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七台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七台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必修下册第一、二、五、六、八单元及古诗词诵读。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就中国古代诗歌史而言,盛唐既是时段分期概念,也是由审美特质、体制艺术、代表作家等共同构成的诗学型范的概念。特别是经过宋元明清论者的阐发,盛唐逐渐凸显为诗歌史的黄金时代,盛唐之“盛”也具有了诗史价值判断的含义。
作为分期概念的盛唐,由严羽《沧浪诗话》较早提出,至明代高棅基本论定。严羽论诗推崇盛唐,又说“不作开元、天宝以下人物”,可知他心中的盛唐主要指开元、天宝诗坛。此后学者言及盛唐,基本重在开元、天宝,只是对盛唐的上限和下限的看法稍有出入。特别是对于开元以前的陈子昂,天宝以后活跃的韦应物、刘长卿等,以及杜甫在天宝末年至大历时期的创作等,有所争议,这些创作是否应纳入盛唐时期,引起了学者的思考。到高棅编选《唐诗品汇》时,详细选定开元至大历初八十六人为盛唐,更加标举开元、天宝为“盛唐之盛者”。高棅对盛唐分期的看法相对客观,也在后世产生了较大影响。
现当代学者论定盛唐所涵盖的范围,基本不出高棅的结论,而对盛唐分期的歧见也主要针对的是安史之乱后至大历初的归属问题。一方面如郭预衡、余恕诚仍然主张自开元至大历前划为盛唐。另一方面,从胡适到林庚、袁行霈,都主要把开元、天宝作为盛唐,并将天宝末至大历视为盛唐诗向中唐诗的过渡。后一种观点已经成为当前学界的主流。在唐代历史上,政治社会之“盛”与诗歌创作之“盛”,这二者的时限有所重合而又不完全吻合。
盛唐诗学型范到底由哪些作家来体现,这是一个关键的论题。历代学者对盛唐诗歌典范的总结,实际也是基于他们对盛唐的代表性作家作品的认识。严羽推崇李白、杜甫,同时又称赏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我们今天一般说到盛唐诗人,首先就离不开这六家,其代表性和经典性是毋庸置疑的。
与此同时,历来论者都认可杜甫为盛唐诗人,但又对杜诗超出唐诗主流风格的特质颇有体会,于是产生了对于盛唐之“正体”和“变体”的探讨。严羽已经注意到“众唐人是一样,少陵是一样”。王世在《艺圃撷余》中进一步论及杜诗多有“变态”之处,说:“特高于盛唐者,以其有深句、雄句、老句也;而终不失为盛唐者,以其有秀句、丽句也。”可见,杜甫在盛唐主流风格之外,又具备独造之变体,这一现象历来就是古人所关心的问题。就杜甫的“不离盛唐”而言,我们看到盛唐概念的丰富性、包容性;就杜甫的“超出盛唐”而言,我们看到盛唐艺术规范的限度所在。于是,如何在唐诗史上安放杜甫的位置并评价杜甫前后期的创作,也成为探讨盛唐概念之时的题中之义。
(摘编自黄琪《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盛唐概念》)
材料二:
杜甫一生,有长达四十三年的时间是在唐玄宗“开天盛世”中度过的,但绝大多数杜诗尤其是代表作,又是在755年安史之乱以后的十五年里所创作的。这就不免给人造成一种印象:杜诗成就的取得,主要是因为他的乱世经历,而与“开天盛世”无关。实际上,一部杜诗,始终贯注着“盛唐气象”,杜甫安史之乱以后的伟大创作,既根本得益于“盛唐气象”的深远影响,更代表诗歌史上“盛唐气象”在李白之后的另一座高峰。
杜甫完整经历了“开天盛世”。尚在童稚时期,就领略到通都大邑的繁华;青年漫游,进一步饱览祖国山河的壮美;三十五岁后,他既与李白、高适等本朝第一流诗人过从,更得到从最高君主到各界名流的称扬。“忆昔开元全盛日”,这种盛世经历,是支撑杜诗取得巨大成就的生活基础。
杜甫也有高度的自信,他年轻时说自己:“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晚年还有“性豪业嗜酒,嫉恶怀刚肠。脱略小时辈,结交皆老苍”(《壮游》)的回忆,可见其自信的持久。
