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教学设计】3.1做个追梦少年(课件26张PPT+教案+视频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大单元教学设计】3.1做个追梦少年(课件26张PPT+教案+视频素材)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男演员
男歌手
男团成员
小调查:提到这些标签,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帅气逼人?
光鲜亮丽?
日进斗金?
不学无术?
灰头土脸?
日前,随着《种地吧·少年篇》第二季正式收官,这档将镜头对准年轻人在广袤土地上耕耘奋斗的纪实性综艺,真实展现了十位少年如何褪去最初的青涩迷茫,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农业创业者。
做个追梦少年
第一单元第三课第一框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确立符合国家需要和自身实际的志向,热爱生活,积极进取。
健全人格:理解梦想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体验梦想的力量,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主动培养个人品质,磨砺意志,为实现个人梦与中国梦付出自己的努力。
思考:“十个勤天”的梦想是什么?
展现更多的农业科技
走进千家万户
发展乡村共富
把农业以更轻松的方式传播给年轻人
做大做强
思考:什么是梦想?
知识点1:梦想的含义
梦想是人们对于未来美好生活的愿望。
谈谈你的梦想
特种兵
医生
中国首富
环游世界
南极探险
……
如果这些梦想不能实现,那它们还有意义吗?
对于参与节目的少年们来说,这200天的经历,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是对生活态度的重塑。他们在这片土地上,不仅种下了作物,更种下了对未来的希望和梦想。节目结束后,他们带着这段经历,继续在各自的领域发光发热,用更加坚定和自信的姿态,迎接生活的每一个挑战。
节目的热播,不仅让更多人关注到了农业和农村发展,还带动了当地农文旅融合的实践。在杭州西湖区,一个名为“十个勤天·种地星球”的体验基地正在筹建,预计将投资3.8亿元,这不仅是对节目影响力的肯定,也是对农业价值的重新认识。
思考:“十个勤天”的梦想对个人和社会具有什么意义?
知识点
①梦想能激发我们对生命的热情和勇气,让生活更有色彩。有梦想,就会有希望。
个人
②人类需要有梦想,因为有了梦想,人类社会才能不断进步和发展。
社会
2.梦想的作用
“十个勤天”对于土地的激情有着极强的感染力,让无数“禾伙人”开始相信土地的力量,关注季节交替的生机,感受花开枝头满眼春的浪漫,感受秋结万果丰收乐的充实。
十个少年以新农人自居,努力为农业注入新的活力。在这个“现在没有年轻人种地”的时代,他们自己花200天种植水稻,将种地的不易清晰展现给大众。他们给自己的稻米设计包装,使用的是“禾下乘凉梦”。
你知道禾下乘凉梦是谁的梦想吗?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少年立志,一生追梦。有一次,学校组织学农活动,年少的袁隆平被田园的美景深深吸引,心中特别向往那种田园之美、农艺之乐。从那时起,他就想长大以后一定要学农。随着年龄的增长,愿望更加强烈,学农成为了他的人生志向。考大学时,他说服父母:“吃饭是第一件大事,没有农民种田,就不能生存……”最终,他如愿进了相辉学院的农艺系。在大学学习期间。他立志要改造农村,为农民做点实事。就这样,袁隆平选择了与农业相伴一生,把“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作为毕生事业。他的杰出成就不仅造福中国,而且惠及全世界。
袁隆平青少年时期的志向对他的人生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袁隆平的追梦故事给了你什么启示
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
——《格言联璧》
释义:
志向所趋,没有不能达到的地方,即使是山海尽头也不能限制;意志所向,没有不能攻破的壁垒,即使是精兵坚甲也不能抵抗。
★3.青少年应该树立怎样的梦想?
