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一、教材分析本课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本课主要内容涉及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的运行方式、发展模式。这节课涉及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有关问题和概念,比较抽象、难讲清楚。课程标准要求是:通过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变化,认识其发展中的成就与问题。通过对比,可以发现旧课标强调的是变化,新课标则是在变化的基础上,去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在认识上提高了一个层次。因此,对本课的讲授不应局限于旧课标,应该结合新课标重新整合教材。二、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学生基础相对薄弱,知识没有形成体系、碎片化严重。本课的内容涉及到许多重要的历史概念,如国家垄断资本主、福利国家、第三产业、新经济等,学生往往不能很好地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补充史料创设情境、精心讲解,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概念,进而全面认识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建立知识体系。三、学习目标1.通过梳理教材,了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福利国家、第三产业、社会运动。2.通过分析材料,理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福利国家、第三产业、社会运动,探析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培养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能力。3.通过对资本主义弊端的分析,理解只有社会主义社会才能实现人的充分发展。四、教学重难点1.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有哪些新变化。2.如何理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以及其基本矛盾依然存在的现象。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某一政党在竞选中的胜利,在其竞选宣言中就已蕴含着对时代主题和国情民意的把握。某一政党赢得选战之后,竞选宣言也成为执政党所实施的内政外交政策的重要依据。本节课我们将从二战后英国首相的竞选宣言来看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教师讲述:二战结束后,在新一轮的英国总统大选中,竞争最为激烈的是以丘吉尔为首的保守党和以艾德礼为首的工党。丘吉尔是志在必得,因为在二战中丘吉尔积累了很高的声望。结果怎么样呢?出示竞选结果:教师讲述:从竞选结果可以看出,最后艾德礼胜出了,为什么?我们可以从两党的竞选宣言中看出原因。请同学们根据两党的竞选宣言,概括两党今后的工作重点是什么?材料一:1.丘吉尔先生对选民的政策声明2.英国和世界3.英帝国和联邦4.国防5.四年计划.....14.工业效率(正如我们反对国有化和国家干预的倡议一样,我们支持给全国各个阶层的自主活力以充分的机会。这是英国人民天才的一部分,他们想自主地使用他们的判断力而不想成为国家的农奴。.....——崔世鑫:《政策的风向标:英国政党竞选宣言研究(1900-2005》材料二:1945年工党发布了题目为“让我们面向未来——供全国考虑的工党政策声明” 的竞选宣言,在开头部分就紧紧抓住了战争之后人们的普遍心理。它认为,“战争的胜利必须伴随着繁荣的和平”。为此,工党提出了二战后的一系列社会和经济政策。首先,工党为自己的国家干预主张辩护,提醒选民,在公共统制即国家干预很少的两次大战之间,少数大企业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并造成了萧条,给众多企业造成了巨大灾害。工党反对在取消所有公共统制后所产生的混乱,反对经济上任意而为的无政府混乱,工党的计划将给人民带来和平,带来秩序。其次,工党说明了自己的目标,就是要给人民提供更好的福利和生活。——崔世鑫:《政策的风向标:英国政党竞选宣言研究(1900-2005》【讲授新课】变化之一:国家宏观调控什么是国家宏观调控?观调控由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所提出,是政府运用政策、法规、计划等手段对经济运行状态和经济关系进行调节和干预以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为什么要宏观调控?(原因)材料 在随着大萧条而日渐高涨的法西斯浪潮之下,有一件事情却变得愈发清楚:在这个大动乱的年代,随风而逝的不止是和平、社会的安定以及经济体系,甚至连作为19世纪自由资本主义社会基石的政治制度和价值观也日暮途穷。——(英)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材料 就在西方世界遭遇经济危机的时候,新生国家苏联却是“风景那边独好”……苏联五年建设计划的成功引起了西方政治家和经济学家的高度关注。 ——《大国崛起》学生分析出示答案:(1) 1929年经济大危机充分暴露了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的弊病;(P114第1句)(2)第二次世界大战生死存亡的教训;(P114第2句)(3)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冲击和影响。(P114第3行)3.怎么进行宏观调控?(措施)学生根据教材梳理:(1)国内干预①加大政府在公共事业领域的开支,增加就业机会,刺激消费需求;②制定经济发展计划,促进经济协调发展;③利用信贷、利率、税收等经济杠杆实施宏观调控;④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经济……(2)国际协调金融类:①世界银行WB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贸易类:关贸总协定GATT为什么国际间也需要协调?