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第二学期科学期末质量检测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第二学期科学期末质量检测试卷

资源简介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第二学期科学期末质量检测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请选出每小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错选均不得分)
1.(2024八下·镇海区期末)宁波地处东南沿海,时常遭受台风袭击。下列不属于台风天气特征的是(  )
A.乌云密布 B.倾盆大雨 C.风力强劲 D.四季多发
【答案】D
【知识点】天气的概念
【解析】【分析】台风属于热带气旋的一种。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或亚热带洋面上的具有暖心结构的低压涡旋,是一种强大而深厚的“热带天气系统”。中国把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按其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力(风速)大小划分为6个等级,其中心附近风力达12级或以上的,统称为台风。台风常带来狂风、暴雨和风暴潮,给人类带来灾害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益处。台风给人类送来了丰沛的淡水资源,对改善淡水供应和生态环境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另外,台风还使世界各地冷热保持相对均衡;赤道地区气候炎热,若不是台风驱散这些热量,热带会更热,寒带会更冷,温带也会从地球上消失。
【解答】 宁波地处东南沿海,时常遭受台风袭击。下列不属于台风天气特征的是 四季多发,要发一般在夏天多发;
故答案为:D
2.(2024八下·镇海区期末)如图,闭合开关后,灯泡没有发光,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均为0。若电路中只有一处故障,则可能的故障是(  )
A.灯泡断路 B.电阻断路 C.灯泡短路 D.电阻短路
【答案】A
【知识点】电流表、电压表在判断电路故障中的应用
【解析】【分析】对各个选项进行分析,推测可能出现的现象,然后与题目描述进行比较即可。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灯泡与定值电阻R串联,电压表测R的电压,电流表测总电流。
A.灯泡断路时,整个电路没有电流,则电压表和电流表都没有示数,故A符合题意;
B.电阻断路时,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此时电压表的示数等于电源电压,故B不合题意;
C.灯泡短路时,电压表和电流表都有示数,故C不合题意;
D.电阻短路时,电压表也被短路,则电压表没有示数。但是此时电流表仍然有示数,故D不合题意。故选A。
3.(2024八下·镇海区期末)如图为航天员王亚平在中国空间站与北京演播室的同学们连线开展“天宫课堂”的场景。关于太空与北京演播室实现信息传递的途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通过声波传播,图像通过电磁波传播
B.声音和图像分别通过次声波和超声波传播
C.声音和图像都是通过电磁波传播
D.声音和图像都是通过光导纤维传播
【答案】C
【知识点】声音传播的条件;电磁波
【解析】【分析】 (1)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电磁波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2)广播、电视、移动通信、卫星都是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
【解答】根据题意可知,太空和北京之间没有光导纤维,而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因此声音和图像都是通过电磁波传播的,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4.(2024八下·镇海区期末)有一装水的圆柱形敞口容器,从其左侧某一高度斜射入一束激光,在容器底部产生一个光斑,如图所示。下列操作将使光斑向右移动的是(  )
A.保持水面的高度和入射点不变,使激光的入射角减小
B.保持水面的高度不变,使激光笔向左平移
C.保持激光射入的角度不变,使水面下降
D.保持激光射入的角度不变,使激光笔向下平移
【答案】C
【知识点】光的折射规律
【解析】【分析】 根据光的折射规律,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不变,则折射角不变分析解答。
【解答】 A.保持水面的高度和入射点不变,使激光的入射角减小,则折射角减小,光斑向左移动,故A错误;
B.保持水面的高度不变,使激光笔向左平移,入射角不变,折射角则不变,入射点左移,则折射光线向左平移,光斑左移,故B错误;
C.保持激光射入的角度不变,使水面下降,则入射点右移,折射角大小不变,折射光线右移,光斑右移,故C正确;
D.保持激光射入的角度不变,使激光笔向下平移,则入射点左移,入射角不变,折射角则不变,则折射光线向左平移,光斑左移,故D错误。
故选C。
5.(2024八下·镇海区期末)世卫组织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年轻人中约11亿人由于戴耳机听音乐、玩游戏,面临着不可逆转的听力损伤风险。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音乐声不需要介质直接传入人耳
B.听觉形成路径:声波→外耳道→听小骨→耳蜗→鼓膜→听神经→大脑
C.长期用入耳式耳机,会导致耳内的听觉细胞受损,听力下降
D.可以依据人声音的响度不同,分辨出歌手是谁
【答案】C
【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响度、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关系;噪声的危害和防止噪声的途径
