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浙教版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科学第2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单元测试卷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60分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题3分,共45分)1.杭州雷峰塔是中国第一座彩色铜雕塔,其斗拱部分的材料为铜、锌组成的黄铜,黄铜这种材料属于( )A.金属材料B.非金属材料C.有机合成材料D.陶瓷材料2.铝在100℃~150℃时可加工成厚度仅为0.01毫米的铝箔用于包装糖果,说明铝具有良好的( )A.导热性 B.导电性 C.延展性 D.抗腐蚀性3.下列金属不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制备出铜单质的是( )A.铁 B.锌 C.镁 D.银4.随着科学科技的发展,各种材料在生活生产中广泛应用,下列材料在物质分类上属于单质的是( )A.合成塑料 B.合成纤维 C.合成橡胶 D.纳米金属材料5.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A.活泼金属:镁、铝、铜 B.单质:氧气、臭氧、液氧C.氧化物:水、氧化铁、熟石灰 D.混合物:纯碱、石油、钢6.长征七号火箭采用无毒无污染的液氧、煤油作为推进剂,煤油的成分之一可用CH(CH2)10CH3表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液氧属于混合物B.保持液氧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氧分子C.CH(CH2)10CH3属于无机物D.CH(CH2)10CH3可以燃烧,具有助燃性7.下列各组物质中符合“酸、碱、盐、氧化物”顺序的是( )A.H2SO4、Na2O、MgCl2、C B.NaHCO3、Ba(OH)2、Na2CO3、ZnC.HNO3、KOH、Na2CO3、O2 D.HCl、KOH、Na2CO3、SiO28.现代科技的发展,促使新型材料研究日益向微观层次深入,产生了纳米材料。纳米材料与普通材料相比,在机械强度、磁、光声、热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下列关于纳米材料的叙述,错误的是( )。A.纳米材料是指其基本颗粒在0.01~1纳米范围内的材料B.纳米陶瓷比普通陶瓷具有更好的韧性C.用纳米油墨书写的字迹色泽更好D.添加了纳米铅粉末的固体燃料会使火箭推进器的速度加快9.在进行物质分类时,下列各组物质中,后者包含在前者之中的一组是( )。A.混合物和化合物 B.含氧酸和酸C.化合物和盐 D.可溶性碱和碱10.不粘锅内表面通常使用特氟龙涂层,原料为聚四氟乙烯,其结构简式为 [CF2CF2]n。对聚四氟乙烯的推断,不合理的是( )A.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B.有较好的耐高温性C.可耐酸腐蚀 D.可溶于酒精、食用油等有机溶剂11.下列转化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A.Fe2O3→Fe B.CO2→CO C.NaNO3→NaCl D.CO2→CaCO312.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选项 性质 用途A 食盐水具有杀菌作用 清洗伤口B 氢氧化钙呈碱性 改良酸性土壤C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干燥氧气D 铁有导热性 制成炊具A.A B.B C.C D.D13.除去下列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方法不可行的是( )序号 物质 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A FeSO4溶液 CusO4 加入过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B NaCl 泥沙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C Cu粉 Fe粉 用磁铁吸出D CO2 CO 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CuOA.A B.B C.C D.D14.鉴别是重要的实验技能。分别鉴别两组物质:①C、CuO②稀H2SO4、Na2CO3溶液,都能选用的试剂是( )A.O2 B.NaOH溶液 C.铁片 D.稀H2SO415.将一定量的金属M加入到ZnCl2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固体滤渣,滤液为无色,向滤渣中滴加稀硫酸气泡产生,下列有关金属M、Zn、Cu的金属活动性判断一定正确的是( )A.M>Zn B.Zn>M C.M>Cu D.Cu>M二、填空题(共7小题,每空2分,共40分)16.2023年9月在杭州举行第19届亚运会。如图所示是杭州亚运会的金牌,形状取自于良渚文化中的礼器玉琮。金牌主体材质为99.9%的白银,外面包裹了6克含金量99.9%的黄金。(1)该届亚运会金牌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2)该金牌放在空气中不易锈蚀,是因为金和银的活动性 (填“强”或“弱”)。17. 草酸亚铁晶体(FeC2O4·2H2O)可作为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的原料,它是一种浅黄色固体,难溶于水,受热易分解,被投入到杭州亚运会电动车鲤电池的生产中。(1)从物质分类角度判断,草酸亚铁晶体是一种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2)草酸亚铁晶体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3)草酸亚铁晶体受热易分解,这属于草酸亚铁晶体的 (填“化学性质”或“物理性质”)。18.有一包固体样品可能是由NaOH、CaCO3、K2SO4、CuSO4、MgSO4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某兴趣小组同学为了确定其成分,进行如图实验:(1)白色固体a的成分是 。(2)固体样品中一定没有 。19.《天工开物》记载的“生铁、熟铁连续生成工艺”,处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是现代冶金工艺的雏形。其流程图如下所示:(1)熔炼过程中,氧化铁与一氧化碳在高温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其中是一氧化碳是作为 (填“氧化剂"”或“还原剂”)。(2)“黑色湿泥”(有效成分为磷酸铁FePO4)作为熔剂可加快反应,磷酸铁属于 类物质(填“酸”“碱”或“盐")。(3)熟铁是指用生铁精炼而成的比较纯的铁,又叫纯铁。熟铁比生铁在相同环境下更不易生锈,说明钢铁生锈与 有关。20.