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探索自然的科学 单元练习 (有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章 探索自然的科学 单元练习 (有解析)

资源简介

第一章探索自然的科学单元练习
一、单选题(共20题;共40分)
1.(2分)(2024·临平模拟)如图所示,2024年4月30日,我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下列对返回舱的高度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A.1.5m B.2.5m C.4.5m D.5.5m
2.(2分)(2023七上·杭州期中)实验室内有一些危险品存放于特别指定的地点。危险品的容器外有相应的警告标志。我们必须在使用这些物品前看清物品上的警告标志,采取相应的防备措施。以下标志错误的是(  )
A. B.
C. D.
3.(2分)(2023七上·滨江月考)小科同学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先后5次测量同一物体长度,各项测量值分别为:8.42cm、8.43cm、8.42cm、8.44cm、8.64cm则这个物体测量值应取(  )
A.8.47cm B.8.428cm C.8.43cm. D.8.4275cm
4.(2分)(2024七上·义乌月考)小科用示数在刻度线以下的体温计依次给甲、乙、丙三位同学测体温,记录数据分别为:36.8C、36.8C和37.2℃。过后发现全程忘记甩体温计,于是想甩过后全部重测,老师说,你只需再重测一个同学的体温即可。小科应去测谁的体温呢?(  )
A.甲同学 B.乙同学
C.丙同学 D.甲、乙同学中任何一个
5.(2分)(2022七上·兰溪月考)本学期同学们要学习《科学》课程,要进入科学的世界,这就需要留心观察,从发现周围的问题着手。下列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
A.雨后的天空为什么经常会出现美丽的彩虹
B.校园内哪几种植物在冬季开花
C.公园内哪种花卉最漂亮
D.航天员王亚平在太空中为什么能做成一个很大的水球
6.(2分)(2023七上·金华月考)在购买蜜柚时,我们习惯“用手来掂量一下”,然后根据蜜柚是否有沉甸甸的感觉来判断蜜柚的品质好坏。就“用手来掂量一下”这个环节,类似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问题 B.建立假设
C.收集事实证据 D.得出结论
7.(2分)(2023七上·兰溪月考)学习科学的过程中,需要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下列操作可能会导致结果有偏差,则对于结果偏差 判断正确的是(  )
选项 操作 结果
A 用受热后的钢尺测量橡皮的宽度 偏大
B 用温度计测沸水温度时,将温度计移出沸水读数 偏大
C 体温计测量体温时,将体温计移出人体读数 偏小
D 测量纸张厚度时,没有将纸张压紧 偏大
A.A B.B C.C D.D
8.(2分)(2023七上·金东月考)海水温度直接影响海难遇险者的生存时长。下表中列出了人浸在不同温度海水中预期可能的存活时间。据表分析以下判断中错误的是(  )
海水温度 低于0℃ 0℃~4℃ 4℃~10℃ 10℃~15℃ 15℃~20℃
预期存活时间 少于15分钟 少于1.5小时 少于3小时 少于6小时 少于12小时
A.海水温度低于20℃,温度越低预期存活时间越短
B.海水温度越接近正常体温,越不利于遇险者存活
C.海水温度为6℃,海难搜救时间应在3小时以内
D.除海水温度外,其他因素也可能影响预期存活时间
9.(2分)(2023七上·金东月考)某兴趣小组对蜡烛火焰产生了兴趣,以下是他们四人的对话。其中属于提出科学问题的是(  )
A.蜡烛火焰的各部分温度是否相同
B.可能蜡烛火焰的外焰温度比内焰温度高
C.可以用一张纸在火焰中心一掠,观察纸上留下的火痕特点
D.可以将一根木条放在火焰焰心约3秒钟,观察木条的颜色变化
10.(2分)(2023七上·金东月考)小科同学自制了一支温度计,把它插入冰水混合物中时水银柱长5厘米;把它插入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时水银柱长25厘米。用这支温度计去测量一杯水的温度时,水银柱长为17厘米。则这杯水的温度为(  )
A.35℃ B.60℃ C.68℃ D.85℃
11.(2分)(2023七上·临海月考)秋天是吃螃蟹的最好季节,我们在购买螃蟹时,往往看蟹壳、肚脐和螯足来挑选优质的螃蟹,这里“看螃蟹壳、肚脐和螯足”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问题 B.建立假设
C.获取事实与证据 D.得出结论
12.(2分)(2023·杭州月考)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下列是小科同学整理的“错误操作”与对应测量结果。各选项中正确的是(  )
选项 错误操作 测量结果
A 用拉得很紧的皮卷尺去测量某同学的跳远距离 偏大
B 在测量头发的直径时,如果把头发绕在铅笔上时没有排列紧密 偏大
C 用温度计测沸水温度时,将温度计移出沸水读数 偏大
D 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用到的砝码已经生锈 偏大
A.A B.B C.C D.D
13.(2分)(2023七上·温州月考)一支温度计刻有100个均匀的小格,若将此温度计插入冰水混合物中,液面下降到第30格,若将此温度计插入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液面升到第80格,则此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  )
A.0℃~100℃ B.-30℃~120℃
C.-60℃~140℃ D.-20℃~105℃
14.(2分) 在气温是20℃的房间里,用水银温度计测沸水的温度,当水银面经过“20”到“100”之间的某一刻度时,温度计的示数表示(  )
A.房间里空气的温度 B.沸水的温度
C.温度计中水银的温度 D.什么也不表示
