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人教版)必修一:综合探究二 方向决定道路 道路决定命运课件(共33张PPT)+ 学案(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思想政治(人教版)必修一:综合探究二 方向决定道路 道路决定命运课件(共33张PPT)+ 学案(含解析)

资源简介

综合探究二 方向决定道路 道路决定命运
学习目标 1.回顾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奋斗历程,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2.搜集中国成就的相关资料,探究成就背后的经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3.展望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一、信仰、信念、信心的力量
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______________的信念,对______________的信心,都是指引和支撑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二、提供磅礴力量
现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在历史进程中积累的强大能量已经充分爆发出来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势不可挡的__________。
三、开启新征程
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________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____________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四、接续奋斗
建成__________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我们要一棒接着一棒跑下去,每一代人都要为下一代人跑出一个好成绩。
议题1:聚焦中国成就: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
[情境]
1917年到1919年,孙中山写出《建国方略》一书,构想了中国建设的宏伟蓝图,其中提出要修建约16万公里的铁路;修建160万公里的公路,形成遍布全国的公路网,并进入青藏高原;等等。
任务1 小组讨论:孙中山的建设计划在当时为什么没能实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2 独立思考:今天的中国实现了孙中山当年提出的建设蓝图。从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等不同角度,讨论取得“中国成就”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议题2:点赞中国道路:科学社会主义的强大生机活力
[情境]
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史
1848年 《共产党宣言》发表,科学社会主义诞生
1871年 巴黎公社运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伟大尝试
1917年 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跨越
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
任务 小组讨论:有人认为,“资本主义战胜了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历史已经终结”。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批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议题3: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情境]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定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倡导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旗帜鲜明反对一切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毫不动摇反对任何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凌行径。
一方面,这是基于国际力量对比发生变化,中国在其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这也是对风云变幻的战略环境和陷入困境的全球治理的有力应对。正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的,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为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任务 小组商议:中国为世界贡献了哪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分析这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议题4:坚定自信,实现中国梦
[情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杭州亚运会的成功举办,是中国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以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生动写照。
任务1 独立思考: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中任选其一,从“为什么要有自信”“为什么能有自信”“如何坚定自信”等角度谈谈自己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2 展开想象:2035年,中国会是什么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提升 青少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承担责任
(1)坚定四个自信。
(2)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仰。
(3)坚定对实现中国梦的信心。
(4)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5)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我们要一棒接着一棒跑下去,每一代人都要为下一代人跑出一个好成绩。
考向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学科素养:政治认同]
1.(2023上·山东高一校联考期中)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牢牢把握的五大原则之一,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地位。这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①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②既符合国情又适合时代发展要求并取得巨大成就
③能引领中国进步、增进人民福祉、实现民族复兴
④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考向二 中国道路[学科素养:科学精神]
2.(2023上·毕节高一统考期末)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关于中国式现代化,说法正确的是(  )
①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②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成为各国的正确选择
③中国式现代化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
④学习借鉴西方现代化模式必然导致我国现代化“水土不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考向三 理想信念[学科素养:科学精神]
3.(2023上·武汉高一统考期中)1938年4月,张闻天在陕北公学讲到长征胜利靠什么时说:“没有理想,不用说万里长征,红军连一千里都走不了。”理想信念是长征之魂,也是当今时代的初心之源、精神之钙。这表明(  )
①党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离不开崇高的理想信念
②理想信念是党创造长征胜利奇迹的强大物质力量
③坚定理想信念是推动实现民族复兴的根本途径
④理想信念能够为促进党的各项事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考向四 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学科素养:科学精神]
4.(2023上·德州高一统考期中)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留下了无数精彩瞬间。2023年中国举办了全球人权治理高端论坛、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主场外交,提出的“公平公正合理包容”“共商共建共享”“互利共赢”等方案,得到了广泛的国际赞誉。这表明(  )
①中国主张和方案继续为全球治理贡献东方智慧
②中国致力于消除世界分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③更高水平开放的中国为世界联动发展凝聚合力
④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领导力均显著提升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精析