氢氧化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1)使用氢氧化钠时要特别小心,因为它具有强烈的 性。(2)氢氧化钠溶液常用来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其化学方程式为 。(3)实验室有一瓶瓶盖已损坏的氢氧化钠固体,为了检验它的成分,某学习小组取少量该固体样品进行以下实验.已知:CaCl2溶液呈中性。根据实验现象判断,固体样品中含有的物质是 。21.从微观视角看物质的变化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如图分别表示生成氯化钠的不同的化学反应。根据图示回答相关问题:(1)图甲描述了NaOH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的实质是 。(2)图乙表示的反应中涉及4种物质,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写化学式)(3)质量相同、溶质的质量分数也相同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混合后,滴加两滴紫色的石蕊试液,振荡后溶液的颜色呈 。22.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Na2CO3、Na2SO4、NaCl、Ba(NO3)2、NaOH中的一种或几种。联盟兴趣小组为探究其成分做了以下实验:Ⅰ.取少量固体于烧杯中,逐渐加水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的质量随加入水的质量的变化如甲图所示;Ⅱ.取少量B点时的清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不变色;Ⅲ.继续向烧杯中滴加稀硝酸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的质量随加入稀硝酸的质量的变化如乙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BC段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2)白色固体中一定有 ;(3)为进一步确定该白色固体的成分,该组同学接下来应 。三、实验探究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36分)23.小科利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验证水的组成,实验装置及药品如图所示,实验前后测定的数据如表所示。回答问题:实验前 实验后硬质玻璃管及其内药品的质量/克 75.6 69.2U形管及其内药品的质量/克 110.8 118.2(1)为了实验安全,不开后加热硬质玻璃管内氧化铜前,应先进行的实验操作是 。(2)实验中观察到硬质玻璃管中黑色粉末逐渐变红,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验证水的组成的原理为:根据硬质玻璃管及其内药品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差m1,U形管及其内药品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差m2,可计算出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用m1、m2表示)。(4)若实验过程中小科操作无误,依据实验数据,分析产生误差的可能原因 (写出1点)。24.小科发现学校草地周围都做上了新的铁栅栏,师傅们在上面涂油漆。铁栅栏上为什么要涂油漆呢 某兴趣小组为此进行研究:【方案】取四支试管编号为①、②、③、④,分别作如图处理,两周后,观察铁钉表面的锈蚀情况。(1)【分析】若两周后观察到①中铁钉生锈而④中铁钉未生锈,据此可得出:铁钉生锈需要 。(2)若观察到 现象,则可得出食盐会加快金属锈蚀。(3)【应用】根据以上实验,请解释学校铁栅栏涂油漆能防锈的原因。 25.如图实验装置适当组合可用于、、等气体的制备和收集。(1)若A装置内药品为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B装置正放桌面,用于收集A生成的,则a接 (选填“b”或“c”).(3)如果要制取和收集干燥的,需要在A装置之后连接两个B装置,则在前一个B装置内加入的试剂是 (选填“浓硫酸”或“氢氧化钠”).26.沼气是有机物质在一定的温度、湿度、酸碱度的条件下,通过微生物发酵作用产生的,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经研究可知,有机物变成沼气的过程,首先是分解细菌将粪便、秸秆、杂草等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化合物和二氧化碳;然后在甲烷细菌的作用下,将简单的化合物和二氧化碳氧化还原成甲烷。甲烷是一种可燃气体,浓度在5%~15%范围内,遇到明火会发生爆炸。请分析回答:(1)分解细菌、甲烷细菌的代谢类型属于A.需氧异养型 B.需氧自养型 C.厌氧异养型 D.厌氧自养型(2)请写出由CO2 和H2生成甲烷和水的化学方程式 。(3)用二氧化锡制成的电阻Rx的阻值随空气中甲烷气体浓度的增大而减小。利用电压为6V的电源、阻值为10Ω的定值电阻R0、电流表和电阻Rx制作成甲烷气体浓度检测仪(如图)。当甲烷气体浓度增大时,电流表的示数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4)用该检测仪测某沼气池上方空气样品中甲烷气体浓度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2A,若该沼气池中的甲烷气体遇到明火, (会或不会)发生爆炸 甲烷气体浓度% 0 20 40 60 80 100Rx/Ω 25 20 15 10 7 527.过氧化钠(Na2O2)可用于纺织和造纸工业的漂白剂。过氧化钠化学性质活泼,能与H2O、CO2反应(2Na2O2+2H2O=4NaOH+O2↑;2Na2O2+2CO2=2Na2CO3+O2)。小兰对实验室一瓶长期敞口放置的过氧化钠(Na2O2)的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提出猜想】猜想Ⅰ:Na2O2、NaOH、Na2CO3;猜想Ⅱ:NaOH、Na2CO3;猜想Ⅲ: (只含1种物质)【实验验证】⑴取少量待测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振荡直至完全溶解;观察到 (填写实验现象),证明猜想Ⅰ不成立;⑵取少量⑴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 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证明有Na2CO3存在;⑶取少量⑵的溶液于试管中, (填写实验操作及实验现象),证明有NaOH存在。【实验结论】结合以上实验现象,证明猜想Ⅱ成立。四、解答题(共5小题,第28题6分,第32题9分,其余每题8分,共39分)28.硫酸盐的结晶水合物通常称为”矾”,我国多部古籍都有记载。(1)东汉《神农本草经》记载,胆矾能”化铁为铜”。