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科学期末教学质量调研试题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科学期末教学质量调研试题卷

资源简介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科学期末教学质量调研试题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24八下·拱墅期末)小乐制作的试剂标签如下所示,其中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B.
C. D.
2.(2024八下·拱墅期末)近日,我国科学家利用氢化镧成功研发出首个室温环境下超快氢负离子导体,这一成果将为未来新能源的发展带来革命性的突破。一个氢负离子(H-)的核外电子数为(  )
A.-1 B.0 C.1 D.2
3.(2024八下·拱墅期末)将裁成鱼形的薄铁叶(鱼的腹部略下凹)烧热后放在地磁场中磁化,可制成指南鱼。使用时,将其放入水中,指南鱼可漂浮在水面上,静止时鱼头指向北方,如图所示。则指南鱼(  )
A.周围存在磁感线 B.各部分磁性强弱相同
C.鱼尾指向地磁场的北极 D.鱼头会和磁体的N极相互吸引
4.(2024八下·拱墅期末)如图所示为给树木打针输液(水和无机盐)的情形。则针头应插入到(  )
A.韧皮部 B.形成层 C.木质部 D.髓
5.(2024八下·拱墅期末)如图所示,硫、铁在氧气中燃烧,相同之处是(  )
A.都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B.反应都放出大量热量
C.生成物都是固体
D.集气瓶底部的水都是为了防止集气瓶被炸裂
6.(2024八下·拱墅期末)用两枚相同的铁钉、滑动变阻器、干电池、开关和导线组成如图所示电路进行实验。闭合开关,观察到电磁铁A吸引大头针的数目比电磁铁B多,多次实验,结果相同。此实验说明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一个因素是(  )
A.电磁铁极性 B.电流大小 C.电流方向 D.线圈匝数
7.(2024八下·拱墅期末)如图所示为研究土壤成分的实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图甲实验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目的是利于气体排出
B.图甲实验试管内壁出现水珠,说明土壤中存在水分
C.图乙实验应取一定质量充分干燥的土壤,目的是排除水的干扰
D.图乙实验通过土壤颜色和质量的变化,说明土壤中存在有机物
8.(2024八下·拱墅期末)如图所示为小乐“制取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实验的主要步骤,其中操作有误的是(  )
A.检查气密性 B.加入稀盐酸
C.收集气体 D.验满
9.(2024八下·拱墅期末)下列化学用语中,数字“2”的说法正确的是(  )
A.2H表示氢元素的个数为2个
B.H2表示1个氢分子中氢原子的个数为2个
C.2H表示氢原子的核电荷数为2
D.Cu2+表示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10.(2024八下·拱墅期末)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属箔,得到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该实验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原子中原子核的体积很小 B.原子中原子核的质量较大
C.原子中原子核带正电 D.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11.(2024八下·拱墅期末)如图所示为植物叶片气孔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②气孔是两个①保卫细胞之间的小孔
B.③是表皮细胞,内含叶绿体
C.当①吸水膨胀时,②气孔关闭
D.②气孔的开闭不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
12.(2024八下·拱墅期末)如图所示为某品牌低钠盐包装袋上的标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低钠盐中的钠指的是钠原子
B.氯化钠的化学性质由氯化钠分子保持
C.氯化钾是由钾.元素和氯元素组成的
D.碘酸钾(KIO3)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13.(2024八下·拱墅期末)如图所示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据图分析,生成物X的化学式为(  )
A.SO2 B.SO3 C.CS2 D.CO2
14.(2024八下·拱墅期末)如图所示为家庭电路中的某一部分,小乐在检查电路的过程中发现:闭合开关S1和S2,只有L2发光,用测电笔测a、b、c、d四个接线点,发现只有在c、d点氰管不发光,若电路中只有一处故障,则可能是(  )
A.L1断路 B.零线断路 C.ab间断路 D.cd间断路
15.(2024八下·拱墅期末)如图所示为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简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从分类的角度看,CO2属于氧化物,Y属于有机物
B.从平衡的角度看,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含量基本不变
C.从能量的角度看,两种循环都只涉及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D.从微观的角度看,两种循环不会使自然界中的氧原子总数增加
二、填空题(共34分)
16.(2024八下·拱墅期末)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科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所示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①②③表示三种不同的元素。据图回答问题:
(1)①表示的是   元素。
(2)关于①②③三种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
A.原子序数③<②
B.核外电子数①=②
C.②和③处于同一周期
17.(2024八下·拱墅期末)因电瓶车违规充电而引发的火灾等安全事故频发,给人们敲响警钟。
(1)如图所示,某人将插座从室内悬挂到室外给电瓶车充电,这种“飞线”充电方式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如雨天时,水很容易进入插座内部,引起电路   (选填“短路”或“断路”),造成电路电流过大而引发火灾。若遇到此类火灾,可选择干粉灭火器灭火,在灭火方法上与   (选填“高压水枪”或“灭火毯”)的灭火原理是一样的。
(2)长期悬挂在室外的电线也容易与窗台或外墙摩擦而损坏绝缘皮,可能导致人体接触到   (选填“火”或“零”)线,从而引发触电事故。
18.(2024八下·拱墅期末)咳嗽、打喷嚏虽属人体正常的生理或病理反应,但其会喷出大量飞沫,而很多病毒、细菌可通过这些飞沫传播出去,故在咳嗽、打喷嚏时应用纸巾等掩住口鼻。
(1)咳嗽是由于异物侵入呼吸道或呼吸器官发生炎症引起的保护性生理活动。咳嗽时人体胸腔的状态如图甲中的   (选填“①”或“②”)。
(2)打喷嚏是指鼻黏膜受刺激,急剧吸气,然后很快地由鼻孔喷出并发出声音的现象。如图乙所示曲线中,符合打喷嚏时呼吸特点的是   (选填“③”或“④”)。
19.(2024八下·拱墅期末)小乐用如图所示装置,验证能使石蕊溶液变色的物质是碳酸而不是水或二氧化碳。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实验操作的正确顺序是   (按序填写序号,可重复选用)。
①从b端通氮气 ②从分液漏斗中滴加适量水
③从a端通二氧化碳 ④将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放入广口瓶中
20.(2024八下·拱墅期末)甲、乙两个装置的线圈abcd、a'b'c'd'分别与电刷A、B、A'、B'紧密接触,两组电刷分别用导线连接,如图所示。用手拨动甲装置的线圈,使之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此时乙装置的线圈也会沿顺时针方向转动。
(1)上述过程中,甲装置中的能量转化是   。
(2)   (选填“甲”或“乙”)装置相当于电动机。
(3)写出2种使乙装置的线圈沿逆时针方向转动的方法。   。
21.(2024八下·拱墅期末)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民间有挂艾草的习俗。艾草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素(化学式为C15H10O2),其药用价值非常高。试计算:
(1)黄酮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填写最简比)。
(2)44.4g黄酮素中含有的氧元素质量为   g。
22.(2024八下·拱墅期末)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探究种子的呼吸作用小欢认为:可根据装置①②实验前后质量的变化情况判断种子是否进行了呼吸作用。
小乐认为:可根据装置①②中红色水滴的移动情况,判断种子是否进行了呼吸作用
(1)将种子消毒后再进行实验,其目的是   。
(2)判断小欢的观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
(3)静置一段时间后,①中红色水滴会向右移动,是因为试管内的   (填写化学式)减少,而导致试管内气压减小的缘故。
三、实验与探究题(共38分)
23.(2024八下·拱墅期末)为了探究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小乐利用银边天竺葵(银边部分的细胞中无叶绿素,呈白色)开展如下实验:
①将银边天竺葵放在黑暗的地方一昼夜。
②如图甲所示,选定一片叶,对其不同区域按表中方式进行处理,然后放在阳光下照射4小时。
③用碘液检验叶片不同区域是否有淀粉生成,相关实验现象如表所示。
叶片区域 实验处理 实验现象
A 绿色部分 不做处理 变蓝
B 银边部分 不做处理 不变蓝
C 银边部分 黑色卡纸遮光 不变蓝
D 绿色部分 黑色卡纸遮光 不变蓝
(1)进行步骤①的目的是   。
(2)进行步骤③,需对叶片进行处理,其正确顺序应为图乙中的:   (按序填写字母)。
(3)对比叶片的   (填写字母)两个区域,可知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此外,该实验还能得出的结论是   。
24.(2024八下·拱墅期末)小乐根据不同需求制取氧气,回答问题:
(1)实验室制取氧气: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较纯净的氧气,发生和收集装置应选用图甲中的   (选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家庭制取氧气:小乐根据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的原理,设计如图乙所示的家庭简易制氧机制取氧气。该简易制氧机可通过上下推拉铜丝,使MnO2与H2O2溶液接触或分离,从而达到   的目的。为了更好地监测氧气的流速,可将右侧饮料瓶中导管   (选填“a”或“b”)延长伸入水面以下。
25.(2024八下·拱墅期末)小乐为了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设计了如图甲所示实验装置及如下步骤:
①组装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在燃烧匙内放入足量白磷后塞紧橡胶塞;
③从长颈漏斗向瓶内注入60℃的热水至恰好没过白磷;
④从右侧导管向瓶内通入空气至白磷露出水面后关闭活塞。
(1)若实验中观察到在进行步骤③后白磷不燃烧,而进行步骤④后白磷燃烧;由此可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2)白磷充分燃烧后熄灭,一段时间后,瓶内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3)氧气浓度传感器测得实验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变化如图乙所示。若在如图丙所示实验中,利用倒吸入瓶中水的体积除以瓶内空气的体积计算得到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据图乙曲线判断此计算结果是否准确并说明理由。   。
26.(2024八下·拱墅期末)研究表明,植物的蒸腾作用与其耐热性密切相关。小乐拟通过研究某品种耐热辣椒的蒸腾作用来探寻其耐热机理。
(1)小乐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一组实验,若要验证某品种耐热辣椒体内水分主要是由叶片散失的,则应选择   (选填字母),预期的实验现象是   。
(2)小乐将生长状况一致的该品种耐热辣椒置于能控制光照、温度和湿度等条件的人工气候箱中培养,定时测量其蒸腾速率,结果如图乙所示。
①本实验的自变量为   和处理时间,其他环境条件相同且适宜。
②试根据如图乙所示的实验结果,分析该品种耐热辣椒的耐热机理。   。
27.(2024八下·拱墅期末)如图甲所示为发光二极管(LED)及其符号,它具有单向导电性,当电流从“+”极流入时会发光,当电流从“-”极流入时不会发光。小乐利用两个相同的发光二极管设计了如图乙所示装置来研究“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其实验步骤及现象如表所示: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① 条形磁铁水平放置在玻璃管左侧,S极向右快速插入玻璃管 A发光,B不发光
② 将插入玻璃管中的条形磁铁,快速向左拉出 A不发光,B发光
③ 条形磁铁水平放置在玻璃管左侧,待填____极向右快速插入玻璃管 A不发光,B发光
(1)实验中,将两个相同的发光二极管反向并联的目的是   。
(2)根据①②可得出:感应电流的方向与   有关。