材料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以前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20年中 ,国际货币体系分裂成几个相互竞争的货币集团,各国货币竞相贬值,动荡不定。因为每一经济集团都想以牺牲他人利益为代价,解决自身的国际收支和就业问题,呈现出一种无政府状态。——叶苗《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40周年的思考》材料 1930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对890种商品提高征税的法案。由美国挑起的关税战,激起了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恐惧和愤慨。有33个国家提出了抗议。 到1931年底,有25个国家采取报复措施,到1932年4月更增加到76国以上。宏观调控有什么影响?资本主义国家迎来了继1850-1914年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第二个黄金时代。加强在金融、投资和贸易等领域的国际协调,维护经济秩序。世界经济向制度化、体系化方向发展,有利于经济的发展。经济复苏增长之后又带来了怎样的问题?70年代起出现“滞胀”现象,表现为经济增长停滞,通货膨胀严重。1970年保守党发表题为“更好的明天”的竞选宣言,政策指向相当明确。宣言开宗明义就批评了工党政府“每件事情上只计算短期的收获”的做法,继而提出了对付“英国所面临的20年来最严重的通货膨胀"的对策,主要内容是降低税率、控制政府支出、稳定物价,目的是减少国家干预,提升企业的自主活力。——崔世鑫:《政策的风向标:英国政党竞选宣言研究(1900-2005》材料:布莱尔超越传统的左和右的政策、尤其是取消了“公有制条款”而形成的“第三条道路”,迎合了20 世纪末期的英国经济社会演变和选民,获得了广泛支持,不仅赢得了1997年大选,而且打下了长期执政的基础。工党上台后,在原先政策转变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提出了“第三条道路”的新思想.....在经济政策上,“既不采取自由放任主义也不采取国家干预政策”,应该通过“私人和自愿部门结成合作伙伴....去分担责任和满足人们更多的要求。——崔世鑫:《政策的风向标:英国政党竞选宣言研究(1900-2005》第三条道路:就是既不主张纯粹的自由市场,也不主张完全的政府调控。而是以市场调节为基础,辅之以政府的宏观调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给我们什么启示?1.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生产关系的调整应符合生产力发展的需要;2.经济政策的调整是一个持续发展变化的过程,并不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变化之二:建立“福利国家”1.何谓“福利国家”?是指国家通过构建社会保障体系,保证个人和家庭的经济安全;通过加大社会服务开支,保证全体公民享受较好的公共福利。实质:国家财富的二次分配。2.“福利国家”有何特点?材料 现代欧洲各国的福利国家制度主要包括医疗、疾病、养老、事故、失业、住房、教育等方面。其失业保险规定:凡出于年老、残疾、疾病、分娩、工伤、失业等原因而全部或部分丧失或暂时丧失劳动能力者,国家将提供一定的社会津贴。 ——刘玉安《北欧福利国家剖析》如何评价“福利国家”政策?(1)在缓和收入分配不平等,保持社会稳定方面起到一定积极作用;(2)增加政府财政负担;(3)一定程度,降低了人民的工作积极性;(4)没有从根本上触动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的私有制,无法解决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根本矛盾。变化之三:社会运动新进展学生根据教材概括:变化之四:科学技术新发展材料:1964 年保守党在宣言中提出了一个现代化计划,它宣称,“从50年代中期以来,英国用于国民科学和发展的支出已经增加了3倍”,“我们将通过设立新的研究机构以进一步改进对促进国民科学的组织。——崔世鑫:《政策的风向标:英国政党竞选宣言研究(1900-2005》变化之五:社会结构新变化根据表格分析社会结构有什么新变化(1)产业结构的变化:农业和工业的就业人口所占比重逐渐下降,从事服务业的人口所占比重增加。社会阶级构成的变化: 中间阶层的人数增加。据材料,思考资本主义国家新变化的实质是什么?材料一:(英美)在1979年到1997年间,实际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加了38%,但是一个中等收入之家的收入只增加了9%。因此大多数所得被最富裕的人口获取,最富裕的1%家庭的收入增长了140%,是平均水平的3倍。——《2002年人类发展报告》材料二:如果自由社会不能帮助众多的穷人,就不能保全少数富人。 ——美国总统肯尼迪实质: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和自我完善,并未克服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存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资本主义在自我调节机制下,仍然有很大活力和发展空间。但调节不是万能的,调整的只是统治手段和方法,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剥削本质,其基本矛盾依然存在。因此资本主义虽然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但其灭亡依然是必然的。社会主义具有极大的优越性,我们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道路自信,走好中国路!6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