胆矾的化学式为CuSO4·5H2O,胆矾受热失去结晶水的过程属于 (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将铁片浸入硫酸铜溶液可实现”化铁为铜”,反应的化学方程是 ,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 (选填”强”或”弱”)。(2)唐代《千金翼方》记载,明矾可入药用。明矾的化学式为KAI(SO4)2·12H2O,其中含有 种金属元素。(3)明代《天工开物》记载,绿矾可用黄铁矿为原料制得。绿矾的化学式为FeSO4·7H2O。FeSO4·7H2O属于 (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29.实验室为测定铜铁合金的含铁量,取该合金若干,向其中加入相应质量的稀硫酸溶液,充分反应后,称量剩余固体质量。实验数据如下表,请分析数据,回答下列问题:实验组 1 2 3稀硫酸质量/g 50 50 100合金质量/g 5 15 25反应后固体质量/g 2.2 9.4 n(1)该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为多少?(2)实验所用的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3)表中的n为 (填数值)30.目前我国生活垃圾中厨余垃圾占比最大,对其进行“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有重要意义。利用微生物处理厨余垃圾,可起到“变废为宝”的作用。(1)将厨余垃圾放入沼气池中,经甲烷菌发酵产生沼气。如图甲所示为沼气中各成分含量,为了减少温室效应气体的排放,可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CO2,写出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约30kg的厨余垃圾通过该技术处理可产生1m3的甲烷,完全燃烧这些甲烷理论上能将 kg(保留整数)的水从20℃加热至100℃。[q甲烷=3.6×107J/m3,c水=4.2×103J/(kg·℃)](3)厨余垃圾中淀粉可被曲霉分解,过程中曲霉会向细胞外分泌淀粉酶,最终将淀粉催化分解为 。31.无土栽培是利用营养液栽培作物的一种方法。(1)下列化学肥料中属于复合肥的是 (填序号)。①NH4NO3 ②NH4H2PO4 ③KNO3 ④K2SO4(2)现有一种无色的营养液,可能由 KNO3 、Ca(NO3)2、K2CO3、KCl 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探究其成分,某同学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图的实验。根据以上实验,请你进行有关推断。①由实验 1 可确定原营养液中一定有的物质是 。②由实验 1 和实验 2 可推测原营养液 (填“一定有”或“可能有”)KCl。③若测得原营养液中 K+和 Cl-的数目之比为 1∶1,则原营养液的组成中的溶质是 。32.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塑料袋,有的是用聚乙烯制成的,有的是用聚氯乙烯制成的。小凤对包装食品的塑料袋进行探究,以验证其成分。【作出猜想】①该塑料袋是用聚乙烯制成的;②该塑料袋是用聚氯乙烯制成的。【查阅资料】聚乙烯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聚氯乙烯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水和氯化氢。【实验探究】小凤将装置按A、B、C、D顺序连接好后,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B、D产生明显现象,C无明显现象,说明塑料袋燃烧没有 (填化学式)气体生成。B装置的作用是 ;D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证明,猜想 是正确的。【交流反思】⑴从化学角度分析,大量使用塑料制品会导致 。⑵连接实验仪器时, (填“能”或“不能”)将B、C位置进行交换,理由是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1 / 1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浙教版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科学第2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单元测试卷(解析版)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题3分,共45分)1.杭州雷峰塔是中国第一座彩色铜雕塔,其斗拱部分的材料为铜、锌组成的黄铜,黄铜这种材料属于( )A.金属材料 B.非金属材料C.有机合成材料 D.陶瓷材料【答案】A【解析】 杭州雷峰塔是中国第一座彩色铜雕塔,其斗拱部分的材料为铜、锌组成的黄铜,属于合金,所以黄铜这种材料属于A金属材料;故答案为:A;2.铝在100℃~150℃时可加工成厚度仅为0.01毫米的铝箔用于包装糖果,说明铝具有良好的( )A.导热性 B.导电性 C.延展性 D.抗腐蚀性【答案】C【解析】 铝在100℃~150℃时可加工成厚度仅为0.01毫米的铝箔用于包装糖果,说明铝具有良好的延展性。故选C。3.下列金属不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制备出铜单质的是( )A.铁 B.锌 C.镁 D.银【答案】D【解析】A.铁能够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故A不符合题意;B.锌能够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与硫酸锌,故B不符合题意;C.镁能够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与硫酸镁,故C不符合题意;D.银不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不能制备出铜单质,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4.随着科学科技的发展,各种材料在生活生产中广泛应用,下列材料在物质分类上属于单质的是( )A.合成塑料 B.合成纤维C.合成橡胶 D.纳米金属材料【答案】D【解析】合成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复合而成并具有某些综合性能的材料。 所以合成材料不符合单质的定义。 纳米金属材料是形成纳米晶粒的金属,属于单质。故答案为:D。5.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A.活泼金属:镁、铝、铜 B.单质:氧气、臭氧、液氧C.氧化物:水、氧化铁、熟石灰 D.混合物:纯碱、石油、钢【答案】B【解析】A. 活泼金属:镁、铝;铜是不活泼金属,故错误;B. 氧气、臭氧、液氧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正确;C. 氢氧化钙由三种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但不属于氧化物,氧化物必须由两种元素组成,故错误;D. 