现存杜甫安史之乱前的作品虽少,但已充分体现出“盛唐气象”。他年轻时的《望岳》不仅写出泰山的雄伟,尤其反映出一个盛世青年诗人的壮心豪气。杜甫天宝中期进入长安求仕,诗中感慨个人遭遇、批判政治黑暗的内容增多了,但对于自己身为盛唐诗人胸襟气魄的书写,仍然激越震撼。《醉时歌》写自己和友人郑虔的病饮高歌,特别是“不须闻此意惨怆,生前相遇且衔杯”的结尾,同样可见追步李白的盛唐精神。《兵车行》《丽人行》《同诸公登慈恩寺塔》等诗,虽以忧念时局为内容,但亦可见“盛唐气象”。
唐肃宗乾元二年杜甫弃官,踏上了一个无法预测的前途。但越是艰难苦恨,杜甫越是斗志昂扬。逗留秦州、同谷期间的有关名作,首先表现出“盛唐气象”的风神延续。杜甫经停秦州、同州时,安史之乱仍在迁延,而西疆又开始不稳。杜甫尤其在诗中表达其激扬的战斗意志。
唐代宗大历三年春,杜甫出峡,在流离老病中走完了生命的最后两年。人生近暮,但杜甫仍关切四方十年的纷纷杀气,更愁望云山邈远的直北长安。杜甫太看重他生长于斯的盛唐时代,除了与其同生共死,几乎别无选择。他的《江汉》依旧有报效国家的盛唐壮心。
杜甫从来都是盛唐诗人,杜诗始终属于“盛唐气象”。中国诗史中的“盛唐气象”,伴随杜甫的永别,才真正走向终点。
(摘编自王树森《杜甫与盛唐气象论纲》)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盛唐既代表了一个历史阶段,也代表着一种独特的诗学型范概念,主要指开元、天宝年间,但学者对其上下限的看法不尽相同。
B. 盛唐之“盛”有诗史价值判断的含义,然而盛唐的政治社会之“盛”和诗歌创作之“盛”并不完全重合,学者对个别诗人的归属意见不一。
C. 杜甫一生中的大多数时间是在盛世中度过的,但其主要诗作却是在这之后创作的,这让人感觉是杜甫的乱世经历造就了其诗歌成就。
D. 杜甫前期的作品体现出了鲜明的“盛唐气象”,后期的作品因为战乱和漂泊,其中激越昂扬的盛唐之气就逐渐减少了。
2. 下列对材料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从“盛唐”概念意义引出其分期价值,概述了学者对盛唐分期的观点差异,列出了盛唐诗学型范的代表作家。
B. 材料二在分析杜甫作品的“盛唐之气”时,也穿插了杜甫不同阶段的人生经历,材料论述充分、真实、条理清晰。
C. 材料二引用杜甫《醉时歌》诗句中结尾,主要是为了论证诗人感慨个人遭遇、批判政治黑暗、借酒浇愁的情状。
D. 两则材料都广泛使用引用论证和举例论证,使文章的论证有理有据,增强说服力的同时,也提升了文本的可读性。
3. 下列诗句最不能支撑材料二主要观点的一项是( )
A. 生逢尧舜君,不忍便永诀。(《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B.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房兵曹胡马》)
C.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江畔独步寻花·其六》)
D.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
4. 根据材料一,简要说明学者们对盛唐分期的几种观点及主要争议点。
5. 班级拟举办“杜甫是否是盛唐诗人”的辩论赛,作为正方一辩,请根据材料二为你的开篇陈词稿拟一个提纲。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牡丹园记(节选)
严阵
一九五三年四月,我到皖南去,经过狮子山下,遇上了雨,江南人在这种季节出门总要带把伞的,我初来,没有这个习惯。
(1)雨不停地下,路两边新拔节的翠竹被碎雨罩着,绿蒙蒙的,望不到边际,初开的桃花笼在这四月的烟雨里,印出一层水润润的红芽。呵,这奇妙的春雨,它正给未来孕育着怎样的景象啊!
