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温馨提示:
1.全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试题卷共6页,19小题,满分120分,含卷面分4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须用黑色字迹的水笔或钢笔书写,答案请按题号顺序写在答题卷上。
3.请将姓名、班级、准考证号等信息写在规定位置上。
为培养文化自信,学校举行了“守正创新,让文化“活起来'”的语文学习活动,邀你参加。
【活动一】溯源民族文脉(20分)
字说中国-“争”
资料一:“争”之流变(4分)
字形演变: “争”的早期字,上面是“爪”(手),下面是“又”(手),两只手拉扯夺取中间“凵”形之物:两“手”及“凵”共同组成了“争”。后来字形发生改变,中间之物慢慢与下面一只手发生交错,形成后来的字形。 . 字义演变:
小结: 1.看字形演变,“争”在造字上属于__________(选择字母) (A.象形B.会意 C.形声 D.假借) 2.看字义演变,“争”的本义是__________(填空) 3.缘远流长的汉字,将承载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芳华永住。 →修改小结3划线词中的错别字: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资料二:“争”之表现(16分)
4.摘录古诗文中体现“争”的诗句,完成以下填空。(7分) 《关雎》写“窈窕淑女,(1)__________”,“窈窕淑女,(2)__________”,主人公以弹琴鼓瑟,敲钟打鼓的方式展现自己,告诉我们,爱情或事业,我们要勇于去争取;孟浩然的“(3)__________,__________”(《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表达自己想出仕的心,告诉我们,自己的追求,要勇于去争取;白居易写“(4)__________,系向牛头充炭直”,反差强烈,揭露“宫市”残酷,告诉我们,面对不公,要敢于去抗争;苏轼“(5)__________,__________ ”,告诉我们,面对现实的苦难,我们要争其必然,坚守傲骨。
汉字是人文思想的载体,小语想要通过汉字来解读中华民族其中一种精神,请你帮助她完成资料整理。
【补充资料】 金钱花 【唐】罗隐 占得佳名绕树芳,依依相伴向秋光。 若教此物堪收贮,应被豪门尽劚①将。 【注释】①劚(zhú):掘,砍。 5.小语选择了《金钱花》作为补充资料,请你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罗隐的“争”。(4分)
6.“争”的精神在中外文化中都有所体现。小语想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平凡的世界》《名人传》中寻找“争”之精神,请你选择其中一部作品,结合相关人物的具体经历,帮助小语丰富“争”之精神的理解。(5分)
小结:“争”是争取,是抗争,是诤谏。“争”流淌在文字中,民族的血脉中。因此我们中华民族在面对苦难时,始终选择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努力站起来,强起来。
【活动二】洄沿千年文旅(32分)
阅读以下两篇古代游记,完成7-10题。(16分)
【甲】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选自柳宗元《永州八记》)
【乙】钴鉧潭西小丘记
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①。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然②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问其价,曰:“止四百。”余怜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③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④,潸潸⑤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沣、镐、鄠、杜⑥,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贾四百,连岁不能售。而我与深源、克已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⑦乎!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选自柳宗元《永州八记》)