【解析】【分析】 外界声波通过介质传到外耳道,再传到鼓膜。鼓膜振动,通过听小骨放大之后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纤毛细胞(也称:听觉感受器)而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听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解答】A. 音乐声需要介质才能传入人耳,A错误;
B. 听觉形成路径: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大脑,B错误;
C.长期用入耳式耳机,会导致耳内的听觉细胞受损,听力下降 ,C正确;
D. 可以依据人声音的音色不同,分辨出歌手是谁,D错误;
故答案为:C
6.(2024八下·镇海区期末)下列作图中,有错误的是(  )
A.光的反射
B.通电螺线管的极性
C.磁极间磁感线分布
D.磁感线和小磁针
【答案】B
【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磁场和磁感线;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和电流方向的判断
【解析】【分析】 (1)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分析;
(2)根据安培定则分析;
(3)(4)在磁体外部,磁感线从磁体的N极出发,回到S极;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与该点的磁场方向一致。
【解答】 A.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故A正确不合题意;
B.电流从通电螺线管的左端流入,右端流出,根据安培定则可知,通电螺线管的左端为N极,右端为S极,故B错误符合题意;
C.在磁体外部,磁感线从磁体的N极出发,回到S极,故C正确不合题意;
D.在磁体外部,磁感线从磁体的N极出发,回到S极;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7.(2024八下·镇海区期末)紫藤的茎可以缠绕在其它物体上生长,通过测量知道幼茎靠近被缠绕物体的一侧生长素浓度在点以下的浓度范围内,那么,幼茎远离被缠绕物体的一侧的生长素浓度范围(  )
A.在段范围内 B.在段范围内
C.在BD段范围内 D.在BA段范围内
【答案】C
【知识点】植物激素
【解析】【分析】植物的生长素具有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特别是促进细胞的伸长生长。
【解答】 生长素具有促进生长的作用,特别是促进细胞伸长生长。因此,紫藤的茎靠近物体的一侧长得慢,远离物体的一侧长得快,而茎对生长素浓度不敏感,因此靠近物体的一侧生长素浓度低,远离物体的一侧生长素浓度高。生长素浓度应在BD范围内,这样才能使远离物体的一侧生长速度大于靠近物体的一侧,才能使茎向上弯曲生长,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8.(2024八下·镇海区期末)如图1测凸透镜的焦距,如图2“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过程中小科同学将点燃的蜡烛分别放在甲、乙、丙、丁不同的位置(图1和图2中的透镜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图1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
B.图2四个位置中,移动光屏,4个位置上的蜡烛都可以在光屏上成像
C.将蜡烛放在乙位置,光屏应向左移动才能找到清晰的像,此时成放大的像
D.将蜡烛放在丙位置,若凸透镜上有一个泥点,则在光屏上不会出现泥点的影子
【答案】D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 根据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和规律分析判断。
【解答】 A.平行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在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即为凸透镜的焦点处,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为40.0cm-30.0cm=10.0cm,则凸透镜的焦距是10.0cm,故A错误;
B.根据“一倍焦距分虚实”知一倍焦距以外是实像,以内是虚像,因为甲乙丙在焦点以外,所以成实像,可以成在光屏上,而丁在一倍焦距之内,成的是虚像,所以光屏上会出现3个像,故B错误;
C.将蜡烛放在乙位置,根据图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光屏应向左移动才能找到清晰的像,此时的成像特点与照相机的原理是相同的,故C错误;
D.凸透镜成实像时,所有透过透镜的光会聚到光屏上成像,凸透镜上溅了一个小泥点,整个物体发出的光虽有一小部分被挡住,但总会有一部分光通过凸透镜而会聚成像,因此,像与原来相同,大小不变;由于透镜的一小部分被遮住,因此折射出的光线与原来相比减少了,像将完好,但亮度会变暗,所以不会出现泥点的影子,故D正确。
故选D。
9.(2024八下·镇海区期末)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会患呆小症
B.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由三部分组成:大脑、小脑和脑干
C.倒伏的小麦直立起来是由于植物的茎具有负向重力性
D.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由树突和轴突两部分组成
【答案】C
【知识点】植物的感应性;植物激素;内分泌腺和激素;胰岛素与血糖含量;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解析】【分析】神经系统按部位可分为:(1)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脑位于颅腔内,脊髓位于椎管内。(2)周围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系统):包括与脑相连的12对脑神经和与脊髓相连的31对脊神经。