15.(2分)(2023七上·越城月考)实验前,小明和同学们跃跃欲试,都想要测出最准确的数据同学们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马说:“我只要认真按老师要求去做,就不会有实验误差。”
B.小明说:“我只要测量方法正确了就不会产生实验误差。”
C.小灵说:“我对同一个量多测几次,求出它们的平均值,就不会有误差了。”
D.小高说:“你们这样只能减少实验误差,不可能没有误差,即使老师测量也会有误差。”
16.(2分)(2023七上·越城月考)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就“不同水质对蛙卵孵化的影响”进行了探究,其实验记录如表所示,该实验设计的不妥之处是(  )
项目 水质 水量 水温 蛙卵数 孵出的蝌蚪数
甲组 河水 500mL 22℃ 300个 280只
乙组 蒸馏水 500mL 10℃ 300个 90只
A.含有两个变量 B.缺少对照实验
C.蛙卵数过少 D.结果不明显
17.(2分)(2020七上·滨江期中)进行实验探究时,若要使已获得的探究结论更具有说服力,下列做法通常无效的是(  )
A.增加自变量的数量 B.同一实验者重复实验
C.增加实验样本的数量 D.不同实验者重复实验
18.(2分)(2020七上·余杭期中)石蜡不能沉入水中,为了测量石蜡块的体积,某同学采用了如图所示的方法,其中没有必要的实验步骤是(  )
A.只有① B.①③ C.只有③ D.①②
19.(2分) 用材料甲制成的刻度尺去测量用材料乙制成的物体的长度。在15℃时测得的长度为 l1,在30℃时测得的长度为 l2。如果两次的测量方法都正确,且l1>l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种材料膨胀程度不同,且材料乙的膨胀程度大
B.如果在15℃时取甲、乙两种材料的长度均是1m,则在降低相同温度后甲的长度大于乙的长度
C.如果在15℃时取甲、乙两种材料的长度均是1m ,则在升高相同温度后,甲的长度大于乙的长度
D.以上三种说法都不对
20.(2分) 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用两种不同的液体分别做成两支温度计,刻度的方法都按照摄氏度的方法。 现在用这两支温度计分别去测量两个物体的温度,正确的说法是(  )
A.只要两支温度计的读数相等,被测两物体的实际温度就相等
B.如果两支温度计读数相等,被测两物体的实际温度肯定不等
C.最少存在两个温度值,读数如相等,被测两物体的实际温度也相等
D.最多只存在一个温度值,读数如相等,被测两物体的实际温度也相等
二、填空题(共12题;共34分)
21.(2分)(2022七上·余姚期中)科学探究最基本的方法是   和   ,是我们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
22.(6分)(2023七上·义乌月考)在下列空格内填上适当的单位或数字。
(1)(1分)一瓶农夫山泉矿泉水的容积约为550   ;
(2)(1分)一个空教室的体积约为2×105   ;
(3)(1分)一个拳头的宽度约为1   ;
(4)(2分)0.09米3=   厘米3=   毫升;
(5)(1分)60纳米=   米。
23.(4分)(2023七上·义乌月考)如图所示,现有A、B两把不同规格的尺子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用   尺测量时准确度高。用   尺测量时,尺子放的不正确。根据图中所示,用B尺测得长度是   ,最小刻度   。
24.(3分)(2023七上·杭州期中)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请用图中仪器的字母按要求填空:
可用来被直接加热的玻璃仪器是   ;可用作液体反应的仪器是   ;量取一定量液体时要用到   。
25.(2分)(2023·杭州月考)科学研究表明,宇宙中存在着温度的下限:-273℃。以这个下限为起点的温度叫做热力学温度,用T表示,单位是开尔文,符号是K。热力学温度T与摄氏温度t的换算关系是:T=t+273。
(1)(1分)如图所示,关于“冰人”和“火人”有没有说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冰人”在说谎
B.“火人”在说谎
C.“冰人”和“火人”都在说谎
D.“冰人”和“火人”都没有说谎
(2)(1分)月球上的夜里温度大约是-183℃,那么用热力学温度表示应该是   开尔文(K)
26.(3分)(2023七上·瑞安月考)有一个量筒和一个量杯都是100毫升(设到高度都是h),倒入50毫升液体。
(1)(1分)对量筒而言,液体液面将   h的二分之一(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1分)对量杯而言,液面高度将   h的二分之一(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1分)它们最小刻度都是5毫升,则当所测液体体积较小时,选   (选填“量筒”或“量杯”)要更准确。
27.(2分)(2023七上·义乌期中)甲、乙两同学想测量一卷筒纸的总长度。考虑到纸筒上绕的纸很长,不可能将纸全部放开拉直了再用尺测量。(π取3)
(1)(1分)甲同学的方法是:首先从卷筒纸的标签上了解到,卷筒纸拉开后纸的厚度为0.04厘米,然后测出卷筒纸内半径r为2厘米,外半径R为6厘米,则卷筒纸的总长度L为   
(2)(1分)乙同学的方法是:首先测出卷筒纸内半径为r为2厘米,外半径为R为6厘米,然后拉开部分卷筒纸测出它的长度为L0为7.7米,此时卷筒纸的外半径减小到R0(R0=5厘米),则卷筒纸的总长度L为   
28.(4分)(2023七上·温州期中)小希和小望分别用量筒测量固体和液体的体积。
课内实验:测量小石块的体积
小希的做法:
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然后轻轻放入小石块,记下此时水及石块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2-V1;
小望的做法:
先将小石块置于量筒中,往量筒中注入水,使水全部浸没石块后记下水的体积V1。然后取出石块,记下取出石块后水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1-V2.