理论依据 素养奠基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二、磅礴力量
三、绝对贫困 第二个
四、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
议题探究 素养形成
议题1 任务1 之所以无法实现,本质上说明了以辛亥革命为代表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已经陷入绝境,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无法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从主观方面来说,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很多弱点和错误,民族资产阶级存在软弱性和妥协性,如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等。从根本上说,这是因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资本主义道路是行不通的。
任务2 取得“中国成就”的原因: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顽强奋斗。
议题2 (1)从社会发展规律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这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公有制代替私有制成为历史的必然,可见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
(2)从社会主义发展实践看:从俄国十月革命开始,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是社会主义发展历程的挫折,并不是社会主义的覆灭,它为社会主义发展积累经验和教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特别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巨大成就,向世界充分证明了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将科学社会主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议题3 (1)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坚持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促进全球平衡、协调、包容发展;构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打赢脱贫攻坚战;提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提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解决方案;提出全球安全倡议等。
(2)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的影响:①中国方案对促进经济复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中国方案坚持建设开放型经济,努力实现互利共赢,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②中国方案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完善,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共同应对全球治理挑战,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有利于我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经济发展方面,积极承担着应有的责任,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中国形象已经为国际社会所公认。全球安全倡议的提出,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求,契合了亚洲人民的共同期待,维护亚洲的和平稳定,符合地区国家的共同利益,是中国理念和中国智慧的又一次充分展现,必将对塑造新的国际安全观、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方面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议题4 任务1 示例:为什么要有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
为什么能有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来自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如何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任务2 到二○三五年,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大幅跃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迈上新的大台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新发展格局,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更加健全,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成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文化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再上新台阶,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明显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社会保持长期稳定,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全面加强,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典题训练 提分提能
1.C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①错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是“十四个坚持”,④错误。故本题选C。]
2.B [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为想要独立发展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有益借鉴,而不是为各国提供了正确的选择,②不选。我们可以学习借鉴西方现代化的有益经验,能助推中国式现代化,不能说必然导致我国现代化“水土不服”,④错误。故本题选B。]
3.B [理想信念是党创造长征胜利奇迹的强大精神力量,而非物质力量,②错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实现民族复兴的根本途径,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③排除。故本题选B。]
4.A [中国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但世界分歧客观存在,不能被消除,②错误。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显著提升,但中国倡导和平、合作,不会领导其他国家,④错误。故本题选A。](共33张PPT)
方向决定道路 道路决定命运
综合探究二
1.回顾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奋斗历程,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2.搜集中国成就的相关资料,探究成就背后的经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3.展望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学习目标
内容索引
理论依据 素养奠基
议题探究 素养形成
典题训练 提分提能
理论依据 素养奠基
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_________________
的信念,对 的信心,都是指引和支撑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一、信仰、信念、信心的力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现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在历史进程中积累的强大能量已经充分爆发出来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势不可挡的 。
二、提供磅礴力量
磅礴力量
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 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 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三、开启新征程
绝对贫困
第二个
建成 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我们要一棒接着一棒跑下去,每一代人都要为下一代人跑出一个好成绩。
四、接续奋斗
返回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
议题探究 素养形成
1917年到1919年,孙中山写出《建国方略》一书,构想了中国建设的宏伟蓝图,其中提出要修建约16万公里的铁路;修建160万公里的公路,形成遍布全国的公路网,并进入青藏高原;等等。
议题1:聚焦中国成就: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
情境
任务1 小组讨论:孙中山的建设计划在当时为什么没能实现?
