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铜川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陕西省铜川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铜川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
化学试题
考生注意: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第Ⅰ卷(共42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梦溪笔谈》是北宋科学家沈括的著作,书中详细记载了我国劳动人民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卓越贡献和他自己的研究成果,被称为“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沈括则被称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的卓越人物”.下列工艺不可能被记载的是
A. 湿法炼铜 B. 炼铁 C. 电解法冶炼铝 D. 海水晒盐
2. 20世纪70年代,人们把信息、材料和能源誉为当代文明三大支柱。下列物品的主要成分属于硅酸盐材料的是
物品
选项 A.电脑芯片 B.新石器时代鸡形陶壶 C.飞机外壳 D.国旗
A. A B. B C. C D. D
3. 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 的电子式: B. 的结构示意图:
C. 甲烷分子的球棍模型: D. 正丁烷的结构简式:
4. “一带一路”是中国提出的经济发展战略,涉及亚洲、欧洲和非洲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下列各成员国的特色贸易商品中主要成分属于糖类的是
A. 泰国大米 B. 中国玛瑙 C. 新西兰奶粉 D. 巴基斯坦骆驼皮灯
5. 铬及其化合物在催化、金属防腐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催化丙烷脱氢过程中,部分反应历程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的焓变为 B. 图示反应历程均为吸热过程
C.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D. 该反应一定需要加热才能发生
6. 下列关于基本营养物质说法正确的是
A 葡萄糖既能发生银镜反应,又能发生水解反应
B. 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产物能用于工业制取肥皂
C. 淀粉和纤维素是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
D. 可溶性重金属盐能使蛋白质分子变性,所以“钡餐”会引起中毒
7. a、b、c、d四种金属,已知:①;②将金属片a、c插入稀硫酸中,用导线将它们相连,a表面有大量气泡逸出;③b、d用导线连接放入d的硫酸盐溶液中,d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则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 c>a>b>d B. d>b>a>c C. c>b>a>d D. d>c>a>b
8. 合成氨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B. 将与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放出热量为
C. 形成化学键放出的总能量大于断裂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
D. 生成时放出的热量
9. 实验是学习化学的基础。下列实验方案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A B
目的 实验室制备并收集乙酸乙酯 除去甲烷中乙烯
实验 方案
选项 C D
目的 模拟工业制氨气并检验产物 用排水法收集NO
实验 方案
A. A B. B C. C D. D
10. 七叶亭是一种植物抗菌素,适用于治疗细菌性痢疾,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七叶亭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子式为 B. 含有四种官能团
C. 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 D. 与苯互为同系物
11. 下列关于药品使用说法错误的是
A. 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 B. 阿司匹林用于解热镇痛
C. 碳酸钡制剂用作“钡餐” D. 葡萄糖用于缓解低血糖症状
12. 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与得到的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相同温度下,将2粒大小相同的金属钠分别投入等体积的乙醇、乙酸中,钠与乙醇反应比乙酸反应产生气体慢 乙醇分子中的比乙酸中的更活泼
B 向盛有某溶液的试管中加入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
C 向盛有某溶液的试管中加入盐酸酸化,再加入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该溶液中一定含
D 在试管中加入0.5 g淀粉和4 mL 2 mol·L溶液,加热,再加入适量NaOH溶液调至碱性,最后加入少量新制,加热,观察到有砖红色沉淀生成 淀粉已水解
A. A B. B C. C D. D
13. 溴在医药、农药、染料和阻燃剂等的生产中有广泛应用,以海水为原料提取溴单质的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海水可通过反渗透、蒸馏、冷冻法等达到淡化目
B. 提取溴的过程中先经过“吹出塔”后经过“吸收塔”的目的是富集溴
C. “吸收塔”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D. “蒸馏塔”中发生反应时作为还原剂
14. 电池因能提供持久稳定的电力支持,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故应用广泛。如图为铁—碳原电池的装置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铁片是原电池的正极 B. 该装置能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C. 电子由铁片流出经过电流计流向碳棒 D. 碳棒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第Ⅱ卷(共58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8分)