【解答】A. 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会患侏儒症,A错误;
B. 人体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脑是由三部分组成:大脑、小脑和脑干,B错误;
C.倒伏的小麦直立起来是由于植物的茎具有负向重力性 ,C正确;
D.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由突起和细胞体两部分组成,突起分为树突和轴突,D错误;
故答案为:C
10.(2024八下·镇海区期末)科学实验课时,小科用激光灯对着光滑的大理石地面照射,无意中发现对面粗糙的墙壁上会出现一个明亮的光斑,而光滑地面上的光斑很暗,对此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
A.地面吸收了所有的光 B.墙壁对光发生了漫反射
C.地面对光发生了漫反射 D.墙壁对光发生了镜面反射
【答案】B
【知识点】光的反射;镜面反射与漫反射
【解析】【分析】 镜面反射:光射到表面很光滑的物体时才会发生,如水面镜面等。这种反射只能在某个特定的角度才能看到,稍动一下就看不到了漫反射:光射到表面粗糙的物体时才会发生,如书,水泥地板,椅子等。这种反射能在各个某个不同的角度看到
【解答】 科学实验课时,小科用激光灯对着光滑的大理石地面照射,无意中发现对面粗糙的墙壁上会出现一个明亮的光斑,而光滑地面上的光斑很暗,对此现象解释合理的是墙壁对光发生了漫反射,光线反射到了各个方向,光滑的地面上属于镜面反射,光全部反射到了一个方向,没有光进入小科的眼睛;
故答案为:B
11.(2024八下·镇海区期末)现在很多大型商场都安装有如图甲所示的“聪明的电梯”,载人和不载人时电梯运行的速度会发生变化。这种电梯的简易控制电路如图乙所示,图中压力传感器的阻值会随压力的增大而减小。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控制电路中电磁铁的上端为极
B.当电流的方向发生变化时,电梯运行的速度会发生变化
C.当载人时,衔铁与触点2接触,电梯的速度加快
D.当无人站在电梯上时,电磁继电器控制电路中的电流增大
【答案】C
【知识点】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和电流方向的判断
【解析】【分析】 A.根据安培定则判断电磁铁磁极,当电流的方向发生变化时,电磁铁的极性会发生改变;
B.电梯的运行速度与电流大小有关;
CD.压力传感器R的阻值会随压力的增大而减小,当有人走上电梯后,压敏电阻受到的压力变大,压敏电阻的阻值变小,根据串联电路电阻规律结合欧姆定律可知通过控制电路的电流变化,进一步判断电磁铁的磁性变化,工作电路中衔铁与触点1接触时,定值电阻和电动机串联接入电路,当压力增大到一定值时,衔铁被吸下,衔铁与触点2接触,工作电路中只剩下电动机,根据欧姆定律可知通过电动机的电流变化,根据P=UI可知电动机的电功率变化,进一步判断电梯运行的速度变化。
【解答】 A.由图可知,电流从电磁铁的下端流入,上端流出,根据安培定则可知,电磁铁的上端为N极,故A错误;
B.当电流的方向发生变化时,电磁铁的极性会发生改变,但通过电路的电流大小不变,则电梯的速度大小不变,故B错误;
CD.当有人走上电梯后,压敏电阻受到的压力变大,压敏电阻的阻值变小,串联电路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阻之和,根据欧姆定律可知通过控制电路的电流变大,电磁铁的磁性增强,工作电路中衔铁与触点1接触时,定值电阻和电动机串联接入电路,当压力增大到一定值时,衔铁被吸下,衔铁与触点2接触,工作电路中只剩下电动机,根据欧姆定律可知通过电动机的电流变大,根据P=UI可知但感觉的电功率变大,则电梯运行的速度加快,反之当无人站在电梯上时,电磁继电器控制电路中的电流减小,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12.(2024八下·镇海区期末)大火发生时,人们惊慌失措,小科作出的部分反应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存在两条反射弧,说明人体的生命活动是由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协调配合完成的
B.听到警报声逃生属于条件反射,发出指令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
C.传出神经①受到损伤,肌肉仍可以收缩
D.此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呼吸、心跳加快,代谢加快
【答案】B
【知识点】内分泌腺和激素;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解析】【分析】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解答】A. 据图可见:图中存在两条反射弧。第一条是: 听觉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①→肌肉;第二条是: 听觉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②→内分泌腺。可见,人体的生命活动是由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协调配合完成的, A正确。
B.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可见,听到警报声逃生属于条件反射,发出指令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B错误。
C. 传出神经①受到损伤,反射仍可以沿传出神经②传出,因此,肌肉仍可以收缩, C正确。
D.大火发生时,人们惊慌失措,此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呼吸、心跳加快,代谢加快,属于激素调节,D正确。
故答案为:B。
13.(2024八下·镇海区期末)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当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右移动时(  )
A.电流表示数变小,电压表示数不变
B.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示数不变