【注释】①鱼梁:用石砌成的拦截水流、中开缺口以便捕鱼的堰。②嵚(qīn)然:山势高峻的样子。③熙熙然:和悦的样
子。④谋:接触。⑤潸潸(yíng):象声词,水声音。⑥沣、镐、鄂、杜:京都附近的城市或地区。⑦遭:遇合,运气。
7.梳理文本时,有同学对《钴鉧潭西小丘记》中的个别字词有疑问,请你借助相关策略帮其释义。(4分)
文言词句 方法策略 释义
举熙熙然回巧献技 成语推断法:举国同庆 (1)
独喜得之 关联课内:如鸣珮环,心乐之 (2)
止四百 语境推测法 (3)
过而陋之 查找字典法:①丑,粗劣。②不文明的,不合理的。③狭小,简略。④见识小。⑤轻视。 (4)
8.柳宗元重在写山水景物,【甲】【乙】两文都写到了形状各异的“石”,例如:
【甲】: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乙】: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
(1)以下是几位同学对乙文写“石”句的翻译,请你选出理解最准确的一项( )(3分)
A.小丘上的石头有的像是突然发怒、有的倒下、有的艰难地争着破土而出,形状各异的,多得数不清。
B.小丘上的石头突出隆起、高然耸立,破土而出,争奇斗怪的,几乎(多得)数不清。
C.小丘上的石头或骤然突起,或兀然高耸,竞相破土而起,形成奇奇怪怪形状的,大概数都数不清。
D.小丘上的石头或突出隆起,或艰难地争着破土而出,呈现出各种奇怪的形状,几乎(多得)数不清。
(2)以上两句,你更喜欢哪一句描写?请说明理由。(2分)
9.游览钴鉧潭西小丘与小石潭,作者产生了怎样不同的情思?请结合文本分析。(4分)
10.有同学发现柳宗元的两篇游记都带“记”字,便判断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也是游记,你认为对吗?请结合游记特点以及文本内容说明理由。(3分)
请阅读以下现代游记,完成11-14题。(16分)
千年的桨声
(1)夜宿江南古镇同里,只听得自己的梦,在静谧的秋里,振了一夜的翅。朦胧中,有桨声在远处响,悠扬如天籁。干脆早起,舍不得睡了。
(2)依街角望去,曙色如黛的古镇,像一叶睡莲,或一朵浮萍,静静地铺陈在烟波浩渺的湖面,千年一梦,香鼾如酿。古老的晓月千年的秋风,把尘世的一切都归零,归于同里一宿的静,一如隐居深山不染凡间半根游丝的庵寺。但这种静不是失落了生机的寂寥,而是一种淡泊从容、处世无惊的定。
(3)只有渐近的桨声,是这幅水墨佳作的画外音,千年不变。
(4)月在月光中走,风在风天里行,我在听自己的心跳。循了依稀桨声,我轻轻地走在同里披了黛色外衣的晨里,一任自己的心,从容地在古境里散步。巷路上的条形石横排竖镶,两侧的云片石挤挤密密,拥向光线不甚明晰的远处。悄悄地,我生怕叩在石板上的足声和沾着的红尘,侵扰了古镇的宁静与圣洁。
(5)记得昨夜,投宿在古镇明清老街上的世德堂,只见深深庭院里的石桌石椅静冷如雕,曲桥亭荷旁的石榴灿灿灼灼地挂在空中,低眉顺目,枝掩叶捂。偌大的五进院落69间房,楼对阁、户对窗,只住进同伴和我。他有些怯怯地问,是不是有点儿冷清,我说庭院冷清,湖水清冷,既冷又清,恰是静心养性的曼妙仙境。清冷是一种意境,无论你是达官显贵还是凡夫俗子,来就来了,走就走了,同里的水依旧清冷如许、清泠如许,微澜不兴,轻波不扬,千年如此。
(6)记得昨夜,踟蹰在灯火阑珊处,【A】一位老者躬身幽黄的店灯下,就着一盘堆尖的湖蟹,醮着比酒还醇的夜风,呡着比夜还香的老酒,以及葱姜蒜酱油醋,专心而安详地剔着咂着。秋风起,蟹脚痒,被湖风浪起的蟹们,性急地爬进渔子们早已张着的蟹池鱼网,钻进早已等候在湖边或者潜藏水底的蟹箱,以及湖中央高脚屋下泊着的渔船,被渔夫们吱呀吱呀地摇着、浪着,就拢了岸,装了车,坐了飞机,去北京、上海、广州、香港、台北,急急去填塞那些本已膏油满贯的肚子们。也有的就近上了寻常百姓的餐碟,驱除水上人家一天的辛劳。问多少钱一只,老人头也不抬地答:“侬吃伐,十五块一只?”轻醉微熏,恬静淡泊,秋风不催,千年如此。
(7)记得昨夜,依河港的边街行走,石板高高低低,喀哒喀哒,如空谷间的山石萌动。民居静寂安宁,前街后坊,开门做店,闭门为家。临街的门缝里,偶尔透出点儿光亮和悉悉索索的家语。有旧报旧书糊了窗玻璃的,定晴一瞥,恰是一幅倒贴的“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偶有一两盏灯笼高高地亮起,却又被夜色浓浓地围起,光晕下一桌麻将正静静地推来倒去。不争不抢,要紧不慢,默无声息,千年如此。
(8)一个快意的嚏喷打过去,长长的幽巷那头,久久地激起一个更加响亮的回应。天凉了。天也渐亮了。
(9)有户枢依呀地响起清晰的音符,此起彼伏,唱和无序,从唐宋唱到明清,婉转如歌到今天,该有一千多年了吧!