①少年的梦想,与个人志向紧密相连。志向是人生的航标,是奋斗的原动力。我们要早立志,立大志,立长志。
2024年3月12日植树节,十个勤天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自费用一周时间在甘肃武威民勤县,在滕格里沙漠的边缘种下十八万棵梭梭树,让更多的人听到,“决不能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的口号。
或许他们力薄才疏,但长路漫漫,身体力行,事在人为,他们真正做到了让“做大做强”不仅仅只是口号!他们种下的不是树,而是埋藏于心中的愿望!让荒漠变绿洲,他们说:“我们又做了件有结果的事!”
思考:在“十个勤天”身上你看到了什么?
一起做大做强
②少年的梦想,与时代脉搏紧密相连,与中国梦密不可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前景,为我们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①含义: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基本内涵:
知识拓展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综艺里的少年在耕地,屏幕外的我们同时也在“耕心”。“每个人心里一亩田,用它来种什么,种桃种李种春风,开尽梨花春又来。”除去心灵田地上的杂草,耐心耕耘,或许我们也能收获自己的春天。
【行动令】
未来你将为实现梦想做出什么样的努力?请你以“实现理想”为题写一份规划。
做个追梦少年
意义
特点
热情和勇气
个人志向
时代脉搏
进步和发展
播撒下理想的种子,你准备好了吗?
无名的种子长理想的穗
躬耕的少年收梦想的笺
1.(2024·福建·中考真题)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这是年少时的毛泽东留给父亲的一首诗。下列选项与这首诗蕴含的道理最吻合的是( )
A.学习是苦乐交织的,要养成自觉、主动的学习态度
B.家是身心寄居之所,要选择恰当的方式与父母沟通
C.生命是神圣的,要在生命传承关系中更好地认识生命D.志向是人生的航标,要将个人理想和国家命运相结合
D
不合题意
不合题意
不合题意
2.(2024·贵州黔南·中考真题) 巴克利奖(国际凝聚态物理领域的最高奖)获得者薛其坤,在国外工作期间,始终惦念着回来报效祖国。作为量子追梦人,回国后,他秉持“科学就是科学,来不得半点儿马虎”的理念,坚定方向,在50岁时攻克了量子世界难题。他用行动诠释了( )
①只要确立梦想,就一定会成功
②厚植爱国情怀,坚定报国之志
③国家利益至上,勇于承担责任
④笃定奋斗方向,敢于迎难而上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D
错误
3.(2024·广东·模拟)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很多人在这一阶段就开始编织自己的人生梦想。黄旭华院士回忆自己在战火纷飞中的求学过程时提及,“国家太弱就会任人欺凌、宰割!我不学医了,我要读航空、造船,将来我制造飞机捍卫我们的蓝天,制造军舰抵御外国的侵略”。这启示我们( )
①少年的梦想应与时代脉搏紧密相连
②青少年就要早立志、立长志、立大志
③少年有梦,不仅心动,更应有行动
④中国梦就是少年梦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A
二者有区别
4.(2024·河南濮阳·三模)走出河南开封田埂的“航天新人”汪新林,为了实现内心深处的参军梦,埋头学习,苦练技能,在地上驾驶过坦克,在天上飞过战斗机,紧接着驾乘飞船去遥远的太空,认真执行航天任务,为国争光。汪新林的经历启示我们( )
①圆梦需要认真学习,苦练技能
②要树立与时代紧密相连的梦想
③要懂得少年所有的梦想都能实现
④为了自己更好的生活要不懈追梦
A. ①③ B. ①② C. ③④ D. ②④
B
错误
未体现
5.(2024·河南周口·三模) “中国梦”是国家和民族的梦想,“少年梦”是年轻人的梦想,“我的梦”是个人的梦想。只有将三者结合起来,努力奋斗,才能实现国家、民族和个人的共同发展和进步。这启示我们( )
①要珍惜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进步的机会
②梦想犹如灯塔,能够帮助我们找到前进的方向
③少年梦与时代脉搏紧密相连、与中国梦密不可分
④少年梦就是中国梦,实现少年梦就实现了中国梦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A
错误第一单元 少年有梦
第三课 梦想始于当下
3.1做个追梦少年
大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教学规划
(一)主题名称:新生活中的成长
(二)主题概述:
