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 八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名著导读 《经典常谈》:选择性阅读 互动式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 八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名著导读 《经典常谈》:选择性阅读 互动式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摆渡经典,对话古今
——《经典常谈》导读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初步探索与选择性阅读:学生将通过浏览《经典常谈》的标题、目录及章节概述,初步构建对书籍内容的理解框架,并实践选择性阅读策略,聚焦关键章节进行深入阅读。
2.激发兴趣与提升素养: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情境活动,激发学生对经典书籍的浓厚兴趣,促进他们主动探索书中的文学价值与文化内涵,从而提升个人的文学素养与审美能力。
3.合作批注与文化传承: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将采用选择性批注的方式,共同解析书中精华,分享阅读感悟,以此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同时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强化集体荣誉感与文化自信。
二、核心任务
《经典常谈》导读课的教学设计精心构建了一个核心任务——“为《典籍里的中国》栏目甄选并深度赏析经典篇章”,这一任务设计不仅紧密贴合了新课标中强调的任务驱动与情境教学理念,还巧妙地模拟了现实工作场景,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实践解决实际问题。具体而言,学生需在本课学习中,首先明确任务目标,即作为栏目组的“经典推荐官”,深入《经典常谈》这部著作,依据个人兴趣与栏目定位,进行有选择性的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需运用批注技巧,记录关键信息、赏析亮点及个人感悟,以此为基础,完成经典选择性阅读任务单的撰写。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选择性阅读能力与批判性思维,还促进了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与传承。最终,通过提交任务单的形式,学生不仅展示了个人学习成果,也为《典籍里的中国》栏目贡献了自己的智慧与见解,实现了知识与技能的双重提升。
三、名著学习任务
课段 课时安排 学习安排
导学课 1课时 消除隔阂,激发兴趣
推进课 3课时 深入阅读,梳理探究
提升课 3课时 前后统整,读懂读透
四、课时学习目标:
1.掌握阅读策略:学生能够通过深入思考与小组讨论,深刻理解并熟练运用选择性阅读的技巧,同时学会有效运用批注方法,以提升个人阅读效率与理解深度。
2.自主构建阅读框架:通过系统梳理与精心整合《经典常谈》的内容体系,学生能够自主地建立起对该书全面而清晰的阅读框架,为后续深入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3.明确学习路径:在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将共同明确《经典常谈》名著导读课的核心任务、具体学习目标、详尽学习内容以及高效学习策略,从而确保学习方向明确,步骤有序,实现学习效果的最大化。
五:课时重难点:能通过梳理与整合,完成经典选择性阅读任务单。
六、教学过程
环节一、情境导入,思辨标题
1.学习情境设定:
想象一下,《典籍里的中国》栏目组莅临里水中学,本次特别节目的主题是“摆渡经典,对话古今”。作为此次活动的主办方负责人,你正面临一个有趣的挑战:如何准确判断一本典籍的正确名称?是《经典常谈》还是《经典长谈》?“长”与“常”,这二字背后是否仅仅关乎篇幅的长短?