(1)(1分)测量石块体积时,先在量筒中加适量的水,适量的标准是   
(2)(1分)你认为哪位同学的方法更合理并说明理由  (3)(1分)课外实验:测量一瓶矿泉水中水的体积(如图甲)
小希的做法:
打开一瓶矿泉水,将水全部倒入量程足够大的量筒,测得体积为328mL。
小望的做法:(如图乙)
打开一瓶矿泉水,用量筒将体积为V0的水倒入瓶中至加满,测出量筒内剩余水的体积为V1。接着将瓶中水全部倒出,原干。另用量筒准备体积为V2的水,倒入晾干的空瓶直至加满,测出量筒内剩余的水的体积为V3。最后计算一瓶矿泉水中水的体积。
小望发现小希的测量结果与容器外标示的体积不符,你认为可能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写出一条即可)
(4)(1分)用小望的方法测得的一瓶矿泉水中水的体积为   (用V0、V1、V2、V3来表示)
29.(1分) 某同学用一把刻度均匀的米尺量得一块玻璃的宽度为0.855m,将这把米尺与标准尺校准时,发现此米尺的实际长度为 1.004m,如果此同学的测量方法完全正确,则这块玻璃的真实宽度应为   m。
30.(1分)(2020七上·越城月考)某注射蒸馏水瓶,按图甲放置测得底面直径为D,液面高度为H1;按图乙测得液体上部空间高度为H2。若玻璃瓶厚度不计,那么该瓶的最大容积是   。
31.(3分)(2024七上·鹿城期末)为了较准确地测出金属导线的直径,他采用了以下的办法:剪下一段导线后,将这段导线紧密地在一支铅笔上缠绕18圈,形成一个导线圈,再用一把刻度尺去测量这线圈的长度如图所示为   cm, 这一品牌导线的直径是   mm。 若在绕线时匝与匝之间留有间隙,则测量值比真实值要偏   (选填 “大”或“小”)
32.(3分)(2023七上·东阳期中)温度的测量在不同场合下有特定的使用要求,因此生产生活中发明了各种类型的温度计。
(1)(1分)下面是小范同学用普通温度计测量沸水温度的实验步骤。
A .选取适当的温度计,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最小刻度 B .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 C .让玻璃泡和被测液体充分接触; D .从液体中取出温度计;
E .观察温度计的读数;F .整理仪器,检查实验结果,与估计值比较。
请将这些步骤按正确顺序排列起来:   。
(2)(1分)如图乙是小科设计并制作的一个液体温度计。使用中发现该温度计管中液柱移动不明显,导致示数不够精确。对此请你提出一条改进建议   。
(3)(1分)一般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在相同的受热条件下,铜的膨胀程度比铁的膨胀程度大。将两个形状、厚度相同的铜片和铁片铆在一起就可制成双金属片温度计,如图丙所示。当气温升高时,指针偏向中央刻度线的   (选填“A”或“B”)侧。
三、实验探究题(共4题;共26分)
33.(6分)(2023七上·杭州月考)小明家经常出现蟑螂,他想:蟑螂是如何寻找食物的呢?于是他设计了如下实验:在一个纱罩内分别放一堆糖和一堆木屑,将两只蟑螂中的一只剪掉触角,另一只没剪,并将它们同时放入纱罩内。小明发现没剪触角的蟑螂很快就找到了糖,而剪掉触角的蟑螂则在里面乱撞。
(1)(2分)小明在进行实验前所作的假设是   ;
(2)(2分)在纱罩中放入没剪触角的蟑螂是起   作用;
(3)(2分)小明的实验设计还不够完善,请提出改进措施   。
34.(6分)(2023七上·兰溪月考)善于观察的小金发现:苍蝇停下来就匆忙搓“脚”(如甲图)。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是它的脚很脏吗?苍蝇搓“脚”可能是清除“脚”上的脏东西。
(1)(4分)划线部分这属于科学探究的   步骤。于是她设计了一个实验来探究:
设计实验:①在A(瓶内无脏物)、B(瓶内有脏物)两个玻璃瓶中(如乙图)放入多只同品种,大小数量相同的活苍蝇;②在相同的时间内观察并记录A、B两个玻璃瓶中   。
(2分)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
①若A瓶中苍蝇搓脚次数接近或明显多于B瓶中苍蝇搓脚次数,则说明“苍蝇搓脚”与清除“脚上污物”无关。②若A瓶中苍蝇搓脚次数明显小于B瓶中苍蝇搓脚次数,则说明“苍蝇搓脚”与清除“脚上污物”有关。实验评价与交流:小亮认为丽丽设计的实验中存在明显缺陷,你觉得应该如何改进?   