(10)同里的早晨特别悠扬,舒展得像港汊一样没有尽头;温婉的光景被同里抻长,长得像里弄一样找不见尾巴。街巷里锅碗瓢盆声和远处河街菜市的嘈杂声,奏响古镇千年如一的晨曲。街里套街,店后有店,客气的招徕,温情的应答,榨油糕和油条的飘香,让人涎滴三尺三。不时有渔船靠上来叫卖,讨价还价,一团和气。【B】同里湖丰沛的鱼虾菱藕,滋养着水岸人家,锅里炖着沸着熬着煮着蒸着炸着的,全是鲜美香艳,让隔湖相望、以特色风味闻名的苏州人不得不惊叹“吃在同里”。
(11)千年的长河在同里歇了歇脚,继续前行,把个江南古镇的韵味,全留在一桥一水一人家之间了。······
(12)乡村是城市的母亲。同里用舒缓的节奏,放慢了世人急促的步履和急切的心跳,一扫风尘世故,是现代社会一处天然的“疗吧”。达官显贵、文人仕子、渔妇耕夫,都能在这温柔水乡停舟歇桨,找到一处心灵皈依的芳草洲。古镇以她博大的文化包容性和普适性,成就了自己历千年而依然蓬勃的生命力和永不凋谢的魅力。同里是历史的博物馆,是江南的化石,是文化的标点,是《诗经》的故乡,是一支苍老的桨。那桨声,从容地响起,千年不变。
(选自刘汉俊《在江之南》,有删减)
【理所至】
11.梳理本文的旅游路线图,请你根据文本内容补全信息。(3分)
【赏所见】
12.文中多处描绘了同里人的“吃”,请比较【A】【B】两句,从遣词造句角度分析两处关于“吃”的刻画有何不同。(4分)
【悟所感】
13.作者在文末写道“那桨声,从容地响起,千年不变”,请结合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说桨声千年不变。(5分)
→思考提示:分解问题(1)为什么会有“桨声”响起?
分解问题(2)“千年不变”的只是桨声吗?……
【用所学】
14.请你根据本文的阅读体验,为同里古镇寻找两类潜在旅游客户,并向他们分别拟写一句旅游宣传语,吸引他们来同里旅游。要求:宣传语能够体现同里特色,有针对性。(4分)
示例:美食爱好者-“饿了吗?来同里!鱼虾菱藕等着你!”
【活动三】赋能时代文创(64分)
围绕“新中式”这个热点,同学们展开了探究,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14分)
【材料一】
中式央袄搭配牛仔裤、盘扣皮衣叠穿帽衫、针织毛衫配马面裙……近来,一场由“新中式”穿搭引领的时尚风潮悄然涌动,在街头巷尾,在旅游景点,总能见到其身影。
在南京市秦淮汉服文化协会理事孙强看来,“新中式”其实并没有精确的定义,那些将中国传统元素与当下审美潮流相结合的服装,统统可以归为“新中式”。当代审美为中国文化进行了重新着色,而细腻古朴的中式质感也为日常服装提供更为高级的穿着体验。
“新中式”的风还吹到了美妆、美食、养生和家居等多个热门赛道。
同仁堂结合传统养生与新消费需求,推出枸杞拿铁、罗汉果美式咖啡、娇颜陈皮五红汤等饮品,不仅吸引了年轻消费者,也让老字号“潮”起来。以往被视作“父母辈审美”的新中式家居,正吸引不少“95后”“00后”群体“入坑种草”;翻开一些年轻人的手机,不仅歌单中收藏着大量古风歌曲,就连手机壁纸的主题也是“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材料二】
数据显示,2023小红书护肤、彩妆和身体护理领域,“新中式”相关种草笔记数较2022年同期增长超48%,月均点赞高达40万+,备受用户认可。众多品牌纷纷加码,商业笔记数增长115.44%,商业互动增长101.15%。
多个电商平台的数据显示,“新中式”服饰成为新年销量增长最快的品类之一。
“新中式”服装的兴起,带动着汉服企业遍地开花。
(图1) (图2)
【材料三】
“新中式”的流行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讨论。
来自辽宁的张女士就是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开始尝试“新中式”穿搭。“我是被社交媒体上的博主种草了“新中式”,上身后觉得好美,款式真的很适合中国人。”张女士说。““新中式”穿搭和传统节日的适配度太高了,我在春节就选择了汉服作为“拜年战袍'。”在北京就读研究生的周同学说,“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新中式”穿搭包含中国传统服饰元素,既贴合传统节日习俗,又非常喜气。”“相比于原汁原味的传统汉服,改良后的新中式服饰不仅宜通勤、宜家居、宜休闲,更容易走进当代人的日常生活,同时也在保留中华传统服饰国风雅韵的美学意境基础上,充分满足了当代年轻人时尚化、简约化的个性需求,能牢牢捕获年轻人的芳心并不意外。”陕西服装工程学院教师贺京霞说。
