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白 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由生字组成 的新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第 6~8 自然段描绘的三幅优美的图 画,并能为这几幅图画分别起一个名字;能说说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来写的方法。教学重点1.掌握本课生字,能正确书写、组词、造句。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教学难点1.感受第 6~8 自然段描绘的三幅优美的图画,并能为这几幅图画分别起一个名字;能说出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学会抓住特点描写事物。2.从文中感受白鹭之美,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课时安排 2 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听写词语:适宜 白鹤 嫌弃 嵌入 玻璃框 匣子 放 哨 恩惠 韵味2.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课文主要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白鹭的(指名回答)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的。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1.仔细阅读第一部分,回答问题。第1自然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明确:这一段只有一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白鹭比作一首精巧的诗,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你能看出第2自然段与下面三段之间的关系吗明确:这几段之间是“总—分”的结构关系。第2自然段先总写白鹭的色彩搭配、身形大小“都很适宜”;然后第 3~5 自 然段分写白鹭的色彩和身形特点。第3自然段中是怎样描写白鹭的身形特点的明确: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分别拿体型很大的白鹤和体型较小的朱鹭、苍鹭来与白鹭作比较,相比之下,白鹤体形太大而显得生硬,同类的朱鹭、苍鹭也显得大了一些,从而有力地突出了白鹭“身段的大小”很适宜。用自己的话概括白鹭的身形特点。明确:大小适宜,不显生硬;全身呈流线型结构;脚部长短 也很适中(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作者为什么说白鹭“色素的配合”很适宜呢明确:因为白鹭长了一身雪白的蓑毛,铁色的长喙,青色的 脚,而且这两支青色的脚“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2.仔细阅读第二部分,回答问题。(1)分别给第 6、7、8 自然段描绘的三幅图画起一个名字。明确:第6自然段:白鹭垂钓图。第7自然段:白鹭栖息图。第8自然段:白鹭低飞图。第6自然段中写“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把 “钓鱼”改成“捉鱼”好不好为什么明确:不好。钓鱼是被动等待鱼来咬钩,捉鱼是主动出击捕 获猎物。钓鱼呈现的是一种静态美,捉鱼则表现的是一种动态美。这里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用“钓鱼”表现了白鹭的温柔娴静,突出了白鹭优雅的气质。第6自然段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你能找出相关语句来吗?明确:“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面”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白鹭与水田的和谐、生动的搭配,如诗如画,给人以无限美感。第7自然段写了白鹭的什么特点明确:白鹭喜欢独自栖息在树梢上,看似不安稳,实则十分悠然,给人一种清新高洁之感,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之美。怎样理解第8自然段的内容明确:这里写白鹭在黄昏的空中低飞,那令人陶醉的画面为 乡居生活增添了生命的活力和如诗如画的美感。仔细阅读第三部分,回答问题。怎样理解第9自然段中写“白鹭不会唱歌”,但它本身 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明确:说“白鹭不会唱歌”,是因为白鹭的鸣声并不动听。说它本身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是因为白鹭的外形、姿态、气质从整体上能给人一种像歌一样优美、动人的感觉。作者在段中用一个反问句“但是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表达了强烈的肯定意义,即“白鹭本身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作者为什么用“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来比喻白鹭明确:“韵在骨子里”指自然天成,平凡而不易被人发现。把白鹭比喻成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更能表现白鹭的柔婉清丽、质朴含蓄。课文开头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结尾说“白鹭实 在是一首诗……”,想一想:结尾句中的“实在”一词能不能删掉为什么结尾句在表达方式上与开头句有何不同明确:①不能删。“实在”一词是对上文描写的一个总结,既突出了作者的认识和感觉,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赏;又呼应了开头,使文章首尾照应,浑然一体。②开头一句的比喻旨在点出作者的发现,引出下文;结尾两句的比喻是对全文的总结,在上文描写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白鹭美的本质。三、课堂小结,效果强化课文生动地描写了白鹭的外形特点,以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一位哲人曾说过,美到处都有,但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白鹭是一种普普通通的鸟,但经过文学大师的描摹,就显得那么栩栩如生,那么美丽动人。说明我们要善于观察,要主动去发掘生活中平凡之物的独特之美。四、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五、板书设计白鹭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精巧的诗 觅食 白鹭钓鱼图 韵味无穷的诗栖息 白鹭瞭望图飞行 白鹭低飞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