35.(6分)(2023七上·浙江月考)在杭州亚运会跳水项目中全红婵荣获两枚金牌,再一次上演“水花”消失术,受到全国网民的追捧。跳水比赛中,“压水花”是关键的技术,运动员入水时的水花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小越认为水花大小可能与运动员的质量大小、入水速度、迎水面积(下落时与水的接触面积)及入水角度等有关。查阅资料了解到:物体下落高度相同,获得的速度相同;从更高处落下,可以获得更大的速度。为了检验自己的猜想,她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了多次模拟实验。
(1)(2分)小越将质量为50克的实心铝球分别在a、b、c三条通道口由静止释放(如图所示),她的目的是探究运动员入水时水花大小与   的关系。
(2)(2分)为了探究入水时迎水面积对水花大小的影响,你的实验思路是   。
(3)(2分)小越将实验的数据和现象记录在下表:
组别 小球的质量(克) 距离水面高度(米) 迎水面积 入水角度 水花大小
1 50 1 ○ 较小 大
2 50 1 ○ 较大 中
3 50 1 ○ 垂直 小
4 50 1 о 垂直 很小
亚运会中某些跳水运动员因水花较大而得分较低,根据实验结果,你的建议是   。
36.(8分)(2023七上·金东月考)水滴落在荷叶上会顺着荷叶表面滚落,这一现象称为荷叶“自洁效应”。同学们收集资料并开展项目化学习,探究荷叶“自洁效应”的原因。
(1)(2分)任务一:探究荷叶表面物质与荷叶“自洁效应”的关系。
[查阅资料]荷叶表面有一层蜡质,不溶于水但能够溶于物质甲。
[实验设计]将一片荷叶从中间切开,分A、B两个区域,处理方法及结果如下表所示。B区域起   作用。
A区域 B区域
物质甲浸泡,5分钟后取出并擦干 清水浸泡,5分钟后取出并擦干
处理方法 分别滴加清水,观察水滴在叶面上的状态
实验结果 水凝聚成半球状水滴 水凝聚成球状水滴
(2)(2分)分析实验结果,可以得到实验结论:   ;
(3)(2分)任务二:进一步探究荷叶表皮结构与荷叶“自洁效应”的关系。
[收集资料]触摸荷叶表面,略感粗糙。进一步制作荷叶横切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荷叶上表皮有凸起,这些结构可以支撑水滴。
[实验设计]将一片荷叶从中间切开,分为A、B两个区域,A区域用刀片将荷叶表面凸起刮去,B区域表面不做处理。分别滴加清水,观察水滴在叶面上的状态。
应观察到的现象是:   。
(4)(2分)任务三:寻找身边的“自洁效应”。
[启示应用]基于仿生学,荷叶“自洁效应”在生产、生活多领域广泛应用。
根据上图分析防油不粘锅是如何模拟荷叶“自洁效应”的:   (写出一条即可)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解析】【分析】将返回舱的高度与人的身高进行比较,从而确定返回舱的高度。
【解答】正常成年人的身高大约1.7m,而返回舱的高度比人的升高大一些,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2.【答案】D
【解析】【分析】将每个标志表示的含义与下面的标注进行比较,二者不一致的就是正确选项。
【解答】A. 表示有毒物品,故A正确不合题意;
B.表示易燃物品,故B正确不合题意;
C.表示易爆物品,故C正确不合题意;
D.表示腐蚀物品,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3.【答案】C
【解析】【分析】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结果略有差异,但是相差不大,据此排除错误数据,然后计算剩余数据的平均数即可。
【解答】比较可知,8.64cm明显偏大,为错误数据,将其去掉,
那么这个物体的测量值为:。
故选C。
4.【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体温计的结构特点分析判断。
【解答】体温计的液泡上方有一段细小的弯曲,则温度降低时,水银柱不能通过这个位置流回液泡,即体温计的示数要么不变,要么升高,而只有升高时读数才是准确的。
根据题意可知,在测量甲的体温前,示数在刻度线以下,而测量甲的体温后为36.8℃,即此时示数增大了,那么甲的体温准确。
测量乙的体温后,示数保持不变,则乙的体温可能低于36.8℃,也可能等于36.8℃,即乙的不准确;
测量丙的体温为37.2℃,示数升高了,那么丙的体温准确。
比较可知,只需再次测量乙的体温即可。
故选B。
5.【答案】C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表达交流。
【解答】A:雨后的天空为什么经常会出现美丽的彩虹,具有研究价值,属于科学问题。
B:校园内哪几种植物在冬季开花,具有研究价值,属于科学问题。
C:公园内哪种花卉最漂亮无研究价值,而只是自己的一种观点想法。
D:航天员王亚平在太空中为什么能做成一个很大的水球,具有研究价值,属于科学问题。
故选C。
6.【答案】C
【解析】【分析】
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重要方式。科学探究源自问题的发现,经历的过程是:提出问题→提出假设→设计研究方案→实施方案(收集证据)→检验假设→报告与交流。如果收集的证据不支持假设,则需要重新提出假设并重新验证。
【解答】
在购买蜜柚时,有经验的人总是把蜜柚拿在手中掂量一下,根据蜜柚是否有沉甸甸的感觉来判断蜜柚的品质好坏,就拍掂量蜜柚这一环节,类似科学探索中的收集事实证据,从而作出决定,得出结论。
