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爬天都峰(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读通课文,自主书写本课的生字,注意重点笔画。2.整体把握写作材料。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明确按爬山前、爬山中、爬到峰顶后的顺序来写的。3.研读站在山脚下的所见、所想,感知爬山前的害怕紧张。初试身手,写一写跑步比赛的场景。教学重难点:1.能读通课文,自主书写本课的生字,注意重点笔画。2.整体把握写作材料。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明确按爬山前、爬山中、爬到峰顶后的顺序来写的。教学准备:完成备学单教学过程:第一板块:明确学习目标直接导入,明文体1.出示课题 17.爬天都峰今天我们学习习作单元的第二篇文章,谁来读读课题(点拨,去哪里,干什么说清楚了),一起读。2.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一读这个题目我们就知道它是一篇写事的文章。【板书:写事】3.以事件为题的文章我们在刚刚学过神话单元中有吗?(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女娲补天)是的,这几篇文章也是以事件为题的。4.这是本单元的导读,有两项学习任务,第一个学习目标是——(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第二个任务是——(写一件事,把事情写清楚)。5.还记得《麻雀》这篇课文是怎样把一件事写清楚的 (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六要素交代清楚、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清楚)第二板块: 明了事件,理清顺序过渡: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把一件事情写清楚。一、检查备学课前同学们已经备学了这篇课文,有的同学读了3遍、有的读了5遍。同学们在自评中说都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了,有的还能有感情地朗读呢。词语会读了吗?笔陡的石级 叫人发颤攀着铁链 手脚并用留作纪念 汲取力量第一行:字音都读准了 有的同学“发颤”不明白?(发抖)一起读,第二行:也难不倒大家 一起读第三行:好的,一口气都读准了,看来同学们课前下了不少功夫。1.这里边有好多的生字,课前同学们试写了生字。这是****的,书写正确、美观,老师给她三颗星!*其中“攀”这个字结构比较复杂,不容易写好。它是上下结构,下面是“手”部,为什么是“手”部啊?(攀,抓住一样东西往上爬,和字义有关。)上面的字念“樊”fan和字音有关。*跟着老师一起来写一写,“樊”字,两个“木”捺变点注意避让,“大”字扁扁的,撇、捺张开。下面的“手”用力抓住。咱们在备学单的我会书写部分空格处练写一个。*再看看这两个字,有什么要提醒的?“猴”容易多一竖,“念”上面是个今。写错的同学在空格处订正。2.同学们还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老师整理成了问题清单。这是****的,请你来读读,提这个问题还有*位同学。这是针对内容的提问。这是***的,同样还有一些同学也关注到了。下面这三个问题是针对写法的。3.这节课我们就试着来先解决同学们最关注的这三个问题。二、写了一件什么事预设: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心里发颤。我和老爷爷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于是我奋力地向峰顶爬去。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我与老爷爷相互致谢。咱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请同学们打开书,翻到65页,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导:开始先交代一下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爬山前:因为山高而不敢爬。爬上中:叙述故事主要内容的时候,语言要简洁。具体怎么爬的可以省去。登顶后:拍照留念,相互感谢。文章中除了我和爸爸去爬山,还有一位老爷爷呢。过渡:讲了什么事读明白了。