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课时预习案】8.2 敬畏生命一、学习目标1.理解对生命的敬畏,既包括对自己生命的珍惜,还要关爱他人的生命。2.培养珍爱自我生命,关怀和善待身边其他人生命的情感。3.思考敬畏生命的表现和意义,知道如何做到敬畏生命。二、知识结构三、基础梳理1.当人的生命遭遇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人为的灾难、不可预知的意外时,我们会感受到生命的________;当人们万众一心,为挽救生命而努力,为守护生命而拼搏,为悼念生命而默哀时,我们又会体悟到生命的___________。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_______。2.敬畏生命,就要尊重并遵循生命存在和发展的________。万物的生长和生命的延续是宇宙天地间的重大法则,我们的生命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效法天地自然,遵循自然界的规律,是对我们的生命最好的_________。3.敬畏生命,就要_______的生命。 “仁者爱人”“推己及人”,要求我们从珍惜自己的生命走向关爱他人的生命,谨慎地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______________身边的每一个人。4.敬畏生命,就要坚持___________。生命重于泰山,每个人的生命都比金钱、权势等身外之物更为重要。当人民的生命遭遇天灾人祸的威胁时,竭尽全力挽救和保护最广大人民的生命,这是我们对“__________”的生动诠释和切实践行。四、问题解答1. 敬畏生命有什么意义?当人的生命遭遇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人为的灾难、不可预知的意外时,我们会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艰难;当人们万众一心,为挽救生命而努力,为守护生命而拼搏,为悼念生命而默哀时,我们又会体悟到生命的坚强、崇高和神圣。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2. 怎样敬畏生命?(1)敬畏生命,就要尊重并遵循生命存在和发展的规律。(2)敬畏生命,就要关爱他人的生命。(3)敬畏生命,就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五、典例精析【例题】(2024年四川广安中考)初中生小伟晚饭后在湖边散步,忽然听到湖中传来呼救声,发现有人落水。此时,他的正确选择是( )①首先确保自身安全,珍爱生命,见义智为②关注他人生命安全,奋不顾身,见义勇为③立即离开事故现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④第一时间报警求助,提供线索,协助救援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本题考查坚持生命至上、敬畏生命。坚持生命至上、敬畏生命,要求我们既要珍惜自己的生命,也不漠视他人的生命。因此面对他人落水,如果有能力救助,则在确保自己安全的前提下,施以援手;如果自己不具备救人的能力,则要第一时间报警求助,并协助救援。故①④说法正确;如果不具备救人的能力 ,“奋不顾身”是不可取的,不仅不能成功救人,还有可能危及自己的生命安全,故②说法错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是不可取的,我们应尽己所能帮助落水者,不能漠视他人的生命处于危险之中,故③说法错误;故选B。【答案】B六、小刀初试1.下面两幅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是( )A.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特的B.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不可逆的C. 要磨炼意志,增强生命的韧性D. 敬畏生命,就要关爱他人的生命2.2023年12月甘肃省积石山大地震后,救援人员不顾自身安危,一次又一次义无反顾地冲入震区营救被困群众。此举传递出的生命观是( )①珍视生命 ②敬畏生命 ③轻视生命 ④守护生命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如果我是一个有思维的生命,我必须以同等的敬畏来尊敬其他生命,而不仅仅限于自我小圈子,因为我明白:它深深地渴望圆满和发展的意愿,跟我是一模一样的。”这启发我们( )①生命至上,他人的生命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②要看到生命的脆弱与艰难,每个人的生命只属于自己③生命休戚与共,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④要谨慎地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尊重、关注、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2023年9月13日,一名小孩头部被防盗网卡住,身体悬在半空。危急关头,市民黄志春爬上二楼防盗网,头顶小孩双脚,为成功救援争取了宝贵时间。黄志春被授予“广东好人”称号。他的行为体现了( )A.爱岗敬业的品质 B.敬畏生命的态度 C.自由平等的观念 D.惩恶扬善的追求5. 由飙车引发的恶性交通事故不时见诸报端。“飙车党”为寻求刺激,经常成群结队,选择在晚上车少人少的地方肆意追逐,随意变更车道、超车。不仅扰民,更严重违反交规。相关部门提示广大驾驶人,马路飙车无法成就“车神”,只能酿成车祸,为了您和他人的安全,请遵守交通法律法规。结合材料,谈谈如何关爱他人的安全。参考答案三、基础梳理1. 脆弱与艰难 坚强、崇高和神圣 情怀2. 规律 珍视和善待3. 关爱他人 尊重、关怀和善待4.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生命最宝贵六、小刀初试1.D2.B3.D4.B5. 敬畏生命,就要关爱他人的生命。 “仁者爱人”“推己及人”,要求我们从珍惜自己的生命走向关爱他人的生命,谨慎地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尊重、关注、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