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白晓晴也认为,“新中式”风潮传播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审美性元素,润物无声地滋养大众的审美意趣,增强了年轻人对中华文化的内在认同。与传统中式服饰相比,“新中式”结合了中国人的现代审美,更加贴合大众日常穿搭、装饰等文化消费的现实需求,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全国政协委员、故宫博物院党委书记都海江在全国两会期间提交了一份关于构建新时代中华礼仪服饰体系的提案。他认为,中国有着深厚的民族服饰文化传统和宝贵资源,应围绕中华文化,构建承载民族文化的新时代礼仪服饰系统,通过中华服饰来塑造“国家文化形象”。
15.下面是同学们读了以上材料的讨论发言,请你选出最符合原意的一项()(3分)
A.“新中式”是指将中国传统元素与当下审美潮流相结合的服装。
B.多个电商平台的数据显示,“新中式”服饰成为新年销量增长最快的品类。
C.“新中式”穿搭之所以流行是因为穿着非常喜气。
D.构建承载民族文化的新时代礼仪服饰系统,有塑造“国家文化形象”的意义。
16.在搜集材料的过程中,小文想加入两张图表(见材料二图1、图2),请你说说是否可行,请结合图表信息与材料二的文字内容说明理由。(3分)
17.同学们发现“新中式”之风也吹到了我们日常的语言表达,比如材料中有像“润物细无声”的传统式表达,也有“种草”这类网络流行语的表达。请同学们结合这两个词语说说“新中式”语言表达的好处。(3分)
18.在新中式热潮之下,网络上出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有人认为:““新中式'不过是中国传统服饰的元素与现代服装版型的生硬拼凑,是缺乏文化内涵支撑的快时尚,实际上是对中华文化的一种践踏。”你同意吗?请结合材料说说理由。(5分)
19.请完成相关任务。(50分)
看了以上文字,你对文化传承与创新应该有了更多的认识,文化传承与创新可以涉及生活、技艺、建筑、器具、诗文、道德素养、民风家教……我们作为普通人,是旁观者,还是践行者?我们经历了什么,又有怎样的思考?请在以下任务中任选一个,写一篇文章。
要求: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文中不得出现个人信息,如地名、校名、人名等。
任务选项 内容 文本类型
任务一 叙述自己与文化传承或创新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记叙类
任务二 发表你对文化传承或创新的认识与思考 演讲稿
任务三 发挥想象,进行文学创作 不限(诗歌除外)
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抽测八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书写(4分)
【活动一】溯源民族文脉(20分)
1.B(1分)
2.争夺、争抢或夺取等(1分)
3.“缘”改成“源”“住”改成“驻”(2分)
4.(7分)(1)琴瑟友之(2)钟鼓乐之(3)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4)半匹红纱一丈绫(5)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萧然风雪意,可折不可辱(答案不唯一,能够表达苏轼高洁自许的诗句即可)(1分一格,错字扣0.5分,漏字、加字均不得分)
5.(4分)示例:罗隐的“争”是不屈从黑暗现实,敢于发声,用文字大胆讽刺揭露。诗歌开头写道“占得佳名”,称赞花的名字起得好,“绕树芳”三字则描绘出金钱花柔弱美丽的身姿,沁人心脾的芳香,“依依相伴向秋光”,描绘了金钱花一朵挨着一朵,展示出一种令人赏心悦目、美不胜收的景象;后边两句笔锋一转,展开议论,金钱花如此娇柔迷人,如果它真的是金钱可以收藏的话,那些豪门权贵就会毫不怜惜地把它全部掘尽砍光了!前后鲜明的对照,表达了作者对唐末豪门贵族贪婪残酷本性的讽刺与批判。
