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的经典散文,通过对比百草园的丰富有趣与三味书屋的严肃枯燥,展现了作者童年生活的两个不同侧面。本文在教材中占据重要地位,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风格,还能引导学生思考童年、教育与成长的关系。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但对于鲁迅先生的作品可能还较为陌生。他们对童年生活有丰富的体验和感受,但可能缺乏将个人经历与文学作品相联系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文本阅读,感受作者的情感,理解作品的主题,并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 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及文学成就,增强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认识和尊重。 2. 通过分析文本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如私塾教育、民间故事等,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语言运用 1. 掌握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提高语言理解和运用能力。 2. 学习鲁迅先生生动形象的描写手法,尝试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思维能力 1. 通过对比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不同,培养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 2. 引导学生思考童年、教育与成长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审美创造 1. 感受鲁迅先生对童年生活的深情回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关于自己童年生活的短文或诗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1. 理解文中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描写,体会作者的情感。 2. 掌握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难点 1. 分析文本中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思想的碰撞,理解作品的主题。 2. 引导学生将个人经历与文学作品相联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情境教学法教具准备讲授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通过教师讲授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内容,通过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通过情境再现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作者的情感。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导入新课 1. 通过古诗词“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等诗句引入,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趣事。 2. 介绍鲁迅及其作品《朝花夕拾》,简述文章背景。 1. 思考并分享自己的童年趣事。 2. 聆听教师介绍,了解鲁迅及其作品。设计意图 通过古诗词导入,激发学生兴趣,拉近与鲁迅作品的距离,为学习课文做铺垫。整体感知 1. 要求学生默读课文,注意生僻字词的读音和含义。 2. 引导学生划分文章结构,概括各部分大意。 1. 默读课文,标注不认识的字词。 2. 尝试划分文章结构,概括各部分内容。设计意图 通过默读和划分结构,帮助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脉络。细节研读 1. 精读第1-8段,分析百草园是“我的乐园”的原因。 2. 引导学生品味第2段中描写景物的语言,学习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3. 讨论插叙美女蛇故事的作用。 1. 思考并回答百草园为何是“我的乐园”。 2. 找出第2段中的修辞手法,并尝试分析其效果。 3. 小组讨论插叙美女蛇故事的作用。设计意图 通过精读和品味语言,学习鲁迅生动形象的描写方法,理解插叙手法在文章中的作用。拓展延伸,实践活动 1.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鲁迅对三味书屋的生活持什么态度? 2. 对比分析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生活的不同,理解鲁迅对封建教育的批判。 3. 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分享对童年生活的感受。 1. 思考并回答鲁迅对三味书屋生活的态度。 2. 对比分析两种生活的不同,理解鲁迅的批判精神。 3. 分享自己的童年生活体验。设计意图 通过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主题,体会鲁迅的情感态度,同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课堂总结一、课文回顾 今天的课堂上,我们学习了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通过作者的回忆,展现了他从自由玩耍的百草园时光,到进入严肃学习的三味书屋的转变。 二、内容概括 文章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描述了鲁迅童年在百草园的快乐生活,第二部分则讲述了他在三味书屋的学习经历。通过这两部分的对比,鲁迅表达了对童年自由的怀念,以及对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束缚的反思。 三、主题探讨 文章主要探讨了童年与成长、自由与束缚的主题。鲁迅先生通过对百草园的美好回忆,表达了对童年无限的留恋;而对三味书屋的描写,则反映了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责任和束缚。 四、文学手法 鲁迅先生运用了生动的描写和对比的手法,使得文章情感丰富,观点明确。百草园的生机勃勃与三味书屋的沉闷氛围形成鲜明对比,加深了读者对文章主题的理解。作业设计阅读理解: 1. 仔细阅读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总结并比较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在鲁迅心中的不同印象和感受。 2. 分析课文中的几个重要场景(如雪地捕鸟、美女蛇的故事等),谈谈这些场景对表现鲁迅童年生活的作用。 写作练习: 1. 以“我心中的乐园”为题,写一篇短文,描述一个你童年时最喜欢的地方,并分享在那里发生的趣事或感受。 2. 假设你是鲁迅的同学,写一篇日记,记录你跟随鲁迅在百草园中的一天,注意描绘环境、人物活动及你的心情变化。板书设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 一、作者简介 鲁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 二、课文概述 内容:作者回忆童年在百草园的自由玩耍,以及在三味书屋的学习经历。 情感:对童年的怀念,对比自由与束缚的感悟。 三、主题思想 童年与成长:通过回忆童年的趣事,反映了成长过程中的快乐与烦恼。 自由与束缚:对比百草园的自由与三味书屋的束缚,表达了对自由渴望和对束缚的反思。 四、文学手法 生动的描写:细致描绘了百草园的自然风光和三味书屋的学习氛围。 对比的运用:通过对比百草园与三味书屋,展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状态。教学反思成功之处: 1. 通过板书设计,清晰呈现了课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2. 引导学生对比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不同,激发了他们对鲁迅童年生活的兴趣,促进了深入思考。 3. 写作练习的设计让学生有机会将课堂所学应用到实际写作中,提高了他们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不足之处: 1. 在讲解课文时,部分学生对鲁迅时代的背景知识了解不足,影响了对课文深层次含义的理解。未来应加强相关背景知识的介绍。 2. 课堂互动环节略显不足,未能充分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应设计更多互动环节,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 3. 作业设计中,部分学生对于写作练习感到有难度,需要提供更多的写作指导和范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