(3)若根据①③可得出: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场方向有关。补全③的实验步骤。   。
(4)分析实验结果,通电螺线管产生的磁场对条形磁体的运动会产生   (选填“推动”或“阻碍”)作用。
四、综合题(共33分)
28.(2024八下·拱墅期末)人们对相对原子质量的认识经历了不断修正和完善的过程。
材料一:19世纪初,有科学家认为:氢是母体,其他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理论上都是氢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整数倍。
材料二:1886年,英国科学家克鲁克斯大胆假设:同一元素的原子,可以有不同的相对原子质量。某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其不同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平均值。
材料三:1961年,国际上采用碳-12原子质量的1/12,作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确定各种同位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某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其各种同位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乘以各自在该元素中所占的百分比之和。
(1)下列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不支持材料一的是____
A.O-16 B.Cl-35.5 C.Ag-108
(2)在克鲁克斯的假设中,同一元素的原子,可以有不同的相对原子质量。这是因为原子结构中的某种微粒数不同,该微粒的名称是   。
(3)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5.5,自然界氯元素仅有35C1和37C1两种同位素原子。根据材料三可以推出,氯元素中,35Cl和37Cl这两种同位素原子的个数之比为   。
29.(2024八下·拱墅期末)海水稻是由袁隆平团队研发的一种水稻品种。如图甲所示的①②③分别表示海水稻所进行的某项生理活动,如图乙所示为海水稻根尖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海水稻的各项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是由图甲所示的   (填写序号)提供的,能促进无机盐在植物体内运输的是   (填写序号)。
(2)耐盐碱是海水稻的特点之一。海水稻通过如图乙所示的[   ]   (填写序号和结构名称)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其吸水时,根毛细胞细胞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土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3)若在种植过程中发现海水稻的茎秆细弱、易倒伏,则应及时补施   肥。
30.(2024八下·拱墅期末)如图甲所示为某款无接触式的热风干手器,当手位于出风口下方时,可吹出热风。其内部电路由控制电路和工作电路两部分组成,简化电路如图乙所示。
(1)由图乙可知,接线柱   (选填“A”或“B”)接的是火线,电磁铁的上端为   极。
(2)当手位于出风口下方时,光敏电阻R的阻值   (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衔铁被吸下,工作电路开始工作。
(3)为了满足出风口吹出热风,则加热申阻丝、风扇和出风口三者的位置,从上往下依次是____。
A.加热电阻丝、风扇、出风口 B.风扇、加热电阻丝、出风口
31.(2024八下·拱墅期末)二氧化碳是引起全球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我国政府承诺:中国将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阅读《温室效应是什么》科普短文(节选),回答问题。
世界上,宇宙中任何物体都辐射电磁波。物体温度越高,辐射的波长越短。太阳表面温度约6000K,它发射的电磁波长很短,称为太阳短波辐射(其中包括从紫到红的可见光)。地面在接受太阳短波辐射而增温的同时,也时时刻刻向外辐射电磁波而冷却。地球发射的电磁波长因为温度较低而较长,称为地面长波辐射。短波辐射和长波辐射在经过地球大气时的遭遇是不同的: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几乎是透明的,却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大气在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同时,它自己也向外辐射波长更长的长波辐射(因为大气的温度比地面更低)。其中向下到达地面的部分称为逆辐射。地面接受逆辐射后就会升温,或者说大气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这就是大气温室效应的原理。
大气中每种气体并不是都能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地球大气中起温室作用的气体称为温室气体,主要有二氧化碳(CO2)和甲烷(CH4)等。它们几乎吸收地面发出的所有的长波辐射,其中只有一个很窄的区段吸收很少,因此称为“窗区”。地球主要正是通过这个窗区把从太阳获得的热量中的70%又以长波辐射形式返还宇宙空间,从而维持地面温度不变,温室效应主要是因为人类活动增加了温室气体的数量和品种,使这个70%的数值下降,留下的余热使地球变暖的。
(1)小乐根据科普短文建立了大气温室效应的模型,如图甲所示,其中表示逆辐射的是   (选填“①”或“②”)。
(2)小乐设计了如图乙所示实验验证CO2为温室气体。辐射源通过装有不同气体的扁玻璃瓶后,在热成像仪上成像,测量得到热成像图的温度结果如表所示:
待测气体 干燥的CO2 干燥的O2 干燥的空气 湿润的空气 干燥的甲烷
热成像图的温度/℃ 64.0 81.6 82.6 72.4 X
由表可知,CO2、O2、H2O三种气体,吸收长波辐射的能力最弱的是____。甲烷是温室气体,则X可能是____。
A.81.2 B.84.3 C.62.8
32.(2024八下·拱墅期末)碳中和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使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与吸收总量平衡,实现“零排放”,如图甲所示。实现碳中和通常可采取如下措施:
碳减排:减少人类生产和生活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碳吸收:①利用植物光合作用,②利用碳捕捉与封存技术。
(1)下列做法不能实现“碳减排”的是____。
A.加高烟囱排放工业废气 B.推进新能源汽车使用
C.废弃物分类投放并回收利用 D.养成节约用电习惯
(2)实际生产中,常用NaOH溶液来“捕捉”二氧化碳。其流程如图乙所示(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
分离器中发生的反应:CaO+H2O=Ca(OH)2,Ca(OH)2+Na2CO3=CaCO3↓+2NaOH。
①该技术中被循环利用的物质有   。
②若现有溶质质量分数为10.6%的Na2CO3溶液100千克,求完全反应后,理论上可生成CaCO3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物质名称和化学式书写的知识判断。
【解答】氧化镁的化学式为MgO,硝酸铵的化学式为NH4NO3,铜的化学式为Cu,氯酸钾的化学式KClO3,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2.【答案】D
【知识点】离子的书写与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离子的形成过程来分析。
【解答】 氢原子中的质子数为1,核外有1个电子,当氢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后就会形成氢负离子(H-),其核外电子数为2。
故选A。
3.【答案】C
【知识点】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磁场和磁感线
【解析】【分析】 A.磁感线实际不存在,是为了描述磁场的分布假想的曲线;
B.磁体磁极位置磁性最强,中间位置磁性最弱;
CD.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解答】 A.指南鱼被磁化后,周围存在磁场,而磁感线实际不存在,是为了描述磁场的分布假想的曲线,故A错误;
B.指南鱼是一个磁体,磁极的位置在鱼头和鱼尾,两个磁极位置的磁性最强,中间最弱,故B错误;
C.地磁场的南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地磁场的北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如图所示,指南鱼鱼尾指向南方,即地磁场的北极,故C正确;
D.异名磁极相互吸引,指南鱼的鱼头是N极,若用磁体的N极靠近鱼头,会相互排斥,故D错误。
故选C。
4.【答案】C
【知识点】茎的形态结构;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木质茎的结构组成部分:表皮: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隙比较小,起支持作用。韧皮部:在茎的横切面上呈环状排列,其中含有韧皮纤维和疏导有机物的筛管。形成层:呈环状排列,细胞扁平,能不断进行细胞分裂,产生子细胞。子细胞能吸收营养物质,从而不断长大,向外形成韧皮部,向内形成木质部,使茎加粗。水稻、小麦、竹类等植物没有形成层,因此,它们的茎不能加粗生长。木质部包括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和木纤维(坚硬)髓:细胞壁比较薄,常有贮藏营养物质的功能。
【解答】 如图所示为给树木打针输液(水和无机盐)的情形。则针头应插入到 木质部,因为木质部中有导管,负责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故答案为:C
5.【答案】B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解析】【分析】 根据硫和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以及注意事项来分析。
【解答】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故A错误;
B.硫在氧气中燃烧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都会放出大量的热,故B正确;
C.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故C错误;
D.硫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有毒,瓶内水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气体,防止造成空气污染,故D错误。
故选B。
6.【答案】D
【知识点】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分析影响电磁铁磁场强弱的哪个因素不同即可。
【解答】 由图知,A、B两电磁铁串联,所以通过A、B两电磁铁的电流相等;A的线圈匝数明显比B的线圈匝数多,实验观察到电磁铁A吸引大头针的数目比B多,所以此实验说明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有关。
故选D。
7.【答案】A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A.根据反应中试管口向下倾斜的目的判断;
BCD.根据土壤的组成的知识判断。
【解答】 A.为了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加热固体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所以,图甲实验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目的是防止试管炸裂,故A错误符合题意;
B.试管壁上的小水珠来自土壤,加热过程中土壤中的水分变成水蒸气,从土壤中挥发出来,当水蒸气遇到较冷的试管壁时便液化为小水珠。所以,图甲实验试管壁出现小水珠,说明土壤中存在水分,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在进行土壤成分分析的实验时,取一定质量的干燥土壤可以确保实验结果不受土壤中原有水分的影响,从而更准确地分析土壤中的其它成分,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有机物能够燃烧,加热干燥土壤时,土壤质量减小,能证明土壤中存在有机物,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8.【答案】D
【知识点】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
【解析】【分析】A.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分析;
B.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分析;
C.根据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分析;
D.根据二氧化碳气体的验满方法分析。
【解答】 A.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试管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故B正确不合题意;
C.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时,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9.【答案】B
