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第一课时《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认识“坝、汉”等 10 个生字,会写“晨、绒”等 13 个字,会写“早晨、穿戴”等 26 个词语。- 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这所学校有哪些特别的地方。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默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各民族儿童之间的团结友爱,体会作者对这所小学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激发学生对校园生活的热爱和对民族团结的认同。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特别之处。- 体会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的表达效果。2.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通过描写大青树下的小学所表达的情感。- 引导学生理解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和团结。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 讲解生字词的读音、写法和含义。- 阐述课文的重点内容和难点问题。2. 朗读法- 教师范读,引导学生注意语音、语调、停顿和重音。- 学生自由朗读、个别朗读、齐声朗读,以读促悟。3. 讨论法- 组织学生针对课文中的关键问题进行讨论,促进学生思维的碰撞和交流。-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4. 情境教学法- 通过创设情境,如展示图片、播放视频等,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展示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图片或视频,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等,引起学生的兴趣。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有多少个民族吗?不同民族的文化和生活方式都有所不同。今天,我们要走进一所位于边疆的小学,那里有来自不同民族的小朋友,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从而引出课题《大青树下的小学》。(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2.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这所小学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3. 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认读,正音。- 强调“晨、绒、摔”等字的写法。- 理解“坪坝、凤尾竹、边疆”等词语的意思。4. 让学生交流初读课文后的感受,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三)精读课文,感悟特点1. 学习第 1 自然段- 指名朗读第 1 自然段,其他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 提问:“同学们,在这一自然段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想象不同民族的孩子从不同的地方走向学校的情景)- 抓住“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让学生体会孩子们上学路途的丰富多样。- 探讨:“这么多不同地方的孩子一起走向学校,说明了什么?”(引导学生感受各民族孩子之间的团结友爱)-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上学路上的欢快和热闹。2. 学习第 2 自然段- 自由朗读第 2 自然段,思考:这所学校的环境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引导学生找出描写学校环境的词句,如“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 组织学生讨论:“鲜艳的服装”“古老的铜钟”“凤尾竹的影子”分别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 展示一些与学校环境相关的图片,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学校的美丽。- 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学校环境,进行对比描述,进一步体会文中学校环境的独特之处。3. 学习第 3 自然段- 默读第 3 自然段,画出描写上课情景的句子。- 重点品味“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这一句。- 组织小组讨论:“为什么作者要描写窗外的安静?这些描写说明了什么?”(引导学生理解以动衬静的写法,体会同学们读书的认真专注)- 让学生想象自己身处这样安静的环境中学习,会有怎样的心情和感受。- 教师补充相关资料,介绍边疆地区孩子们对学习的热爱和珍惜,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多种形式朗读,如个别读、齐读,感受安静而专注的课堂氛围。4. 学习第 4 自然段- 轻声朗读第 4 自然段,同桌之间交流:下课了,同学们都在做什么?- 关注“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这句话。- 请学生上台模仿孔雀舞、摔跤等动作,感受活动的有趣。- 提问:“小动物们都被吸引来了,这说明了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同学们活动的精彩和欢乐)- 让学生想象同学们玩耍时的欢声笑语,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读出欢乐的气氛。(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1. 引导学生回顾全文,思考:“这所大青树下的小学有什么特别之处?”让学生从学校的环境、学生的构成、上课和下课的情景等方面进行总结。2. 教师小结:“这所小学地处边疆,不同民族的小朋友在这里共同学习、生活,他们团结友爱,校园里充满了欢乐和祥和。作者通过对这所小学的描写,表达了对这所学校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各民族之间的友好和团结。”3. 让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情感。(五)拓展延伸1.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身边有没有来自不同民族的同学或朋友,他们之间有什么有趣的故事。2. 布置作业:- 抄写文中优美的语句。- 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写自己的学校。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生字词有了较好的掌握,对课文内容也有了一定的理解。但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对学生朗读的指导不够细致,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情感时还可以更加深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更多的收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