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同伴进行曲》教案一、课时:1课时二、教材分析这一课教学的课文是人音版三年级上册第3课《同伴进行曲》。进行曲是一种以二拍子或四拍子为主的音乐形式,它的特点是节奏有规律,旋律优美大方。本课通过学习让学生初步认识进行曲的特征,掌握其基本创作要素,培养对进行曲的兴趣,并尝试创作简单的进行曲。进行曲作为一种古老而优美的音乐形式,源于17世纪的欧洲军乐,最初用于军事仪式和游行。后来逐步发展为具有欢快、大方风格的室内乐与交响乐作品。进行曲的韵律感强,主题优美,富有生机,深受人们的喜爱。通过学习本课,学生不仅可以培养对进行曲的审美情趣,还能提高音乐创造力,为今后更深入地学习音乐奠定基础。三、学情分析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音乐普遍感兴趣,对新鲜事物也较为好奇。他们的节奏感和音乐表达能力正在逐步培养,能够接受并掌握一些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在本课学习中,引导学生认识进行曲特点,并鼓励他们参与创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表现力。从心理发展角度来看,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逻辑思维能力较强,可以初步掌握一些音乐原理。同时,这个阶段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度较好,善于模仿,适合学习节奏感和旋律创作等。此外,三年级学生的情绪也较为稳定,能够更好地享受音乐的创作和表演过程。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进行曲的特点,并培养创作能力。四、教学目标1.审美感知让学生初步感受进行曲的节奏感、旋律特点和音乐风格,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2.艺术表现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音乐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技能。3.创意实践引导学生创作简单的进行曲,发挥他们的音乐创造力,培养初步的音乐创作能力。4.文化理解让学生了解进行曲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对音乐文化的认知和理解。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初步感受进行曲的音乐特点,如节奏感强、旋律优美大方等;(2)掌握进行曲的基本节奏形式,并能用肢体动作表现出来;(3)尝试创作简单的进行曲,并能进行基本的表演;(4)了解进行曲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军乐、庆典等场合。五、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进行曲的特点,如节奏形式、旋律特点等,并能初步运用于创作实践。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创作自己的进行曲,培养他们的音乐创造力和表达能力。由于三年级学生的创造力和音乐技能还处于初级阶段,如何帮助他们在有限的知识基础上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富有生机的进行曲作品,是本课的一大难点。此外,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小组合作中完成进行曲的表演,也是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六、教学方法1.欣赏法:播放代表性的进行曲音频作品,引导学生感受其音乐特点。2.演唱法:组织学生通过歌唱练习,培养他们的节奏感和旋律感知。3.创作法:引导学生动手创作简单的进行曲,发挥他们的音乐想象力。4.小组合作:组织学生分组表演自创的进行曲作品,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5.讨论法:鼓励学生就进行曲的特点和应用进行探讨交流,培养他们的音乐理解能力。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灵活运用上述方法,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同时,还可以适当引入多媒体技术,利用图片、视频等直观素材,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直观性。七、教具准备1.《同伴进行曲》的音频资源;2.相关的视觉教具,如PPT课件、图片等;3.乐器:如钢琴、电子琴等,方便教师示范和学生创作;4.白板/黑板,以便板书重点内容。八、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具有代表性的进行曲音频作品,如《同伴进行曲》,引导学生感受其音乐特点。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这段音乐有什么特点 它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环节二:讲授新课(一)感知1.引导学生分析进行曲的节奏形式,感受其规律性。让学生尝试用脚步或肢体动作跟拍,体验进行曲的节奏感。2.教师示范进行曲的基本旋律特点,如优美大方、富有生机等,引导学生感知其音乐风格。3.组织学生演唱进行曲的主旋律,培养他们的音乐表达能力。(二)探究1.引导学生讨论进行曲的音乐特点,如节奏感强、旋律优美大方等。并思考它们产生的原因。2.教师适时补充进行曲的历史由来和发展,让学生了解这种音乐形式的文化内涵。3.组织学生思考进行曲在生活中的应用场合,如军乐、庆典等,并分析其特点。(三)示范1.教师示范进行曲的基本创作方法,如保持稳定的节奏形式、注重旋律的优美大方等。2.引导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简单进行曲,在教师的指导下发挥自己的想象力。3.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并适当点评指正。环节三:巩固延伸1.组织学生分组完成进行曲的表演,发挥团队合作精神。2.教师点评学生的表演,对学生的节奏感、音乐表现等方面给予反馈。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欣赏和创作进行曲,培养持续的音乐兴趣。九、小结拓展、布置作业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如让学生理解进行曲的特点、培养他们的节奏感和创作能力等。2.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关注并欣赏进行曲,并尝试创作简单的进行曲作品。作业:1.自己创作一首简单的进行曲,并在下次课上演奏展示。2.观察生活中的进行曲,列举几个例子并分析它们的特点。3.收集一些常见的进行曲作品,了解它们的历史源流和文化内涵。十、设计意图(1)初步感知环节:通过欣赏进行曲的音乐作品,让学生初步感知其节奏特点和音乐风格,培养他们对这种音乐形式的审美情趣,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2)探究音乐环节:引导学生分析进行曲的音乐特点,如节奏形式、旋律特点等,培养他们对这种音乐形式的理解。同时鼓励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思考进行曲的应用,拓展学习视野,增强对音乐文化的认知。(3)创作实践环节:通过创作和表演环节,激发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培养他们的音乐表达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尝试创作简单的进行曲,发挥想象力,为今后的音乐学习奠定基础。(4)合作交流环节: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完成进行曲的表演展示。在合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交流互动,为他们未来的音乐学习和实践打下良好基础。总的来说,本课教学设计力求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全面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包括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等方面,为他们今后深入学习音乐奠定良好基础。十一、板书设计同伴进行曲1.节奏特点:稳定有规律2.旋律特点:优美大方、富有生机3.生活中的应用:军乐、庆典等场合创作要素:1.保持稳定的节奏形式2.注重旋律的优美大方十二、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设计注重让学生全面感知进行曲的音乐特点,培养他们的音乐兴趣和创造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合理调整教学重点和方法,确保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例如,在初步感知环节,教师可以多播放不同风格的进行曲作品,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感受这种音乐形式的特点。在探究环节,教师可以适当增加学生讨论和交流的时间,培养他们的音乐理解能力。在创作实践环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适当调整创作难度,给予更多的指导和帮助,以提高他们的音乐创造力。此外,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在小组表演环节给予适当的点评和反馈,帮助他们不断提高。同时,适当引导学生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培养他们的音乐文化素养。总之,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和灵活的教学方法,相信本课教学必将取得良好的效果,为学生今后的音乐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