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教学课题 集体生活邀请我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七年级 时长 1课时教学背景分析 初一的学生,经历过小学的集体生活。一个学期的磨合,新的集体也已经基本形成并稳定下来。学生们乐于参加、体验集体生活,为集体做事情充满信心与热情;同时,一些学生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年龄小,很多事情由父母长辈代劳,在参与集体生活时,或多或少会有一些被动甚至是退缩,不知道如何在集体中生活,不清楚应该如何处理在大集体中的人际关系,这些都是学生存在的现实问题与困惑。教学目标 1.感受集体的温暖,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养成热爱集体的习惯。认同集体力量的强大。体会集体中的安全感、归属感、自豪感和集体荣誉感。 2.学习过集体生活,在集体生活中自觉维护集体荣誉。 3.认识什么是集体,知道集体力量的来源,理解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及集体的作用重难点 1.感受集体的温暖,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养成热爱集体的习惯。认同集体力量的强大。体会集体中的安全感、归属感、自豪感和集体荣誉感。 2.学习过集体生活,在集体生活中自觉维护集体荣誉。教学方式与策略 情景创设分析 讨论 讲练结合 小组合作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内容 活动意图 时间分配自主学习 1.集体的含义和特点? 2.如何感受集体的温暖? 3.集体力量的来源? 4.个人力量与集体力量的关系? 5.集体力量的作用? 要求: 带着自主学习的问题自学5分钟,在书上找到答案、用铅笔标记清楚并初步理解记忆。 课前五分钟通过疑问导学,透过这五个问题,将我们本节课的重要内容让学生在课前经过通过自主预习,勾画圈点进行初步理解。为我们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准备。 5分钟观视频,谈感悟 是什么力量让企鹅它们战胜强敌,赢得胜利? 通过以弱胜强的视频引入本课教学,通过学生对视频的理解,得出集体的重要性,引入. 2分钟合作探究一 集体的含义 判断出示图片,学生判断这是集体吗? 概念-集体是人们联合起来的有组织的整体。 2.决定集体温暖的因素---集体联结度 设计情景班级参加年度最暖班集体比赛,根据集体联结度打分并说明理由,学生在评比说明理由中回忆,感受集体的温暖。 教师PPT出示图片,学生判断这是集体吗?针对可能出现的误区进行一个解读。再次通过班级、中国女排、军队等,让学生再次判断她们几个是不是集体,最终让学生自己总结概念。通过图片让学生有更深刻的理解。 6分钟合作探究二怎样感受集体的温暖?(我们为什么要过集体生活) 我们每个人都有过集体生活的情感需要。 情景1-五四青年节要到了,校团委准备发展一批新团员,我们班的还未入团的同学都递交了入团申请书,并以实际行动积极向团组织靠拢。这说明什么? 在集体中,被认可和接纳,得到尊重和理解,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 情景2-当你在班长竞选中,获得全票时……放学时,突然下起了大雨,同学借给你一把伞…… 体验集体荣誉感。这种荣誉感令我们骄傲、自豪,给我们温暖和力量,激励我们不断前进。集体荣誉是集体成员共同奋斗的结果,是我们共同的荣誉。(如何理解集体荣誉感)出示我校以校园奖牌为引体验集体荣誉感 在本环节之中,透过创设情景,讨论等让学生在情景之中感受到我们为什么要过集体生活,因为集体生活会给我们带来温暖深刻。 10分钟教学活动设计 合作探究三 个人力量与集体力量究竟存在什么关系? 通过人多一定力量大这个问题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借助图片直接感受得出集体力量的来源,后追问个人力量与集体力量的关系,学生自读课本感知找出答案,教师PPT出示,突破本课的难点. 集体力量的作用? 情境一: 2024我校端午节活动活动组织的有声有色,同学们越来越有热情,就连内向的小飞也加入进来,变得越来越活泼。 情境二: 升国旗仪式全场肃立,随着国歌声响起,大家情不自禁地被带入到庄严的氛围中。 情境三: 在实验小组合作学习中,我的视野更开阔,思维活跃了。 情境四: 班级里有几位同学经常在一起,慢慢地他们说话的语气、口头禅甚至捋头发的动作都越来越像。 以上情境说明集体有怎样的力量?这些力量都是正面吗?为什么? 学生透过情景和图片,小组讨论,分析个人力量和集体力量的关系后得出结论。 15分钟练习 巩固训练 1.在集体中,我们希( ) ①被认可和接纳 ②得到尊重和理解 ③获得安全感④获得归属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集体荣誉是集体成员 的结果。( ) A.个人努力 B.共同奋斗 C.组织者领 D.少数人努力 2.一堆沙子是松散的,可是它和水泥、石子、水混合后,比花岗岩还坚硬。这句话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 A.个人只有融入集体才能发挥巨大的力量 B.沙子不如石子坚硬 C.个人没有力量 D.世界上没有集体力量办不成的事 在最后通过几道练习题,让学生对我们本节课的集体力量的来源,集体的概念、集体的温暖,个人力量和集体力量的关系等进行一个巩固练习。 5分钟教师寄语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先秦 孟子 2.万人操弓,共射一招,招无不中。——《吕氏春秋》 3.谁要是蔑视周围的人,谁就永远不会是伟大的人。——左伊默 学生谈本节课的感受,教师在给学生出示名人名言,并告诉他们团结的重要性。 2分钟作业 基础: 1.个人力量与集体力量的关系? 2.集体力量对个人的作用? 提升:优化设计本课练习题做完 实践:搜集体现中国力量的视频观看并谈谈感想 作业以分层为主适应各个学生的一个学情,并且呢巩固夯实学生本节课所学得的内容。 