体质和习惯,不能强制规定。
因为_______,对睡眠的需求不同;处于同一个年龄段的人需要的睡眠时长也可能不同。比如,有些人是天生的“长睡眠者”,所需睡眠时长可大于9小时;而有些人是“短睡眠者”,所需睡眠时长可小于6小时。
睡眠质量_______,还与入睡时间、睡眠维持情况、睡醒后状态有关。好睡眠有四个关键词:入睡快、不易醒、睡得足、精神好。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5分)
22.请将下面《阿房宫赋》中的一段文字用正楷字体抄写在空格内,要求:笔画规范、字体端正、书写整洁。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
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五、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认为,道德底线低的人有时比道德底线高的人占优势,你做不出来的,他做得出来,所以他们总能如鱼得水。但师长告诫我们:要坚持“高线”,守住“底线”;只有守住“底线”,才是守住了为人的根本。
对于“底线”你有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及自身感受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唐山市2023-2024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答案
一、(共12分,每小题3分)
【1题答案】
【答案】D
【2题答案】
【答案】B
【3题答案】
【答案】A
【4题答案】
【答案】B
二、现代文阅读(33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4小题,15分)
【5~8题答案】
【答案】5. C 6. D
7. B 8. (1)要辩证、历史地看待问题。“科学无国界”和“科学有国界”论断都有其合理性和适用范围,不能片面、绝对地肯定或否定。
(2)看问题要全面,不能僵化、保守。比如“科学无国界”论断虽在纯粹科学领域有一定合理性,但忽视了现代科学发展的新态势和新特征。
(3)思考问题要结合实际情况。在当前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强调“科学有国界”的论断更具现实意义。
(4)要明确事物的界限和适用范围。对于科学的不同领域和不同内容,要区分对待,明确哪些该开放交流,哪些该保护。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9~12题答案】
【答案】9. B 10. C
11. ①技艺精湛。能将被污染的奖状焕然一新,展现了非凡智慧和高超技艺。
②守信敬业。即便天气恶劣也坚守岗位,待我和父亲来取奖状。
③懂得感恩。愿意传授书法给教授的后人。
④朴素而整洁。老董的屋子陈设简单,眼镜腿用白胶布缠起来,中山装洗的发白,套袖也干干净净。
12. ①写出雨势之大,突出阴冷、冷清的环境特点,为故事提供典型环境。
②推动情节发展。雨大天寒,老董淋了雨,从而有了父亲送姜汤、送鸭子的情节。
③丰富人物形象,有助于表现主题。老董在雨中等我和父亲,父亲也相信老董会在雨中等,这其中既有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又有不变的真情。
三、古代诗文阅读(32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7分)
【13~16题答案】
【答案】13. BDF
14. D 15. D
16. (1)王聚奎发檄文征召杨国栋来守卫长沙,被张献忠打败,于是国栋和参将汤有光逃到郴州。
(2)等到南都陷落,胤锡招募军队救援皇帝,请杨国栋做总统。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7~18题答案】
【答案】17. C 18. ①连年征战,久戍塞外的乡愁;
②身份卑微,报国无门的怨愤;
③年华易逝,容颜苍老的悲伤。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题,6分)
【19题答案】
【答案】 ①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②. 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③. 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 ④. 以授之于有司 ⑤. 亲朋无一字 ⑥. 老病有孤舟(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谁家今夜扁舟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
四、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共13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8分)
【20题答案】
【答案】杰作成为瑰宝。
【21题答案】
【答案】 ①. 这个说法不准确 ②. 不同年龄段的人 ③. 不只取决于睡眠时长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5分)
22.请将下面《阿房宫赋》中的一段文字用正楷字体抄写在空格内,要求:笔画规范、字体端正、书写整洁。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
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五、写作(60分)
【22题答案】
【答案】例文:
守底线之界,亮道德之光
总有人觉得道德底线低一点也无妨,甚至认为浑水摸鱼、侥幸脱逃是一种幸运。可这种认知与行为早晚会付出惨重的代价。为人处事,我们要牢牢守住道德底线,坚守根本,方可闪亮道德的光辉。
底线是指规范着我们的行为准则。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底线是我们道德的规范,时刻警醒着、督促着我们的行为。它丈量出人与人之间道德的差异,折射出社会的公平正义。可见底线对于我们的为人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红军长征途中,路过老百姓家门前时,坚持“不动老百姓一针一线”的道德原则,没有地方住,也不强占民居。从农村到城市,正是因为他们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接受底线的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才能使人民信服,从而夺得天下。可以见得,底线之尺可规范自我,促进提升自我修养。
底线是根,可使我们长成参天大树、栋梁之才。“欲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而我们成长成才根本就在于道德底线之基是否打牢。底线是为人的根本,先为自己树立道德底线,才有可能成为道德模范。父母教育我们从小养成良好的品德,《弟子规》中也说:德有伤,宜亲羞。这都是让我们在人生萌芽时建立属于自己的道德底线,扎下根,为日后的行为处事打下扎实的基础。因此,底线也是我们日后成长成才的关键。
底线意义之重大,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牢牢守住自己道德的底线,也要不断追求“高线”,以严格之线要求自己。“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是我们需铭记的。虽然道德是社会约定俗成的,每个人的底线标准也各不相同,可是用高线来要求自己,人生也能达到更高的高度。我们的雷锋同志就是道德“高线”的典范。他一生都致力于奉献他人,愿做一颗“螺丝钉”,秉承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尽职尽责,不辞劳苦。在他牺牲后,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雷锋精神”代代相传,在人们的心目中是道德典范。反观那些为谋求私利而将自己的道德底线一降再降,最终的下场也是落入了法律之网,变成人人唾弃的对象,其后果惨重为世人敲响警钟。我们要树立良好的道德形象,就要守住底线,且追求以“高线”要求自己。
守住底线,坚守根本,守住为人的根本,人与人之间以高尚的道德交往,社会才能更美好。底线之重要,人人需警惕,要守底线之界,亮道德之光,成就更好的自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