故答案为:C。
7.【答案】D
【解析】【分析】(1)根据“测量结果=”分析;
(2)根据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判断;
(3)根据体温计的特点判断;
(4)根据“测量结果=纸张厚度+空隙”分析。
【解答】A.用受热后的钢尺测量橡皮的宽度,由于膨胀,因此钢尺刻度之间的距离增大,即长度标准变大,根据“测量结果=”可知,测量结果偏小,故A错误;
B.用温度计测沸水温度时,将温度计移出沸水读数,示数会迅速降低,即测量结果偏小,故B错误;
C.体温计测量体温时,将体温计移出人体读数,由于体温计的液泡下端有细小的弯曲,所以它的示数不会下降,故C错误;
D.测量纸张厚度时,没有将纸张压紧,那么测量结果等于纸张厚度和空隙的,因此测量结果偏大,故D正确。
故选D。
8.【答案】B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搜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解答】A.海水温度低于20℃,温度越低预期存活时间越短 ,A正确;
B. 海水温度越接近正常体温,越有利于遇险者存活,B错误;
C. 海水温度为6℃,海难搜救时间应在3小时以内 ,C正确;
D. 除海水温度外,其他因素也可能影响预期存活时间 ,D正确;
故答案为:B
9.【答案】A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形式是多样的,科学探究七要素为科学探究常见要素的归纳。一般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表达与交流。
【解答】A.蜡烛火焰的各部分温度是否相同,属于提出问题;
B.可能蜡烛火焰的外焰温度比内焰温度高 ,属于建立猜想和假设;
C.可以用一张纸在火焰中心一掠,观察纸上留下的火痕特点 ,属于设计实验方案;
D.可以将一根木条放在火焰焰心约3秒钟,观察木条的颜色变化 ,属于进行实验;
故答案为:A
10.【答案】B
【解析】【分析】温度计上的刻度是均匀的,即温度的变化量与水银柱长度的变化量成正比。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为100℃,设实际温度为t,液柱长度为L,那么:,据此分析计算即可。
【解答】当水银柱的长度为17cm时,根据得到:

解得:t=60℃。
故选B。
11.【答案】C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提出问题→建立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获取事实与证据→检验与评价→合作与交流;
【解答】这里“看螃蟹壳、肚脐和螯足”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获取事实与证据;
故答案为:C.
12.【答案】B
【解析】【分析】测量一些微小长度时可能使用累积法,比如测量一根头发的直径,测量一张纸的厚度。
【解答】A.用皮卷尺测量跳远距离时,将尺拉得太紧,尺子未正常伸长,导致距离读数偏小,A错误;
B.测量头发直径时,绕在铅笔上的头发相互排列较为松散,使测得的总长度偏大,再除以头发的匝数得到的头发直径就偏大,B正确;
C.用温度计测沸水温度时,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否则温度计示数会降低,测量结果偏小,C错误;
D.用生锈的砝码去称物体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真实质量,而仍按标准值读数,读出来是砝码标注质量,所以测量结果就比实际值偏小,D错误。
故答案为:B。
13.【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格数计算出一个小格表示的温度,再据此计算出低于0℃的温度和高于100℃的温度,从而确定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
【解答】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为100℃,
则一个小格表示的温度为:;
则该温度计测量的最低温度为:0℃-2℃×30=-60℃;
该温度计测量的最高温度为:100℃+2℃×(100-80)=140℃。
那么测量范围为-60℃~140℃。
故选C。
14.【答案】C
【解析】【分析】 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也就是说,外界的温度会先作用于温度计液泡内的液体,使液体的温度改变,从而发生热胀或冷缩的变化。
【解答】 A.房间内空气的温度只有20℃,并不能高于这一温度,故A错误;
B.这一刻度还没有达到沸水的温度,故B错误;
C.温度计示数的变化是先使温度计内的液体温度变化,从而发生热胀冷缩,进而指示出不同示数的,故C正确;
D.这一刻度当然表示了一定的温度,故D错误。
故选C。
15.【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误差产生的原因和减小方法分析判断。