1.本单元以“新生活中的成长”为主题,体现了学生初中生活的基调,映射出全套教材的青春文化底色,孕育了道德与法治课程核心价值观的萌芽,是各单元内容设计的基础。围绕“新生活中的成长”这一主题,引领学生踏上成长的节拍,体会角色变化的意味,了解初中阶段对于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为未来的生活确立崭新的目标,并建立努力就有改变的生活信念。引导学生关注发展中的自己,客观的评价自己,愉快地接纳自己,努力发掘自己的潜能,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激励自己,逐步形成健康的自我概念。带领学生树立梦想, 把个人梦想与时代脉搏、中国梦紧密相连,引导学生走进学习新天地,建立学习新概念,拓展对学习的认识和理解,树立终身学习意识,激发生命成长的原动力,学会学习。
2.通过分析课标及教材内容,梳理本单元知识结构,体现结构化(如下图)
3.从单元整体视角出发,在重点研读分析教材的基础上参照课程标准,并结合生活价值提取出“热爱生活,正确认识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单元大概念。在大概念的引领下,立足“新生活中的成长”主题,采用现实情境转化为问题或任务的方式呈现教材内容,以“新生活—新自我—新梦想”为主线,构建筑梦篇、发现篇、学习篇的三个切入完整成长链条,构成了以生活逻辑为线索的单元教学设计,体现了立足单元主题,统筹单元活动,实现了单元内容的整体性。每课时都以议题的形式呈现和解决问题,通过情境创设、方法指引、策略探究和发现陈述等方式,力求实现学科内容的学习,体现情境化、建构性、活动型的议题式教学特征。
(三)主题学情分析:
1.初中学生是一个处在由儿童向青少年时期过渡的特殊群体,具有既幼稚又成熟、半儿童半成人的特点,他们朝气蓬勃,充满活力,思想活跃,但认知能力、思维方式、人格特点及社会经验等都有待进一步发展。编织人生梦想是青少年时期的重要生命主题,所以他们将在中学时代去继续追寻自己的梦想,这符合这个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也符合他们的心理需求。
2. 进入初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开始增强,会不断提出一些与自身相关的基本的问题,开始注重自我形象,关注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3.中学阶段,学习的难度和知识的深度、广度都有大幅度提升,为尽快适应中学的学习生活,学生就需要及早了解初中学习与小学的不同,改变或优化自己的学习观念、学习方式、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四)开放性学习环境:
学生实地走访、图书馆、互联网、多媒体设备、图片和视频等数字资源。
(五)单元学习目标:
通过即兴采访、角色扮演、典型事例分析等活动形式帮助学生了解中学时代的独特意义,提高融入新集体、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引导学生懂得努力就有改变的道理,掌握追逐梦想、实现梦想的方法,感受梦想的力量,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通过情境材料分析、亲身经历分享等形式认识梦想的意义,引导学生树立与时代脉搏紧密相连的梦想。引导学生学会有效学习,学会主动适应社会环境,确立符合国家需要和自身实际的健康生活目标,热爱生活,积极进取。
通过情境的创设、活动的开展,帮助学生感知认识自己的重要性,掌握认识自己的内容和途径,通过解决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会接纳和欣赏自己,明确做更好的自己可以落实的行动。
(六)单元评价建议:
学习态度 1.能提出高质量的问题或创意,引发同学积极思考或行动。
2.能代表小组在课堂上发言,分享小组合作成果。
3.在小组合作中善于倾听、尊重他人的观点。
4.自己在小组合作中完成了具体的思考与分享任务,效果良好。
学习程度 知识获取 1.理解初中生活的价值和意义,懂得努力就有改变的道理,知道合理规划初中生活。
2.了解认识自己的内容和途径,明确做更好的自己可以落实的行动。
3.知道学习是中学阶段的重要任务和终身学习的意义,理解学习对个体生命成长的意义。
学习能力 1.提高融入新集体、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学会把握机遇,促进自我发展能力。
2.能够客观的认识自己,掌握改正缺点、激发潜能的方法。
3.提高学习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调节学习中的不良情绪。
价值观念 1.珍惜新生活,发展新自我,确立新目标,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学会理性的面对他人的评价,能以积极的态度接纳、欣赏自己。
3. 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形成热爱学习、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善于合作的学习品质。
素养达成 政治认同 了解中学时代的独特价值和意义,热爱中学生活,以积极的态度迎接中学生活的到来。积极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理解中国梦的内涵,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理想。
