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5-1判断的概述-课件(22张).pptx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5-1判断的概述-课件(22张).pptx

资源简介

(共22张PPT)
5.1 判断的概述
第五课 正确运用判断
第二单元 遵循逻辑思维规则
议题1.判断及其基本特征
《笑林广记﹒ 殊禀部》载:“铺司递紧急公文,官恐其迟,拨一马骑之, 其人赶马而行。人问其“如此急事,何不乘马 ”答日:“六只脚走,岂不快于四只。”
这个送信人的认识错在哪里?
这个送信人的判断是:“六只脚比四只脚跑得快”。这个对跑得快慢的判断是错误的,这是一个不符合实际的假判断,因为跑得快慢不是由脚的多少决定的。
(一)判断及其基本特征
1.使用判断的原因及含义
我们认识事物,必然会对事物作出判定,或者肯定它们是什么、相互之间有什么关系,或者否定它们是什么、相互之间有什么关系。
在作出肯定或否定的认识活动中,就使用了判断。
牛顿
没有判断能力的人,往往对一件需要做的事无法开始,即使开始也无力进行。
(1)原因
(2)判断的含义
(一)判断及其基本特征
1.使用判断的原因及含义
判断就是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
判一判:下列语句属于判断吗?
(1)小明是高中生。
(2)小明还不是大学生。
(3)小明还没有满18岁?
(4)小明长得难道不高吗?
(5)小明啊!
(6)小明,请把书拿给我。
是肯定判断
是否定判断
不是判断,是疑问句。
是判断
不是判断,仅是感叹。
不是判断,是祈使句。
(1)特征一: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
断定的两种方式
肯定
否定
2.判断的基本特征
断定的方式有两种:一是肯定,二是否定。如果既不肯定什么,又不否定什么,就不是判断。
【示范评析】:看到某个小镇山清水秀,小李问道:“你们有何感想?”
小张说:“这里的人有环境保护意识。”
小赵说:“这里没有污染环境的企业。”
后来经过实地考察,证实了小张和小赵的判断是正确的。
【思考】材料中谁说的话是判断?小张和小赵的话都符合实际情况吗?
既没有肯定,也没有否定。(不是判断)
表达了一个肯定(是判断)
表达了一个否定(是判断)
①真:判断的断定符合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
②假:判断的断定不符合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
例如:人的正确思想是从社会实践中来的
例如:人的正确思想是与生俱来的
有断定就会有真假,判断的这两个基本特征是紧密联系的。
(2)特征二:判断有真假之分。
2.判断的基本特征
看到某个小镇山清水秀,
小张说:“这里的人有环境保护意识。”
小赵说:“这里没有污染环境的企业。”
后来经过实地考察,证实了小张和小赵的判断是正确的。
请思考2:来源于社会实践的判断都是真判断吗?
判断来源于人们的社会实践
判断是否正确要经过实践检验
请思考1:判断来源于哪里?
综合探究
(1)判断来源于人们的社会实践,其正确与否要经受社会实践的检验。
(2)符合实际的判断就是真判断,不符合实际的判断就是假判断。
社会实践
3.判断的来源和检验标准:
(1)哲学认识论是从主客体关系角度研究判断的真假。
(2)形式逻辑研究判断只是从形式上研究其真假特征,以及判断之间在形式上的真假关系。(结合第二三框题理解)
(3)在人们的交际活动中,确定某个判断的真假往往需要借助于语境。语境涉及上下文、时间、地点、被指对象等多种因素。比如,“现在是上午8点整”这个判断究竟是真还是假,要看说话者所指的时间在什么时区,表示时间的装置是如何设置的,等等。
【相关链接:P31页】
形式逻辑的判断与哲学认识论的判断的不同。
例题1:以下不属于判断的是(  )
A.美韩联合军演矛头直指朝鲜
B.吉林松原地震造成损失
C.为什么老百姓日益关注食品安全问题
D.房产商应流着道德的血液
【解析】判断就是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是判断的一个基本特征。C项没有出现断定这一特征。
C
【探究与分享】
以下三个语句都试图表达判断。
◆这是新学生宿舍。
◆来到海边,小张尽情地呼吸着空气、阳光和海水。
◆一旦吸烟,就会患肺癌。
上述表达是否明确或准确,为什么?
