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唱给妈妈的摇篮曲》教案一、课时:1课时二、教材分析:《唱给妈妈的摇篮曲》是一首充满温情与爱的歌曲,它以舒缓的曲调和优美的旋律,如同轻柔的摇篮曲,将孩子对妈妈的爱意娓娓道来。歌词简单易懂,却蕴含着深厚的母子情谊,描绘了夜晚的温馨宁静,传递着令人心醉的幸福感。这首歌曲不仅适合用来表达亲情之爱,更能够帮助孩子们理解父母的爱,学会珍惜和回报。三、学情分析:学生对音乐学习兴趣浓厚,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大部分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和情感表达较为自然,能够用声音表现出歌曲的温柔和爱意。但部分学生在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的深度上还有待提高,例如,唱准音调、节奏,以及将情感融入歌声中,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练习。四、教学目标1.审美感知:深入感受歌曲宁静、温柔、充满爱的音乐特点,理解歌曲中表达的浓浓亲情,体会母子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通过音乐,感受夜晚的宁静与温馨,体会妈妈对孩子无私的爱,以及孩子对妈妈的感激之情。2.艺术表现:用温柔、轻柔、充满感情的声音演唱《唱给妈妈的摇篮曲》,并用歌声真情实意地表达对妈妈的爱。能够运用柔美、圆润的音色演唱,并注意演唱技巧,例如气息控制、吐字发音、节奏把握、连音处理等,使演唱更具表现力。3.创意实践:根据歌曲内容进行简单的创编活动,例如:编创小情景剧,用动作和表情表演歌曲,并融入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使歌曲的表达更加生动形象。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演唱方式,例如轻声细语、抑扬顿挫等,表达对妈妈的爱,体验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4.文化理解:通过学习歌曲,理解父母对我们的无私的爱,并懂得要以行动来回报父母的爱,例如:帮助父母做家务、为父母送上礼物、对父母说一句温暖的话语等等。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和文化内涵,体会不同文化背景下对母爱的表达方式,以及音乐在不同文化中的作用。五、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用温柔、轻柔、充满感情的声音演唱《唱给妈妈的摇篮曲》,表达对妈妈的爱,并通过演唱技巧的运用,使歌曲的演唱更加细腻、感人。2.教学难点:演唱一些高音或低音,以及唱准节奏和连音,并将情感融入歌声中,使演唱更加生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歌曲,并运用多种方式进行创编和表演,使歌曲表达更加丰富多彩。六、教学方法:谈话法、演示法、启发式教学、合作学习法、情景教学法、游戏法、多媒体教学法七、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温馨的母子图片、歌曲伴奏、歌词展示、相关视频资料)、钢琴、录音设备八、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1.展示温馨的母子图片,配上优美的背景音乐(例如《摇篮曲》),让学生说出想到的第一个词,并引导学生说出与图片和音乐相关的感受,例如:温馨、幸福、爱、温暖、安全等等。2.引导学生回忆与妈妈在一起的难忘瞬间,并分享他们对妈妈的爱,以及如何表达爱意。例如:妈妈给孩子做饭、讲故事、生病时悉心照顾等。鼓励学生说出对妈妈的爱意,例如:妈妈我爱你、感谢妈妈的爱等等。3.出示课题:《唱给妈妈的摇篮曲》,并解释歌曲是送给妈妈的礼物,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音乐表达对妈妈的爱?用怎样的歌声才能唱出这份爱呢?环节二:讲授新课(一)感知1.讲述歌曲小故事:可以讲述一个孩子在夜晚睡觉前,想念妈妈,于是唱起一首温柔的歌曲,表达对妈妈的爱,并希望妈妈能够安心休息。也可以讲述一个孩子在妈妈的怀抱中,听着妈妈的歌声,感受到妈妈的爱,并用歌曲来表达对妈妈的感谢和爱意。2.放录音,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旋律、节奏、情感,并用“mu”模唱,体会歌曲中蕴含的情感。3.讨论歌曲的情绪、声音和速度,以及如何用声音表达情感。引导学生思考: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感情?音乐的节奏、旋律、速度有什么特点?用怎样的声音才能表达出这种感?引导学生找出歌曲中最喜欢的句子,并说出喜欢的理由,例如:我喜欢“妈妈,妈妈,你睡吧,我轻轻地唱首歌”这句歌词,因为它表达了孩子对妈妈的爱和关心。分组合作,用动作来表现歌词的意思,例如:用眼神、表情、手势等表现妈妈睡觉时的安宁,孩子演唱时的温柔。