C.电压表示数与电流表示数比值不变
D.电压表示数与电流表示数比值不变
【答案】C
【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 由电路图可知,R1与R2并联,电流表A1测R1支路的电流,电流表A2测干路电流,电压表测电源两端的电压;
根据电源的电压可知滑片移动时电压表V示数的变化,根据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独立工作、互不影响可知滑片移动时通过R1的电流变化,进一步得出电压表V示数与电流表A1示数比值变化;根据滑片的移动可知接入电路中电阻的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可知通过R2的电流变化,利用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可知干路电流的变化,然后得出电压表V示数与电流表A2示数比值变化。
【解答】 由电路图可知,R1与R2并联,电流表A1测R1支路的电流,电流表A2测干路电流,电压表测电源两端的电压。
因电源电压不变,所以滑片移动时电压表V的示数不变;
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独立工作、互不影响,所以滑片移动时通过R1的电流不变,即电流表A1的示数不变,则电压表V示数与电流表A1示数比值不变;
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大,由可得,通过R2的电流变小,因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所以干路电流变小,即电流表A2的示数变小;则电压表V示数与电流表A2示数比值变大;
综上所述,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4.(2024八下·镇海区期末)人类在探索自然规律的过程中,总结出了许多科学研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模型法”、“类比法”等,下面是初中科学中的几个研究实例:①研究磁场时,引入“磁感线”;②研究电压时,把电流比作水流;③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拿一只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④研究光的传播时,引入“光线”。上述几个实例中,采用了相同研究方法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D
【知识点】实验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控制变量法
【解析】【分析】模型方法,作为一种现代科学认识手段和思维方法,所提供的观念和印象,不仅是人们获取知识的条件,而且是人们认知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自然科学日常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和意义。 模型方法是以研究模型来揭示原型的形态、特征和本质的方法,是逻辑方法的一种特有形式。
【解答】①研究磁场时,引入“磁感线”;采用模型法;②研究电压时,把电流比作水流,采用类比法;③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拿一只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等效替代法;④研究光的传播时,引入“光线”,模型法。所以同一方法的是①和④;
故答案为:D
15.(2024八下·镇海区期末)如图是小科利用实验室常用仪器,设计测量未知电阻阻值的四种电路,电源电压恒定且未知,是已知阻值的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未知,实验中只能闭合或断开开关及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其中能够测量出阻值的电路(  )
A.只有①② B.只有③④
C.只有②③④ D.①②③④均可以
【答案】C
【知识点】伏安法测电阻的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 要测量电阻阻值,需要测出电阻两端电压与通过电阻的电流,然后应用欧姆定律求出电阻阻值;分析图示电路图,应用串并联电路特点与欧姆定律分析即可。
【解答】 ①由电路图可知,S接1或2时,通过电压表的电流的方向会发生变化,电压表的指针会反向偏转,无法读取电压表的示数,故①不可行;
②根据图可知,闭合S1、S2,电路为Rx的简单电路,电压表测量电源的电压U;只闭合开关S1,两只电阻串联,电压表测量Rx两端电压为Ux;
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关系可知,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为:U0=U-Ux;
此时电路中的电流为:,
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关系可知,通过Rx的电流为,则根据Rx两端的电压和电流可以求出Rx阻值,故②可行;
③闭合S1、S2时,电路是只有Rx的基本电路,电流表测量通过Rx的电流Ix;闭合S1、断开S2,两电阻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电流I;根据电源电压不变列式I(R0+Rx)=IxRx可求出Rx的阻值,故③可行;
④闭合S1,S接2时,R0和R串联接入电路中,把R的阻值调到0,根据电流表的示数和定值电阻的阻值可以求出电源电压U;闭合S1,S接1时,Rx和R串联接入电路中,把R的阻值调到0,读出电流表的示数,根据电流表示数和电源电压,利用可以求出Rx的阻值,故④可行。
故选C。
二、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空2分,共38分)
16.(2024八下·镇海区期末)我国已经建成多条“音乐公路”,路面上刻有一条条凹槽,每条凹槽就像一个音符,可以把整条路面看成是一张留声机的碟片,而汽车的轮胎就像是唱针,每当汽车驶过这段路面时,一段完整的音乐就奏响了,音乐声是由轮胎的   产生的,音乐声是通过   传入人耳的,凹槽之间留不同的间距,目的是使轮胎发出声音的   (填“响度”、“音调”或“音色”)不同。
