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丰收》教案一、课时:1课时二、教材分析《丰收》选自管弦乐《海霞》组曲,是作曲家王立平先生创作的代表作品之一。这首乐曲创作于20世纪70年代,是一首充满欢快、喜悦和乐观情绪的管弦乐作品,它展现了中国农村人民在丰收时节的喜悦心情,同时也展现了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海霞》组曲是王立平先生为大型歌舞剧《海霞》创作的音乐,这部歌舞剧以中国渔民的生活为背景,展现了中国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道路上奋发图强的精神面貌。《海霞》组曲共分为七个乐章,分别为《海霞》、《渔歌》、《晨曦》、《丰收》、《夕照》、《海港》、《欢乐颂》。其中,《丰收》是组曲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首,它以欢快活泼的旋律,热情洋溢的节奏,生动地描绘了丰收的喜悦,表达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赞颂。三、学情分析学生对音乐的认知和欣赏能力逐步提升,对管弦乐有一定的了解,但对管弦乐队的编制和管弦乐曲风格的理解还比较浅薄。同时,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农村生活有一定的了解,这为学习《丰收》这首乐曲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四、教学目标1.审美感知:感受乐曲《丰收》的欢快情绪,体会丰收的喜悦。理解乐曲的情绪变化,感受乐曲的起伏跌宕。辨别乐曲中不同乐器的音色,感受管弦乐的魅力。2.艺术表现:通过多种方式表现对乐曲的理解,例如舞蹈、朗诵、绘画、创意表演等等。尝试用肢体语言、声音、色彩等多种形式表达乐曲的情绪。鼓励学生大胆尝试,进行个性化的创作。3.创意实践: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用自己的方式创作与《丰收》相关的作品,例如编排舞蹈、创作绘画、设计服装等等。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联想和想象能力,激发创作灵感。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的学习,将音乐与其他艺术形式结合。4.文化理解:初步了解管弦乐队、管弦乐曲风格,以及管弦乐在音乐史上的地位。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与丰收相关的习俗和典故。理解《丰收》这首乐曲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和时代意义。五、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感受《丰收》的音乐情绪,理解管弦乐的风格。尝试用多种方式表现对乐曲的理解,例如舞蹈、朗诵、绘画等等。2.教学难点:将音乐与生活联系起来,深入理解乐曲的文化内涵和时代意义。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创作,并进行跨学科的学习。六、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通过提出问题、引导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赏析法:引导学生仔细聆听乐曲,并结合音乐的结构、旋律、节奏等方面进行分析,加深对乐曲的理解。合作探究法:鼓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合作学习,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七、教具准备:丰收主题图片:包含田野、稻田、果园、农民、收获等元素的图片,展现丰收的喜悦景象。管弦乐《丰收》音频:高清音质的《丰收》音乐,确保学生能够清晰地听到音乐的细节。《丰收》谱例:乐谱的简谱和五线谱版本,方便学生对照音乐进行学习。钢琴伴奏:录制好的钢琴伴奏版本,为学生哼唱练习提供伴奏。绘画材料:纸张、颜料、画笔、彩笔等,为学生进行绘画创作提供材料。舞蹈空间:为学生进行舞蹈创作和表演提供空间。八、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1.展示丰收主题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图片主题,并回忆相关词汇,例如:金秋、收获、喜悦、丰收节等等。2.提出问题:你们从这些图片中感受到了什么?3.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例如:看到这些图片,我感到很开心,因为它们展现了丰收的喜悦;看到农民伯伯脸上的笑容,我感觉到了他们的辛苦和喜悦等等。4.引导学生联想到“丰收”这一主题,并说出他们对“丰收”的理解。5.告知学生今天要学习的乐曲名称为《丰收》,选自管弦乐《海霞》组曲,并介绍作曲家王立平先生。6.提出问题:你们想感受一下这首充满喜悦和活力的音乐吗?环节二:讲授新课(一)感知1.播放《丰收》,引导学生闭眼感受音乐情绪,并记录自己的感受。2.提出问题:这首音乐带给你什么感受?是欢快?是喜悦?还是一种丰收的喜气洋洋?3.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感受,并进行归纳总结,例如:这首音乐听起来很欢快,仿佛能看到金黄的稻田、喜悦的农民伯伯和丰收的喜悦;这首音乐让人感觉很温暖,就像阳光照耀在身上一样;这首音乐很活泼,让人忍不住想要跳舞等等。4.引导学生关注音乐的情绪变化,例如:音乐一开始比较轻快,后来逐渐变得热烈,最后又变得舒缓,这就像丰收的景象一样,充满了喜悦和希望。5.提出问题:你能听出这首音乐中有哪些不同的乐器吗?6.