【解答】误差是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它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测量就存在误差,即误差只能减小不能消除,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16.【答案】A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实验变量的理解。
【解答】根据题意需设置不同水质对蛙卵孵化的影响,从表格中可以得出两组不同变量,即水质、水温,含有两个变量,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7.【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分析判断。
【解答】同一实验重复多次、增加实验样本的数量和不同实验者重复实验,都是通过增加实验次数的方式收集更对的实验数据,能够使得到的结论避免偶然性,增大客观性。而与探究目的无关的自变量增加的再多,对实验结论的得出都没有影响,因此是无效的,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8.【答案】B
【解析】【分析】石蜡的密度小于水,不能自己浸没在水中,可以使用“针扎法”或“重物法”将其弄入水中,采用前后体积之差的方法测量它的体积,据此分析即可。
【解答】将铁块用细线悬挂浸没在水中,记下此时量筒的示数V1;将石蜡捆绑在细绳上,下挂铁块,让它们完全浸没水中,记下量筒的示数V2,那么石蜡的体积:V=V2-V1,因此多余的步骤是①③。
故选B。
19.【答案】C
【解析】【分析】 温度变化在自然界中是普遍存在的,刻度尺会受热膨胀,被测物体同样存在这样的现象,物体一旦受热体积就会发生变化。
【解答】在15℃时测得的长度为L1,在30℃时测得的长度为L2,且L1>L2。如果在15℃时取甲、乙两种材料的长度均是 1m ,那么在30℃时,只有甲材料的膨胀程度大于乙的,甲在30℃时测量的乙的长度才会小于其在15℃时测量的乙的长度,故A 错误,C正确;
由于题目中没有给出降低温度后甲、乙两种材料的变化情况,故B错误;
综上所述,C选项正确,故D错误。
故选C。
20.【答案】C
【解析】【分析】 不同液体的膨胀率不同,而刻度相同,所以用这两支温度计测同一物体的温度时,读数是不同的。
【解答】设这两支温度计分别为温度计 A、温度计 B。因为不同液体膨胀率不同,而刻度又是相同的,当分别用温度计 A、B测第一个物体时,可以得到两个不同的温度tA1、tB1,测第二个物体时得到tA2、tB2。tA1一定不等于tB1,tA2一定不等于tB2,故A、B错误;
当两个物体实际温度相等时,tA1=tA2、tB1=tB2,故C正确;
当两个物体实际温度不等时,存在三种可能:①四个温度值都不相等;②tA1=tB2,tA2一定不等于tB1;③tA2=tB1,tA1一定不等于tB2, 则最多存在四个温度值,故 D错误。
故选C。
21.【答案】观察;实验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资料分析法等,收集和分析资料也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据此解答。
【解答】科学探究最基本的方法是观察和实验,是我们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
22.【答案】(1)mL
(2)dm3
(3)dm
(4)9×104;9×104
(5)6×10-8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填上符合实际的单位。
【解答】(1)一瓶农夫山泉矿泉水的容积约为550mL;
(2) 一个空教室的体积约为2×105dm3 ;
(3) 一个拳头的宽度约为1dm 。
(4)0.09米3=9×104厘米3=9×104毫升。
(5)60纳米=6×10-8米。
故答案为:(1)mL;(2) dm3 ;(3) dm ;(4)×104 ; 9×104 ;(5)6×10-8。
23.【答案】B;A;4.75cm;1mm
【解析】【分析】(1)刻度尺的分度值越小,则测量越准确。
(2)根据刻度尺的使用方法解答;
(3)测量值=准确值+估读值。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刻度尺A的分度值为1cm,刻度尺B的分度值为0.1cm,则B的分度值小,则测量准确度更高;
(2)刻度尺A的刻度没有贴近物体,故A放置错误;
(3)用B尺测出的长度:8.95cm-4.20cm=4.75cm。
24.【答案】试管;试管和烧杯;量筒和滴管
【解析】【分析】A是试管,B是烧杯,C是酒精灯,D是燃烧匙,E是胶头滴管,F是细口瓶, G量筒, H是广口瓶。
【解答】可用来直接加热的玻璃仪器是试管;可用作液体反应的仪器是试管和烧杯,试管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烧杯可用作较多试剂的反应容器;量取一定量液体时要用到量筒和胶头滴管。
25.【答案】(1)A
(2)90
【解析】【分析】(1)根据题目描述,确定温度是否有上限和下限即可;
(2)将摄氏温度代入公式计算即可。
【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宇宙中温度没有上限,但是有下限,即最低为-273℃,不可能达到-1000℃,即“冰人”在撒谎,故选A。
(2)月球上的夜里温度大约是-183℃,代入公式 T=t+273 得到:T=-183+273=90K。