【答案】振动;空气;音调
【知识点】声音传播的条件;声音产生的条件;响度、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关系
【解析】【分析】(1)根据声音产生和传播的知识解答;
(2)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声音的特点叫音色。
【解答】(1)音乐声是由轮胎的振动产生的,音乐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2)凹槽之间留不同的间距,则轮胎的振动频率不同,目的是使轮胎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17.(2024八下·镇海区期末)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总电流,,通过的电流大小为   ,的电流大小为   ,的电流方向为   (填“向左”或“向右”)。
【答案】0.4;0.8;向左
【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 分析三个电阻的连接关键,根据并联电路各支路电压相等,由U=IR可知,在电压相等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结合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得出通过R1、R2的电流;根据三个电阻的连接关系可确定通过R2的电流方向。
【解答】 由图可知,三个电阻并联,I为并联电路的电流,设通过R1的电流为I1。根据并联电路各支路电压相等,由U=IR,在电压不变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因R1=2R2=2R3,故通过R2和R3的电流都为2I1,
根据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有:2I1+2I1+I1=I=2.0A,故I1=0.4A,
通过R2的电流为:I2=2I1=2×0.4A=0.8A,
因三个电阻并联,故通过R2的电流方向向左。
18.(2024八下·镇海区期末)人体的甲状腺位于颈前部甲状软骨的下方,如果甲状腺肿大,肉眼也能看出。如图所示俗称“大脖子病”是因为饮食中缺乏   从而引起   分泌不足,请列举该激素的一条功能   。
【答案】碘;甲状腺激素;促进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提高神经兴奋性等
【知识点】内分泌腺和激素
【解析】【分析】激素:
名称 腺体 作用 过少 过多
生长激素 垂体 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 幼年:侏儒症 幼年:巨人症
成年:肢端肥大症
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 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幼年:呆小症
成年:地方性甲状腺肿(大脖子病) 成年:甲状腺功能亢进,即甲亢调节血糖浓度
胰岛素 胰岛 调节血糖浓度 糖尿病 低血糖
【解答】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成年人缺碘易患大脖子病。因此,“大脖子病”是因为饮食中缺乏碘而引起的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故答案为:碘;甲状腺激素; 促进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提高神经兴奋性等
19.(2024八下·镇海区期末)理想电流表内阻为零,理想电压表内阻无穷大,为测量实际电流表的内阻。小科在某电路中接上两个毫安表和两个相同的电压表,考虑电表内阻影响,如图所示,毫安表1的读数为,毫安表2的读数为,电压表的读数为,则电压表的读数应为   。
【答案】0.2
【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 由电路图可知,毫安表2与电压表V2并联后再与毫安表1、电压表V1串联,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压表的内阻,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求出通过电压表V2的电流,再利用欧姆定律求出电压表V2的读数。
【解答】 由电路图可知,毫安表2与电压表V2并联后再与毫安表1、电压表V1串联,
由题意可知,干路电流I1=100mA=0.1A,电压表V1两端的电压U1=10V,
由可得,电压表V1的内阻:,
毫安表2支路的电流I2=98mA,
因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所以通过电压表V2的电流:I3=I1-I2=100mA-98mA=2mA=2×10-3A,
由题知,两个相同的电压表,其内阻相同,即=100Ω,
则电压表V2的读数:U2=I3RV2=2×10-3A×100Ω=0.2V。
20.(2024八下·镇海区期末)“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诗句中,诗人观察到的落日并非太阳的实际位置,而是光线经过不均匀大气时发生了光的   而形成的像。如图所示,站在点的人恰好看到地平线上的太阳,他所看到的太阳的实际位置应是图中的   位置(填“甲”或“乙”)。
【答案】折射;乙
【知识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应用
【解析】【分析】太阳升起时,太阳实际位置在地平线下面,但通过折射我们看见了太阳,但现在太阳落山了。地球另一边太阳升起了,但他也是看的在下面的虚像。
【解答】 太阳升起时,太阳实际位置在地平线下面,但光线经过不均匀大气时发生折射,所以我们看见了太阳,
但现在太阳落山了。地球另一边太阳升起了,但他也是看的在下面的虚像,所以站在A点的人恰好看到地平线上的太阳,他所看到的太阳的实际位置应是图中的乙位置。
21.(2024八下·镇海区期末)一只蜻蜓在距离水面高的上空水平向前飞行,若水深,则蜻蜓与它在水中所成的像的距离是   m;当蜻蜓靠近水面时,它在水中所成的像大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6;不变