【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元素符号周围数字的含义判断。
【解答】A.2H表示2个氧原子,故A错误;
B.H2表示1个氢分子中氢原子的个数为2个,故B正确;
C.2H表示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故C错误;
D.Cu2+表示铜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故D错误。
故选B。
10.【答案】D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
【解析】【分析】 根据α粒子轰击金属箔实验的现象以及对此作出的推断进行分析。
【解答】 A.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属箔,大多数α粒子不改变原来的方向直接通过,说明原子中原子核的体积很小,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属箔,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回来,说明α粒子碰到的原子核的质量比较大,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属箔,有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回来,说明α粒子碰到的原子核带正电荷,故C正确不合题意;
D.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属箔,不能证明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1.【答案】A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气孔,叶、茎及其他植物器官上皮上许多小的开孔之一,是植物表皮所特有的结构。气孔通常多存在于植物体的地上部分,尤其是在叶表皮上,在幼茎、花瓣上也可见到,但多数沉水植物则没有。
狭义上常把保卫细胞之间形成的凸透镜状的小孔称为气孔。保卫细胞区别于表皮细胞是结构中含有叶绿体,只是体积较小,数目也较少,片层结构发育不良,但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糖类物质。有时也伴有与保卫细胞相邻的2—4个副卫细胞。把这些细胞包括在内是广义的气孔(或气孔器)。紧接气孔下面有宽的细胞间隙(气室)。气孔在碳同化、呼吸、蒸腾作用等气体代谢中,成为空气和水蒸气的通路,其通过量是由保卫细胞的开闭作用来调节,在生理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解答】A. ②气孔是两个①保卫细胞之间的小孔 ,A正确;
B. ③是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是透明的,B错误;
C. 当①吸水膨胀时,②气孔打开,C错误;
D. ②气孔的开闭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影响光合作用所需要的二氧化碳和水分的量,D错误;
故答案为:A
12.【答案】C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A.根据物质的组成来分析;
B.根据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来分析;
C.根据物质的组成来分析;
D.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解答】 A.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低钠盐中的钠指的是钠元素,故A错误;
B.氯化钠是由钠离子与氯离子构成的,氯化钠的化学性质由钠离子与氯离子保持,故B错误;
C.氯化钾是由钾元素和氯元素组成的,故C正确;
D.在碘酸钾(KIO3)中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碘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1)+x+(-2)×3=0,解得:x=+5,故D错误。
故选C。
13.【答案】A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根据微观反应示意图以及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推断。
【解答】根据图片得到:
则反应前有:6个氧原子、2个硫原子和1个碳原子,反应后有:2个氧原子、1个碳原子,则2X中含有2个硫原子与4个氧原子,因此X的化学式为SO2。
故选A。
14.【答案】A
【知识点】家庭电路的故障分析
【解析】【分析】如果接触的是火线,测电笔氖管会发光;灯不亮的原因可能是断路或者短路,结合测电笔检测时氖管的发光情况判断具体的故障位置。
【解答】 当测电笔的笔尖接触电线时,氖管发光,表示接触的是火线;闭合开关S1和S2,只有L2发光,说明L2支路为通路,则从保险丝→a→b→S2→L2→d→c点左侧的零线都没有断路;
用测电笔测a、b、c、d四个接线点,发现只有在c、d点氖管不发光,说明零线是完好的;而L1不亮,说明灯泡L1断路了。
故选A。
15.【答案】C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氧循环、碳循环和氮循环
【解析】【分析】A.根据物质的分类来分析;
B.根据碳-氧循环的意义来分析;
C.根据能量转化来分析;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
【解答】 A.二氧化碳是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二氧化碳与水在光照的条件下在叶绿体内合成葡萄糖并释放氧气,则Y是葡萄糖,葡萄糖属于有机物,故A正确不合题意;
B.碳循环和氧循环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把二氧化碳和水在光照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气和葡萄糖的过程,该过程中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故C错误符合题意;
D.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两种循环不会使自然界中的氧原子总数增加,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16.【答案】(1)O
(2)C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
【解析】【分析】(1)根据元素周期表排布规律:同一周期原子的原子序数从左到右逐渐增加。
(2)A.同一周期原子的原子序数从左到右逐渐增加;
B.根据不同种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C.在元素周期表中,每行元素为一个周期。
【解答】 (1)根据元素周期表排布规律:同一周期原子的原子序数从左到右逐渐增加。N的原子序数为7,则①的原子序数为8,为氧元素;
(2)A.根据元素周期表排布规律:同一周期原子的原子序数从左到右逐渐增加,所以原子序数:③>②,故A错误;
B.根据不同种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①②不是同种元素,所以质子数不相等,即电子数不相等,故B错误;
C.根据元素周期表,②和③处于同一周期,故C正确。
故选C。
17.【答案】(1)短路;灭火毯
(2)火
【知识点】基本电路与电路图;燃烧与灭火
【解析】【分析】 (1)①水是导体,水进入插座后会引起短路;
②灭火的方法:①隔绝可燃物;②隔绝氧气;③降低温度。
(2)火线带电,零线不带电,据此分析解答。
(2)人体触电都是由于人体直接或间接与火线连通造成的。
【解答】 (1)①如雨天时,水很容易进入插座内部,引起电路短路,造成电路电流过大而引发火灾。
②若遇到此类火灾,可选择干粉灭火器灭火,则原理为隔绝氧气,这和灭火毯的原理相同。
(2)长期悬挂在室外的电线也容易与窗台或外墙摩擦而损坏绝缘皮,可能导致人体接触到火线,从而引发触电事故。
18.【答案】(1)②
(2)③
【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
【解析】【分析】 呼吸,也作“吸呼”,是指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气体交换的过程。人的呼吸过程包括三个互相联系的环节:外呼吸,包括肺通气和肺换气;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内呼吸,指组织细胞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与组织细胞内的氧化代谢。
【解答】 (1)咳嗽是由于异物侵入呼吸道或呼吸器官发生炎症引起的保护性生理活动。咳嗽时人体胸腔的状态如图甲中的②,因为横膈向上,胸腔变小,胸内气压变大,肺变小,肺内气压变大,气体呼出体外;
(2) 打喷嚏是指鼻黏膜受刺激,急剧吸气,然后很快地由鼻孔喷出并发出声音的现象。如图乙所示曲线中,符合打喷嚏时呼吸特点的是③
故答案为:(1)②(2)③
19.【答案】(1)CaCO3+2HCl=CaCl2+H2O+CO2↑
(2)④③①②③
【知识点】气体装置的装配、连接、选择与气密性检查;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解析】【分析】 (1)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来分析;
(2)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其探究方法来分析
【解答】 (1)实验室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大理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2)本题是验证使石蕊变色的物质是碳酸而不是二氧化碳,所以将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放入广口瓶中,从a端通二氧化碳,此时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不变色;然后再从b端通氮气将广口瓶中的二氧化碳排出,接着从分液漏斗中滴加适量水,纸花仍不变色;最后再从a端通入二氧化碳,此时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变红,故答案为:④③①②③。
20.【答案】(1)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2)乙
(3)对调磁极;改变甲的转动方向。
【知识点】电磁感应;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的判断
【解析】【分析】 (1)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会产生感应电流,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发电机就是利用该原理来工作的。
(2)通电导体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电动机就是利用该原理来工作的。
(3)电动机转动的方向与磁场方向和电流方向有关。
【解答】 (1)上述过程中,甲装置中的线圈转动时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则甲中的能量转化是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2)当甲中产生的电流经过乙中的线圈时发生转动,则乙装置相当于电动机。
(3)写出2种使乙装置的线圈沿逆时针方向转动的方法:对调磁极;改变甲的转动方向。
21.【答案】(1)90:5:16
(2)6.4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 (1)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
(2)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该化合物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
【解答】 (1)根据化学式 C15H10O2 可知,黄酮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1×10):(16×2)=90:5:16。
(2)44.4g黄酮素中含有的氧元素质量为44.4g××100%=6.4g。
22.【答案】(1)防止种子外的微生物呼吸作用对本实验的影响
(2)能,因为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的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吸收了,所以试管中的气压会变小,所以红色水滴会移动;煮熟的种子属于死的种子,不会进行呼吸作用;
(3)氧气
【知识点】植物的呼吸作用
【解析】【分析】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生物利用氧气和有机物,在活细胞,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解答】(1) 将种子消毒后再进行实验,其目的是防止种子外的微生物呼吸作用对本实验的影响
(2) 判断小欢的观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能,因为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的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吸收了,所以试管中的气压会变小,所以红色水滴会移动;煮熟的种子属于死的种子,不会进行呼吸作用;
(3) 静置一段时间后,①中红色水滴会向右移动,是因为试管内的氧气减少,产生的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吸收的,而导致试管内气压减小的缘故。
