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道法学科6.1 正视发展挑战 同步探究学案政治认同:体会人口和环境问题对于人类发展的影响,理解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道德修养: 了解我国人口和资源环境的现状及特点,认识人口和资源环境问题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法治观念: 明确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健全人格:提高自己的认识,积极宣传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以实际行动保护资源环境。责任意识:树立计划生育和保护资源环境的观念(一)自主预习1.人口的特点【是什么】(1)基本特点: ,人口素质偏低。(2)新特点:增速趋缓、 、老龄化加剧、 、城乡分布不均衡、独生子女社会问题凸显等一系列新的特点。2.我国坚持和完善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的原因【为什么】(1)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问题加重了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也带来了严重的 。(2)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________、长期性、________问题。(3)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与____________。(4)计划生育政策随着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不断完善,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使人口长期 。3.我国的资源形势是怎样的?【是什么】(1)我国自然资源丰富,_______,_________,但人均资源____________,开发难度大,总体上____________。(2)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造成资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破坏都很严重。我国面临的资源形势非常严峻。4.为什么要关爱和保护环境 【为什么】(1)环境恶化加剧____________的发生,严重破坏____________,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____________。(2)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_____。(3)人类关爱和保护环境就是走向____,___和破坏环境就是走向____________。5.为什么要转变发展方式 【为什么】我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非常突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只有通过_________才能得到解决。(二)预习反馈列出预习中的问题清单或列出困惑、读不懂的内容。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过年放鞭炮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习俗,这声声爆竹寄托了劳动人民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倾向于用燃放鞭炮的方式来表达过年的喜庆。但是,近年来,燃放鞭炮加剧了大气污染——雾霾,于是人们在不断反思……材料二 《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第四十二条规定:在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时间、地点燃放烟花爆竹,或者以危害公共安全和人身、财产安全的方式燃放烟花爆竹的,由公安部门责令停止燃放,处100元以上500元以下的罚款。材料三 河北省石家庄市政府发布《关于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通告》中规定,石家庄市行政区域内全时段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此通告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1)材料一反映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哪方面的不协调?(2)结合材料二、三,运用人们的行为底线评价过年燃放鞭炮的行为。(3)综合以上材料与问题,我们在传承习俗方面应该有怎样的反思?(一)达标测评1.《中国环境宏观战略研究综合报告》指出,目前我国有1.9亿人饮用水有害物质超标,约3亿农村人口饮用水不安全,约1~3城市人口暴露在污染超标的空气环境中。这说明( )A.我国的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 B.我们要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C.发展问题的实质是环境问题 D.我国空气污染不严重2.“十四五”开局之年,新能源汽车正驶入快车道。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显示,2021年前11个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量分别达到302.3万辆和299.0万辆,同比增长均为1.7倍。这将有力地促进以下国情的改善( )①我国资源相对短缺②我国劳动力成本提高③我国坚持绿色发展道路④我国环境形势严峻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②③3.据统计,我国人均耕地、草地面积和淡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分别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3%、33%、28%。一些重点流域水污染严重,部分城市雾霾现象凸显,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上述有关数据和现象说明( )①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少②大气污染、水污染等环境问题呈高发态势③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没有任何改善④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是必然选择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4.“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此,我国应坚持的基本国策( )①保护环境 ②节约资源 ③对外开放 ④科教兴国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5.近两年,中山市扎实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先后出台《中山市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中山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全市1177个公共机构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基本建成东区街道、西区街道、南区街道、南朗街道、横栏镇、港口镇等6个垃圾分类示范镇街。中山的做法( )A.加大执法力度,严惩污染行为 B.减少垃圾总量,建设美丽中国C.科学处理垃圾,深度利用资源 D.推进绿色生活,消除环境污染6.下列关于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之间关系的图示中正确的是( )A. B. C. D.7.“保护大气清洁,应人人参与,人人有责。苍穹之下,不管贫穷,还是富贵,都要同呼吸共命运。”作为青少年,我们应该( )①宣传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②积极提出保护环境的合理化建议③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践行环保行动④制定并完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8.我国的各项事业取得了飞速发展,但同时也要看到面临的问题。在资源问题上,我们应该( )A.禁止开发和利用地球的绿色资源B.把环境保护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C.节能减排,植树造林,保护环境D.坚持走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道路9.近年来,河道里的砂石成了名副其实的“水中黄金”。