【知识点】光的反射;光的反射定律;作光的反射光路图;镜面反射与漫反射;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
【解析】【分析】平面镜成像特点:1.平面镜所成的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2.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常简述为: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3.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解答】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具有等大,正立,虚像,等距,垂直;等距只得是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和实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同,一只蜻蜓在距离水面高的上空水平向前飞行,所以像距水面3m;蜻蜓与它在水中所成的像的距离是6m;当蜻蜓靠近水面时,它在水中所成的像大小不变。
故答案为:6;不变
22.(2024八下·镇海区期末)滑动变阻器是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   来改变电阻的。如图1所示,当滑片向端移动时,它接入电路的电阻值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电阻箱是一种能够表示出电阻值的变阻器,如图2中电阻箱的读数是   Ω。
【答案】长度;变小;162
【知识点】滑动变阻器的原理及其使用
【解析】【分析】(1)根据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解答;
(2)当滑片向C移动时,分析接入电阻丝部分的长度变化即可;
(3)每个刻度盘上的数字×下面的倍数,最后将四个示数相加即可。
【解答】(1) 滑动变阻器是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2)如图1所示,当滑片向端移动时,它接入电路的AP部分变短,则接入电阻值变小;
(3)根据图片2可知,电阻箱的数值:0×1000Ω+1×100Ω+6×100Ω+2×1Ω=162Ω。
23.(2024八下·镇海区期末)如图为我区2024年5月某天发生的雷电现象,闪电是云层间、云层与空气间或云层与地面之间的放电现象,放电的两者所带的是   (填“同种”或“异种”)电荷;云层和空气摩擦带电的实质是   (填“产生了新电荷”或“电荷发生了转移”)。
【答案】异种;电荷发生了转移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分析】(1)根据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解答;
(2)根据摩擦起电的本质解答。
【解答】(1)闪电是云层间、云层与空气间或云层与地面之间的放电现象,放电的两者所带的是异种电荷;
(2)云层和空气摩擦带电的实质是电荷发生了转移。
三、实验和探究题(本题共5小题,其中第24、25每空2分,第26、27、28每空3分,共41分)
24.(2024八下·镇海区期末)在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小敏设计如图电路进行实验。实验中提供的器材有:电源电压恒为,阻值为、、的定值电阻,电压表、电流表、开关各一个,导线若干。
实验组别 1 2 3
电阻() 20 10 5
电流(A) 0.10 0.20 0.40

(1)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所示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
(2)完成第1组实验后,小敏想把的电阻换成的电阻,继续实验。
①闭合开关;②断开开关;③记录电流表示数;④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最右端;⑤取下电阻,接入电阻;(c)眼睛看着电压表,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适当位置。最合理的实验操作顺序是____。
A.②⑤④①⑥③ B.②⑤①④⑥③
C.②④①⑤⑥③ D.②①⑤④⑥③
(3)小敏完成三次实验后将数据填入图乙表中,并得出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小科认为这样的实验结论不具有普遍意义。为使实验结论更具普遍意义,你给小敏的建议是:   。
【答案】(1)
(2)A
(3)至少再设定两个不同的电压值,重复上述实验。
【知识点】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
【解析】【分析】(1)滑动变阻器上下各选一个接线柱串联在电路中;
(2)为保护电路,拆接电路的过程中开关应断开,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最大;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要控制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再记下电流表的示数,据此分析合理的实验操作顺序;
(3)用归纳法得出普遍性的结论,一要选用的样本有代表性,二要数量足够多。
【解答】 (1)根据题意可知,滑动变阻器上下各选一个接线柱与开关串联在电路中,即将开关右端的接线柱与变阻器右上角的接线柱相连即可,如下图所示:

(2)为保护电路,拆接电路的过程中开关应断开,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最大;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要控制电阻的电压不变,再记下电流表的示数,故从安全和规范角度考虑,正确的顺序是:断开开关,取下20欧的电阻,接入10欧的电阻,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最右端,闭合开关;眼睛看着电压表,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适当位置,记录电流表示数,即②⑤④①⑥③,故选A;