健全人格 正确认识自己,能够自我反思,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自我改进,不断完善自我,能够自我调节和管理情绪,具备乐观开朗、坚韧弘毅、自立自强的健康心理素质;有效学习,能够主动适应社会环境,确立符合国家需要和自身实际的健康生活目标,热爱生活,积极进取;真诚、友善,具有同理心,相互支撑,相互帮助,具有互助精神。
责任意识 合理规划初中生活,学会对自己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国家负责。不断学习完善自己,培养担当精神。
二、具体课时设计:
3.1做个追梦少年
1.课程标准
依据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程目标”中的“第四学段”的“政治认同”。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 理解中国梦的内涵,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理想。
“课程内容”中的“第四学段”的“国情教育”。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 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坚定为实现远大理想而奋斗的信念。
2.课时教材分析
本课为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第一框,这一框题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导学生认识我们为什么有梦想;第二部分主要引导学生理解少年梦想的特点,从而树立个人志向,与时代脉搏相连,与中国梦相连;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发展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3.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刚开启初中生活,对于新鲜的环境陌生的同学和老师存在困惑,对于未来更是没有具体的计划,整体而言对初中生活很茫然和无措,对于梦想更没有清晰的概念,所以在授课过程中应该注重榜样的引领和示范,帮助学生及早地树立梦想,找到前进的方向。
4.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少年梦想的特点
(2)教学难点:少年梦想的特点
5.核心素养目标:
1. 政治认同∶感受个人成长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
2. 健全人格∶通过展示梦想活动,知道编织人生梦想是青少年时期的重要生命主题,体验梦想的力量,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
3. 责任意识∶通过分析梦想的特点,主动培养个人品质,磨砺意志,为实现个人梦与中国梦付出自己的努力,承担自己的责任。
6.设计意图
综艺节目《种地吧!少年篇》用200天的时间,记录了10位年轻人从繁华都市走进田野,用双手播种希望,用汗水浇灌梦想的真实故事。本节课借助“十个勤天”和综艺“种地吧少年”采用议题式教学方法,不断深入,引导学生探究梦想的作用,少年应该树立怎样的梦想,帮助学生把个人梦想与中国梦紧密相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担当。
7.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课前小调查:提到这些标签(男演员、男歌手、男团成员),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大家印象中的男演员、男歌手或许是帅气逼人、光鲜亮丽的,也可能是日进斗金或者不学无术的,但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些人还有可能是灰头土脸的?已经有同学认出来了,这十个年轻人来自于综艺节目《种地吧!少年篇》,他们的组合叫做“十个勤天”。这档节目的第二季在暑假正式收官,它真实展现了十位少年如何褪去最初的青涩迷茫,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农业创业者。他们的梦想是什么?又是如何在种地的过程中实现他们的梦想的?
今天我们就和“十个勤天”一起做个追梦少年。
设计意图:通过暑期热点导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后面的知识讲授做了铺垫。
(二)自主学习:3分钟
(三)新课讲授
1.播放视频,议一议:思考:“十个勤天”的梦想是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什么是梦想?
1.梦想的含义
梦想是人们对于未来美好生活的愿望。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过渡语:我们每个人都有梦想,大家的梦想是怎样的?
2.议学活动:谈谈你的梦想
议一议:如果这些梦想不能实现,那它们还有意义吗?