10分钟板书设计教学特色与反思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通过情景设置,让学生身临其境,能真正体会到集体的温暖,通过案例分析和生活实例,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团结的集体团结的集体才能发挥巨大的力量,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课堂教学后感觉学生情感体验很好,不过在谈及自己的感受时语言表述需要锻炼。存在不足有学生反馈不够,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的主动性未调动;板书凌乱,不够美观和具有条理性;引导不够深入,学生的情感渗透不到位,上升层次还不够,停留在班集体中,很少上升到国家层面。今后从这三个方面出发,改进并提升教学方法。《集体生活邀请我》说课稿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集体生活邀请我》是人教部编版七下第三单元第一框的内容,主要包括集体的温暖和集体的力量,教材着力引导学生学会处理与他人、集体的关系。学生在集体生活中感受到同学之间相互依存、彼此需要的关系,引导学生认识到集体生活对个人成长的意义,培养学生在集体生活中友善、诚信的品质和担当的精神。教材既承认、鼓励和支持学生在独立性方面获得发展,同时也强调学生的独立性发展离不开集体。二、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集体的温暖,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养成热爱集体的习惯。认同集体力量的强大。体会集体中的安全感、归属感、自豪感和集体荣誉感。能力目标:学习过集体生活,在集体生活中自觉维护集体荣誉。知识目标:认识什么是集体,知道集体力量的来源,理解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及集体的作用。三、教学内容分析:教材内容基于学生的实际生活体验,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集体,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集体,每个人都生活在集体中,引发学生的共鸣,唤起学生的真实感受。本课内容分为两个部分,分别为“集体的温暖”和“集体的力量”,从情感与认知上解读集体的作用和价值,阐释集体与个人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四、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感受集体的温暖。教学难点:知道集体力量的来源,理解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五、学情分析:初一的学生,经历过小学的集体生活。过一个学期的磨合,新的集体也已经基本形成并稳定下来。学生们乐于参加、体验集体生活,为集体做事情充满信心与热情;同时,一些学生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年龄小,很多事情由父母长辈代劳,在参与集体生活时,或多或少会有一些被动甚至是退缩,不知道如何在集体中生活,不清楚应该如何处理在大集体中的人际关系,这些都是学生存在的现实问题与困惑。六、教学环节:结合以上的教材及学情分析,本课教学环节设定为理解集体的含义、体验集体的温暖、感受集体的力量三个环节。在环节一中,首先通过以弱胜强的视频引入本课教学,通过学生对视频的理解,得出集体的重要性,引入自然。然后通过学生判断图片是否是集体,引出对集体这个名词的含义及理解。接着设计情景班级参加年度最暖班集体比赛,根据集体联结度打分并说明理由,学生在评比说明理由中回忆,感受集体的温暖。接下来,设计情景五四青年节到了同学们积极加入团组织,得出温暖一,再次通过设定的六个发生在他们身边的情景,学生读材料、分析材料得出在集体中得到的温暖二:在集体中,我们希望被认可和接纳,得到尊重和理解,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作为集体的一员,我们也散发着自己的光和热,彼此传递关爱和温暖。对于在集体中得到的温暖三,以校园奖牌为引体验集体荣誉感,让学生再次加深对学校、班级集体荣誉感和集体归属感的理解,体验集体带来的温暖。第三个环节为感受集体的力量。通过人多一定力量大这个问题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借助图片直接感受得出集体力量的来源,后追问个人力量与集体力量的关系,学生自读课本感知找出答案,教师PPT出示,突破本课的难点。知道了集体力量的来源,集体力量是个人力量的合力,再四个情景的设计,总结出“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影响甚至改变一个人。个人在集体生活中会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与集体要求相一致的态度和行为。集体有助于我们获得安全感和自信心,也有助于我们学习他人的经验,扩大视野,获得成长”水到渠成。最后教师寄语深化学习。七、教学特色:本节课主要的教学特色1.设置多情景讲道理。七年级的学生,由于认知水平及自控能力较差,所讲的道理懂,但是往往知行不统一。通过情景设置,呈现大道理,学生易于理解,不会抵触,内心的接受度会高一些。2.直观演示法。利用信息技术,通过互联教学助手课程资源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实现现代技术于学科的有效融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八、不足:1.学生反馈不够,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的主动性未调动。2.板书凌乱,不够美观和具有条理性。3.引导不够深入,学生的情感渗透不到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集体生活邀请我---说课稿.docx 集体生活邀请我教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