我正往前走,背后却传来了隐约的脚步声,回头一看,只见一把黄中透红的雨伞穿过透明的雨丝,向这边移动着。雨是迎着脸下的,那走来的人把整个的一把伞都倾斜在面前,恰好把头和半个身子都遮住了,只见到两只赤着的脚,带着两团山区特有的红泥,在石级上,一步留下一个红色的脚印。
我向走来的人打了一个招呼。不料雨伞一斜,在我面前站下的却是个十五六岁的女孩子。①她右手扶着伞柄,左手擎着几枝初开的白牡丹花,花人相映,人比花娇。身上的红褂已经被雨点打湿了,额前的短发上也挂着几颗雨珠。好像觉察到我有些犹豫似的,她忽然一声不响,转身径自走了。可是没走多远,却又回过头来望着我笑了,她一面笑着,一面把伞丢在她脚下的石板上,然后转身迈着快步登上一层层石级,朝前走去。
眼看着她走进了这紧挨路口的草房,可是等我赶到,却怎么也看不到她,屋子里只有一个老人,他对我说:“同志,把伞放下,避避雨再走不迟。”我担心雨伞找不到它的主人,忙问:“她呢 ”老人稍一怔,但马上就领悟了我的意思,笑道:“你是说牡丹哪!嚷,你没见她的小蹄印子吗 ”这时我才发现在后门口的山石路上清晰地留下了她那一行红色的脚印。
“老伯,听说这山上,有一株出奇的牡丹花,可是真的 ”老人经我一问,脸上悠闲的神态忽然没有了,他把烟管从嘴里猛然抽出,抬起头,以深沉的目光望着门外那不停的雨,望着那在变幻的风云中时隐时现的狮子山头……
“在这狮子山上,历来就有养牡丹的。养牡丹的虽多,可是能把牡丹养奇了,就只一家,也只有过一次,这一次还是在十五六年以前。”老人叹了口气,接着说,“以往在这条冲里住着小夫妻俩,男的叫长庚,女的叫白妹,他们栽了几十棵牡丹,小夫妻俩侍弄这些牡丹比人家侍弄孩子还细心。后来,新四军起了事,组织农抗会,减租减息。长庚当了农会主席,顾了工作,就忘了家,也就靠白妹一个人了。日子过得兴旺,白妹也乐意。到新四军来的第二年,一株牡丹上有五个杈,一夜的功夫,开出了十朵大花,朵朵都比碗口大,像雪球似的,银灼灼的,香味漫遍了整整一条山冲。就在这棵牡丹开花的那夜,白妹生下了一个丫头。到第三年,牡丹还是照样开十朵大花,人们看了,没有不称奇的。花的名声传远了,白妹爱这花也爱得入了迷,不管刮风下雨,每天总要看上几遍,如若有一天没看,就失魂落魄似的。”(2)正当老人说到这里,从那高高的狮子山头上,骤然接连划过了几道闪电,闪闪的电光割裂了半个天空。接着,雷声也就响了。老人接着说:“到了第四年,没等到牡丹开,队伍就走了,队伍一走,三鬼头就带着乡丁,把长庚捞着,逼着要他交出农会的名单,填表自首,长庚不依。三鬼头把长庚绑在树上,砍了三刀。白妹跪在他身边,哭了一夜,第二天就疯了!”老人说到这里,忽然停住。这时,一声霹雳猛不防在头顶炸开,震得小屋晃了几晃。“从那以后,白妹就有时哭,有时笑,有时一个人跑到山顶那块大青石上一声不响地坐着……从此以后,狮子山也就没有什么养牡丹的人了,那株有名的牡丹也就再没有开花。”“她的孩子呢 ”我问。老人微笑着说“你看,不就是和你一路来的那头小鹿吗 ”“牡丹 原来那女孩就是牡丹!”我一下子明白了。
一九五九年,也是四月,我到繁昌县来,刚落脚,县委办公室郭主任说:“明天我到狮子山检查工作,你也去吧,顺便看看那棵有名的牡丹花。”听了他的话,不由得使我回忆起一九五三年经过那里时所听到的故事。
第二天,汽车在新开的公路上奔驰。下车以后,有一块宽大的路标,上面写着“狮子山牡丹园”六个大字。原来这几年,省里为了栽种大批的药材,建立了专门的牡丹园。
到了山顶,放眼一看,可把我惊住了!整座山头全是牡丹,这时正值春风送暖,牡丹初开,红白相间,香飘万里。风过处,千姿百态,溢光流彩!远远一望,就像一片彩云罩满山头。在这千万株牡丹中间,来往着一群群十八九岁的女孩子,她们就是这所学校里的学生,正忙着为牡丹锄草追肥。在她们中间,有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妇人,一身蓝衣,满头黑发,看到我们便笑着迎了上来。郭主任说:“这是药材学校新近聘请的技术顾问,名叫白妹。”“白妹 ”“是的,白妹,你知道她的身世吗 她过去有疯病,现在好了,那株有名的牡丹花,本来枯了,经她的手一服侍,这两年又开花了。”看到她,我不禁想起牡丹。“她现在在哪里呢 ”“她吗 ”白妹微笑着回答说,“她从这所学校毕业以后,就到北京进修去了,大概不久就能结业的。”听着她这简单的回答,望着这花朵和彩云结成的伸向远方的长带,望着近处远处那斑斑点点的红色,不由使我想起了她那双永远不停的脚,在攀登石级时留下的那一行十分清晰的红色的脚印。②我想,不久的将来,在这脚印所到达的地方,我们可爱的祖国将又要增加多少美丽的牡丹园呵!
