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我是草原小牧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歌唱与表演,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民族音乐,激发学生对祖国、对美好生活的热爱,教育学生增进民族团结、弘扬民族精神。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听、看、跳、说、奏、演等方法,达到让学生感受并学会歌曲的目的。三、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用轻巧、圆润的声音,活泼、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用优美、舒展的肢体语言表现歌曲。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兴趣引入法、视觉图象法、谈话法、体验法、音乐表演法等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并能用歌声、舞姿表达自己的感受。教学难点:唱准并掌握附点音符节奏 ×· ×|×× ×|注意休止符 ×0 ×0 |×× ×| 前倚音教学用具:钢琴、课件设计理念:为了让学生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我遵循音乐教学的基本理念,精心组织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努力为学生享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提供机会。我的基本策略是,多听多欣赏,以“唱”为本,把“情”贯穿始终,尊重学生的独特的情感与创造体验,将现代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将充分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努力使每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导语: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吧。(播放《草原上》)同学们,你们喜欢这首歌曲吗?让我们跟着歌曲的旋律来哼唱一下歌曲的曲调。谁能告诉老师,这首歌是哪个民族的歌曲? 生答(蒙古族)二、介绍蒙古族:(1)、蒙古族时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他们在大草原上过着游牧生活。你们谁去过大草原,谁知道大草原是什么样的 今天老师就带你们领略草原风光,感受草原美景,了解草原的风土人情。但是我们怎么去呢?别急,老师位同学们准备了特别的交通工具,(出示幻灯:马)现在我们就骑上马出发吧。(唱歌:啦啦啦啦啦······)(2)、节奏练习,解决难点问题。师:咦?!同学们你们看路边有个牌子上写了什么?(出示黑板:遇到困难不要怕,远方的客人请你拍一拍。)1、×0 ×0|× × ×|2、×· ×|× × ×|3、×.× ×× ︱ ×× × ︱(3)、同学们真聪明,我们继续走吧。(播放幻灯片:草原风景及蒙古族人民生活和放牧的图片)我们到了。看,这是蒙古族人民住的蒙古包,他们随着季节的变化在水草丰美的地方居住。马儿壮、羊儿肥。小姐妹们在草原上唱着美妙的蒙古歌曲。生活幸福、甜美。三、学习歌曲:老师现在还会唱她们放牧时唱过的歌呢,你们想听吗?1、教师范唱.歌曲是几拍子的?演唱的情绪怎么样?2、再次聆听范唱《我是草原小牧民》用欢快的节奏形象的展示了性格自豪的小牧民手拿着扬鞭放牧时的喜悦心情,抒发了对家乡的赞美之情。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用心感受一下吧。3、用la模唱歌曲曲调。(教师介绍前倚音,让学生了解它是装饰音的一种。)4、同学们与老师一同熟悉了曲调,现在我们试着把歌词唱出来吧。指导:(1) 草儿 青青,羊儿肥——轻轻的草儿跳起来了,肥壮的羊儿扭起来了。(2)×· ×|×× ×|啊 哈 啊哈 呵5、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现在大家都能完整的演唱歌曲了,那老师问问同学们,这首歌曲怎样唱才会更好听?(前面自豪赞美家乡,衬词豪放,表现放牧时的喜悦心情,最后要天真活泼,自豪的表现草原儿童对家乡和美好生活的赞美。)6、 师生对唱:听到小牧民唱得那么自豪,老师也想来当一回神气的小牧民,让我们来比一比,谁唱的更神气。四、教师指导学生为歌曲伴舞1、唱得比老师还神气,我要边跳舞边唱歌,和你们比一比。(教师随着音乐跳舞,学生跟着老师跳蒙古族舞蹈)2、谁能比老师跳的更美?(学生边唱歌边跳舞)五、小结:大草原的风景优美,蒙古族的人民热情好客,蒙古族的舞蹈多姿多彩,今天我们感受到了大草原带给我们的美好享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