6.(5分)示例一:《钢铁是怎样炼成》中保尔·柯察金曾经数次因伤病离开队伍,甚至在一次激战中头部重伤,差点失去了生命,但他用顽强的毅力战胜死神,又投入到了国家建设中去。种种伤痛及忘我的劳动使他体质越来越坏,以至于双目失明,几乎完全瘫痪。但他从低谷中走出,创作了长篇小说《暴风雨的所诞生的》,所以抗争精神就是敢于向命运挑战并战胜自我,用顽强的毅力,乐观的生活态度和明确的生活目标与生活中的苦难抗争。示例二:《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他本是陕北农家的一个穷小子,他背负着沉着的家庭负担来当地县城念高中,他没有因为贫穷自暴自弃,而是忍饥挨冻刻苦学习。他因为矿难而毁容,在养伤期间他进一步成熟,拒绝了脱离苦难矿工生活和留在县城的机会,毅然回到了矿区。所以抗争精神就是树立远大的志向,不断为之努力,不向命运低头,冲破一次又一次给予他的苦难,一直向前。示例三:《名人传》中贝多芬从小被父亲逼着学音乐,有着悲惨的童年,还遭遇了失聪的打击,经济的窘迫,侄子的不肖,但在悲苦的深渊里,贝多芬却致力与讴歌欢乐,创作出伟大的作品。所以抗争精神是不屈服命运带给自己的苦难,执着对梦想的追求。(人物具体经历3分,“争”精神具体阐述2分)
【活动二】洄沿千年文旅(32分)
7.(4分)(1)全;(2)以……为喜/因为……而感到欢喜(高兴);(3)只,仅;(4)⑤(写“轻视”也可)
8.(1)B(3分)
(2)(2分)示例1:我喜欢甲文的描写,因为该句连用四个“为”字短语,凑成排比,具象地展现了潭石形状各异的特点,同时运用长短句,其中多二字短语,节奏明快,读来朗朗上口。
示例2:我喜欢乙文中的描写,因为该句运用拟人的修辞,其中“怒”“争”二字赋予山石人的形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石头形态各异的特点。
9.(4分)不一样的情思:甲文中作者因山水而产生的快乐只是暂时的,一经凄清寒冷的环境触发便又陷入悲伤中,文中“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等句体现了作者无法排遣的忧伤悲凉之情。而乙文中作者由眼前的兹丘想到了自身,将自己被贬永州的愤慨与兹丘的遭遇融汇在一起,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展现了一种生命的力量。(两文各2分,要求结合文本分析)
10.(3分)我不认同把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纳入游记。(观点明确1分,写认同不得分)因为游记是写实的散文,主要记录作者的所至所见所感。(分析游记特点1分)而《桃花源记》写的是陶渊明虚构的理想世界,他通过渔人的经历虚构了一个宁静祥和的世外桃源,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以及对黑暗现实的批判。(分析《桃花源记》1分)
11.(3分)①漫步在巷路上;②依河港的边街行走;③曙色如黛/披着黛色外衣的晨里
12.(4分)【A】句运用了“躬身、就着、蘸着、呡着、剔着、咂着”等一系列动词,将老者吃湖蟹时的动作分解放慢,一步步展现,生动地刻画了老者悠闲安详的模样,突出了湖蟹的美味。(2分)【B】句同样运用了“炖着沸着熬着煮着蒸着炸着”等一系列动词,却是将所有动作放在一个句子中,罗列了水岸人八年级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第1页 共2页
家对待同里湖中鱼虾菱藕的不同烹饪方式,节奏明快,令人惊叹,也点明了后文苏州人惊叹“吃在同里”的原因。(2分)