太阳升高了,狮子山上的花迎着阳光,阳光照着花,女孩子们的衣裙和初开的牡丹花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片多么灿烂夺目的景象!她们终日辛勤地抚育着牡丹。她们也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她们也在生根长叶,也在精心地孕育着自己那未来的花苞。
呵,祖国不正是一座美丽的牡丹园吗
1961年6月于合肥
(有删改)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四月的春雨中,牡丹一句话不说将伞丢给“我”,她以这种方式表达对父死母疯的不满,但她内心善良;她赤着脚一步步登上石级,可见其坚毅。
B. “你没见她的小蹄印子吗 ”“不就是和你一路来的那头小鹿吗 ”,可见牡丹的机灵、活泼与可爱,也可见老人对身世凄苦的牡丹发自内心的怜爱和疼惜。
C. 画横线的②句由现实的脚印联想到理想的景象,从个人的成长看到祖国的未来,十分明朗地将牡丹和祖国结为一体,既写出牡丹花,也写出祖国的现在和将来。
D. 文章标题虽名为“牡丹园记”,可真正记“牡丹园”的笔墨并不多,有几处细腻传神地描写“艳冠群芳”的牡丹花,也是为作者创设的意境和人物服务的。
7.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画横线的①句用牡丹花同姑娘相映衬写出牡丹的纯洁美丽,花朵怒放的美好未来,巧妙地化用了崔护《过故人庄》中“人面桃花相映红”的句子和意境。
B. 白妹疯、牡丹树枯,同前面白妹乐、牡丹树荣形成对比。这一叙写,不仅波澜横生,而且给白妹和牡丹树的必然变化做了必要的铺垫。
C. 通过对老人动作、神态和心理的描写,暗示老人即将讲述的故事充满悲剧,写出老人对白妹一家不幸遭际的同情,侧面写出人们对旧社会的憎恨。
D. 结尾将白妹和牡丹花从不同的艺术表现中汇合在一起表现主题:人育牡丹花党育人,赞颂了哺育人民的党的雨露阳光,赞颂了如牡丹园一样美丽的祖国。
8. 文中两处画波浪线的语句都是对天气的描写,却有不同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9. 这篇散文善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刻画人物,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9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齐桓公问于宁戚曰:“管子今年老矣,为弃寡人而就世也。吾恐法令不行,人多失职,百姓疾怨国多盗贼吾何如而使奸邪不起民足衣食乎?”宁戚对曰:“要在得贤而任之。”桓公曰:“得贤奈何?”宁戚对曰:“开其道路,察而用之,尊其位,重其禄,显其名,则天下之士骚然举足而至矣。”桓公曰:“既以举贤士而用之矣,微夫子幸而临之,则未有布衣屈奇之士踵门而求见寡人者!”宁戚对曰:“是君察之不明,举之不显,而用之疑;官之卑,禄之薄也。且夫国之所以不得士者,有五阻焉:主不好士,谄谀在傍,一阻也;言便事者,未尝见用,二阻也;壅塞掩蔽,必因近习,然后见察,三阻也;讯狱诘穷其辞,以法过之,四阻也;执事适欲,擅国权命,五阻也。去此五阻,则豪俊并兴,贤智来处;五阻不去,则上蔽吏民之情,下塞贤士之路。是故明王圣主之治,若夫江海无不受,故长为百川之主;明王圣君无不容,故安乐而长久。因此观之,则安主利人者,非独一士也。”桓公曰:“善!吾将著夫五阻,以为戒本也。”
(选自《说苑·君道》,有删改)
材料二: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选自《谏太宗十思疏》,有删改)
10. 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百姓疾A怨B国多C盗贼D吾何如E而使奸邪F不起G民足H衣食乎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吾恐法令不行”与“刺客不行”(《六国论》)两句中的“不行”意思不同。