故答案为:(1)防止种子外的微生物呼吸作用对本实验的影响(2)能,因为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的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吸收了,所以试管中的气压会变小,所以红色水滴会移动;煮熟的种子属于死的种子,不会进行呼吸作用;(3)氧气
23.【答案】(1)为了耗尽叶片中原有的有机物
(2)bca
(3)AB;光合作用能够制造淀粉等有机物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光合作用的原理
【解析】【分析】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利用氧气和有机物,在活细胞,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解答】(1) 进行步骤①的目的是为了耗尽叶片中原有的有机物;
(2) 进行步骤③,需对叶片进行处理,其正确顺序应为图乙中的: bca,因为色素可以溶解在酒精等有机溶剂中;
(3) 对比叶片的AB两个区域,可知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此外,该实验还能得出的结论是光合作用能够制造淀粉等有机物,因为淀粉可以使碘液变蓝色。
故答案为:(1)为了耗尽叶片中原有的有机物(2)bca(3)AB;光合作用能够制造淀粉等有机物
24.【答案】(1)BE;
(2)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a
【知识点】制取氧气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
【解析】【分析】 (1)①根据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的状态确定发生装置,根据气体的性质选择收集方法;
②根据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确定反应的方程式。
(2)①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接触时反应进行,分开时反应结束;
②通过导气管在水中的气泡生成速度确定生成氧气的速度。
【解答】 (1)①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较纯净的氧气,需要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用排水法收集的氧气较纯净,则发生和收集装置应选用图甲中的:BE;
②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①根据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的原理,设计如图乙所示的家庭简易制氧机制取氧气。该简易制氧机可通过上下推拉铜丝,使MnO2与H2O2溶液接触或分离,从而达到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的目的。
②为了更好地监测氧气的流速,可将右侧饮料瓶中导管a延长伸入水面以下,由气泡的速率来判断氧气的流速。
25.【答案】(1)与氧气接触
(2)长颈漏斗中的液面下降,瓶内液面上升。
(3)不准确,是因为白磷不能把瓶内氧气耗尽。
【知识点】燃烧与灭火
【解析】【分析】(1)根据描述分析哪个燃烧的条件不同即可;
(2)白磷燃烧消耗氧气,会造成集气瓶内气压减小,据此分析长颈漏斗内液面的位置变化和集气瓶内液面的变化;
(3)根据图像分析白磷熄灭时氧气是否完全消耗即可。
【解答】 (1)若实验中观察到在进行步骤③后白磷不燃烧(与氧气隔绝),而进行步骤④后白磷燃烧(与氧气接触),由此可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与氧气接触。
(2)白磷充分燃烧后熄灭,一段时间后,瓶内能观察到的现象是长颈漏斗中的液面下降,瓶内液面上升(白磷熄灭后温度下降、瓶内氧气消耗)。
故答案为:
(3)据图乙曲线可知,当反应结束时瓶内氧气的体积分数还有4%,因此此计算结果不准确,是因为白磷不能把瓶内氧气耗尽。
26.【答案】(1)BD;装置D中塑料袋内无水珠,或者水珠很少,B中很多水珠
(2)温度;温度过高,关闭部分气孔,有助于减少水分的散失,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从而使其能够适应高温环境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 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汽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是与物理学的蒸发过程不同,蒸腾作用不仅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而且还受植物本身的调节和控制,因此它是一种复杂的生理过程。其主要过程为:土壤中的水分→根毛→根内导管→茎内导管→叶内导管→气孔→大气.植物幼小时,暴露在空气中的全部表面都能蒸腾。
【解答】(1) 小乐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一组实验,若要验证某品种耐热辣椒体内水分主要是由叶片散失的,则应选择BD(选填字母),可以防止土壤中的水蒸发,对本实验造成干扰,预期的实验现象是装置D中塑料袋内无水珠,或者水珠很少,B中很多水珠;
(2)①本实验的自变量为温度和处理时间,其他环境条件相同且适宜。
②试根据如图乙所示的实验结果,分析该品种耐热辣椒的耐热机理。温度过高,关闭部分气孔,有助于减少水分的散失,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从而使其能够适应高温环境
故答案为:(1)BD;装置D中塑料袋内无水珠,或者水珠很少,B中很多水珠(2)温度;温度过高,关闭部分气孔,者有助于减少水分的散失,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从而使其能够适应高温环境
27.【答案】(1)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2)导体切割磁感线的方向
(3)条形磁铁水平放置在玻璃管左侧,N极向右快速插入玻璃管,观察两灯的发光情况
(4)阻碍
【知识点】产生电磁感应现象的条件和规律
【解析】【分析】 (1)根据LED灯的工作特点分析;
(2)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可得出结论。
(3)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跟磁场方向之间的关系,需要保证导体运动方向不变,只改变磁场的方向;
(4)实验表明:通电螺线管产生的磁场方向和外界磁场的变化是相反的。
【解答】 (1)LED灯具有单向导电性,实验中选用LED灯是为了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2)由①②可知,条形磁铁先是S极向右快速插入玻璃管,然后快速向左拉出,导体切割磁感线的方向不同,产生的感应电流方向不同,可以得出: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导体切割磁感线的方向有关;
(3)若想要证明“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场方向有关”,在做了上述操作①后,还应该补做的实验操作是条形磁铁水平放置在玻璃管左侧,N极向右快速插入玻璃管,观察两灯的发光情况;
(4)通电螺线管产生的磁场方向和外界磁场的变化是相反,通电螺线管产生的磁场对条形磁体的运动产生阻碍作用。
28.【答案】(1)B
(2)中子
(3)3:1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
【解析】【分析】 (1)根据材料一氢是母体,其他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理论上都是氢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整数倍分析;
(2)同一元素的原子质子数肯定相同,而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据此分析解答;
(3)根据氯元素的两种同位素原子及所占的百分比分析
【解答】 (1)根据材料一氢是母体,其他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理论上都是氢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整数倍,而Cl-35.5不是氢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整数倍,故选B;
(2)同一元素的原子,可以有不同的相对原子质量,这是因为原子结构中的某种微粒数不同,该微粒的名称是中子;
(3)设35Cl和37Cl这两种同位素原子的个数比为x:y,则35x+37y=35.5(x+y),x:y=3:1。
29.【答案】(1)③;②
(2)a;成熟区;大于
(3)钾
【知识点】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盐与化肥
【解析】【分析】 (1)①植物的呼吸作用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光合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从植物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故图甲中的①表示光合作用,②表示蒸腾作用,③表示呼吸作用。
(2)图乙中a是成熟区,b是伸长区,c是分生区,d是根冠。
(3)根据氮磷钾对植物生长的作用解答。
【解答】 (1)由于呼吸作用能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故海水稻的各项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由图中生理活动③呼吸作用提供。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从植物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蒸腾作用是根吸水的动力,促进了水和无机盐的运输。故在海水稻的生理活动中,能促进无机盐在植物体内运输的是②蒸腾作用。
(2)①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这主要取决于细胞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和植物细胞细胞液的浓度的大小。当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吸水;当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失水。“海水稻”通过a成熟区吸收土壤中的水分;
②其吸水时,根毛细胞细胞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土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3)含氮的无机盐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繁叶茂;含磷的无机盐可以促进幼苗的发育和花的开放,使果实、种子提早成熟;含钾的无机盐使植物茎秆健壮,促进淀粉的形成与运输,具有抗倒伏的作用。因此某农民发现自己地里的甘蔗茎秆细弱,易倒伏,则他应该补施钾肥。
30.【答案】(1)A;N
(2)减小
(3)B
【知识点】电磁铁的其他应用;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和电流方向的判断;家庭电路的组成与连接
【解析】【分析】 (1)①为了用电安全,用电器的开关应该与火线相连;
②根据安培定则可知电磁继电器中电磁铁的上端为哪极;
(2)手伸入舱内,衔铁被吸下,工作电路开始工作,说明电路中的电流增大,导致电磁铁的磁性增强,根据欧姆定律和电阻的串联可知电阻R的阻值变化;
(3)根据出风口向下吹热风分析解答。
【解答】(1) ①家庭电路中,开关必须在火线与用电器之间,工作电路的两个静触点相当于开关,所以接线柱A应该接的火线,接线柱B接的是零线;
②线圈上电流方向向右。右手握住螺线管,弯曲的四指指尖向右,此时大拇指指向上端,则上端为为N极;
(2)手伸入舱内,衔铁被吸下,工作电路开始工作,说明电路中的电流增大,导致电磁铁的磁性增强,由欧姆定律可知控制电路的总电阻减小,根据串联电路电阻规律可知光敏电阻R的阻值减小;
(3)根据甲图可知,出风口在最下方,则向下吹热风,则从上到下依次为风扇、加热电阻丝和出风口,故选B。
31.【答案】(1)②
(2)C
【知识点】认识科学
【解析】【分析】 (1)根据向下到达地面的部分称为逆辐射进行分析。
(2)根据热成像的温度越高,透过扁塑料瓶的长波辐射越强,温室气体对长波辐射吸收能力比较强进行分析。
【解答】 (1)大气在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同时,它自己也向外辐射波长更长的长波辐射(因为大气的温度比地面更低)。其中向下到达地面的部分称为逆辐射。地面接受逆辐射后就会升温,如图甲所示,其中表示逆辐射的是②;
(2)热成像的温度越高,透过扁塑料瓶的长波辐射越强,即塑料瓶内气体吸收长波辐射能力越弱,湿润的空气比干燥的空气温度低,说明水能有效的吸收长波辐射,故三种气体吸收长波辐射的能力最弱的为O2;温室气体对长波辐射吸收能力比较强,透过扁平塑料瓶的长波辐射较少,热成像仪温度应该比干燥氧气、干燥空气和湿润空气低,故甲烷是温室气体,则X可能是62.8。
32.【答案】(1)A
(2)①氢氧化钠和氧化钙;②10kg。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 (1)对各个选项中的措施进行分析,确定是否会减小碳排放即可。
(2)高温条件下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解答】 (1)根据题意可知,推进新能源汽车使用、废弃物分类投放并回收利用和养成节约用电习惯,都能减小碳排放,故B、C、D不合题意;
加高烟囱排放工业废气,只会改变碳排放的位置,不能改变碳排放的量,故A符合题意。
故选A。
(2)①该技术中被循环利用的物质有氢氧化钠和氧化钙,是因为两种物质既是反应物也是生成物。