提示 之所以无法实现,本质上说明了以辛亥革命为代表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已经陷入绝境,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无法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从主观方面来说,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很多弱点和错误,民族资产阶级存在软弱性和妥协性,如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等。从根本上说,这是因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资本主义道路是行不通的。
任务2 独立思考:今天的中国实现了孙中山当年提出的建设蓝图。从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等不同角度,讨论取得“中国成就”的原因。
提示 取得“中国成就”的原因: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顽强奋斗。
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史
议题2:点赞中国道路:科学社会主义的强大生机活力
情境
1848年 《共产党宣言》发表,科学社会主义诞生
1871年 巴黎公社运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伟大尝试
1917年 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跨越
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
任务 小组讨论:有人认为,“资本主义战胜了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历史已经终结”。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批判。
提示 (1)从社会发展规律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这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公有制代替私有制成为历史的必然,可见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
(2)从社会主义发展实践看:从俄国十月革命开始,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是社会主义发展历程的挫折,并不是社会主义的覆灭,它为社会主义发展积累经验和教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特别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巨大成就,向世界充分证明了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将科学社会主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定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倡导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旗帜鲜明反对一切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毫不动摇反对任何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凌行径。
一方面,这是基于国际力量对比发生变化,中国在其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这也是对风云变幻的战略环境和陷入困境的全球治理的有力应对。正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的,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为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议题3: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情境1
任务 小组商议:中国为世界贡献了哪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分析这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提示 (1)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坚持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促进全球平衡、协调、包容发展;构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打赢脱贫攻坚战;提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提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解决方案;提出全球安全倡议等。
(2)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的影响:①中国方案对促进经济复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中国方案坚持建设开放型经济,努力实现互利共赢,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②中国方案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完善,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共同应对全球治理挑战,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有利于我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经济发展方面,积极承担着应有的责任,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中国形象已经为国际社会所公认。全球安全倡议的提出,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求,契合了亚洲人民的共同期待,维护亚洲的和平稳定,符合地区国家的共同利益,是中国理念和中国智慧的又一次充分展现,必将对塑造新的国际安全观、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方面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杭州亚运会的成功举办,是中国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以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生动写照。
议题4:坚定自信,实现中国梦
情境
任务1 独立思考: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中任选其一,从“为什么要有自信”“为什么能有自信”“如何坚定自信”等角度谈谈自己的理解。
提示 示例:为什么要有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
为什么能有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来自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如何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任务2 展开想象:2035年,中国会是什么样?
提示 到二○三五年,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大幅跃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迈上新的大台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新发展格局,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更加健全,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成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文化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再上新台阶,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明显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社会保持长期稳定,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全面加强,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青少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承担责任
(1)坚定四个自信。
(2)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仰。
(3)坚定对实现中国梦的信心。
(4)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5)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我们要一棒接着一棒跑下去,每一代人都要为下一代人跑出一个好成绩。
返回
知识小结
典题训练 提分提能
1.(2023上·山东高一校联考期中)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牢牢把握的五大原则之一,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地位。这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①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②既符合国情又适合时代发展要求并取得巨大成就
③能引领中国进步、增进人民福祉、实现民族复兴
④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考向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学科素养:政治认同]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①错误。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是“十四个坚持”,④错误。故本题选C。
2.(2023上·毕节高一统考期末)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关于中国式现代化,说法正确的是
①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②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成为各国的正确选择
③中国式现代化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
④学习借鉴西方现代化模式必然导致我国现代化“水土不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考向二 中国道路

[学科素养:科学精神]
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为想要独立发展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有益借鉴,而不是为各国提供了正确的选择,②不选。
我们可以学习借鉴西方现代化的有益经验,能助推中国式现代化,不能说必然导致我国现代化“水土不服”,④错误。故本题选B。
3.(2023上·武汉高一统考期中)1938年4月,张闻天在陕北公学讲到长征胜利靠什么时说:“没有理想,不用说万里长征,红军连一千里都走不了。”理想信念是长征之魂,也是当今时代的初心之源、精神之钙。这表明
①党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离不开崇高的理想信念
②理想信念是党创造长征胜利奇迹的强大物质力量
③坚定理想信念是推动实现民族复兴的根本途径
④理想信念能够为促进党的各项事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考向三 理想信念

[学科素养:科学精神]
理想信念是党创造长征胜利奇迹的强大精神力量,而非物质力量,②错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实现民族复兴的根本途径,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③排除。故本题选B。
4.(2023上·德州高一统考期中)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留下了无数精彩瞬间。2023年中国举办了全球人权治理高端论坛、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主场外交,提出的“公平公正合理包容”“共商共建共享”“互利共赢”等方案,得到了广泛的国际赞誉。这表明
①中国主张和方案继续为全球治理贡献东方智慧
②中国致力于消除世界分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③更高水平开放的中国为世界联动发展凝聚合力
④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领导力均显著提升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考向四 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学科素养:科学精神]
中国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但世界分歧客观存在,不能被消除,②错误。
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显著提升,但中国倡导和平、合作,不会领导其他国家,④错误。故本题选A。
返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