13.(5分)示例:(1)同里是水乡,船是当地人重要的交通工具,同里的水流淌了千年,同里的桨声便响了千年,为此,作者才发出了“只有渐近的桨声,是这幅水墨佳作的画外音,千年不变”这样的感慨。(2分,言之有理即可)(2)千年不变的不只是桨声,当作者漫步在巷路上,回忆起投宿在古镇明清老街上的世德堂时,感受到一种清冷的意境,感慨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凡夫俗子,同里的水依旧清冷如许,微澜不兴,千年如此;当他踟蹰在灯火阑珊处,看到当地人吃蟹卖蟹的情景,感受到了当地人恬静淡泊的气质,感慨秋风不催,千年如此;当他依河港的边街行走,看到民居街坊的模样,感受到一种不争不抢,要紧不慢的生活态度,默无声息,千年如此。所以千年不变的不只是桨声,还是同里清冷的意境,是同里人恬淡的气质以及从容的生活态度,是这座古镇历千年而依然蓬勃的生命力和永不凋谢的魅力。(意对即可,3分,需结合文本,只概括最多2分)
14.示例:客户一:文学爱好者-“千年浆声千年情思,清冷的意境刚好适合你”(2分)
客户二:疲于工作的白领-“累了吧,来同里走走,感受舒缓疗愈的节奏”(2分)
【活动三】赋能时代文创(64分)
15.(3分)D
16.(3分)图表上新汉服行业规模和消费者都呈稳步增长趋势,说明“新中式”穿搭已经被越来越多消费者喜爱,也促进了相关企业的发展。文字、数字与图表相结合,更能吸引读者的注意。
17.(3分)“润物细无声”,出自古诗,它的本意是春雨柔和细腻悄然无声地滋润着大地万物。深层意思中,包含了潜移默化的好的影响。“种草”,本意是种植草类,这里指通过别人的推荐,对这种事物的喜爱扎根心头,越来越强烈。两种表达,都基于词语原本意义,再赋予词语以新的语境意义,形象生动富有雅趣,可以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便于传播。
18.(5分)示例:我不认同。改良后的新中式服饰在保留中华传统服饰国风雅韵的美学意境基础上,充分满足了年轻人时尚化、简约化的个性需求,更容易走进当代人的日常生活。“新中式”还扩展到日常生活的多个方面,增强了国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自信。随着国民审美品味的提高,“新中式”可以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塑造“国家文化形象”。
19.(50分)
等第 赋分细则
一类(50-45分) ①写作目的明确,写作视角独特。②立意深刻,有正确的价值观。③写作内容基于现实,文体特征明显。叙述类文章,叙述生动,有具体细节;论说类文章论说充分,逻辑严密。创作类文章,形象鲜明,构思精巧。④结构合理,详略得当,条理清楚。⑤语言流畅,富有表现力。⑥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二类(44-37分) ①写作目的较明确。②立意较深刻,有正确的价值观。③写作内容基于现实,文体特征较明显。叙述类文章,叙述较生动,有具体细节;论说类文章论说较充分,逻辑较严密。创作类文章,形象较鲜明;构患较精巧。④结构较合理,详略较得当,条理较清楚。⑤语言较流畅,有一定的表现力。⑥书写较规范,卷面整洁。
三类(36-30分) ①写作目的基本明确。②文章有一定的立意,有正确的价值观。③写作内容基于现实,文体特征基本明显。叙述类文章,基本有细节;论说类文章论说基本清楚。创作类文章,基本能呈现形象。④结构基本合理,条理基本清楚。⑤语言基本流畅。⑥书写基本规范,卷面基本整洁。
四类(29-0分) ①写作目的模糊,偏离题意,中心欠明确。②文章立意浅显,价值观模糊。③写作内容空洞,文体特征不明显。叙述偏离题意,内容空泛,情感虚假;论说偏离话题,观点不明。创作形象模糊。④结构欠完整,条理混乱。 ⑤语言欠通顺。⑥书写欠规范,卷面欠整洁
说明:(1)有独到之处的文章,如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精巧、想象丰富、语言有表现力等,鼓励打高分甚至满分。(2)抄袭或宿构作文赋12分以下。(3)错别字每三个扣1分,重复错误不扣分,最多扣2分。标点用错三处扣1分,最多扣2分。病句两处扣1分,最多扣3分。(4)文中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扣2分。(5)字数不足500的残篇,每少50字扣2分。(6)未写题目,扣2分。
八年级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第2页 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