②设理论上可生成CaCO3的质量是x。
Ca(OH)2+Na2CO3=CaCO3↓+2NaOH
106 100
100kg×10.6% x

解得:x=10kg。
1 / 1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科学期末教学质量调研试题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24八下·拱墅期末)小乐制作的试剂标签如下所示,其中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物质名称和化学式书写的知识判断。
【解答】氧化镁的化学式为MgO,硝酸铵的化学式为NH4NO3,铜的化学式为Cu,氯酸钾的化学式KClO3,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2.(2024八下·拱墅期末)近日,我国科学家利用氢化镧成功研发出首个室温环境下超快氢负离子导体,这一成果将为未来新能源的发展带来革命性的突破。一个氢负离子(H-)的核外电子数为(  )
A.-1 B.0 C.1 D.2
【答案】D
【知识点】离子的书写与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离子的形成过程来分析。
【解答】 氢原子中的质子数为1,核外有1个电子,当氢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后就会形成氢负离子(H-),其核外电子数为2。
故选A。
3.(2024八下·拱墅期末)将裁成鱼形的薄铁叶(鱼的腹部略下凹)烧热后放在地磁场中磁化,可制成指南鱼。使用时,将其放入水中,指南鱼可漂浮在水面上,静止时鱼头指向北方,如图所示。则指南鱼(  )
A.周围存在磁感线 B.各部分磁性强弱相同
C.鱼尾指向地磁场的北极 D.鱼头会和磁体的N极相互吸引
【答案】C
【知识点】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磁场和磁感线
【解析】【分析】 A.磁感线实际不存在,是为了描述磁场的分布假想的曲线;
B.磁体磁极位置磁性最强,中间位置磁性最弱;
CD.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解答】 A.指南鱼被磁化后,周围存在磁场,而磁感线实际不存在,是为了描述磁场的分布假想的曲线,故A错误;
B.指南鱼是一个磁体,磁极的位置在鱼头和鱼尾,两个磁极位置的磁性最强,中间最弱,故B错误;
C.地磁场的南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地磁场的北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如图所示,指南鱼鱼尾指向南方,即地磁场的北极,故C正确;
D.异名磁极相互吸引,指南鱼的鱼头是N极,若用磁体的N极靠近鱼头,会相互排斥,故D错误。
故选C。
4.(2024八下·拱墅期末)如图所示为给树木打针输液(水和无机盐)的情形。则针头应插入到(  )
A.韧皮部 B.形成层 C.木质部 D.髓
【答案】C
【知识点】茎的形态结构;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木质茎的结构组成部分:表皮: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隙比较小,起支持作用。韧皮部:在茎的横切面上呈环状排列,其中含有韧皮纤维和疏导有机物的筛管。形成层:呈环状排列,细胞扁平,能不断进行细胞分裂,产生子细胞。子细胞能吸收营养物质,从而不断长大,向外形成韧皮部,向内形成木质部,使茎加粗。水稻、小麦、竹类等植物没有形成层,因此,它们的茎不能加粗生长。木质部包括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和木纤维(坚硬)髓:细胞壁比较薄,常有贮藏营养物质的功能。
【解答】 如图所示为给树木打针输液(水和无机盐)的情形。则针头应插入到 木质部,因为木质部中有导管,负责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故答案为:C
5.(2024八下·拱墅期末)如图所示,硫、铁在氧气中燃烧,相同之处是(  )
A.都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B.反应都放出大量热量
C.生成物都是固体
D.集气瓶底部的水都是为了防止集气瓶被炸裂
【答案】B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解析】【分析】 根据硫和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以及注意事项来分析。
【解答】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故A错误;
B.硫在氧气中燃烧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都会放出大量的热,故B正确;
C.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故C错误;
D.硫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有毒,瓶内水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气体,防止造成空气污染,故D错误。
故选B。
6.(2024八下·拱墅期末)用两枚相同的铁钉、滑动变阻器、干电池、开关和导线组成如图所示电路进行实验。闭合开关,观察到电磁铁A吸引大头针的数目比电磁铁B多,多次实验,结果相同。此实验说明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一个因素是(  )
A.电磁铁极性 B.电流大小 C.电流方向 D.线圈匝数
【答案】D
【知识点】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分析影响电磁铁磁场强弱的哪个因素不同即可。
【解答】 由图知,A、B两电磁铁串联,所以通过A、B两电磁铁的电流相等;A的线圈匝数明显比B的线圈匝数多,实验观察到电磁铁A吸引大头针的数目比B多,所以此实验说明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有关。
故选D。
7.(2024八下·拱墅期末)如图所示为研究土壤成分的实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图甲实验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目的是利于气体排出
B.图甲实验试管内壁出现水珠,说明土壤中存在水分
C.图乙实验应取一定质量充分干燥的土壤,目的是排除水的干扰
D.图乙实验通过土壤颜色和质量的变化,说明土壤中存在有机物
【答案】A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A.根据反应中试管口向下倾斜的目的判断;
BCD.根据土壤的组成的知识判断。
【解答】 A.为了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加热固体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所以,图甲实验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目的是防止试管炸裂,故A错误符合题意;
B.试管壁上的小水珠来自土壤,加热过程中土壤中的水分变成水蒸气,从土壤中挥发出来,当水蒸气遇到较冷的试管壁时便液化为小水珠。所以,图甲实验试管壁出现小水珠,说明土壤中存在水分,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在进行土壤成分分析的实验时,取一定质量的干燥土壤可以确保实验结果不受土壤中原有水分的影响,从而更准确地分析土壤中的其它成分,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有机物能够燃烧,加热干燥土壤时,土壤质量减小,能证明土壤中存在有机物,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8.(2024八下·拱墅期末)如图所示为小乐“制取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实验的主要步骤,其中操作有误的是(  )
A.检查气密性 B.加入稀盐酸
C.收集气体 D.验满
【答案】D
【知识点】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
【解析】【分析】A.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分析;
B.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分析;
C.根据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分析;
D.根据二氧化碳气体的验满方法分析。
【解答】 A.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试管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故B正确不合题意;
C.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时,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9.(2024八下·拱墅期末)下列化学用语中,数字“2”的说法正确的是(  )
A.2H表示氢元素的个数为2个
B.H2表示1个氢分子中氢原子的个数为2个
C.2H表示氢原子的核电荷数为2
D.Cu2+表示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答案】B
【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元素符号周围数字的含义判断。
【解答】A.2H表示2个氧原子,故A错误;
B.H2表示1个氢分子中氢原子的个数为2个,故B正确;
C.2H表示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故C错误;
D.Cu2+表示铜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故D错误。
故选B。
10.(2024八下·拱墅期末)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属箔,得到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该实验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原子中原子核的体积很小 B.原子中原子核的质量较大
C.原子中原子核带正电 D.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答案】D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
【解析】【分析】 根据α粒子轰击金属箔实验的现象以及对此作出的推断进行分析。
【解答】 A.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属箔,大多数α粒子不改变原来的方向直接通过,说明原子中原子核的体积很小,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属箔,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回来,说明α粒子碰到的原子核的质量比较大,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属箔,有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回来,说明α粒子碰到的原子核带正电荷,故C正确不合题意;
D.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属箔,不能证明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1.(2024八下·拱墅期末)如图所示为植物叶片气孔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②气孔是两个①保卫细胞之间的小孔
B.③是表皮细胞,内含叶绿体
C.当①吸水膨胀时,②气孔关闭
D.②气孔的开闭不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
【答案】A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气孔,叶、茎及其他植物器官上皮上许多小的开孔之一,是植物表皮所特有的结构。气孔通常多存在于植物体的地上部分,尤其是在叶表皮上,在幼茎、花瓣上也可见到,但多数沉水植物则没有。
狭义上常把保卫细胞之间形成的凸透镜状的小孔称为气孔。保卫细胞区别于表皮细胞是结构中含有叶绿体,只是体积较小,数目也较少,片层结构发育不良,但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糖类物质。有时也伴有与保卫细胞相邻的2—4个副卫细胞。把这些细胞包括在内是广义的气孔(或气孔器)。紧接气孔下面有宽的细胞间隙(气室)。气孔在碳同化、呼吸、蒸腾作用等气体代谢中,成为空气和水蒸气的通路,其通过量是由保卫细胞的开闭作用来调节,在生理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解答】A. ②气孔是两个①保卫细胞之间的小孔 ,A正确;
B. ③是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是透明的,B错误;
C. 当①吸水膨胀时,②气孔打开,C错误;
D. ②气孔的开闭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影响光合作用所需要的二氧化碳和水分的量,D错误;
故答案为:A
12.(2024八下·拱墅期末)如图所示为某品牌低钠盐包装袋上的标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低钠盐中的钠指的是钠原子
B.氯化钠的化学性质由氯化钠分子保持
C.氯化钾是由钾.元素和氯元素组成的