2.自主思考环节:
首先,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这两个标题的差异,不仅仅停留在字面意思上的“长”与“常”。
随后,PPT出示《经典常谈·序》中的关键段落:“阅读经典的用处,就在教人见识经典一番。一个有相当教育的国民,至少对于本国的经典,也有接触的义务。”通过这段文字,明确《经典常谈》的核心含义:它关乎国学经典的普及与常识的传递,而非简单的篇幅长短。
3.深入解析,明确书名:
接着,PPT出示汪曾祺对《经典常谈》语言风格的评价:“渐归简淡,朴实无华,显示出阅历、学问都已成熟。用口语化的语言写学术文章,并世似无第二人。”以及书中《说文解字第一》章节中的“中国文字相传是黄帝的史官叫仓颉的造的。这仓颉据说有四只眼睛,他看见了地上的兽蹄儿鸟爪儿印着的痕迹,灵感涌上心头,便造起文字来。仓颉泄漏了天机,却将人教坏了。所以他造字的时候,“天雨粟,鬼夜哭”。人有了文字,会变机灵了,会争着去做那容易赚钱的商人,辛辛苦苦去种地的便少了。
天怕人不够吃的,所以降下米来让他们存着救急。鬼也怕这些机灵人用文字来制他们,所以夜里嚎哭。”的生动描述,进一步阐释该书以聊天式的日常语言,轻松讲述深奥学问的特点。
通过上述分析,学生能够清晰地认识到,《经典常谈》之所以命名为“常”,不仅因为它常谈经典,更因其语言风格贴近日常,易于普及与接受。
4.结论明确:
最终,学生将一致认同,《经典常谈》这一书名更为贴切,它准确地反映了书籍的核心内容与独特风格。
环节二、经典目录与分类
1.经典含义的探讨:
在《典籍里的中国》栏目组的时间限制下,我们首先要明确“经典”的定义。
PPT出示:本书所谓经典是广义的用法,包括群经、先秦诸子、几种史书、一些集部。要读懂这些书,得懂“小学”,就是文字学,所以《说文解字》等书也是经典的一部分。 ——节选自《经典常谈·序》
根据《经典常谈·序》中的描述,经典在这里被赋予了广义的理解,它不仅包括群经、先秦诸子、史书等传统典籍,还涵盖了集部以及辅助理解这些典籍所需的文字学著作如《说文解字》等。这些经典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深厚的历史与智慧。
2.经典摆渡人的揭示:
面对众多经典的选择难题,《典籍里的中国》栏目组为我们请来了一位特别的嘉宾。
PPT展示:
出示:猜猜TA是谁
《匆匆》
《春》
《背影》
民国才子
“五四”爱国运动参与者
白话美文的典范
完美人格——拒领美国救济粮
······
学生明确:朱自清
作为《经典常谈》的作者,他不仅是一位民国才子,还是“五四”爱国运动的积极参与者,其白话美文被誉为典范。他拒绝领取美国救济粮的高尚情操更是展现了他完美的人格魅力。朱自清先生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通俗易懂的语言风格,为我们摆渡经典,引领我们走进经典的世界。
3、朱自清先生的摆渡目的与语言风格:
朱自清先生在《经典常谈·序》中明确表达了他编撰《经典常谈》的目的:
PPT展示:
出示:我们理想中一般人的经典读本——有些该是全书,有些只该是选本节本——应该尽可能地采取他们的结论;每种读本还得有一篇切实而浅明的白话文导言。
如果读者能把它当作一只船,航到经典的海里去,编撰者将自己庆幸,在经典 训练上,尽了他做尖兵的一份儿。
——《经典常谈·序》
为一般读者提供一本理想的经典读本,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接触经典。他希望通过这本书,像一只船一样,引领读者航向经典的海洋。同时,他的语言风格明白晓畅,通俗易懂,使得深奥的学术知识变得易于接受和理解。
4、经典目录的呈现与分类:
PPT出示《经典常谈》目录
目录中的经典作品丰富多样,涵盖了多个领域和时期。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我们可以对它们进行分类。结合目录内容,我们可以将经典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群经类:包括《周易》、《尚书》等,这些是经学的核心著作,承载着古代哲学的精髓。
先秦诸子类:如《论语》、《孟子》等,这些作品代表了先秦时期各家学派的思想成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史书类:如《史记》、《汉书》等,它们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是了解古代社会的重要资料。