(二)探究1.分段学习歌曲,重点练习第一段歌词,并讲解演唱技巧,例如:唱准低音“5”,切分音、连音线、时值等,以及气息控制、吐字发音等。2.引导学生用肢体动作表现歌曲内容,例如用眼神、表情、手势等表现妈妈睡觉时的安宁,孩子演唱时的温柔。3.通过练习,引导学生体会不同的演唱技巧对表达情感的作用,例如:轻柔的声音表达了温柔的爱意,而略带抑扬顿挫的声音则表达了更加深刻的感情。(三)示范1.老师示范演唱,并讲解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例如:用轻柔的语气演唱,用眼神表达对妈妈的爱,用动作表现歌词的含义等。2.学生模仿演唱,并进行纠正,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环节三:巩固延伸1.学生完整演唱歌曲,并进行评价,鼓励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进步。2.鼓励学生根据歌曲内容进行创编小情景剧,例如:可以将歌曲融入到一个简单的故事中,并进行表演,使歌曲的表达更加生动形象,例如:编排孩子哄妈妈睡觉的小故事,用歌曲来表现孩子的爱意。3.引导学生谈论如何回报父母的爱,并给孩子们一些建议,让他们思考如何用行动来表达对妈妈的爱,例如:帮助妈妈做一些家务,例如:洗碗、拖地、整理房间等。给妈妈送上一张亲手制作的卡片,表达对妈妈的爱。对妈妈说一句温暖的话语,例如:妈妈,我爱你,谢谢你的照顾等等。为妈妈表演一个节目,例如:唱歌、跳舞、朗读诗歌等等。带妈妈去散步,享受亲子时光。环节四:拓展延伸1.播放一些有关母爱的视频资料,例如:母亲节的祝福视频、感人至深的母子故事等等,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母爱的伟大,并思考如何更好地表达对母亲的爱。2.引导学生将歌曲与生活联系起来,例如:鼓励学生回家为妈妈唱这首歌,并为妈妈做一些事情,表达对妈妈的爱。九、小结拓展、布置作业小结:总结本课学习内容,强调用歌声表达对妈妈的爱,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用行动来表达对父母的爱。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多听一些有关亲情的歌曲,并尝试用歌声表达自己的情感。作业:认真练习歌曲,并回家为妈妈演唱,用歌声表达对妈妈的爱。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对妈妈的爱,例如:画一幅画、写一首诗、做一份礼物等等。十、设计意图(1)初步感知环节:通过图片、音乐和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对歌曲内容进行初步的感知,同时引领学生回忆与妈妈在一起的温馨瞬间,体会母爱的伟大。(2)探究音乐环节:通过分段学习、演唱技巧讲解、肢体动作表现、游戏互动等环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歌曲内容,并掌握演唱技巧,同时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谈话法、演示法、启发式教学、合作学习法、情景教学法、游戏法等,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活泼,并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3)巩固延伸环节:通过完整演唱、创编活动、情感交流、拓展延伸等环节,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音乐素养,同时引导学生将音乐学习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体会音乐的魅力,并用行动表达对妈妈的爱。十一、板书设计《唱给妈妈的摇篮曲》温柔、轻柔、充满感情的声音演唱技巧:气息控制、吐字发音、节奏把握、连音处理妈妈的爱:无私、伟大、温暖、呵护回报母爱:行动、语言、心意十二、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设计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引导学生通过感知、探究、实践等环节学习歌曲,并能将学习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通过歌曲的学习,帮助学生理解父母的爱,并懂得要回报父母的爱,使音乐教育更具人文性和教育意义。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对学生情感的培养,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妈妈的爱。同时,我也会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音乐课堂上获得快乐和成长。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