D.碘酸钾(KIO3)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答案】C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A.根据物质的组成来分析;
B.根据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来分析;
C.根据物质的组成来分析;
D.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解答】 A.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低钠盐中的钠指的是钠元素,故A错误;
B.氯化钠是由钠离子与氯离子构成的,氯化钠的化学性质由钠离子与氯离子保持,故B错误;
C.氯化钾是由钾元素和氯元素组成的,故C正确;
D.在碘酸钾(KIO3)中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碘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1)+x+(-2)×3=0,解得:x=+5,故D错误。
故选C。
13.(2024八下·拱墅期末)如图所示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据图分析,生成物X的化学式为(  )
A.SO2 B.SO3 C.CS2 D.CO2
【答案】A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根据微观反应示意图以及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推断。
【解答】根据图片得到:
则反应前有:6个氧原子、2个硫原子和1个碳原子,反应后有:2个氧原子、1个碳原子,则2X中含有2个硫原子与4个氧原子,因此X的化学式为SO2。
故选A。
14.(2024八下·拱墅期末)如图所示为家庭电路中的某一部分,小乐在检查电路的过程中发现:闭合开关S1和S2,只有L2发光,用测电笔测a、b、c、d四个接线点,发现只有在c、d点氰管不发光,若电路中只有一处故障,则可能是(  )
A.L1断路 B.零线断路 C.ab间断路 D.cd间断路
【答案】A
【知识点】家庭电路的故障分析
【解析】【分析】如果接触的是火线,测电笔氖管会发光;灯不亮的原因可能是断路或者短路,结合测电笔检测时氖管的发光情况判断具体的故障位置。
【解答】 当测电笔的笔尖接触电线时,氖管发光,表示接触的是火线;闭合开关S1和S2,只有L2发光,说明L2支路为通路,则从保险丝→a→b→S2→L2→d→c点左侧的零线都没有断路;
用测电笔测a、b、c、d四个接线点,发现只有在c、d点氖管不发光,说明零线是完好的;而L1不亮,说明灯泡L1断路了。
故选A。
15.(2024八下·拱墅期末)如图所示为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简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从分类的角度看,CO2属于氧化物,Y属于有机物
B.从平衡的角度看,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含量基本不变
C.从能量的角度看,两种循环都只涉及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D.从微观的角度看,两种循环不会使自然界中的氧原子总数增加
【答案】C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氧循环、碳循环和氮循环
【解析】【分析】A.根据物质的分类来分析;
B.根据碳-氧循环的意义来分析;
C.根据能量转化来分析;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
【解答】 A.二氧化碳是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二氧化碳与水在光照的条件下在叶绿体内合成葡萄糖并释放氧气,则Y是葡萄糖,葡萄糖属于有机物,故A正确不合题意;
B.碳循环和氧循环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把二氧化碳和水在光照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气和葡萄糖的过程,该过程中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故C错误符合题意;
D.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两种循环不会使自然界中的氧原子总数增加,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二、填空题(共34分)
16.(2024八下·拱墅期末)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科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所示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①②③表示三种不同的元素。据图回答问题:
(1)①表示的是   元素。
(2)关于①②③三种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
A.原子序数③<②
B.核外电子数①=②
C.②和③处于同一周期
【答案】(1)O
(2)C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
【解析】【分析】(1)根据元素周期表排布规律:同一周期原子的原子序数从左到右逐渐增加。
(2)A.同一周期原子的原子序数从左到右逐渐增加;
B.根据不同种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C.在元素周期表中,每行元素为一个周期。
【解答】 (1)根据元素周期表排布规律:同一周期原子的原子序数从左到右逐渐增加。N的原子序数为7,则①的原子序数为8,为氧元素;
(2)A.根据元素周期表排布规律:同一周期原子的原子序数从左到右逐渐增加,所以原子序数:③>②,故A错误;
B.根据不同种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①②不是同种元素,所以质子数不相等,即电子数不相等,故B错误;
C.根据元素周期表,②和③处于同一周期,故C正确。
故选C。
17.(2024八下·拱墅期末)因电瓶车违规充电而引发的火灾等安全事故频发,给人们敲响警钟。
(1)如图所示,某人将插座从室内悬挂到室外给电瓶车充电,这种“飞线”充电方式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如雨天时,水很容易进入插座内部,引起电路   (选填“短路”或“断路”),造成电路电流过大而引发火灾。若遇到此类火灾,可选择干粉灭火器灭火,在灭火方法上与   (选填“高压水枪”或“灭火毯”)的灭火原理是一样的。
(2)长期悬挂在室外的电线也容易与窗台或外墙摩擦而损坏绝缘皮,可能导致人体接触到   (选填“火”或“零”)线,从而引发触电事故。
【答案】(1)短路;灭火毯
(2)火
【知识点】基本电路与电路图;燃烧与灭火
【解析】【分析】 (1)①水是导体,水进入插座后会引起短路;
②灭火的方法:①隔绝可燃物;②隔绝氧气;③降低温度。
(2)火线带电,零线不带电,据此分析解答。
(2)人体触电都是由于人体直接或间接与火线连通造成的。
【解答】 (1)①如雨天时,水很容易进入插座内部,引起电路短路,造成电路电流过大而引发火灾。
②若遇到此类火灾,可选择干粉灭火器灭火,则原理为隔绝氧气,这和灭火毯的原理相同。
(2)长期悬挂在室外的电线也容易与窗台或外墙摩擦而损坏绝缘皮,可能导致人体接触到火线,从而引发触电事故。
18.(2024八下·拱墅期末)咳嗽、打喷嚏虽属人体正常的生理或病理反应,但其会喷出大量飞沫,而很多病毒、细菌可通过这些飞沫传播出去,故在咳嗽、打喷嚏时应用纸巾等掩住口鼻。
(1)咳嗽是由于异物侵入呼吸道或呼吸器官发生炎症引起的保护性生理活动。咳嗽时人体胸腔的状态如图甲中的   (选填“①”或“②”)。
(2)打喷嚏是指鼻黏膜受刺激,急剧吸气,然后很快地由鼻孔喷出并发出声音的现象。如图乙所示曲线中,符合打喷嚏时呼吸特点的是   (选填“③”或“④”)。
【答案】(1)②
(2)③
【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
【解析】【分析】 呼吸,也作“吸呼”,是指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气体交换的过程。人的呼吸过程包括三个互相联系的环节:外呼吸,包括肺通气和肺换气;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内呼吸,指组织细胞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与组织细胞内的氧化代谢。
【解答】 (1)咳嗽是由于异物侵入呼吸道或呼吸器官发生炎症引起的保护性生理活动。咳嗽时人体胸腔的状态如图甲中的②,因为横膈向上,胸腔变小,胸内气压变大,肺变小,肺内气压变大,气体呼出体外;
(2) 打喷嚏是指鼻黏膜受刺激,急剧吸气,然后很快地由鼻孔喷出并发出声音的现象。如图乙所示曲线中,符合打喷嚏时呼吸特点的是③
故答案为:(1)②(2)③
19.(2024八下·拱墅期末)小乐用如图所示装置,验证能使石蕊溶液变色的物质是碳酸而不是水或二氧化碳。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实验操作的正确顺序是   (按序填写序号,可重复选用)。
①从b端通氮气 ②从分液漏斗中滴加适量水
③从a端通二氧化碳 ④将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放入广口瓶中
【答案】(1)CaCO3+2HCl=CaCl2+H2O+CO2↑
(2)④③①②③
【知识点】气体装置的装配、连接、选择与气密性检查;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解析】【分析】 (1)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来分析;
(2)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其探究方法来分析
【解答】 (1)实验室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大理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2)本题是验证使石蕊变色的物质是碳酸而不是二氧化碳,所以将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放入广口瓶中,从a端通二氧化碳,此时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不变色;然后再从b端通氮气将广口瓶中的二氧化碳排出,接着从分液漏斗中滴加适量水,纸花仍不变色;最后再从a端通入二氧化碳,此时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变红,故答案为:④③①②③。
20.(2024八下·拱墅期末)甲、乙两个装置的线圈abcd、a'b'c'd'分别与电刷A、B、A'、B'紧密接触,两组电刷分别用导线连接,如图所示。用手拨动甲装置的线圈,使之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此时乙装置的线圈也会沿顺时针方向转动。
(1)上述过程中,甲装置中的能量转化是   。
(2)   (选填“甲”或“乙”)装置相当于电动机。
(3)写出2种使乙装置的线圈沿逆时针方向转动的方法。   。
【答案】(1)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2)乙
(3)对调磁极;改变甲的转动方向。
【知识点】电磁感应;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的判断
【解析】【分析】 (1)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会产生感应电流,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发电机就是利用该原理来工作的。
(2)通电导体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电动机就是利用该原理来工作的。
(3)电动机转动的方向与磁场方向和电流方向有关。
【解答】 (1)上述过程中,甲装置中的线圈转动时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则甲中的能量转化是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2)当甲中产生的电流经过乙中的线圈时发生转动,则乙装置相当于电动机。
(3)写出2种使乙装置的线圈沿逆时针方向转动的方法:对调磁极;改变甲的转动方向。
21.(2024八下·拱墅期末)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民间有挂艾草的习俗。艾草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素(化学式为C15H10O2),其药用价值非常高。试计算:
(1)黄酮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填写最简比)。
(2)44.4g黄酮素中含有的氧元素质量为   g。
【答案】(1)90:5:16
(2)6.4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 (1)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
(2)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该化合物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
【解答】 (1)根据化学式 C15H10O2 可知,黄酮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1×10):(16×2)=90:5:16。
(2)44.4g黄酮素中含有的氧元素质量为44.4g××100%=6.4g。
22.(2024八下·拱墅期末)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探究种子的呼吸作用小欢认为:可根据装置①②实验前后质量的变化情况判断种子是否进行了呼吸作用。