“新”的含义表达不明确。因为这句话既可以表达“新学生”,也可以表达“新宿舍”
语句中概念搭配不当。因为能呼吸的只有空气,不应该包括阳光和海水。
语句表达的条件判断是错误的。因为吸烟只是患肺癌的可能条件,不是必然条件。
(二)判断的表达与类型
(1)表达形式:判断是通过语句表达的。
判断是语句的思想内容,语句是判断的语言形式(物质载体)。
语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思考:结合该语句,谈谈如何表达判断。
(二)判断的表达与类型
1.判断的表达:
注意:离开语句的判断是不存在的。
语句
判断
思想内容
语言形式
语句:蝙蝠到底属于鸟还是属于哺乳动物?
思考:结合以上语句,谈谈用语句表达判断时应注意什么?
(2)有的语句不能表达判断
①不作断定、没有真假的语句并不表达判断。
②一般来说,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不直接表达判断。
1.判断的表达:
语句:你怎么了?
①不解( 疑问):“你怎么了 怎么忽然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②惊奇:“你怎么了 打扮得这么漂亮!”
③关切:“你怎么了 脸色这么差!’”
④责备:“你怎么了 这次表现有点不太好。
不同的语境中可以表示不同的语气。
1.判断的表达:
(3)对于含义不明确的语句,我们需要依据语言的具体情况排除歧义,才能准确把握这些语句与其所表达的判断之间的关系。
总结:判断的表达
(1)表达形式:判断是通过语句表达的。
判断是语句的思想内容,语句是判断的语言形式(物质载体)。
(2)有的语句不能表达判断
①不作断定、没有真假的语句并不表达判断。
②一般来说,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不直接表达判断。
(3)对于含义不明确的语句,我们需要依据语言的具体情况排除歧义,才能准确把握这些语句与其所表达的判断之间的关系。
作为思维形式的判断,和作为语言基本单位的语句也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判断是语句的思想内容,语句是判断的语言形式。
(1)判断都要用语句表达,但并非所有的语句都表达判断。一般地讲,疑问句只是提出一种疑问,并没有对事物情况作出断定。祈使句是提出愿望或请求,也没有对事物情况作出断定。感叹句是一种抒发情感的语句,一般没有对事物情况作断定。由此可见,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一般不直接表达判断。(杭州多么美丽啊!有绝对静止的事物吗?)
(2)同一个判断可以用不同的语句表达。对于同一个判断,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语句表达形式。例如:①所有人都应该遵守交通规则;②没有人不应该遵守交通规则; ③难道有人不应该遵守交通规则吗?
(3)同一个语句可以表达不同的判断。在不同的语境里,同一语句表达不同的思想内容,而判断就是语句的思想内容,所以,同一个语句可以表达不同的判断。例如:①这房间的灯不亮;②他离开了我们。
【知识拓展】:全面理解判断和语句的关系
以下四个判断:
◆他是中学校长。
◆张华认识雷锋。
◆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
◆如果某个数不能被2整除,它就不是偶数。
上述判断分别有什么特征?相互之间有什么区别?
【探究与分享】
2.判断的类型:
◆他 是 中学校长。 ◆张华 认识 雷锋。
这两个判断拆解后是概念,它们是不包含其它判断的判断。是简单判断。
◆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
◆如果某个数不能被2整除,它就不是偶数。
这两个判断拆解后仍然是判断,它们是包含其它判断的判断,是以判断作为逻辑变项的。是复合判断。
2.判断的类型:
2.判断的类型:
依据判断本身是否包含其他判断,判断分为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
①简单判断:指直接由概念构成而不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
简单判断包括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
②复合判断:本身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叫作复合判断。
复合判断包括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
以下四个判断:
◆他是中学校长。
◆张华认识雷锋。
◆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
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
◆如果某个数不能被2整除,它就不是偶数。
上述判断属于哪种类型?
简单判断的性质判断
简单判断的关系判断
复合判断的联言判断
复合判断的假言判断
判断的语句表达
从形式逻辑的角度分析下列判断中的“是”的含义。
(1)鲁迅是周树人。
(2)鲁迅是浙江人。
(3)偶数是整数。
提示3: 题中的“是”表示包含于,反映偶数被包含在整数之中,偶数是整数这一大类中的一小类,判断的主项、谓项是普通名词。
提示1: 题中的“是”表示等于,反映鲁迅和周树人之间的同一关系,判断的主项、谓项都是专有名词。
提示2: 题中的“是”表示属于,反映鲁迅和浙江人之间的从属关系,鲁迅是浙江人这一类人中的一分子。判断的主项是专有名词,谓项则是普通名词。
知识框架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