B. “未尝见用”与“百姓之不见保”(《齐桓晋文之事》)两句中的“见”意思不同。
C. “以法过之”与“是寡人之过也”(《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过”意思不同。
D. “思江海下百川”与“辞楼下殿”(《阿房宫赋》)两句中的“下”意思不同。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宁戚认为要治理好国家,关键在于能得到并任用贤士;要广开进贤的道路,考察后任用,并给他们名利和地位。
B. 宁戚认为国家不能得到贤士,有五种阻碍,如果这五种障碍不消除,那么会蒙蔽视听,还会堵塞引进贤士的道路。
C. 魏征提出的“十思”的核心是天子“修养德行,约束自己”,具体包括“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虚心谨慎”等。
D. 魏征认为,只要能做到这“十思”,国君和大臣就没有大事烦扰,就能耳朵灵敏、眼睛明亮,就能避免自然无为。
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因此观之,则安主利人者,非独一士也。
(2)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14. 两则材料都是臣子对君主的谏言,请简要概括各自谏言的侧重点。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过洞庭
朱庆馀
帆挂狂风起,茫茫既往时。
波涛如未息,舟楫亦堪疑。
旅雁投孤岛,长天下四维。
前程有平处,谁敢与心期。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的首句描写了湖上狂风大作、船帆高挂的景象,给人气势磅礴的感觉。
B. 第三、四句从视觉角度描绘了湖面上波涛汹涌、船只行驶摇摆不定的景象。
C. 第五、六句运用对比写孤雁寻求安身之处,体现了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思考。
D. 这首诗以湖景为背景,描绘了诗人经过洞庭湖时的所见所想,情景相融。
16. 这首诗与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相比,二者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苏洵《六国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国君对祖国的疆土毫不爱惜,将之像草一样丢弃。
(2)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梁柱上光彩耀目钉头比粮仓里的米粒还要多。
(3)杜甫《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诗人年老多病,远离亲友,以舟为家,流落在外,表现了诗人的凄凉之境。
(4)《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词人感叹六朝的历史像流水一样流逝,未曾给当朝的人留下教训和反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中,运用比喻等手法并通过大与小的比照表现出一种空阔的境界,又显示出词人豪迈的内在气质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基础知识与语言文字运用(16分)
(一)课内基础知识(本题共4小题,12分)
18. 下列对加点实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则牛羊何择焉 择:选择 B. 举地千里 举:攻克,占领
C. 居为奇货 居:囤积,储存 D. 弘兹九德 弘:光大
19. 下列对加点虚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敢以烦执事 以:用