在高额利润驱动下,非法采砂成为了河湖生态保护中的一道顽疾。位于湖南东南部的攸县,境内河流 102 条,河道总长 1464 公里, 砂石资源丰富。近两年,攸县坚守河道整治、清淤疏浚、生态建设与砂石资源合理利用相结合的原则,以休养生息、生态安全为优先目标,重建河道治理新生态。材料体现的基本国策是( )A.计划生育 B.尊重自然规律C.保护环境 D.改革开放10.雾霾、泥石流、山体滑坡、沙尘暴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无不和人类的活动相关。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要坚持保护优先,倡导禁止消耗资源的生活方式②不开发自然资源,从根本上遏制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③人类关爱和保护环境就是走向重生,漠视和破坏环境就是走向自我毁灭④自然灾害的发生必将威胁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二)提升训练11.材料一 2021年6月7日至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强调,要深入推进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理念。材料二 2021年3月5日,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巩固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果,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1)加强青海生态环境保护,落实国家生态战略,必须走什么道路?(2)加大污染、防治力度、巩固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果证明了什么?(3)呵护绿水青山,我们青少年该怎么做?12.【垃圾分类放,环境有保障】材料一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在生活垃圾分类方面,法律明确国家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确立生活垃圾分类的原则。2020年5月1日,新修订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与以往显著不同的是,《条例》对个人生活垃圾分类上升为义务性条款,并明确了对生活垃圾混投混放、收运企业垃圾混装混运等行为的处罚措施。这意味着北京的垃圾分类从此步入强制时代。材料二 《烟台市市区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自2020年7月1日起施行,但对于烟台市民来说,“垃圾分类”还是个不太熟悉的新鲜话题。烟台日报社记者专门进行了一次街头采访,从采访情况看,目前对于垃圾分类工作,市民的知晓率不是太理想。为深化了解垃圾分类的必要性,烟台四中通过召开主题班会、发放垃圾分类图册、组织学生走上街头介绍等方式向大家宣传垃圾分类知识。(1)北京市为什么将垃圾分类进入强制时代?(2)中学生参与垃圾分类的实践活动有何意义?(3)作为一名中学生你可以为保护生态环境做些什么?13.“眼前十米路,全被雾挡住;行人少无数,都把嘴捂住;到底是人间,还是在仙境;半城白雾半城灰,汽车慢得像乌龟;三米之外不见人,任你鸟儿也难飞!”读完这首打油诗,小江同学无奈地说“我们学校因为雾霾都停课了……”奶奶喘着气说:“我两个多月不敢到户外活动了,哮喘病感觉更严重了。”爸爸生气地说:“雾霾一来,汽车就限行!我天天挤公交,又慢又不方便。这汽车限号限购了很多年了,空气质量并没有变好。煤在烧、黑烟在冒,我看雾霾的元凶还另有其他。我建议取消汽车限行!”妈妈着急地说:“药店的口罩都卖光了。我得赶紧在网上多购置些。还有,咱家里需要安个空气净化器,我也得看看选哪款呢。”请你就以上生活场景探究以下问题。(1)据以上材料分析,雾霾对小江一家人的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2)据所学知识,你认为雾霾的元凶还有什么?(3)你同意爸爸的建议吗?说明你的理由。(4)除了妈妈的做法外,你还有哪些好的抗霾妙招?(一)课后反思:本节课我学会了:本节课存在的问题:把本节课所学知识画出思维导图参考答案一、合作探究【答案】(1)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环境问题。(2)燃放鞭炮会造成资源的浪费;污染空气,造成严重的雾称天气,有可能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增加环卫工人的负担等。(3)①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③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分析】考点考查:我国的环境现状,坚定文化自信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核心素养:责任意识【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国家”, 需要运用“环境问题”的有关知识,从体现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燃放鞭炮加剧了大气污染→可链接的教材知识:环境问题;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公民”, 需要运用“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危害”的有关知识,从评价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依法惩处违规燃放烟花爆竹的行为→可链接的教材知识:燃放鞭炮带来的资源浪费和空气污染等问题;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3)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国家”, 需要运用“坚定文化自信”的有关知识,从措施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针对禁止在春节燃放烟花爆竹的问题上,我们在传承习俗方面应该有怎样的反思→可链接的教材知识: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做法;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课堂达标1.【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我国的环境现状。A:题干中,目前我国有1.9亿人饮用水有害物质超标,这说明我国的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A正确;BD: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BD排除;C: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产生和旧事物灭亡,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C错误;故本题选A。2.【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我国的资源和环境国情。①④:我国新能源汽车正驶入快车道,有利于缓解我国资源相对短缺、环境形势严峻的问题,①④说法正确;②:说法与题干中的内容无关,应排除;③:属于做法,不属于我国国情,应排除;故本题选B。3.【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我国的环境资源现状。①②④:分析可知,材料说明我国资源相对缺乏,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大气污染、水污染等环境问题呈高发态势,启示我们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是必然选择,故①②④正确;③:我国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正在改善,故③错误;故本题选D。4.【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建设生态文明。①②③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此,我国应坚持的基本国策是保护环境;节约资源;①②符合题意,③与题意无关,④是我国的发展战略,与题不符;故本题选A。5.【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循环经济的相关知识。B: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中山的做法是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的表现,实施循环经济,有利于减少垃圾总量,建设美丽中国,B正确;A:加大执法力度,严惩污染行为在材料中没有体现,A不符合题意;C:材料没有体现深度利用资源,C错误;D:消除环境污染太绝对,D错误;故本题选B。6.