纯碱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错误;故答案为:B。6.长征七号火箭采用无毒无污染的液氧、煤油作为推进剂,煤油的成分之一可用CH(CH2)10CH3表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液氧属于混合物B.保持液氧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氧分子C.CH(CH2)10CH3属于无机物D.CH(CH2)10CH3可以燃烧,具有助燃性【答案】B【解析】A. 液氧属于纯净物,A错误;B. 液氧由分子构成,保持液氧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氧分子,B正确;C. CH(CH2)10CH3 属于有机物,C错误;D. CH(CH2)10CH3 可以燃烧,具有可燃性,D错误;故答案为:B。7.下列各组物质中符合“酸、碱、盐、氧化物”顺序的是( )A.H2SO4、Na2O、MgCl2、C B.NaHCO3、Ba(OH)2、Na2CO3、ZnC.HNO3、KOH、Na2CO3、O2 D.HCl、KOH、Na2CO3、SiO2【答案】D【解析】A、各物质分类分别是酸、氧化物、盐、单质,不符合题意;B、各物质类别分别为盐、碱、盐、单质,不符合题意;C、各物质类别分别为酸、碱、盐、单质,不符合题意;D、各物质类别分别为酸、碱、盐、氧化物,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8.现代科技的发展,促使新型材料研究日益向微观层次深入,产生了纳米材料。纳米材料与普通材料相比,在机械强度、磁、光声、热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下列关于纳米材料的叙述,错误的是( )。A.纳米材料是指其基本颗粒在0.01~1纳米范围内的材料B.纳米陶瓷比普通陶瓷具有更好的韧性C.用纳米油墨书写的字迹色泽更好D.添加了纳米铅粉末的固体燃料会使火箭推进器的速度加快【答案】A【解析】A、纳米材料是指三维空间尺寸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尺度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材料 ,符合题意;B、纳米材料机械强度好,纳米陶瓷比普通陶瓷具有更好的韧性 ,不符合题意;C、用纳米油墨书写的字迹色泽更好 ,不符合题意;D、纳米材料 在机械强度、磁、光声、热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 ,添加了纳米铅粉末的固体燃料会使火箭推进器的速度加快 ,不符合题意;故选A。9.在进行物质分类时,下列各组物质中,后者包含在前者之中的一组是( )。A.混合物和化合物 B.含氧酸和酸C.化合物和盐 D.可溶性碱和碱【答案】C【解析】A、混合物和化合物为并列关系 ,不符合题意;B、酸包含着含氧酸属 ,不符合题意;C、化合物包含盐类,符合题意;D、碱包含可溶性碱,不符合题意;故选C。10.不粘锅内表面通常使用特氟龙涂层,原料为聚四氟乙烯,其结构简式为 [CF2CF2]n。对聚四氟乙烯的推断,不合理的是( )A.属于有机合成材料B.有较好的耐高温性C.可耐酸腐蚀D.可溶于酒精、食用油等有机溶剂【答案】D【解析】A、 聚四氟乙烯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不符合题意;B、由聚四氟乙烯为不粘锅内表面材料可知,聚四氟乙烯有较好的耐高温性 ,不符合题意;C、由聚四氟乙烯的用途可知,聚四氟乙烯可耐酸腐蚀,不符合题意;D、由聚四氟乙烯的应用可知,聚四氟乙烯不溶于不酒精、食用油等有机溶剂,符合题意;故选D。11.下列转化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A.Fe2O3→Fe B.CO2→CO C.NaNO3→NaCl D.CO2→CaCO3【答案】C【解析】A、Fe2O3能够和CO在高温下能够生成Fe,可一步实现,故A不符合题意;B、CO2和C在高温下能够生成CO,可一步实现,故B不符合题意;C、两者均为钠盐,假设能够反应,对应的硝酸盐和钠盐,均为可溶性盐,不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反应不能实现,故C符合题意;D、CO2和Ca(OH)2反应,能够生成碳酸钙沉淀,可一步实现,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12.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选项 性质 用途A 食盐水具有杀菌作用 清洗伤口B 氢氧化钙呈碱性 改良酸性土壤C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干燥氧气D 铁有导热性 制成炊具A.A B.B C.C D.D【答案】C【解析】A.食盐水能够杀菌,因此可以用来清洗伤口,故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氢氧化钙具有弱碱性,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故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浓硫酸能够干燥氧气,是因为它具有吸水性,故C错误,但符合题意;D.铁制成炊具就是因为它具有导热性,故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13.除去下列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方法不可行的是( )序号 物质 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A FeSO4溶液 CusO4 加入过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B NaCl 泥沙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C Cu粉 Fe粉 用磁铁吸出D CO2 CO 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CuOA.A B.B C.C D.D【答案】A【解析】A、 加入过量的锌粉, 锌能与硫酸亚铁和硫酸铜都反应,不符合除杂原则,符合题意;B、泥沙难溶于水,氯化钠易溶于水,加水溶解、过滤、蒸发可除去氯化钠中的泥沙,不符合题意;C、铜不能被磁铁吸引,铁能被磁铁吸引,可用磁铁除去铜中的铁,不符合题意;D、 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CuO ,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可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符合题意;故选A。14.鉴别是重要的实验技能。分别鉴别两组物质:①C、CuO②稀H2SO4、Na2CO3溶液,都能选用的试剂是( )A.O2 B.NaOH溶液 C.铁片 D.稀H2SO4【答案】D【解析】A. 分别灼烧,碳能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氧化铜不能,可以鉴别;稀H2SO4、Na2CO3溶液均与氧气不反应,不能鉴别;故错误。