小乐认为:可根据装置①②中红色水滴的移动情况,判断种子是否进行了呼吸作用
(1)将种子消毒后再进行实验,其目的是   。
(2)判断小欢的观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
(3)静置一段时间后,①中红色水滴会向右移动,是因为试管内的   (填写化学式)减少,而导致试管内气压减小的缘故。
【答案】(1)防止种子外的微生物呼吸作用对本实验的影响
(2)能,因为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的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吸收了,所以试管中的气压会变小,所以红色水滴会移动;煮熟的种子属于死的种子,不会进行呼吸作用;
(3)氧气
【知识点】植物的呼吸作用
【解析】【分析】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生物利用氧气和有机物,在活细胞,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解答】(1) 将种子消毒后再进行实验,其目的是防止种子外的微生物呼吸作用对本实验的影响
(2) 判断小欢的观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能,因为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的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吸收了,所以试管中的气压会变小,所以红色水滴会移动;煮熟的种子属于死的种子,不会进行呼吸作用;
(3) 静置一段时间后,①中红色水滴会向右移动,是因为试管内的氧气减少,产生的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吸收的,而导致试管内气压减小的缘故。
故答案为:(1)防止种子外的微生物呼吸作用对本实验的影响(2)能,因为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的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吸收了,所以试管中的气压会变小,所以红色水滴会移动;煮熟的种子属于死的种子,不会进行呼吸作用;(3)氧气
三、实验与探究题(共38分)
23.(2024八下·拱墅期末)为了探究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小乐利用银边天竺葵(银边部分的细胞中无叶绿素,呈白色)开展如下实验:
①将银边天竺葵放在黑暗的地方一昼夜。
②如图甲所示,选定一片叶,对其不同区域按表中方式进行处理,然后放在阳光下照射4小时。
③用碘液检验叶片不同区域是否有淀粉生成,相关实验现象如表所示。
叶片区域 实验处理 实验现象
A 绿色部分 不做处理 变蓝
B 银边部分 不做处理 不变蓝
C 银边部分 黑色卡纸遮光 不变蓝
D 绿色部分 黑色卡纸遮光 不变蓝
(1)进行步骤①的目的是   。
(2)进行步骤③,需对叶片进行处理,其正确顺序应为图乙中的:   (按序填写字母)。
(3)对比叶片的   (填写字母)两个区域,可知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此外,该实验还能得出的结论是   。
【答案】(1)为了耗尽叶片中原有的有机物
(2)bca
(3)AB;光合作用能够制造淀粉等有机物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光合作用的原理
【解析】【分析】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利用氧气和有机物,在活细胞,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解答】(1) 进行步骤①的目的是为了耗尽叶片中原有的有机物;
(2) 进行步骤③,需对叶片进行处理,其正确顺序应为图乙中的: bca,因为色素可以溶解在酒精等有机溶剂中;
(3) 对比叶片的AB两个区域,可知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此外,该实验还能得出的结论是光合作用能够制造淀粉等有机物,因为淀粉可以使碘液变蓝色。
故答案为:(1)为了耗尽叶片中原有的有机物(2)bca(3)AB;光合作用能够制造淀粉等有机物
24.(2024八下·拱墅期末)小乐根据不同需求制取氧气,回答问题:
(1)实验室制取氧气: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较纯净的氧气,发生和收集装置应选用图甲中的   (选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家庭制取氧气:小乐根据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的原理,设计如图乙所示的家庭简易制氧机制取氧气。该简易制氧机可通过上下推拉铜丝,使MnO2与H2O2溶液接触或分离,从而达到   的目的。为了更好地监测氧气的流速,可将右侧饮料瓶中导管   (选填“a”或“b”)延长伸入水面以下。
【答案】(1)BE;
(2)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a
【知识点】制取氧气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
【解析】【分析】 (1)①根据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的状态确定发生装置,根据气体的性质选择收集方法;
②根据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确定反应的方程式。
(2)①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接触时反应进行,分开时反应结束;
②通过导气管在水中的气泡生成速度确定生成氧气的速度。
【解答】 (1)①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较纯净的氧气,需要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用排水法收集的氧气较纯净,则发生和收集装置应选用图甲中的:BE;
②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①根据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的原理,设计如图乙所示的家庭简易制氧机制取氧气。该简易制氧机可通过上下推拉铜丝,使MnO2与H2O2溶液接触或分离,从而达到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的目的。
②为了更好地监测氧气的流速,可将右侧饮料瓶中导管a延长伸入水面以下,由气泡的速率来判断氧气的流速。
25.(2024八下·拱墅期末)小乐为了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设计了如图甲所示实验装置及如下步骤:
①组装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在燃烧匙内放入足量白磷后塞紧橡胶塞;
③从长颈漏斗向瓶内注入60℃的热水至恰好没过白磷;
④从右侧导管向瓶内通入空气至白磷露出水面后关闭活塞。
(1)若实验中观察到在进行步骤③后白磷不燃烧,而进行步骤④后白磷燃烧;由此可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2)白磷充分燃烧后熄灭,一段时间后,瓶内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3)氧气浓度传感器测得实验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变化如图乙所示。若在如图丙所示实验中,利用倒吸入瓶中水的体积除以瓶内空气的体积计算得到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据图乙曲线判断此计算结果是否准确并说明理由。   。
【答案】(1)与氧气接触
(2)长颈漏斗中的液面下降,瓶内液面上升。
(3)不准确,是因为白磷不能把瓶内氧气耗尽。
【知识点】燃烧与灭火
【解析】【分析】(1)根据描述分析哪个燃烧的条件不同即可;
(2)白磷燃烧消耗氧气,会造成集气瓶内气压减小,据此分析长颈漏斗内液面的位置变化和集气瓶内液面的变化;
(3)根据图像分析白磷熄灭时氧气是否完全消耗即可。
【解答】 (1)若实验中观察到在进行步骤③后白磷不燃烧(与氧气隔绝),而进行步骤④后白磷燃烧(与氧气接触),由此可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与氧气接触。
(2)白磷充分燃烧后熄灭,一段时间后,瓶内能观察到的现象是长颈漏斗中的液面下降,瓶内液面上升(白磷熄灭后温度下降、瓶内氧气消耗)。
故答案为:
(3)据图乙曲线可知,当反应结束时瓶内氧气的体积分数还有4%,因此此计算结果不准确,是因为白磷不能把瓶内氧气耗尽。
26.(2024八下·拱墅期末)研究表明,植物的蒸腾作用与其耐热性密切相关。小乐拟通过研究某品种耐热辣椒的蒸腾作用来探寻其耐热机理。
(1)小乐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一组实验,若要验证某品种耐热辣椒体内水分主要是由叶片散失的,则应选择   (选填字母),预期的实验现象是   。
(2)小乐将生长状况一致的该品种耐热辣椒置于能控制光照、温度和湿度等条件的人工气候箱中培养,定时测量其蒸腾速率,结果如图乙所示。
①本实验的自变量为   和处理时间,其他环境条件相同且适宜。
②试根据如图乙所示的实验结果,分析该品种耐热辣椒的耐热机理。   。
【答案】(1)BD;装置D中塑料袋内无水珠,或者水珠很少,B中很多水珠
(2)温度;温度过高,关闭部分气孔,有助于减少水分的散失,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从而使其能够适应高温环境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 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汽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是与物理学的蒸发过程不同,蒸腾作用不仅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而且还受植物本身的调节和控制,因此它是一种复杂的生理过程。其主要过程为:土壤中的水分→根毛→根内导管→茎内导管→叶内导管→气孔→大气.植物幼小时,暴露在空气中的全部表面都能蒸腾。
【解答】(1) 小乐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一组实验,若要验证某品种耐热辣椒体内水分主要是由叶片散失的,则应选择BD(选填字母),可以防止土壤中的水蒸发,对本实验造成干扰,预期的实验现象是装置D中塑料袋内无水珠,或者水珠很少,B中很多水珠;
(2)①本实验的自变量为温度和处理时间,其他环境条件相同且适宜。
②试根据如图乙所示的实验结果,分析该品种耐热辣椒的耐热机理。温度过高,关闭部分气孔,有助于减少水分的散失,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从而使其能够适应高温环境
故答案为:(1)BD;装置D中塑料袋内无水珠,或者水珠很少,B中很多水珠(2)温度;温度过高,关闭部分气孔,者有助于减少水分的散失,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从而使其能够适应高温环境
27.(2024八下·拱墅期末)如图甲所示为发光二极管(LED)及其符号,它具有单向导电性,当电流从“+”极流入时会发光,当电流从“-”极流入时不会发光。小乐利用两个相同的发光二极管设计了如图乙所示装置来研究“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其实验步骤及现象如表所示: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① 条形磁铁水平放置在玻璃管左侧,S极向右快速插入玻璃管 A发光,B不发光
② 将插入玻璃管中的条形磁铁,快速向左拉出 A不发光,B发光
③ 条形磁铁水平放置在玻璃管左侧,待填____极向右快速插入玻璃管 A不发光,B发光
(1)实验中,将两个相同的发光二极管反向并联的目的是   。
(2)根据①②可得出:感应电流的方向与   有关。
(3)若根据①③可得出: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场方向有关。补全③的实验步骤。   。
(4)分析实验结果,通电螺线管产生的磁场对条形磁体的运动会产生   (选填“推动”或“阻碍”)作用。
【答案】(1)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2)导体切割磁感线的方向
(3)条形磁铁水平放置在玻璃管左侧,N极向右快速插入玻璃管,观察两灯的发光情况
(4)阻碍
【知识点】产生电磁感应现象的条件和规律
【解析】【分析】 (1)根据LED灯的工作特点分析;
(2)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可得出结论。
(3)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跟磁场方向之间的关系,需要保证导体运动方向不变,只改变磁场的方向;
(4)实验表明:通电螺线管产生的磁场方向和外界磁场的变化是相反的。
【解答】 (1)LED灯具有单向导电性,实验中选用LED灯是为了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2)由①②可知,条形磁铁先是S极向右快速插入玻璃管,然后快速向左拉出,导体切割磁感线的方向不同,产生的感应电流方向不同,可以得出: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导体切割磁感线的方向有关;
(3)若想要证明“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场方向有关”,在做了上述操作①后,还应该补做的实验操作是条形磁铁水平放置在玻璃管左侧,N极向右快速插入玻璃管,观察两灯的发光情况;
(4)通电螺线管产生的磁场方向和外界磁场的变化是相反,通电螺线管产生的磁场对条形磁体的运动产生阻碍作用。