B. 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而:却,表转折
C. 物皆然,心为甚 然:正确
D. 焉用亡郑以陪邻 焉:哪里,怎么
20. 下列选项中,文言倒装句式与其他各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毋吾以也 B. 沛公安在 C. 句读之不知 D. 为国以礼
21.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文集,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
B.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详细完整的纪传体历史著作,和《公羊传》《谷梁传》一起被称作“春秋三传”。
C. 疏,奏文的一种,是古代官员向皇帝进言以使下情上达的进谏文书。
D. 有司,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因称职官为“有司”。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1小题,4分)
2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_____,也是因应时势的必然选择。从科技人才构成看,青年科技人才已成为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生力军。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参研人员中,45岁以下人员占比达80%以上。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横空出世,完成这一重大成果的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一支以“90后”为主体的科研队伍。中国天眼助力发现700多颗新脉冲星,这一国之重器的研发团队平均年龄仅30岁。在人工智能、新能源、机器人等新领域新赛道上,_____,已成为技术创新的主力。实践证明,青年科技人才能够挑大梁、当主角,值得给予“更多的信任、更好的帮助、更有力的支持”。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一个夜晚/我烧毁了所有的记忆/从此,我的梦就透明了
有一个早晨/我扔掉了所有的昨天/从此,我的脚步就轻盈了
这两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七台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1~5题答案】
【答案】1. D 2. C
3. C 4. ①严羽推崇开元、天宝时期的诗坛,高棅在《唐诗品汇》中详细选定开元至大历初的诗人,标举开元、天宝为盛唐之盛。
②郭预衡、余恕诚等学者主张自开元至大历前划为盛唐。
③胡适、林庚、袁行霈等学者主要把开元、天宝作为盛唐,并将天宝末至大历视为盛唐诗向中唐诗的过渡。
④学者们对盛唐分期的主要争议点在于安史之乱后至大历初期的归属问题。
5. ①杜甫完整经历了“开天盛世”,这种经历是支撑他的诗歌始终贯注着“盛唐气象”并取得巨大成就的生活基础。
②杜甫高度自信,他的诗歌始终散发自信昂扬之气,充满盛唐之气,代表了诗歌史上“盛唐气象”的另一座高峰。
③杜甫早期作品虽少,但已充分体现出“盛唐气象”。
④杜甫晚年即便身处战乱,生活艰难,但诗歌激扬着战斗的意志,延伸了“盛唐气象”。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6~9题答案】
【答案】6. A 7. C
8. (1)处写出了翠竹在雨中的繁茂和生机,形象地表现出桃花在雨水滋润下的鲜嫩和娇美;既表达了对春雨滋润万物、孕育生机的赞美,也透露出对未来美好景象的期待和憧憬;为后文写牡丹的美好形象作铺垫。
(2)处的天气描写渲染了紧张、压抑的氛围,预示着故事即将进入悲惨的情节,为下文老人讲述白妹一家的不幸遭遇做铺垫,烘托出悲伤的情绪。
9.