学生回答。
3.议学情境:对于参与节目的少年们来说,这200天的经历,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是对生活态度的重塑。他们在这片土地上,不仅种下了作物,更种下了对未来的希望和梦想。节目结束后,他们带着这段经历,继续在各自的领域发光发热,用更加坚定和自信的姿态,迎接生活的每一个挑战。
节目的热播,不仅让更多人关注到了农业和农村发展,还带动了当地农文旅融合的实践。在杭州西湖区,一个名为“十个勤天·种地星球”的体验基地正在筹建,预计将投资3.8亿元,这不仅是对节目影响力的肯定,也是对农业价值的重新认识。
议一议:“十个勤天”的梦想对个人和社会具有什么意义?
教师:2.梦想的作用
①梦想能激发我们对生命的热情和勇气,让生活更有色彩。有梦想,就会有希望。
②人类需要有梦想,因为有了梦想,人类社会才能不断进步和发展。
4.议学活动:你知道禾下乘凉梦是谁的梦想吗?
议学情境:“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少年立志,一生追梦。有一次,学校组织学农活动,年少的袁隆平被田园的美景深深吸引,心中特别向往那种田园之美、农艺之乐。从那时起,他就想长大以后一定要学农。随着年龄的增长,愿望更加强烈,学农成为了他的人生志向。考大学时,他说服父母:“吃饭是第一件大事,没有农民种田,就不能生存……”最终,他如愿进了相辉学院的农艺系。在大学学习期间。他立志要改造农村,为农民做点实事。就这样,袁隆平选择了与农业相伴一生,把“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作为毕生事业。他的杰出成就不仅造福中国,而且惠及全世界。
议一议:(1)袁隆平青少年时期的志向对他的人生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袁隆平的追梦故事给了你什么启示
5.名言赏析
教师总结:3.少年有怎样的梦想
(1)少年的梦想,与个人志向紧密相连。
志向是人生的航标,是奋斗的原动力。我们要早立志,立大志,立长志。
6.议学情境:2024年3月12日植树节,十个勤天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自费用一周时间在甘肃武威民勤县,在滕格里沙漠的边缘种下十八万棵梭梭树,让更多的人听到,“决不能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的口号。
议一议:在“十个勤天”身上你看到了什么?
知识拓展:相关链接
中国梦的含义、基本内涵、必备条件。
(2)少年的梦想,与时代脉搏紧密相连,与中国梦密不可分。(国家、民族)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前景,为我们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及活动,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分析少年应该有怎样的梦想。
过渡语:通过刚刚的学习和探究,我们已经学习梦想的作用,少年应该有怎样的梦想,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进入最后一个环节。
议学延伸:综艺里的少年在耕地,屏幕外的我们同时也在“耕心”。“每个人心里一亩田,用它来种什么,种桃种李种春风,开尽梨花春又来。”除去心灵田地上的杂草,耐心耕耘,或许我们也能收获自己的春天。
未来你将为实现理想做出什么样的努力?请你以“实现理想”为题写一份规划。
设计意图:最后一个环节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把课堂还给学生,通过学生发挥创意,变被动为主动学习,突破教学难点,核心素养培育水到渠成。
8.板书设计
9.课堂小结
每个人有梦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甚至整个人类都是有梦想的。我们国家的梦想就是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我们最伟大的梦想。少年的梦想,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与中国梦密不可分。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我们,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无论你的梦想是做一名医生、一名警察、一名教师,还是你想当发明家、科学家,这些都是了不起的梦想,因为这些梦想都表现出了你想做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实现梦想需要努力坚持,坚持梦想才能实现,才能建设美丽祖国,才能实现中国梦!
10.教学反思与改进
本节课以学生发展为本,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遵循学生成长的规律,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经验展开情境活动,精心搭建学生情感体验的平台,设计与学生贴近并喜爱的活动,较好地突破教学重难点,达成教学目标。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最终达成共识,深化思想认识,不断成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