B. 碳、氧化铜均不能与NaOH溶液反应,不能鉴别,故错误。C. 铁片与碳、氧化铜均不反应,不能鉴别,故错误。D. 稀硫酸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会观察到黑色粉末溶解,溶液变蓝色;与碳不反应,无明显现象,可以鉴别;稀H2SO4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可以鉴别;故正确。故答案为:D。15.将一定量的金属M加入到ZnCl2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固体滤渣,滤液为无色,向滤渣中滴加稀硫酸气泡产生,下列有关金属M、Zn、Cu的金属活动性判断一定正确的是( )A.M>Zn B.Zn>M C.M>Cu D.Cu>M【答案】C【解析】滤液为无色,说明氯化铜已完全反应,则金属活动性:M>Cu;向滤渣中滴加稀硫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含有能与稀硫酸反应的金属,该金属可能是锌,也可能是M,所以无法确定M与锌的活动性强弱。故选C。二、填空题(共7小题,每空2分,共40分)16.2023年9月在杭州举行第19届亚运会。如图所示是杭州亚运会的金牌,形状取自于良渚文化中的礼器玉琮。金牌主体材质为99.9%的白银,外面包裹了6克含金量99.9%的黄金。(1)该届亚运会金牌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2)该金牌放在空气中不易锈蚀,是因为金和银的活动性 (填“强”或“弱”)。【答案】(1)混合物(2)弱【解析】(1) 该届亚运会金牌由不同种物质组成,属于混俣物。(2) 该金牌放在空气中不易锈蚀,是因为金和银的活动性弱。故答案为:(1)混合物;(2)弱。17. 草酸亚铁晶体(FeC2O4·2H2O)可作为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的原料,它是一种浅黄色固体,难溶于水,受热易分解,被投入到杭州亚运会电动车鲤电池的生产中。(1)从物质分类角度判断,草酸亚铁晶体是一种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2)草酸亚铁晶体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3)草酸亚铁晶体受热易分解,这属于草酸亚铁晶体的 (填“化学性质”或“物理性质”)。【答案】(1)纯净物(2)1:4(3)化学性质【解析】(1)草酸亚铁晶体具有唯一的化学式,即只有一种物质,因此为纯净物;(2)根据化学式 FeC2O4·2H2O 可知,草酸亚铁晶体中碳、氧元素的质量之比为:(12×2):(16×6)=1:4;(3)草酸亚铁晶体受热易分解,此时发生化学变化,这属于草酸亚铁晶体的化学性质。18.有一包固体样品可能是由NaOH、CaCO3、K2SO4、CuSO4、MgSO4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某兴趣小组同学为了确定其成分,进行如图实验:(1)白色固体a的成分是 。(2)固体样品中一定没有 。【答案】(1)碳酸钙、氢氧化镁(2)CuSO4 K2SO4【解析】12克固体样品加足量水,得到4.9g固体a和无色溶液,说明一定不存在溶液呈蓝色的硫酸铜,沉淀中加入稀盐酸,产生0.88克气体,说明沉淀中一定含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碳酸钙,设产生0.88克二氧化碳需碳酸钙质量为x,由方程式可知CaCO3 ---CO2100 44x 0.88g100:44=x:0.88gx=2g而a沉淀质量为4.9g,说明沉淀中还有氢氧化镁,氢氧化镁沉淀质量为2.9g,即固体中还一定含有氢氧化钠和硫酸镁,设氢氧化钠和硫酸镁的质量分别为y和z2NaOH+ MgSO4 = Mg(OH) 2 ↓+ Na2SO480 120 58y z 2.9g80:y=120:z=58:2.9gy=4g,z=6g4g+6g+2g=12g,无色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是与生成的硫酸钠发生了反应,而固体中不含硫酸钠,所以固体样品中一定没有K2SO4。故答案为: (1)碳酸钙、氢氧化镁 ;(2) CuSO4 K2SO4 .19.《天工开物》记载的“生铁、熟铁连续生成工艺”,处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是现代冶金工艺的雏形。其流程图如下所示:(1)熔炼过程中,氧化铁与一氧化碳在高温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其中是一氧化碳是作为 (填“氧化剂"”或“还原剂”)。(2)“黑色湿泥”(有效成分为磷酸铁FePO4)作为熔剂可加快反应,磷酸铁属于 类物质(填“酸”“碱”或“盐")。(3)熟铁是指用生铁精炼而成的比较纯的铁,又叫纯铁。熟铁比生铁在相同环境下更不易生锈,说明钢铁生锈与 有关。【答案】(1)Fe2O3+3CO2Fe+3CO2;还原剂(2)盐(3)钢铁的内部结构【解析】(1) 熔炼过程中,氧化铁与一氧化碳在高温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O3+3CO2Fe+3CO2 , 一氧化碳是作为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得到氧原子。(2) 磷酸铁由属离子与酸根离子结合的化合物,属于盐类物质。(3) 生铁精炼降低内部碳含量,改变内部结构, 熟铁比生铁在相同环境下更不易生锈 明钢铁生锈与钢铁的内部结构有关。20.氢氧化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1)使用氢氧化钠时要特别小心,因为它具有强烈的 性。(2)氢氧化钠溶液常用来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其化学方程式为 。(3)实验室有一瓶瓶盖已损坏的氢氧化钠固体,为了检验它的成分,某学习小组取少量该固体样品进行以下实验.已知:CaCl2溶液呈中性。根据实验现象判断,固体样品中含有的物质是 。【答案】(1)腐蚀(2)2NaOH+H2SO4=Na2SO4+2H2O(3)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或NaOH和Na2CO3)【解析】(1) 使用氢氧化钠时要特别小心,因为氢氧化钠为强碱,具有强烈的腐蚀性。(2) 氢氧化钠溶液常用来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发生的反应为氢氧化钠与硫酸生成硫酸钠和水,方程式为2NaOH+H2SO4=Na2SO4+2H2O .(3)样品溶液中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得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说明样品中含有碳酸钠,无色溶液中滴加酚变成红色,说明样品中还含有氢氧化钠。故答案为:(1)腐蚀;(2)2NaOH+H2SO4=Na2SO4+2H2O;(3)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或NaOH和Na2CO3)。21.