①虚写方面,文中通过老人讲述长庚当农会主席,白妹精心照顾牡丹花,以及后来长庚被害、白妹发疯等情节,丰富了人物的经历和形象。
②实写方面,对“我”在狮子山下与牡丹的相遇、在牡丹园见到白妹等场景进行了详细的描写,通过对人物外貌、动作的真实描绘,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具体。
③虚实结合,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既有过去的经历作为背景支撑,又有当下的真实呈现,让读者能够更全面、深入地了解人物的命运和性格。
二、古代诗文阅读(39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10~14题答案】
【答案】10. BDG 11. B 12. D
13. (1)由此看来,那使君王安定且有利于人民的人,不只是一个贤士啊。(2)全面做到这十件应该深思的事,弘扬这九种美德,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挑选好的意见而听从它。
14. ①材料一侧重讲得到贤才的方法,即广开纳贤之路,重用信任他们,祛除一切阻碍。②材料二侧重提醒君王应该做哪些事,哪些事不应做,只有君王有才德,才能吸引人才为其效力。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5~16题答案】
【答案】15. C 16. ①朱诗主要通过描写湖面上狂风大作、船只摇摆不定、旅雁投孤岛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迷茫和担忧,透露出一种孤独和无奈。结尾两句虽包含了自勉之意,但缺乏坚定的自信。
②张词上阕侧重写洞庭湖月下的景色,突出洞庭湖的澄澈;下阕着重抒情,写自己内心的澄澈,表达了词人被谗免职的愤慨,也表现了词人的豪放旷达和对未来充满坚定的自信。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
【17题答案】
【答案】 ①. 举以予人 ②. 如弃草芥 ③. 钉头磷磷 ④. 多于在庾之粟粒 ⑤. 亲朋无一字 ⑥. 老病有孤舟 ⑦. 六朝旧事随流水 ⑧. 但寒烟衰草凝绿 ⑨. 玉鉴琼田三万顷 ⑩. 着我扁舟一叶
三、基础知识与语言文字运用(16分)
(一)课内基础知识(本题共4小题,12分)
【18题答案】
【答案】A
【19题答案】
【答案】C
【20题答案】
【答案】D
【21题答案】
【答案】B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1小题,4分)
【22题答案】
【答案】 ①. 培养用好青年科技人才 ②. 青年科技人才勇担重任
四、写作(60分)
【23题答案】
【答案】例文:
挥手告别后,奔赴更好的未来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过去?有人沉溺于昨日无法自拔,而有人勇敢地烧毁记忆、扔掉昨天,与过去勇敢告别。
回顾过往,心里颇为感慨:展望未来,难免迷茫丛生。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早已经在猎猎风起中站在了时代的十字路口,社会风起云涌,形势变幻莫测,就如人类学家项飙所言:“我们的人生是被各种各样的社会力量推进或者裹挟着过来的。”但我们不应在时代滚滚向前的浪潮中迷失了自我,我们应当学会挥手告别,奔赴更好的未来。
与过去的自己告别,以全新的面貌迎接未来。
按下快门,我们的过去就此定格。泰戈尔曾言:“有一个早晨我丢掉了所有的昨天,从此我的脚步便轻盈了。”或许曾经的我们因为懒惰、彷徨、自负、失意,而没能够好好珍惜时间,没能以最佳的状态在考场上挥斥方遒;又或许因为时代和历史的变化,我们的一生被迫改变,但我们都应像莫利奈尔和马拉贡一般,即使不得不赤手空拳地面对并承担一场历史性的失败时,我们也要选择和过去的自己勇敢地告别,以另外的方式继续实践我们所相信的东西,“我与旧事归于尽,来年依旧迎花开”。
蝉鸣是窗外催人奋进的钟声,考卷的分数是往上爬的树藤,白云是蓝天正在放的风筝,青春是操场奔跑的我们,我们都不要担心受伤,要勇敢地朝着梦想去闯荡。
与未来的自己相拥,以奋斗者的姿态奔赴更好的未来。
点开重启,我们的新生就此开始。冰心先生曾言:“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艳于它现现时的明艳,然而它当初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酒遍了牺牲的血雨。”点开重启的莫利奈尔虽然没能实现乡村图书馆的建设构想,但她所编写的词典,时至今日仍帮助所有学习西班牙语的人努力向上;点开重启的马拉贡虽没能在艺术史上留下姓名,但因为他的努力拯救而保全性命的人何止万千。往事归零,爱恨随意,敬你我一杯酒,从此向前走,往事不回头,未来不将就。
挥手告别,是为了更好地遇见。蒲公英的散蓬和花托的告别,好似轻易地消散,但草原上的某处,会有新的蒲公英冒出来。这是生命重启的真谛。
告别和重启,这是人一生都在经历过程,相信我们每个人,在挥手告别后,定能奔赴更好的未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