播放《丰收》片段,并讲解管弦乐队的组成,介绍一些常用乐器,例如:弦乐、木管、铜管、打击乐等等。(二)探究1.播放《丰收》片段,引导学生仔细聆听音乐,并尝试找出不同乐器的音色。2.提出问题:你认为哪些乐器的声音比较突出?它们的声音有什么特点?3.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乐器的声音是如何组合在一起,营造出丰收的喜悦氛围的?4.鼓励学生大胆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不同的乐器声音,例如:小提琴的声音像鸟鸣一样清脆,大提琴的声音像低沉的歌声,小号的声音像号角一样响亮等等。5.播放《丰收》片段,引导学尝试用肢体语言、声音、色彩等多种形式表达乐曲的情绪。6.鼓励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并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对音乐的理解。(三)示范1.教师示范哼唱《丰收》的旋律,并鼓励学生跟唱。2.教师示范用简单的舞蹈动作表达对乐曲的理解,鼓励学生模仿。3.教师示范用色彩、线条等进行绘画创作,并鼓励学生进行尝试。4.教师示范用其他方式表达对乐曲的理解,例如朗诵、表演等,引导学生开拓思路,进行个性化的创作。环节三:巩固延伸1.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丰收狂欢”活动,鼓励学生自由发挥,用自己的方式表现丰收的场景,可以是舞蹈、朗诵、绘画、创意表演等等。舞蹈:学生可以根据音乐的节奏和情绪编排舞蹈,并结合丰收的主题进行创作,例如:模仿农民伯伯收割的动作,用肢体语言展现丰收的喜悦等等。朗诵:学生可以根据音乐的旋律和节奏创作诗歌或散文,并进行朗诵,表对丰收的感受。绘画:学生可以根据音乐的旋律和节奏进行绘画创作,展现丰收的景象,例如:画出金黄的稻田、喜悦的农民伯伯、丰收的果实等等。创意表演:学生可以根据音乐的旋律和节奏进行创意表演,例如:模仿动物、模仿植物、制作道具等等。2.鼓励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发挥想象力,并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创作,例如:可以用一些道具来增强表现力,例如:戴上草帽、拿着镰刀等等;可以用一些色彩来渲染气氛,例如:用金黄色、红色等颜色表现丰收的喜悦等等。3.小组展示作品,并进行评价,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和借鉴。4.教师进行点评,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你们的创作与音乐有哪些联系?你们是如何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对乐曲的理解的?九、小结拓展、布置作业小结:1.总结本节课学习内容,强调《丰收》的音乐情绪和管弦乐的魅力,并鼓励学生分享学习感受。2.讲解《丰收》这首乐曲的文化内涵和时代意义,引导学生将音乐与生活联系起来。3.鼓励学生课后继续探索音乐的奇妙世界,发现更多动听的旋律。作业:1.搜集关于管弦乐的知识,例如:著名的管弦乐作品、管弦乐队的种类、管弦乐的历史等等。2.尝试用其他方式表现对《丰收》的理解,例如:创作诗歌、小故事、音乐剧等等。3.尝试用不同的乐器演奏《丰收》的片段,例如:用钢琴、吉他、笛子等乐器演奏。4.结合生活实际,思考丰收的意义,并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丰收的理解和感受。十、设计意图(1)初步感知环节:通过播放音乐、引导学生描述感受,帮助学生初步理解乐曲的情绪,激发学习兴趣。同时,引导学生观察音乐的结构和旋律,加深对乐曲的理解。(2)探究音乐环节:通过介绍管弦乐队和乐器,并结合谱例分析,帮助学生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并初步了解管弦乐的风格。同时,引导学生通过聆听音乐、观察乐谱,尝试辨别乐器的音色,培养学生的听觉能力。(3)巩固延伸环节:通过小组合作、展示作品,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式表达对音乐的理解,并将音乐与生活联系起来,提高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同时,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的学习,将音乐与其他艺术形式结合,例如:绘画、舞蹈、朗诵等等,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十一、板书设计《丰收》欢快、喜悦、丰收的喜气洋洋管弦乐队:弦乐、木管、铜管、打击乐丰收狂欢:舞蹈、朗诵、绘画、创意表演文化内涵: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中国传统文化中与丰收相关的习俗和典故。十二、教学反思本节课注重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并运用多种形式表现对音乐的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对管弦乐的认识还比较浅薄,需要在讲解的过程中结合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演示,增强直观性。未来需要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增加更多互动环节,例如:分组讨论、游戏、竞赛等等,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音乐,并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