15. 元素化合价和物质类别是认识物质的两个重要维度,如图是氮元素的“价-类二维图”。
回答下列问题:
(1)Y的化学式为______,N 的用途有______(任写一种)。
(2)X→NO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3)检验中阳离子实验操作和现象为____________。
(4)向10mL浓度分别为2 mol L和4 mol L的和的混合酸中加入过量的铜屑,待反应结束后,可产生标准状况下的NO______mL(反应中气体只生成NO)。
(5)汽车尾气中会产生大量的NO,NO生成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该条件下,1 mol 和1 mol 完全反应生成NO,会______(填“吸收”或“放出”)______kJ能量。
16. 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伴随能量变化,吸热或放热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重要形式。回答下列问题:
(1)化学反应中伴随热量变化的本质原因是反应过程中形成化学键___________,断裂化学键___________。
(2)已知拆开1mol H—H键、1mol Cl—Cl键、1mol H—Cl键分别需要的能量是436kJ、243kJ、432kJ,则反应的=___________。
(3)已知: ;

则(l)不完全燃烧生成CO和(l)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已知常温常压下,稀的强酸与稀的强碱溶液生成1mol (l)的反应热。
①表示稀硫酸与稀烧碱溶液生成1mol (l)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②若用98%浓硫酸代替稀硫酸与稀烧碱溶液进行中和反应反应热测定,则所测得的___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17.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通常称作有机玻璃,具有高透明度,低价格,易于机械加工等优点。乙烯法是目前唯一实现其工业化的方法,该工艺生产流程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中官能团名称为______。
(2)MM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
(3)反应③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
(4)反应④的反应类型为______。
(5)写出有机物A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任写一种)。
(6)反应①~⑤中原子利用率为100%的反应为______。
(7)下列关于PMMA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 PMMA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 PMMA可以发生氧化反应和加成反应
C. PMMA在碱性条件下能发生水解 D. PMMA中含有两种官能团
18. 某研究小组用如图装置制取SO2并对其性质进行相关实验(夹持装置已略去)。
回答下列问题:
(1)D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B、C、D三支试管中的现象分别体现了SO2的漂白性、____性和____性。
(2)写出C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
(3)仪器X的名称是____;E装置的作用是____,E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4)实验结束发现装置A中Y型试管产生白色固体,倾斜使左侧的物质全部转移到右侧水中,这时看到溶液的颜色为____色。
(5)该小组同学向C试管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BaCl2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即可证明通入SO2后反应生成了SO。该做法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____。
化学试题 答案
第Ⅰ卷(共42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题答案】
【答案】C
【2题答案】
【答案】B
【3题答案】
【答案】C
【4题答案】
【答案】A
【5题答案】
【答案】B
【6题答案】
【答案】B
【7题答案】
【答案】A
【8题答案】
【答案】B
【9题答案】
【答案】C
【10题答案】
【答案】C
【11题答案】
【答案】C
【12题答案】
【答案】D
【13题答案】
【答案】D
【14题答案】
【答案】C
第Ⅱ卷(共58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8分)
【15题答案】
【答案】(1) ①. N2O5 ②. 用作保护气
(2)4NH3+5O24NO+6H2O
(3)取NH4Cl少许于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在试管口检验,若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说明含
(4)448 (5) ①. 吸收 ②. 180
【16题答案】
【答案】(1) ①. 放出热量 ②. 吸收热量
(2)-185 (3)
(4) ① ②. 偏小
【17题答案】
【答案】(1)碳碳双键、醛基
(2) (3)2+O22
(4)酯化反应 (5)CH3CH=CHCOOH或CH2=CH—CH2—COOH
(6)②⑤ (7)C
【18题答案】
【答案】(1) ①. 有淡黄色沉淀生成 ②. 还原 ③. 氧化
(2)2Fe3++SO2+2H2O=2Fe2++SO+4H+
(3) ①. 球形干燥管 ②. 吸收过量的SO2,防止污染环境 ③. SO2+2NaOH=Na2SO3+H2O
(4)蓝 (5) ①. 不合理 ②. 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能将SO2氧化为SO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