【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正确认识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之间关系。D:由教材可知,人口、资源、环境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故D正确;A:体现的是三者没有任何关系,故A错误;B:缺少人口问题与环境问题的关系,故B错误;C:缺少资源问题与环境问题的关系,故C错误;故本题选D。7.【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对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认识和把握。①②③:根据题意,启示我们要树立命运共同体理念,作为青少年,要树立生态文明理念,积极宣传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从点滴小事做起,为保护环境提出合理化建议,用实际行动为保护生态环境做贡献,①②③符合题意;④:制定法律法规是立法机关的职权,青少年不能制定法律,④错误;故本题选A。8.【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生态文明建设。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的各项事业取得了飞速发展,但同时也要看到面临的问题。在资源问题上,我们应该节能减排,植树造林,保护环境,C符合题意;A:我们要合理开发和利用地球的绿色资源,A错误;B:一切工作的中心是经济建设,B错误;D: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决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道路,D错误;故本题选C。9.【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生态文明建设。C:攸县坚守河道整治、清淤疏浚、生态建设与砂石资源合理利用相结合的原则,以休养生息、生态安全为优先目标,重建河道治理新生态,这是在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C说法正确;A: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用来解决人口问题,A排除;BD:不属于我国的基本国策,应排除;故本题选C。10.【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生态文明建设。③④:题干中告诉我们要保护环境。人类关爱和保护环境就是走向重生,漠视和破坏环境就是走向自我毁灭;自然灾害的发生必将威胁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③④符合题意;①:禁止消耗资源,说法绝对,①排除;②:我们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②错误;故本题选D.11.【答案】(1)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2)我国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我国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走绿色发展道路。(3)①要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提高环保意识;②增强法制观念,遵守环保的法律法规;③落实环保行动,从我做起。例如不乱扔垃圾,不用一次性物品,节约用水;④积极参加环境保护、节约资源的宣传活动;⑤敢于同破坏资源环境的行为作斗争等。【分析】考点考查:本题主要考查解决发展中的问题。能力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核心素养:责任意识。【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国家, 需要运用发展道路的有关知识,进行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理念、道路→可链接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国家, 需要运用解决发展问题的有关知识,进行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加大污染、防治力度、巩固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果证明→可链接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绿色发展理念、走绿色发展道路。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3)本题考查青少年如何呵护绿水青山,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12.【答案】(1)当前我国生态环境形势不容乐观。环境恶化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威胁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通过立法能够为环境保护提供法律保障。(2)①对社会:有利于带动更多人参与垃圾分类,提高资源利用率,保护环境,建设美丽中国。②对个人:有利于广大学生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锻炼能力、增长才干,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实践中不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3)①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②积极向周围的人宣传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③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自觉保护生态环境。④坚决同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作斗争。【分析】考点考查:保护环境的有关知识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核心素养:道德规范、法治观念【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为政府, 需要运用我国的环境形势、环境恶化的危害、法律的作用的有关知识,从原因、意义等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对个人生活垃圾分类上升为义务性条款,并明确处罚措施→可链接我国的环境形势、环境恶化的危害、法律的作用。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为中学生, 需要运用保护环境、自觉承担责任、实现人生价值的有关知识,从意义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烟台四中组织学生参加活动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可链接保护环境、自觉承担责任、实现人生价值。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3)本题考查中学生保护环境的做法,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13.【答案】(1)侵害身体健康;造成交通不便,影响正常生活:学校停课,影响正常社会生活秩序;增加家庭开支,影响生活质量。(2)原煤燃烧;工业排放。(3)不同意。汽车限行能降低能耗、控制排放,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保护人们的健康,保护环境。(4)雾霾天气少开窗;饮食清淡多喝水;适量补充维生素D;做好个人卫生;多种绿色植物。【分析】考点考查:保护环境的有关知识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核心素养: 责任意识【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公民,需要运用环境恶化的危害的有关知识,从原因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学校停课、汽车限行、需要安装空气净化器→可链接环境恶化的危害。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2)本题考查造成雾霾的原因,可以根据实际作答。(3)第一步: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判断观点正误。观点正误:错误。第二步: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说明判断依据。判断论据:汽车限行对于控制排放、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4)本题考查抗霾的方法,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