从微观视角看物质的变化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如图分别表示生成氯化钠的不同的化学反应。根据图示回答相关问题:(1)图甲描述了NaOH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的实质是 。(2)图乙表示的反应中涉及4种物质,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写化学式)(3)质量相同、溶质的质量分数也相同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混合后,滴加两滴紫色的石蕊试液,振荡后溶液的颜色呈 。【答案】(1)H++OH-=H2O(或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产水或A+B=C)(2)ClO2(3)红色【解析】(1)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产水 。(2) 图乙表示的反应中ClO2属于氧化物。(3)由方程式NaOH+ HCl= NaCl+ H2O40 36.5 可知, 质量相同、溶质的质量分数也相同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混合后, 盐酸有剩余,则溶液呈酸性,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显红色。故答案为:(1) H++OH-=H2O(或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产水或A+B=C) ;(2)ClO2;(3)红色。22.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Na2CO3、Na2SO4、NaCl、Ba(NO3)2、NaOH中的一种或几种。联盟兴趣小组为探究其成分做了以下实验:Ⅰ.取少量固体于烧杯中,逐渐加水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的质量随加入水的质量的变化如甲图所示;Ⅱ.取少量B点时的清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不变色;Ⅲ.继续向烧杯中滴加稀硝酸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的质量随加入稀硝酸的质量的变化如乙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BC段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2)白色固体中一定有 ;(3)为进一步确定该白色固体的成分,该组同学接下来应 。【答案】(1)沉淀部分溶解,产生气泡(2)Na2CO3、Na2SO4、Ba(NO3)2(3)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稀 HNO3(或取实验Ⅲ中的溶液),再加入硝酸银溶液【解析】取少量固体于烧杯中,逐渐加水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的质量随加入水的质量的增加先减少再保持不变,所给各物质均溶于水,由此说明加水后有难溶物生成;Ⅱ.取少量B点时的清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不变色,说明溶液中不含呈碱性物质;Ⅲ.继续向烧杯中滴加稀硝酸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的质量随加入稀硝酸增加先减少,再保持一定质量不变,说明固体既有能溶于硝酸的物质又有不能溶于硝酸的物质,碳酸钠与硝酸钡反应产生可溶于硝酸的碳酸钡沉淀,硫酸钠与硝酸钡反应产生不溶于硝酸的硫酸钡沉淀,由此可知,固体中事定含有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一定不含氢氧化钠,可能含氯化钠。(1) BC段为碳酸钡与硝酸的反应,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沉淀部分溶解,产生气泡 。(2) 白色固体中一定有 Na2CO3、Na2SO4、Ba(NO3)2 。(3) 为进一步确定该白色固体的成分, 即需验证是否含氯化钠,可利用氯化钠与硝酸银反应生成不溶于硝酸的氯化银沉淀检验,具体操作为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稀 HNO3(或取实验Ⅲ中的溶液),再加入硝酸银溶液 。三、实验探究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36分)23.小科利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验证水的组成,实验装置及药品如图所示,实验前后测定的数据如表所示。回答问题:实验前 实验后硬质玻璃管及其内药品的质量/克 75.6 69.2U形管及其内药品的质量/克 110.8 118.2(1)为了实验安全,不开后加热硬质玻璃管内氧化铜前,应先进行的实验操作是 。(2)实验中观察到硬质玻璃管中黑色粉末逐渐变红,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验证水的组成的原理为:根据硬质玻璃管及其内药品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差m1,U形管及其内药品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差m2,可计算出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用m1、m2表示)。(4)若实验过程中小科操作无误,依据实验数据,分析产生误差的可能原因 (写出1点)。【答案】(1)通一段时间的氢气(2)CuO+H2Cu+H2O(3)(m2—m1)∶m1(4)U形管中的碱石灰吸收了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解析】(1) 为了实验安全,加热硬质玻璃管内氧化铜前,应先进行的实验操作是通一段时间的氢气,这样可以排除装置中空气,防止空气与氢气混合导致发生爆炸。(2)实验中观察到硬质玻璃管中黑色粉末逐渐变红是由于氢气与氧化铜发生还原反应生成红色的铜。(3)根据硬质玻璃管及其内药品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差m1,U形管及其内药品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差m2 , m2-m1 即为氢元素质量, 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m2-m1)∶m1 。(4)碱石灰右端还与空气相连,这样会导致空气在水和二氧化碳进入装置,影响实验结果。24.小科发现学校草地周围都做上了新的铁栅栏,师傅们在上面涂油漆。铁栅栏上为什么要涂油漆呢 某兴趣小组为此进行研究:【方案】取四支试管编号为①、②、③、④,分别作如图处理,两周后,观察铁钉表面的锈蚀情况。(1)【分析】若两周后观察到①中铁钉生锈而④中铁钉未生锈,据此可得出:铁钉生锈需要 。(2)若观察到 现象,则可得出食盐会加快金属锈蚀。(3)【应用】根据以上实验,请解释学校铁栅栏涂油漆能防锈的原因。 