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4.1 家的意味(表格式教学设计)--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统编版2024)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4.1 家的意味(表格式教学设计)--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统编版2024)

资源简介

七年级上册 4.1《家的意味》 教学设计
课题 4.1家的意味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七年级上册
课标要求 课程标准第二部分“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交往与沟通”部分:“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孝敬父母和长辈。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调适‘逆反’心理。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
教材分析 本框内容让学生联系已有知识认识家是什么?通过学习与“家”有关的优秀的传统文化以及中国人的家是怎样的?由浅入深,通过本节课学生初识家,为培养学生在亲子之间积极沟通的意识和能力、学会表达爱、让家更美好成为一种发自内心的呼唤,共创美好家庭等内容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学会与他人积极交往,是初中生健康成长的基本条件。本节课内容是引导学生学习与父母、家人交往知识的开端。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对家的认识往往处于表层,仅从归属角度去认识家的存在,但是并不能深入把握家的内涵、家的重要性,以及在中华文化中家所具有的深厚意味,由此本节课将引导学生初识家是什么,从中华传统文化的角度理解家的意味
核心 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理解家庭对个人成长的重要作用,自觉传承优良家风。 道德修养:通过感悟古诗词中的道理,用心感悟家庭的作用,感受优良家风的影响,向上向善,促进家庭幸福和谐。 健全人格:寻找优良家风故事,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力量,自觉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促进自己全面发展
重点 家的重要作用
难点 家风的作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猜一猜: 这是什么字? 引入课题:学习成就梦想 学生思考感悟,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引发学生兴趣,同时为后面的内容做好铺垫。
讲授新课 (一)目标导学一: (PPT图片+材料呈现) 请欣赏视频:吴子安《我想有个家》 教师总结:当你开心的时候,你可以说: 生活观察 议一议: 结合课本生活观察的说法和你的生活经验,说说“家”是什么。 师生归纳:1.家庭的含义? 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P27 相关链接 P27 家庭关系确立的几种情形 观看视频:家不只是房子,还有什么...... 师生归纳:有家人的地方就是家,家中有亲人,家中有亲情,这才是家。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家,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我们的成长也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 (二)目标导学二: (PPT图片+材料呈现) 探究与分享: 中国的春运,可谓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景观。而这个景观背后,流淌的却是最有中国味的浓浓亲情。 2、家的意义或重要性? 1)家是生命的居所,是心灵的港湾。 谈一谈: 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说说家庭对个人成长的作用 家庭对个人成长的作用 观看视频 归纳:(2)家是我们的第一所学校,是我们的修身之所。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探究与分享:1、你知道哪些广为流传的家风,家规、家训呢? 2、你家有哪些家规、家训呢?与同学分享和交流 【司马光教子有方】 收集我国传统文化中广为流传的“家规” “家训”。 习近平强调:“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在管好自己的同时,严格要求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 习近平主席为什么要这样强调? 优良家风有何作用? 归纳:(3)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 (4)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 作业布置 材料阅读 思考感悟 各抒己见 材料阅读 思考感悟 各抒己见 材料阅读 思考感悟 观看视频 材料阅读 各抒己见 思考并感悟 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以积极饱满的姿态投入到新课学习。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大胆展示让学生明确家的重要性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完成分层作业
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