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传统节日【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韵味地诵读儿歌。2.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结合自己的生活,了解节日习俗。3.探索更多的传统节日,拓展诵读有关节日的古诗词。【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结合自己的生活,了解节日习俗。2.探索更多的传统节日,拓展诵读有关节日的古诗词。【教学过程】板块一 课前诵读,走进课堂同学们,让我们把预习单的古诗读一读。出示:诵读古诗,猜节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节日:(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节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节日:( )有一双火眼金睛的你,一定发现了这些古诗对应的节日。谁来说答案?其他同学对照预习单,看看是否正确。板块二 用诵读,回顾旧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传统节日。有个粗心的同学把节日不小心打乱了,看看你能不能把它按时间顺序排整齐。能把时间和节日一一对应,真棒!接下来老师朗读时,同学们说出对应节日。记得边拍手边诵读。(师生共读)板块三 知习俗,聊节日一、寻找习俗,诵读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找一找课文中关于每个节日的习俗是什么,用横线画出来。2.火眼金睛找习俗,诵读感知。(1)指名找习俗,教师相机出示。预设:生:我找到了粽香、艾香是吃粽子和挂艾草。师:你真有一双火眼金睛。相机(出示粽子图片)同学们,你们闻到了什么味道?生:甜甜的味道。师:老师闻到了扑面而来的粽香。大家跟他一起读。(生齐读)师:(出示艾草的图片)你们还闻到了什么味道?生:艾草的香味。师:这是一种可以辟邪驱虫的草,人们一般把它悬挂在门的旁边。浓郁的粽香和清新的艾香弥漫在空气中,让人忍不住要深吸几口。师:(出示“粽香艾香满堂飘”)我们闭上眼睛,想象画面,来读一读。师:吃完粽子我们要去赛龙舟,多热闹啊!(出示赛龙舟场景图)见过赛龙舟吗?场面是怎么样的?大家你争我夺,那怎么样才能读出这激烈的场面呢?试试看,自己读一读。(生自由读)师:很有气势,热闹的场景仿佛展现在眼前。大家一起读。(生齐读)师:接下来是什么节日?生:我找到了乞巧节的习俗,是乞巧。师:你真是个细心的同学,让我们一起走进乞巧。(师相机出示)乞巧的由来可充满着神奇。抬头遥望星空有两颗星星在银河两边遥遥相望,一颗是牛郎星,一颗是织女星。相传这一天牛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所以乞巧节有一个更好听的名字叫七夕节,是中国的情人节。师:织女是一位怎样的仙女呢?生:织女心灵手巧,会编织衣服。师:(依次出示乞巧、验巧、赛巧的图片)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姑娘们就会来到花前月下,抬头仰望星空,寻找牛郎星和织女星。同时祈求上天让自己像织女那样心灵手巧。师:为了练就一双巧手,女孩子经常要练习把针放在水面上,不让针掉到水底,这样来验证自己是否具有一双巧手,这就叫验巧。师:女孩子还经常绣一些小挂件,来比一比,这就叫赛巧。我们也来赛一赛,读好句子。(指名读)(2)用诗巩固习俗。自由朗读古诗,找找哪句诗对应的是乞巧。(指名答)二、自由讨论,聊聊节日1.(自由聊节日)刚刚是老师在介绍节日,现在轮到你来说说,你是怎么过节的呢?先竖起小耳朵听清楚要求。第一步:同桌讨论,你家是如何过节日的。要求:(1)说过的节日不能重复说。(2)每讲完一个节日,有感情诵读对应的句子。(3)如果你能知道与节日相关的诗就更棒了!第二步:选代表发言,全班交流。2.在有学生说到清明节和重阳节的时候,教师相机补充。(1)清明节。祭拜缅怀先人的习俗在中国流传已久,唐代的诗人杜牧曾写下一首《清明》。(出示: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再出示课文中的句子。)(借助“雨纷纷”读出缅怀先人的哀痛之情。)同学们,清明节不仅是个节日,还是一个节气,这个节气前后,正是万物复苏、春意盎然的时候,人们会相约踏青郊游。有句谚语是这样说的:“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2)重阳节。九月初九重阳节到来,我们要踏秋赏菊登高。(引读)在中国古代,九代表阳数,九月九日,就是两个九重合了,所以叫重阳节。在民俗的观念当中,九是数字当中最大的数,有长长久久、健康长寿的含义在里面,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现在重阳节又叫老人节。(出示句子:重阳节,要敬老。指名读。)今年九月九日,大家想为爷爷奶奶们做些什么呢?(指名答)对的,为爷爷奶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希望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能和这节日一样代代相传下去。3.总结:转眼又是新春到,感觉今年真热闹。不知不觉呀,我们已经走过了七个节日,感受了丰富多彩的习俗。板块四 背儿歌,感韵律看看我们能不能迅速地背一背呢。1.拍手齐读。2.展示节日和习俗作为提示,以便学生背诵。3.男女生配合背诵。4.拓展延伸,看谁记得快。(1)(学生自主背诵)预习单上几首古诗,请你们挑选一首,尝试背诵。计时两分钟。(出示古诗)(2)学生在全班展示背诵。板块五 拓展延伸,激发兴趣1.了解汉族的传统节日。中国的传统节日不止书上这些,还有很多,如龙抬头、腊八节,你知道它们所对应的时间和习俗吗?感兴趣的可以查一查。2.了解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还有很多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节日,你们知道吗?预设:傣族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壮族的对歌节……要说下去,恐怕一天也说不完。感兴趣的同学可以通过课外书籍、网络的方式去了解。3.完成拓展单。(1)背诵预习单上的古诗。(2)写下节日名和圈画习俗。小重山·端午元·舒頔(dí)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节日: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节日:上元夜唐·崔液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节日:腊八粥清·王季珠开锅便喜百蔬香,差糁清盐不费糖。团坐朝阳同一啜,大家存有热心肠。节日:(3)选择以上一到两首古诗背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