【答案】(1)水分(2)试管②中铁钉生锈速度比①中快(3)涂油漆可以使栅栏隔绝空气和水分,有利于减慢栅栏生锈速度。【解析】(1)①中铁钉接触水和氧气,生锈, ④ 中铁钉只接触空气不接触水,不生锈,设计两实验对照,是为了说明铁钉生锈与水分有关。(2)试管①②中变量为是否加食盐,由试管②中铁钉生锈速度比①中快的现象可证明食盐会加速金属锈蚀。(3)【解释】涂油漆可以使栅栏隔绝空气和水分,有利于减慢栅栏生锈速度。25.如图实验装置适当组合可用于、、等气体的制备和收集。(1)若A装置内药品为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B装置正放桌面,用于收集A生成的,则a接 (选填“b”或“c”).(3)如果要制取和收集干燥的,需要在A装置之后连接两个B装置,则在前一个B装置内加入的试剂是 (选填“浓硫酸”或“氢氧化钠”).【答案】(1)(2)b(3)浓硫酸【解析】(2)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采用向上排空气法。(3)干燥酸性气体需用不反应的物质。26.沼气是有机物质在一定的温度、湿度、酸碱度的条件下,通过微生物发酵作用产生的,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经研究可知,有机物变成沼气的过程,首先是分解细菌将粪便、秸秆、杂草等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化合物和二氧化碳;然后在甲烷细菌的作用下,将简单的化合物和二氧化碳氧化还原成甲烷。甲烷是一种可燃气体,浓度在5%~15%范围内,遇到明火会发生爆炸。请分析回答:(1)分解细菌、甲烷细菌的代谢类型属于A.需氧异养型 B.需氧自养型 C.厌氧异养型 D.厌氧自养型(2)请写出由CO2 和H2生成甲烷和水的化学方程式 。(3)用二氧化锡制成的电阻Rx的阻值随空气中甲烷气体浓度的增大而减小。利用电压为6V的电源、阻值为10Ω的定值电阻R0、电流表和电阻Rx制作成甲烷气体浓度检测仪(如图)。当甲烷气体浓度增大时,电流表的示数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4)用该检测仪测某沼气池上方空气样品中甲烷气体浓度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2A,若该沼气池中的甲烷气体遇到明火, (会或不会)发生爆炸 甲烷气体浓度% 0 20 40 60 80 100Rx/Ω 25 20 15 10 7 5【答案】(1)C(2)CO2+4H2=CH4+2H2O(3)变大(4)不会【解析】(1)分解细菌、甲烷细菌的代谢类型属于厌氧异养型,故选C;(2)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生成甲烷和水,其化学方程式为:CO2+4H2=CH4+2H2O;(3)Rx的阻值随空气中甲烷气体浓度的增大而减小,Rx与R0串联,当甲烷气体浓度增大时,根据,可知,电流增大,则电流表的示数将变大;(4)电路的总电阻为:,Rx=R-R0=30Ω-10Ω=20Ω,从表中可以查出,甲烷气体浓度为20%,遇到明火不会发生爆炸;故答案为:(1)C;(2)CO2+4H2=CH4+2H2O;(3)变大;(4)不会。27.过氧化钠(Na2O2)可用于纺织和造纸工业的漂白剂。过氧化钠化学性质活泼,能与H2O、CO2反应(2Na2O2+2H2O=4NaOH+O2↑;2Na2O2+2CO2=2Na2CO3+O2)。小兰对实验室一瓶长期敞口放置的过氧化钠(Na2O2)的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提出猜想】猜想Ⅰ:Na2O2、NaOH、Na2CO3;猜想Ⅱ:NaOH、Na2CO3;猜想Ⅲ: (只含1种物质)【实验验证】⑴取少量待测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振荡直至完全溶解;观察到 (填写实验现象),证明猜想Ⅰ不成立;⑵取少量⑴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 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证明有Na2CO3存在;⑶取少量⑵的溶液于试管中, (填写实验操作及实验现象),证明有NaOH存在。【实验结论】结合以上实验现象,证明猜想Ⅱ成立。【答案】Na2CO3;不产生气泡;氯化钙;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解析】提出猜想:猜想I:过氧化钠部分变质,氢氧化钠没有或部分反应,固体中含有Na2O2、NaOH、Na2CO3;猜想Ⅱ:过氧化钠完全变质,氢氧化钠没有或部分反应,固体中含有NaOH、Na2CO3;猜想Ⅲ:过氧化钠、氢氧化钠全部变质,固体中含有碳酸钠(或Na2CO3);实验验证:①过氧化钠化学性质活泼,能与H2O生成O2,若猜想Ⅰ不成立,则固体中不存在过氧化钠,少量待测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振荡直至完全溶解;不产生气泡,说明固体中不含有过氧化钠,证明猜想I不成立。②碳酸钠和氯化钙(或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或碳酸钡)和氯化钠,取少量①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氯化钙溶液:若有白色沉淀产生,则证明有Na2CO3存在;③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醋酸酞溶液变红色,取少量②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证明有NaOH存在。四、解答题(共5小题,第28题6分,第32题9分,其余每题8分,共39分)28.硫酸盐的结晶水合物通常称为”矾”,我国多部古籍都有记载。(1)东汉《神农本草经》记载,胆矾能”化铁为铜”。胆矾的化学式为CuSO4·5H2O,胆矾受热失去结晶水的过程属于 (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将铁片浸入硫酸铜溶液可实现”化铁为铜”,反应的化学方程是 ,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 (选填”强”或”弱”)。(2)唐代《千金翼方》记载,明矾可入药用。明矾的化学式为KAI(SO4)2·12H2O,其中含有 种金属元素。(3)明代《天工开物》记载,绿矾可用黄铁矿为原料制得。绿矾的化学式为FeSO4·7H2O。FeSO4·7H2O属于 (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答案】(1)化学;Fe+CuSO4=FeSO4+Cu;强(2)五(3)纯净物【解析】(1) 胆矾受热失去结晶水生成硫酸铜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将铁片浸入硫酸铜溶液可实现”化铁为铜”,发生的铁与硫酸铜生成硫酸亚铁和铜的反应,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 ,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2)由明矾的化学式可知,明矾中含有钾、铝、硫、氧、氢五种元素。