集部类:包括诗文集等,这些作品展现了古代文人的才情与智慧,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文字学类:如《说文解字》等,这些书籍是研究汉字起源、演变及构形规律的必备工具书,对于理解经典文献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这样的分类,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到经典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同时也便于我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和学习。
环节三、对话古今:经典的选择性阅读与批注
学习任务概述:
为了高效完成《典籍里的中国》栏目组的核心任务,我们需要精心准备一份经典推荐任务单,该任务单将聚焦于《经典常谈》中的精选篇目,通过选择性阅读与批注的方式,深入挖掘其内在价值,并向观众推荐。
1.经典怎么读:
(1)选择性阅读策略:
兴趣导向:首先,我们应遵循个人兴趣与栏目需求,从《经典常谈》的丰富内容中精心选定篇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激发我们深入阅读的动力,确保所选篇目既符合个人偏好,又能满足栏目制作的需要。
目的明确:在选定篇目后,我们应带着明确的目的进行仔细阅读。这些目的可能包括理解经典的核心思想、掌握其独特的文学手法、或是挖掘其背后的历史文化背景等。明确的阅读目的将帮助我们更加专注地投入到阅读过程中,提高阅读效率与深度。
(2)选择性批注方法:
为了更好地记录阅读过程中的所思所感,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批注方式,包括但不限于:
概括式批注:对段落或章节的主要内容进行简洁明了的概括,帮助我们快速把握文章大意。
赏析式批注:对经典中的优美词句、精彩段落进行赏析,体会其语言魅力与艺术价值。
评价式批注:对作者的观点、立场或作品的整体质量进行评价,表达个人见解与感受。
结论式批注:在阅读结束后,总结自己的阅读收获与感悟,形成对经典作品的整体认识。
解释性批注:对于难以理解或存在疑问的地方,进行必要的解释与说明,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消化经典内容。
通过上述选择性阅读与批注的方法,我们不仅能够深入挖掘《经典常谈》中的经典价值,还能为《典籍里的中国》栏目组提供一份详实、精彩的经典推荐任务单,让观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领略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2.经典我来读:
PPT出示该表格并解释
经典选择性阅读任务单(例)
阅读篇目 《说文解字第一》 阅读人 吴玥
选择经典阅读的类别 汉字( √ )经( )史( )子( )集( )
选择性批注方式 概括式批注( )赏析式批注( )评价式批注( √ ) 结论式批注( )解释性批注( )
原文内容 中国文字相传是黄帝的史官叫仓颉的造的。这仓颉据说有四只眼睛,他看见了地上的兽蹄儿鸟爪儿印着的痕迹,灵感涌上心头,便造起文字来。文字的作用太伟大了,太奇妙了,造字真是一件神圣的工作。但是文字可以增进人的能力,也可以增进人的巧诈。仓颉泄漏了天机,却将人教坏了。所以他造字的时候,“天雨粟,鬼夜哭”。人有了文字,会变机灵了,会争着去做那容易赚钱的商人,辛辛苦苦去种地的便少了。天怕人不够吃的,所以降下米来让他们存着救急。鬼也怕这些机灵人用文字来制他们,所以夜里嚎哭;文字原是有巫术的作用的。
批注内容 我认为这段话是朱自清先生的功底所现,将文字的来源用口语化的形式细致而生动地写出来,读者自然也跟着经历了一遍,这样自然就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实现用真实打动人心的效果。推荐的时候在多引用他人言论,袒露真实的心灵感触,通过平实有趣的文字,让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内容系统化,兼收并蓄。
请你完成下列任务单:
经典选择性阅读任务单
阅读篇目 阅读人
选择经典阅读的类别 汉字( )经( )史( )子( )集( )
选择性批注方式 概括式批注( )赏析式批注( )评价式批注( ) 结论式批注( )解释性批注( )
原文内容
批注内容
3.学习小组成果展示。
七、 拓展作业
出示:书中随处可见那一时代学若共有的严谨的治学方法,并不时闪现真如灼见。他的文化观,历史观,不拘守一家之说,新旧兼容,通达平和,足以给后学者有益的启示。
——钱伯城
朱自清又有哪些文化观和历史观?让我们课后一起阅读《经典常谈》,走进朱自清的文化历史世界。
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