26.【答案】(1)等于
(2)大于
(3)量杯
【解析】【分析】(1)根据V=Sh分析解答;
(2)根据量杯的形状分析即可;
(3)测相同液体的体积时,液柱的高度变化越大,则测量越准确。
【解答】(1)量筒为一个圆柱体,上下粗细一致,根据V=Sh可知,液体的体积与高度成正比。因为50毫升是100毫升的二分之一,因此液体液面将等于h的二分之一;
(2)量杯上面大下面小,则高度为二分之一的地方下面的体积小于50mL,上面的体积大于50mL,因此50mL的液面高度肯定大于h的二分之一处。
(3)根据量杯的形状可知,从下往上,刻度值之间的间距越来越小,因此:它们最小刻度都是5毫升,则当所测液体体积较小时,选量杯要更准确。
27.【答案】(1)2400cm
(2)2240cm
【解析】【分析】因为纸很薄且卷绕得很紧,所以从紧密地卷成筒状纸的横截面积的形成来分析,应是由纸的厚度和长度叠加而成的。【解答】①甲同学的方法:
根据图片可知,则圆环部分横截面积的大小为:π(R2 -r2);
因为纸的厚度为d=0.04cm;卷筒纸内半径r=2cm,卷筒纸外半径R=6cm,
所以纸的总长度;
②乙同学的方法:
卷筒纸的横截面积的大小为:π(R2 -r2);被拉开的部分卷筒纸横截面积的大小为:π(R2 -R02);
因为纸的厚度为;
因为卷筒纸内半径为r=2厘米,外半径为R=6厘米,
拉开部分卷筒纸测出它的长度为L0=7.7米=770厘米,此时卷筒纸的外半径减小到R0=5厘米,
所以纸的总长度(L)的计算表达式L=。
28.【答案】(1)加入水的最小量应该能够将石块浸没;最大量为石块浸没时水面不能超过最大刻度值。
(2)小希;小望将石块从量筒中取出时会带出部分水,从而时石块的体积偏大;
(3)水瓶内没有装满水,从而使测量值小于水瓶的容积;
(4)V3-V2+V1-V0
【解析】【分析】(1)根据排水法测固体体积的要求解答;
(2)注意取出石块时会带出部分水对石块体积测量的影响。
(3)注意矿泉水瓶内是否装满水;
(4)注意分析哪两个操作中量筒前后的体积差等于水瓶的容积即可。
【解答】(1)测量石块体积时,先在量筒中加适量的水,适量的标准是:加入水的最小量应该能够将石块浸没;最大量为石块浸没时水面不能超过最大刻度值。
(2)我认为小希的做法更合理,理由是:小望将石块从量筒中取出时会带出部分水,从而时石块的体积偏大;
(3) 小望发现小希的测量结果与容器外标示的体积不符, 理由是:水瓶内没有装满水,从而使测量值小于水瓶的容积;
(4)根据图片可知,V3和V2的示数之差等于水瓶的容积,即瓶子的容积为:V3-V2;
补充水的体积为:V0-V1;
而矿泉水瓶内水的体积等于瓶子容积与补水的体积之差,即:V水=V3-V2-(V0-V1)=V3-V2+V1-V0。
29.【答案】0.858
【解析】【分析】该刻度尺不精确,故应先计算出该刻度尺一小格表示的正常刻度是多少m,用该刻度尺测得读数是0.855m,相当于855小格,故能算出玻璃的长度。
【解答】(1)由测量结果为 0.855m可知该米尺的分度值是1cm;因为与标准尺相比,此米尺的实际长度为1.004m,说明该米尺的一小格相当于实际长度1.004 cm。
(2)读数是0.855 m,相当于 85.5个1.004 cm,故玻璃的真实宽度应该是:85.5×1.004 cm≈0.858m。
30.【答案】πD2(H1+H2)/4
【解析】【分析】题目没有直接说明圆的半径,而是说明了直径的长度D,这时可以先求出半径,半径为直径的一半,就是r=D÷ 2,接着计算圆柱底面积= π×(D÷ 2) = π×r ,将甲图放置时液面体积和乙图放置时瓶中水面上方空出的体积相加即可。
【解答】蒸馏水瓶按照甲图放置,到液面高度的圆柱体体积为:V1=, 按图乙测得液体上部圆柱体体积为:,该瓶的最大容积是:V1+V2=。
故答案为:
31.【答案】2.50;0.14;大
【解析】【分析】(1)根据图片确定刻度尺的分度值,然后根据“测量值=准确值+估读值”分别记录所对的两个刻度值,然后相减得到物体的长度;
(2)导线的直径=;
(3)根据“测量结果=直径和+空隙”分析。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则导线的直径和为:4.00cm-1.50cm=2.50cm;
(2)线圈共有18圈,则导线的直径为:;
(3)若在绕线时匝与匝之间留有间隙,那么测量的结果就是导线的直径和空隙的和,则测量值比真实值要偏大。
32.【答案】(1)BACDEF
(2)增大瓶子的容积或换用更细的玻璃管。
(3)B
【解析】【分析】(1)根据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分析解答。
(2)根据V=SL可知,当液体的体积越大,而玻璃管的横截面积越小时,液柱高度的变化量会越大,据此分析解答;
(3)根据两种金属片的膨胀程度大小确定双金属片的弯曲方向,从而确定指针的偏转方向。
【解答】(1)普通温度计测量沸水的步骤如下:
B .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
A .选取适当的温度计,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最小刻度 ;
C .让玻璃泡和被测液体充分接触;
D .从液体中取出温度计;
E .观察温度计的读数;
F .整理仪器,检查实验结果,与估计值比较。
即正确顺序为:BACDEF。
(2)如图乙是小科设计并制作的一个液体温度计。使用中发现该温度计管中液柱移动不明显,导致示数不够精确,那么改进建议为:增大瓶子的容积或换用更细的玻璃管。