(3) FeSO4·7H2O由固定组成,只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答案为:(1)化学;Fe+CuSO4=FeSO4+Cu ;强;(2)五;(3)纯净物。29.实验室为测定铜铁合金的含铁量,取该合金若干,向其中加入相应质量的稀硫酸溶液,充分反应后,称量剩余固体质量。实验数据如下表,请分析数据,回答下列问题:实验组 1 2 3稀硫酸质量/g 50 50 100合金质量/g 5 15 25反应后固体质量/g 2.2 9.4 n(1)该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为多少?(2)实验所用的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3)表中的n为 (填数值)【答案】(1)解:Fe质量分数(2)解:设50g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则56 985.6g x解得x=9.8g样品中硫酸的质量分数为(3)13.8【解析】(1)根据表中数据,5g合金中含有铁的质量为2.8g来分析;(2)根据表中数据,50g稀硫酸消耗铁的质量为5.6g,结合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来分析;(3)根据25g合金中含有14g铁,而100g稀硫酸只能与11.2g铁反应来分析。30.目前我国生活垃圾中厨余垃圾占比最大,对其进行“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有重要意义。利用微生物处理厨余垃圾,可起到“变废为宝”的作用。(1)将厨余垃圾放入沼气池中,经甲烷菌发酵产生沼气。如图甲所示为沼气中各成分含量,为了减少温室效应气体的排放,可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CO2,写出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约30kg的厨余垃圾通过该技术处理可产生1m3的甲烷,完全燃烧这些甲烷理论上能将 kg(保留整数)的水从20℃加热至100℃。[q甲烷=3.6X107J/m3,c水=-4.2X103J/(kg·℃)](3)厨余垃圾中淀粉可被曲霉分解,过程中曲霉会向细胞外分泌淀粉酶,最终将淀粉催化分解为 。【答案】(1)(2)107(3)葡萄糖【解析】(1)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方程式为(2) 完全燃烧这些甲烷释放的热量为 3.6×107J/m3× 1m3 = 3.6×107J,则可使 水从20℃加热至100℃ 的质量为3.6×107J÷ 4.2X103J/(kg·℃)÷80 ℃=107kg。(3) 厨余垃圾中淀粉可被曲霉分解,过程中曲霉会向细胞外分泌淀粉酶,最终将淀粉催化分解为葡萄糖。故答案为:(1);(2)107;(3)葡萄糖。31.无土栽培是利用营养液栽培作物的一种方法。(1)下列化学肥料中属于复合肥的是 (填序号)。①NH4NO3 ②NH4H2PO4 ③KNO3 ④K2SO4(2)现有一种无色的营养液,可能由 KNO3 、Ca(NO3)2、K2CO3、KCl 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探究其成分,某同学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图的实验。根据以上实验,请你进行有关推断。①由实验 1 可确定原营养液中一定有的物质是 。②由实验 1 和实验 2 可推测原营养液 (填“一定有”或“可能有”)KCl。③若测得原营养液中 K+和 Cl-的数目之比为 1∶1,则原营养液的组成中的溶质是 。【答案】(1)②③(2)Ca(NO3)2;一定有;Ca(NO3)2、KCl【解析】(1)①NH4NO3 含有元素属于氮肥;②NH4H2PO4 含有氮元素和磷元素,属于复合肥;③KNO3含有氮元素和钾元素,属于复合肥; ④K2SO4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2)实验 1 加入碳酸钠后产生白色沉淀,说明营养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钙,硝酸钙与碳酸钾不能共存,则一定不含碳酸钾,营养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原营养液中含有氯离子,则一定含有氯化钾;氯化钾溶液中钾离子和氯离子个数比为1:1,测得原营养液中 K+和 Cl-的数目之比为 1∶1,说明一定不含硝酸钾,则营养液的成分为Ca(NO3)2、KCl。32.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塑料袋,有的是用聚乙烯制成的,有的是用聚氯乙烯制成的。小凤对包装食品的塑料袋进行探究,以验证其成分。【作出猜想】①该塑料袋是用聚乙烯制成的;②该塑料袋是用聚氯乙烯制成的。【查阅资料】聚乙烯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聚氯乙烯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水和氯化氢。【实验探究】小凤将装置按A、B、C、D顺序连接好后,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B、D产生明显现象,C无明显现象,说明塑料袋燃烧没有 (填化学式)气体生成。B装置的作用是 ;D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证明,猜想 是正确的。【交流反思】⑴从化学角度分析,大量使用塑料制品会导致 。⑵连接实验仪器时, (填“能”或“不能”)将B、C位置进行交换,理由是 。【答案】HCl;验证是否有水生成;Ca(OH)2+CO2=CaCO3↓+H2O;①;白色污染;不能;如果将B、C位置进行交换,气体从C中出来再检验到有水分,就不能充分说明水是燃烧时生成的,还是从C装置中带出来的【解析】【实验探究】B是检验是否有水生成,C是检验是否有氯化氢生成,D是检验是否有二氧化碳生成,实验过程中,B、D产生明显现象,C无明显现象,说明塑料袋燃烧没有氯化氢气体生成。D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OH)2+CO2=CaCO3↓+H2O;【实验结论】因塑料燃烧后没有氯化氢生成,说明不含氯元素,所以通过实验证明,猜想①是正确的;【交流反思】⑴大量使用塑料制品会导致白色污染;⑵因气体从溶液中通过时会带一部分水,所以BC交换,则无法确定水是否是燃烧生成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教版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科学第2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单元测试卷.docx 浙教版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科学第2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单元测试卷(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