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7.1自由平等的真谛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7.1自由平等的真谛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7.1自由平等的真谛
学习目标
1.政治认同:了解自由平等的含义,懂得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道理
2.道德修养:结合具体案例理解法治与自由的关系
3.法治观念:在生活中能做到平等处事诗人
4.健全人格:树立正确的自由观和平观
5.责任意识:做一个富有法治精神的人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法治与自由的关系
教学难点:自由的意义,平等的含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多媒体展示歌曲《光辉岁月》
教师解读:《光辉岁月》是为南非黑人领袖曼德拉创作的一首歌曲。曼德拉一生致力于为黑人争取平等自由权利的斗争,歌曲表达出对自由、平等的向往。那什么是真正的自由,什么又是真正的平等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自由平等的真谛。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探究自由之路】
活动一:小调查之从生活谈自由
你自由吗?
你渴望自由吗?为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总结:自由对我们很重要,自由的意义:
①对个人:拥有自由,不仅能增强个人的幸福感,而且能激发每个人的活力。
②对社会: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
小调查之从生活谈自由:
你渴望的自由是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总结:自由主要指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自由在法律上的体现,是我们享有的和正当行使的各项权利。
多媒体展示两幅十字路口图片:有限制的“自由”和没有限制的“自由”,看到图片,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
活动二:研读材料,探究自由与法治的关系
多媒体展示材料:2021年2月19日上午,仇子明在戍边官兵誓死捍卫国土的英雄事迹报道后,为博取眼球,发布2条微博,歪曲戍边官兵的英雄事迹,诋毁、贬损戍边官兵,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微博引发公众强烈愤慨,造成恶劣社会影响。
2021年5月31日,法院以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当庭判处被告人仇子明有期徒刑八个月,并公开赔礼道歉,消除影响。
思考:1、仇子明享有言论自由权吗?
2、为什么仇子明会被判刑八个月?
3、自由与法治是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仇子明有言论自由权,但行使权利不得超过法律的界限,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1)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
(2)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损害。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社会生活中,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享自由。
【目标导学二:共研平等之花】
活动一:从生活看平等
展示图片,这些现象是否平等?
男女同工同酬 一次选举一人一票 教育公平 公交车上设置特殊专座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以上均属于平等的表现
活动二:小组讨论
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得到特殊关照是不是违反了平等的原则?为什么?
学生讨论,小组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
平等分为两种情况:1、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不同情况差别对待。因为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等他们属于弱势群体,是需要帮助的特殊对象,所以对他们给予“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是对他们人权的尊重、关心和爱护。
教师强调:离开”差别对待”讲平等,平等会演变成另一种形式的“平均”,即弱者与强者的“均等”,这一思想会造成形式的平等,而实质的不平等。平等不是绝对的,绝对的平等是不可能实现的。
总结:法律意义上平等的含义:
①同等情况同等对待,比如男女同工同酬、一次选举一人一票。
②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比如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获得优先权和得到特殊关照。
活动三:查找法律,看看法律上有关平等的规定
多媒体展示《宪法》、《刑法》的相关规定,如何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学生发言,教师提醒学生可以从表现和意义两方面考虑。
教师总结:
(1)任何公民,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
(2)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都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3)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意义)
巩固提升:
通过习题的练习,进一步提升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
课堂小结:
自由、平等、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法治是实现自由平等的保障,作为青年一代,要时刻谨记我们生活在法治社会,在追求自由、践行平等的过程中遵守法律法规,构建公平自由的社会环境,共同致力于伟大“中国梦”的建设。
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