(3)根据丙图可知,铜的膨胀程度大于铁的膨胀程度,则双金属片向右弯曲,即指针向B侧偏转。
33.【答案】(1)蟑螂靠触角寻找食物
(2)对照/对比
(3)增加蟑螂数量,避免偶然性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探究蚂蚁触角对辨别食物方向的实验,并通过解答此题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步骤,解此题的关键是确定、控制实验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
【解答】(1)提出问题:由于蚂蚁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头部的触角像天线似地转来转去,所以提出的问题是蚂蚁是靠触角辨别食物方向的吗?作出假设:蚂蚁是靠触角寻找食物;
(2)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蚂蚁触角与辨别食物方向有关,实验变量是触角,在设计实验时,要给蚂蚁提供触角的有无两种环境,因此,没剪触角的蚂蚁是起对照作用;
(3)小明的实验设计还不够完善,每组中的蚂蚁太少,偶然性大,应多放几只数量相同的蚂蚁。
故答案为:(1)蟑螂靠触角寻找食物;(2)对照/对比;(3)增加蟑螂数量,避免偶然性
34.【答案】(1)建立猜测和假设;苍蝇搓“脚”的次数
(2)AB瓶中放入相同数量,多只,品种大小相同,脚上无赃物的活苍蝇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提出问题→建立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获取事实与证据→检验与评价→合作与交流;
【解答】(1)苍蝇搓“脚”可能是清除“脚”上的脏东西属于建立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①在A(瓶内无脏物)、B(瓶内有脏物)两个玻璃瓶中(如乙图)放入多只同品种,大小数量相同的活苍蝇;②在相同的时间内观察并记录A、B两个玻璃瓶中 苍蝇搓脚的次数;
(2) AB瓶中放入相同数量,多只,品种大小相同,脚上无赃物的活苍蝇,单只苍蝇存在极大的偶然性;
故答案为:(1)建立猜测和假设、苍蝇搓“脚”的次数(2) AB瓶中放入相同数量,多只,品种大小相同,脚上无赃物的活苍蝇
35.【答案】(1)入水角度
(2)将50克实心铁球(或铜球或空心铝球)从c(或a或b)通道口由静止释放,观察水花大小,与50克实心铝球从c(或a或b)通道下落的组对照
(3)调整空中姿态尽可能垂直入水并减少迎水面积(合理即可)
【解析】【分析】(1)根据图片分析哪个因素发生改变即可;
(2)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可知,探究入水时迎水面积对水花大小的影响时,应该控制小球的质量和速度相同,只改变小球的迎水面积,然后观察对照即可;
(3)根据表格数据分析水花大小与入水角度和迎水面积的关系即可。
【解答】(1)根据图片和描述可知,铝球的质量和距离水面的高度相同,即速度相同,只有入水角度不同,因此探究运动员水花大小与入水角度的关系。
(2)为了探究入水时迎水面积对水花大小的影响,我的实验思路是:将50克实心铁球(或铜球或空心铝球)从c(或a或b)通道口由静止释放,观察水花大小,与50克实心铝球从c(或a或b)通道下落的组对照。
(3)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当小球的质量和高度相同时,迎水面积越小,入水角度越大,则水花越小,那么我的建议是 : 调整空中姿态尽可能垂直入水并减少迎水面积 。
36.【答案】(1)对照
(2)荷叶表面物质有利于荷叶的”自洁效应”
(3)A区域水凝聚成半球状水滴,B区域水凝聚成球状水滴
(4)不粘锅的油膜层相当于荷叶表面的蜡质,微凸结构相当于荷叶上表皮凸起结构,这些都有利于锅底的油滴凝聚成球状油滴
【解析】【分析】对照实验方法是根据事物的异同点通过比较而揭示其属性的一种科学实验方法。具体做法是:将实验分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组群,其中一个是“对照组”,做为比较的标准;另一个或几个是“实验组”。两组的主要区别在于,除了给“实验组”以某种特殊的条件外,其他的条件均一样。如研究γ辐射对某种材料性能的影响时,就是把照射过的材料同未照射的材料进行比较。未照射过的材料作为对照组,照射过的材料作为实验组。
【解答】(1)B区域不做任何的处理,所以做对照;
(2)分析实验结果,可以得到实验结论:荷叶表面物质有利于荷叶的”自洁效应”;
(3)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荷叶上表皮有凸起,这些结构可以支撑水滴。 所以A区域水凝聚成半球状水滴,B区域水凝聚成球状水滴;
(4)根据上图分析防油不粘锅是如何模拟荷叶“自洁效应”的:不粘锅的油膜层相当于荷叶表面的蜡质,微凸结构相当于荷叶上表皮凸起结构,这些都有利于锅底的油滴凝聚成球状油滴 ;
故答案为:(1)对照(2)荷叶表面物质有利于荷叶的”自洁效应”(3)A区域水凝聚成半球状水滴,B区域水凝聚成球状水滴 (4)不粘锅的油膜层相当于荷叶表面的蜡质,微凸结构相当于荷叶上表皮凸起结构,这些都有利于锅底的油滴凝聚成球状油滴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