整个爬山的过程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呢?三、感知文章写作顺序预设一:这位同学了不起,他在讲一件事的时候,还关注到了课文中表示爬山顺序的语句,把内容说得很有条理。预设二:什么事讲明白了,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呢?(学生谈)课文中还有提示爬山顺序的语句。1.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把提示写作顺序的语句用横线画找出来。交流:你找到哪些语句?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 【板书:站在山脚下】我奋力向峰顶爬去…… 【向上爬】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爬上峰顶】2.用上表示顺序的语句再来说一说。3.在交流平台上就介绍了《爬天都峰》的写作顺序,咱们一起来读一读:“写事情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写。如,《爬天都峰》是按照爬山前、爬山中、爬上峰顶后的顺序来写的。”咱们学习课文的时候,要注意一个单元的前后联系,从交流平台中也能得到不少启示。板书【按顺序】过渡:第二问题也迎刃而解了。板块三:把一件事写清楚一、学习第二自然段作者开始不敢爬,最后爬上去了,课文是怎样把“我”爬山的过程写清楚的呢?咱们先来看看站在山脚下的部分。第二自然段。作者是怎么把“我”不敢爬写清楚的?谁来读读这个自然段。(联系《麻雀》这篇课文想一想,看到的,想到的)【板书:看、想】作者看到了什么?(天都峰高、险)*【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出示图片:这就是天都峰。课前同学们还给天都峰制作了名片。你来介绍出示学生名片:这位小朋友天都峰名片介绍得怎么样?1810米,相当于600多层楼房那么高。取名为“天都峰”,意思是“天上的都市”。是黄山第三高峰,谁来当当小作者,读出她的感受。*啊:这里的啊,该怎么读?听起来像是在赞美山高。倒吸了一口冷气,出乎意料几乎被吓到了,望而生畏。把自己当成作者,一起读。小结:(指板书)作者看到这么的高天都峰,不由得不敢爬了。“我”还看到了怎样的天都峰?(险)这就是上天都峰的路,咱们来从近处看看石级!一张张出示图片。*笔陡的石级:现在“笔陡”你明白吗?非常陡峭,像笔一样直立。作者在《我写<爬天都峰>》一文中写道:天都峰的路,脚踩在石级上,人站直,伸手就搭到前面的石级了,可见路陡到什么程度。——黄亦波《我写<爬天都峰>》谁来读出天都峰的险峻?咱们一起来试试。(指板书)看到这样陡峭,小作者更不敢爬了。(3)连起来读一读这一自然段,设身处地感受作者的所见所想。初试身手学到这里,我们发现作者是通过看到的、想到的把爬山前的紧张害怕写清楚了。俗话说,光说不练假把式。下面我们也来小试牛刀。【出示共学单看图发挥想象,把图片内容写清楚。】这张图上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事件讲清楚了。)同学们一定参加过运动会吧,一场跑步比赛要按照什么顺序写清楚呢?(比赛前、比赛时、比赛后)这幅图上是比赛的哪个阶段?(最紧张、最激烈的时候,过弯道了、马上到冲刺阶段了)你看到什么、想到了什么、可能还会听到了什么呢?四人小组先交流一下。我们来交流一下。比赛到了最紧张的时刻。(马上就要过弯道啦!)先说说主角运动员吧老师点拨:就像拍照一样,聚焦到一个人物身上。运动员:动作——迈开步子、用力摆动双臂加速、冲、微微张开嘴巴保持均匀的呼吸、张大嘴巴、大口大口地呼气、喘着粗气神态——咬紧牙关,拼劲全身的力气;神情自若、气定神闲:心里在想:这次准赢了。声音——耳边呼呼的风声指导身位:你们看他们的身位,2、3不相上下,超过了1号。观 众:用力挥动着手中的红旗,伸长了脖子,脸都憋红了,手放在嘴边做喇叭状,大喊,“加油、加油”【副板书】动作、神态、语言、心理6.还有同学都来不及交流了,那就动笔把图片上比赛最紧张的时刻用几句话写下来吧。反馈:分别从观众、运动员的角度选取交流材料。(1)好的老师边读边圈画写得好的地方,再次强调看到的、想到的、修改错别字、不通顺的地方。你觉得可以得几颗星。老师小结:像放电影一样,绘声绘色。真是一场激动人心的跑步比赛。需要修改的哪里还要写清楚?给他提出一些建议。文章不厌百回改,课后还可以修改一下。(3)延学还可以把整个比赛前、比赛后加上去,一场精彩的跑步比赛就写清楚了。那么爬山时、爬上顶峰后作者又是怎么写清楚的呢?文章还藏着什么写作密码呢?我们下节课再去学习。板书:爬天都峰 写事(看、想) (……) (爬上峰顶) (按顺序) (站在山脚下) (向上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