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望庐山瀑布【教学目标】1.认识“瀑”“炉”等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照”“挂”等5个生字。2.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背诵古诗。3.借助小组合作、情境创设、角色想象理解诗意,感受诗人丰富的想象。4.体会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读诗想画面,抓住诗中景物理解诗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通过想象画面,初步感受诗中意境。【教学过程】一、诗句入课,引出新授1.抽生读诗句,引出诗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2.介绍诗人。3.教师补充介绍。(出示)“诗仙”李白五岁时就开始读书习字,读了很多书。二十六岁起离乡远游,大半个中国都留下了他的足迹。李白的诗风豪放,大胆惊人的夸张,天马行空的想象,那叫一个“绝”。今天,我们将学习他的一首七言绝句——《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是他畅游庐山时写下的。4.板书课题。指导写好课题,读好课题。这首诗是诗人李白在庐山望见香炉峰瀑布后写下的。二、熟读古诗,整体感知1.正音示范,读顺古诗。(1)自由读顺古诗。教师及时正音,注意“瀑(pù)”“庐(lú)”“川(chuān)”“紫(zǐ)”等字的读音。(2)读出节奏和感觉。(抽生读,师生合作读。)2.同桌合作学习,了解古诗大意。(1)出示学习要求。同桌两人互读古诗。诗人望到了什么?在文中把关键词圈出来。结合注释和已有知识说说诗的意思。有不懂的可以提出来。(2)教师巡视指导。(3)学习汇报。找出景物。你在诗中看到了哪些景物?预设:日、香炉、紫烟、瀑布(板书:看到的)。预设:有学生可能会说“银河”。学生之间进行辨析,知道银河是诗人联想到的。教师相机引导:银河实际上是天河,是横跨星空的乳白色的亮带。诗人是把什么想象成了银河?(瀑布)诗人为什么一看到瀑布就想到了银河呢?(对比看图:银河结合瀑布。引导结合想象找相似点:长、壮观、闪亮……)3.借景说诗意。太阳、香炉峰、紫烟、瀑布,构成了一幅绮丽的画卷。哪一位“小画家”能结合古诗内容,用你的语言把诗中的景物连起来说一说,简单把这美好的画卷描绘一下?(生齐读古诗)三、情境设置,品词悟意1.情境设置—“小李白来帮忙”。导语:诗仙李白一生游走四方,相传他五次来到庐山,对于庐山的一草一木他都非常熟悉。《望庐山瀑布》可是他的得意之作!今天,李白听说我们在学习他的这首古诗,所以特意派了几名弟子来帮助我们解决诗中的问题。同学们有什么问题,尽管提,“小李白”会来帮助我们的。预设问题:(1)聚焦“香炉”。诗中的“香炉”指的是什么?为什么会有紫色的烟雾?“小李白”根据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讲解。(教师随文点拨学习“炉”字)“香炉”的本义就是烧香的炉子。你有什么好的方法记住这个字吗?区分“炉”和“庐”。(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正确、规范书写生字)想象画面读诗句。(出示香炉峰的图片)看,远远望去,这座山峰峰顶尖圆,像不像一个很大的香炉?(像)阳光照射下的香炉峰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看哪个小朋友找到的词语多而且最合适?(像仙境、梦幻、很高……)谁来读读这高高的、仙境一般的香炉峰?(指名读诗句)(2)聚焦“生”字。教师提问:小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中的“生”字是用错了吗?能换成“升”吗?“小李白”解答,教师相机点拨。边想象着香炉峰边读出这种神秘感、梦幻感。(指名读“日照香炉生紫烟”诗句,重点指导读好“生紫烟”。)(3)聚焦“挂”字。结合经验,想象画面。你曾经看到过瀑布吗?在哪里看到过?诗人看到的瀑布在哪里?(山前)为什么说挂在山前?实物演示。教师手拿一块垂直的白布,让学生体会“挂”字。带着体会读“遥看瀑布挂前川”。小结:看来,诗中不光藏着壮美的景致,更是藏着精练准确的语言呀!2.解密“夸张”,激发想象。导语:同学们,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预设:有或没有)根据情况相机提问。(1)聚焦“三千尺”。导语:我一直不清楚“三千尺”究竟是多长?这个问题很专业,我们得邀请一位之前了解过这方面知识的专业人士来解答,有请我们的“数学小博士”。“数学小博士”讲解:三尺为一米,那“三千尺”大概就有1000米。假如我们的教学楼每层有4米高,三千尺就相当于250层教学楼的高度。师相机点拨:“三千尺”有两百多层楼那么高呀!真是太高了!“小博士”讲解得非常形象。但是在古诗中,“三千尺”并不是准确的数字,这是诗人想象出来的,他把瀑布的高度无限地夸大了,主要是让我们感受瀑布的什么特点?(长、高、水流急、雄伟、壮美。)(板书:想象、雄伟、壮美)(指导读好“三千尺”)(2)聚焦“落九天”。(同桌讨论)诗人为什么怀疑是银河“落九天”,而不说成“落八天”“落十天”呢?(视频介绍数字“九”以及“九天”的含义)“九”这个数字在我们中国人的心目中的确有着特殊的意义。在古人眼中,“九天”就是天的最高处。其实,“落九天”是诗人把什么夸大了?(瀑布的高度夸大了)(指导朗读“疑是银河落九天”。指导读好后两句诗)(3)拓展诗句。多读李白的诗句,我们会发现,在他的很多诗句中都有“夸张”的影子,谁能举出例子来?(指名说诗句)出示相关诗句: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夜宿山寺》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指导读好诗句,注重指导“高百尺、三千丈、深千尺”。深化理解夸张手法。)原来,“高百尺”是说楼太高,“三千丈”是说白发长,“深千尺”是说水很深。(4)李白的诗句就是这样天马行空,真是“只有你做不到的,没有李白想不到的”。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望庐山瀑布》,体会香炉峰的雄伟壮观吧!(生读)四、想象画面,畅游庐山1.想画面,说庐山。请同学们根据古诗的意思想象画中的美景,用自己的话在组内说一说你所见到的和想到的香炉峰和瀑布的样子。(教师巡视指导)2.跟随“小李白”游庐山。李白会用诗句来描绘庐山的秀丽风光,可谓流传千古。哪一位“小李白”能用现代的语言说一说庐山香炉峰的美景?(出示画面,“小李白”入情入境介绍,抽两位学生配合。师生点赞“小李白”,颁发“优秀导游纪念章”。)相机点拨:用现代的语言跟古诗编故事,真能干!《望庐山瀑布》这首诗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庐山的雄伟、壮美,还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赞美庐山瀑布,热爱大自然。)配乐读诗,升华情感1.诵读表演。(出示庐山瀑布视频)想象李白看见庐山瀑布的情景,学生边做动作,边吟诵诗歌。2.师生齐诵古诗。“诗仙”李白仅用短短28个字就将瀑布那雄伟的气势描述了出来,这就是古诗的魅力。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再次走进雄伟和壮美的庐山瀑布,感受诗人的神奇想象。【作业布置】给古诗配图:根据诗句想象画面,画一画雄伟、壮美的庐山瀑布。如果你能在自己的画作旁工整地书写上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那就更棒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