四、综合题(共33分)
28.(2024八下·拱墅期末)人们对相对原子质量的认识经历了不断修正和完善的过程。
材料一:19世纪初,有科学家认为:氢是母体,其他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理论上都是氢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整数倍。
材料二:1886年,英国科学家克鲁克斯大胆假设:同一元素的原子,可以有不同的相对原子质量。某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其不同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平均值。
材料三:1961年,国际上采用碳-12原子质量的1/12,作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确定各种同位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某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其各种同位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乘以各自在该元素中所占的百分比之和。
(1)下列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不支持材料一的是____
A.O-16 B.Cl-35.5 C.Ag-108
(2)在克鲁克斯的假设中,同一元素的原子,可以有不同的相对原子质量。这是因为原子结构中的某种微粒数不同,该微粒的名称是   。
(3)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5.5,自然界氯元素仅有35C1和37C1两种同位素原子。根据材料三可以推出,氯元素中,35Cl和37Cl这两种同位素原子的个数之比为   。
【答案】(1)B
(2)中子
(3)3:1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
【解析】【分析】 (1)根据材料一氢是母体,其他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理论上都是氢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整数倍分析;
(2)同一元素的原子质子数肯定相同,而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据此分析解答;
(3)根据氯元素的两种同位素原子及所占的百分比分析
【解答】 (1)根据材料一氢是母体,其他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理论上都是氢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整数倍,而Cl-35.5不是氢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整数倍,故选B;
(2)同一元素的原子,可以有不同的相对原子质量,这是因为原子结构中的某种微粒数不同,该微粒的名称是中子;
(3)设35Cl和37Cl这两种同位素原子的个数比为x:y,则35x+37y=35.5(x+y),x:y=3:1。
29.(2024八下·拱墅期末)海水稻是由袁隆平团队研发的一种水稻品种。如图甲所示的①②③分别表示海水稻所进行的某项生理活动,如图乙所示为海水稻根尖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海水稻的各项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是由图甲所示的   (填写序号)提供的,能促进无机盐在植物体内运输的是   (填写序号)。
(2)耐盐碱是海水稻的特点之一。海水稻通过如图乙所示的[   ]   (填写序号和结构名称)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其吸水时,根毛细胞细胞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土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3)若在种植过程中发现海水稻的茎秆细弱、易倒伏,则应及时补施   肥。
【答案】(1)③;②
(2)a;成熟区;大于
(3)钾
【知识点】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盐与化肥
【解析】【分析】 (1)①植物的呼吸作用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光合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从植物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故图甲中的①表示光合作用,②表示蒸腾作用,③表示呼吸作用。
(2)图乙中a是成熟区,b是伸长区,c是分生区,d是根冠。
(3)根据氮磷钾对植物生长的作用解答。
【解答】 (1)由于呼吸作用能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故海水稻的各项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由图中生理活动③呼吸作用提供。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从植物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蒸腾作用是根吸水的动力,促进了水和无机盐的运输。故在海水稻的生理活动中,能促进无机盐在植物体内运输的是②蒸腾作用。
(2)①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这主要取决于细胞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和植物细胞细胞液的浓度的大小。当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吸水;当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失水。“海水稻”通过a成熟区吸收土壤中的水分;
②其吸水时,根毛细胞细胞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土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3)含氮的无机盐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繁叶茂;含磷的无机盐可以促进幼苗的发育和花的开放,使果实、种子提早成熟;含钾的无机盐使植物茎秆健壮,促进淀粉的形成与运输,具有抗倒伏的作用。因此某农民发现自己地里的甘蔗茎秆细弱,易倒伏,则他应该补施钾肥。
30.(2024八下·拱墅期末)如图甲所示为某款无接触式的热风干手器,当手位于出风口下方时,可吹出热风。其内部电路由控制电路和工作电路两部分组成,简化电路如图乙所示。
(1)由图乙可知,接线柱   (选填“A”或“B”)接的是火线,电磁铁的上端为   极。
(2)当手位于出风口下方时,光敏电阻R的阻值   (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衔铁被吸下,工作电路开始工作。
(3)为了满足出风口吹出热风,则加热申阻丝、风扇和出风口三者的位置,从上往下依次是____。
A.加热电阻丝、风扇、出风口 B.风扇、加热电阻丝、出风口
【答案】(1)A;N
(2)减小
(3)B
【知识点】电磁铁的其他应用;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和电流方向的判断;家庭电路的组成与连接
【解析】【分析】 (1)①为了用电安全,用电器的开关应该与火线相连;
②根据安培定则可知电磁继电器中电磁铁的上端为哪极;
(2)手伸入舱内,衔铁被吸下,工作电路开始工作,说明电路中的电流增大,导致电磁铁的磁性增强,根据欧姆定律和电阻的串联可知电阻R的阻值变化;
(3)根据出风口向下吹热风分析解答。
【解答】(1) ①家庭电路中,开关必须在火线与用电器之间,工作电路的两个静触点相当于开关,所以接线柱A应该接的火线,接线柱B接的是零线;
②线圈上电流方向向右。右手握住螺线管,弯曲的四指指尖向右,此时大拇指指向上端,则上端为为N极;
(2)手伸入舱内,衔铁被吸下,工作电路开始工作,说明电路中的电流增大,导致电磁铁的磁性增强,由欧姆定律可知控制电路的总电阻减小,根据串联电路电阻规律可知光敏电阻R的阻值减小;
(3)根据甲图可知,出风口在最下方,则向下吹热风,则从上到下依次为风扇、加热电阻丝和出风口,故选B。
31.(2024八下·拱墅期末)二氧化碳是引起全球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我国政府承诺:中国将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阅读《温室效应是什么》科普短文(节选),回答问题。
世界上,宇宙中任何物体都辐射电磁波。物体温度越高,辐射的波长越短。太阳表面温度约6000K,它发射的电磁波长很短,称为太阳短波辐射(其中包括从紫到红的可见光)。地面在接受太阳短波辐射而增温的同时,也时时刻刻向外辐射电磁波而冷却。地球发射的电磁波长因为温度较低而较长,称为地面长波辐射。短波辐射和长波辐射在经过地球大气时的遭遇是不同的: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几乎是透明的,却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大气在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同时,它自己也向外辐射波长更长的长波辐射(因为大气的温度比地面更低)。其中向下到达地面的部分称为逆辐射。地面接受逆辐射后就会升温,或者说大气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这就是大气温室效应的原理。
大气中每种气体并不是都能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地球大气中起温室作用的气体称为温室气体,主要有二氧化碳(CO2)和甲烷(CH4)等。它们几乎吸收地面发出的所有的长波辐射,其中只有一个很窄的区段吸收很少,因此称为“窗区”。地球主要正是通过这个窗区把从太阳获得的热量中的70%又以长波辐射形式返还宇宙空间,从而维持地面温度不变,温室效应主要是因为人类活动增加了温室气体的数量和品种,使这个70%的数值下降,留下的余热使地球变暖的。
(1)小乐根据科普短文建立了大气温室效应的模型,如图甲所示,其中表示逆辐射的是   (选填“①”或“②”)。
(2)小乐设计了如图乙所示实验验证CO2为温室气体。辐射源通过装有不同气体的扁玻璃瓶后,在热成像仪上成像,测量得到热成像图的温度结果如表所示:
待测气体 干燥的CO2 干燥的O2 干燥的空气 湿润的空气 干燥的甲烷
热成像图的温度/℃ 64.0 81.6 82.6 72.4 X
由表可知,CO2、O2、H2O三种气体,吸收长波辐射的能力最弱的是____。甲烷是温室气体,则X可能是____。
A.81.2 B.84.3 C.62.8
【答案】(1)②
(2)C
【知识点】认识科学
【解析】【分析】 (1)根据向下到达地面的部分称为逆辐射进行分析。
(2)根据热成像的温度越高,透过扁塑料瓶的长波辐射越强,温室气体对长波辐射吸收能力比较强进行分析。
【解答】 (1)大气在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同时,它自己也向外辐射波长更长的长波辐射(因为大气的温度比地面更低)。其中向下到达地面的部分称为逆辐射。地面接受逆辐射后就会升温,如图甲所示,其中表示逆辐射的是②;
(2)热成像的温度越高,透过扁塑料瓶的长波辐射越强,即塑料瓶内气体吸收长波辐射能力越弱,湿润的空气比干燥的空气温度低,说明水能有效的吸收长波辐射,故三种气体吸收长波辐射的能力最弱的为O2;温室气体对长波辐射吸收能力比较强,透过扁平塑料瓶的长波辐射较少,热成像仪温度应该比干燥氧气、干燥空气和湿润空气低,故甲烷是温室气体,则X可能是62.8。
32.(2024八下·拱墅期末)碳中和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使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与吸收总量平衡,实现“零排放”,如图甲所示。实现碳中和通常可采取如下措施:
碳减排:减少人类生产和生活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碳吸收:①利用植物光合作用,②利用碳捕捉与封存技术。
(1)下列做法不能实现“碳减排”的是____。
A.加高烟囱排放工业废气 B.推进新能源汽车使用
C.废弃物分类投放并回收利用 D.养成节约用电习惯
(2)实际生产中,常用NaOH溶液来“捕捉”二氧化碳。其流程如图乙所示(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
分离器中发生的反应:CaO+H2O=Ca(OH)2,Ca(OH)2+Na2CO3=CaCO3↓+2NaOH。
①该技术中被循环利用的物质有   。
②若现有溶质质量分数为10.6%的Na2CO3溶液100千克,求完全反应后,理论上可生成CaCO3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A
(2)①氢氧化钠和氧化钙;②10kg。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 (1)对各个选项中的措施进行分析,确定是否会减小碳排放即可。
(2)高温条件下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解答】 (1)根据题意可知,推进新能源汽车使用、废弃物分类投放并回收利用和养成节约用电习惯,都能减小碳排放,故B、C、D不合题意;
加高烟囱排放工业废气,只会改变碳排放的位置,不能改变碳排放的量,故A符合题意。
故选A。
(2)①该技术中被循环利用的物质有氢氧化钠和氧化钙,是因为两种物质既是反应物也是生成物。
②设理论上可生成CaCO3的质量是x。
Ca(OH)2+Na2CO3=CaCO3↓+2NaOH
106 100
100kg×10.6% x

解得:x=10kg。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