(3)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要控制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为使实验结论更具普遍意义,应至少再设定两个不同的电压值,重复上述实验。
25.(2024八下·镇海区期末)在学习了“电路”和“反射弧”相关内容后,项目化学习小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膝跳反射模型”,以模拟膝跳反射的过程。同学们利用LED灯组、开关、导线、效应器模型、神经中枢模型等制作了如图所示的模型。该模型中,一个个LED灯和导线串联,LED灯由开关、控制。闭合开关、,敲击腿部肌肉,灯组依次闪烁,模拟神经冲动在反射弧结构中的传导过程。
(1)当开关全部闭合,敲击腿部肌肉时,电路处于   (填“通路”、“断路”或“短路”)状态,此时LED灯组闪烁的顺序为   (填图中数字和箭头)。
(2)在对模型的评价环节,有同学提出该模型可以做进一步改进,比如增加一个大脑模型,请问你是否赞同这个改进,并简要说明理由:   。
(3)ChatGPT是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它能够通过理解和学习人类的语言来进行对话。理解和学习人类语言时,ChatGPT相当于反射弧结构中的   (填序号)。
【答案】(1)通路;①→③→②→④
(2)赞同;因为脊髓中的神经中枢受大脑皮层的控制(或:不赞同;因为在放松的情况下,膝跳反射由脊髓中的神经中枢控制完成)
(3)③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分析】 (1)把电源、用电器和开关用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路径叫做电路;电路分为:通路(也叫闭合电路)、短路和断路。
(2)膝跳反射是简单的、人生来就有的反射。这类反射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各个中枢即可完成,只要反射弧保持完整,在相应的刺激下,不需要后天的训练就能引起反射性反应,这类反射叫做非条件反射。它不会因长期不用而减弱或消失。
(3)中枢神经系统接收并处理各种信息,决定和启动相应的反应。
【解答】 (1)当开关全部闭合,敲击腿部肌肉时,电路处于通路状态,此时电流一次通过①→③→②→④,故LED灯组闪烁的顺次为:①→③→②→④;
(2)跳反射是简单的反射,由大脑皮层以下的各个中枢即可完成,故不需要增加大脑模型。
(3)ChatGPT能够通过理解和学习人类的语言来进行对话,故相当于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故是图中③的结构。
26.(2024八下·镇海区期末)小科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1)磁铁不动,闭合开关,导体棒沿   (填“上下”或“左右”)方向运动时,电流表指针会发生偏转。
(2)导体棒不动,闭合开关,磁铁上下运动,电流表指针   (填“会”或“不会”)发生偏转。
(3)断开开关,无论磁铁如何放置、导体棒怎样运动,电流表指针都不发生偏转。
得出结论: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   运动时,电路中就产生感应电流。
【答案】(1)左右
(2)不会
(3)切割磁感线
【知识点】产生电磁感应现象的条件和规律
【解析】【分析】 (1)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电路中就产生感应电流,这种现象叫做电磁感应;
(2)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有两个:电路是闭合的;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两者缺一不可;
(3)根据实验现象结合电磁感应定义得出结论。
【解答】(1)磁铁不动,闭合开关,导体棒沿左右方向运动时,导体切割磁感线,会产生感应电流,灵敏电流计指针会发生偏转。
(2)导体棒不动,闭合开关,磁铁上下运动时,导体没有切割磁感线,不会产生感应电流,灵敏电流计指针不会发生偏转。
(3)断开开关,电路开路,无论磁铁如何放置、导体棒怎样运动,都不会产生感应电流,故可得出结论: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电路中就产生感应电流。
27.(2024八下·镇海区期末)小科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导体的电阻。在正确连接电路的基础上,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先后完成了四次实验,测得的电压和电流值如表所示。回答问题:
(1)表中数据有一组是错误的,剔除后可得出导体的电阻   。
(2)实验中,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获得多组数据,这样操作的目的是   。
(3)根据表中数据,在实验过程中,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动的方向是   (填“向左”或“向右”)。
【答案】(1)10.5
(2)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3)向左
【知识点】伏安法测电阻的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 (1)剔除错误的数据后,计算电阻的平均值作为待测电阻的阻值;
(2)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获得多组数据,这样操作的目的是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3)根据表中数据结合串联电路电压规律和分压原理确定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动方向。
【解答】 (1)表中第一次实验的数据是错误的,待测电阻的阻值为:

(2)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获得多组数据,这样操作的目的是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3)由表中数据可知,电压表示数变大,根据串联电路电压规律,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减小,根据分压原理,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小,故在实验过程中,滑动变阻器滑片P移动的方向是向左。
28.(2024八下·镇海区期末)近视眼究竟是怎么回事?小科进行了图甲所示实验:把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中间,使光屏上呈现出清晰的像。拿开眼镜,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请观察眼球结构(如图乙所示)并结合以上实验,回答:
(1)矫正近视眼要佩戴的眼镜镜片应该是   (填“丙”或“丁”)。
(2)图甲中拿开眼镜后,为了再次呈现出清晰的像,光屏应   (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
(3)为预防近视眼,我校提倡课间同学们远眺。在由近及远的远眺过程中,晶状体凸度将   。
【答案】(1)丁
(2)靠近
(3)变小
【知识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分析】(1)根据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解答;
(2)注意分析拿走眼镜后光线比原来会聚还是发散了即可;
(3)首先根据“物远像近小”的规律确定像的位置变化,再根据像距的变化确定光线会聚还是发散,最终确定凸度的变化即可。
【解答】(1)矫正近视眼要佩戴凹透镜矫正,故选丁;
(2)近视眼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则图甲中拿开眼镜后,光线会比原来会聚,那么像距减小,则光屏应靠近凸透镜。
(3)在由近及远的远眺过程中,根据“物近像远大”的规律可知,此时像距减小。要使像回到视网膜上,需要光线比原来发散,即减小晶状体的凸度。
四、综合题(本题共5小题,其中第29题4分,第30题8分,第31、32题各6分,第33题12分,共36分)
29.(2024八下·镇海区期末)将平面镜截成两半,中间隔一硬纸板条,如图所示。现在两平面镜前放一根点燃的蜡烛。
(1)则蜡烛在左右两面镜子中(  )。
A.都不能成像
B.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成的像
C.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同一位置
D.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不同的位置
(2)蜡烛通过镜面所成的像在   (填“镜面前”、“镜面上”或“镜面后”)。
【答案】(1)C
(2)镜面后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
【解析】【分析】(1)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分析判断;
(2)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分析。
【解答】(1)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可知,像的位置取决于物体的位置和平面镜的位置。当平面镜截成两半后,平面镜所在的那个平面的位置不变,因此都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同一位置。
故选C。
(2)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可知,蜡烛在平面镜前面,像成在镜面后面。
30.(2024八下·镇海区期末)小科同学在实验室利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刚开始时,他在光具座上依次放好“F”发光物、透镜和光屏后,应调整它们的高度,使三者中心大致在   上,其目的是   。
(2)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小科把“F”发光物置于离凸透镜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找到清晰的像,如图所示。此时的像是一个倒立、   (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其形状应是   (请用笔画出)。
【答案】(1)同一高度;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2)放大;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1)根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的注意事项解答;
(2)比较物距和焦距的大小,从而确定成像特点即可。
【解答】(1)实验刚开始时,他在光具座上依次放好“F”发光物、透镜和光屏后,应调整它们的高度,使三者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其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2)比较可知,此时f31.(2024八下·镇海区期末)近年来每到夏季,我国多地都会出现因高温导致的热射病例。热射病属于重症中暑,是由于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中身体调节功能失衡,导致核心温度迅速升高并超过40℃的严重致命性疾病,病人死亡率极高。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环境温度变化引起的体温调节过程可以说明人体是一个   。
(2)导致热射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高温高湿环境中人体的产热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散热,使人体核心温度升高。
(3)热射病例死亡率极高的原因主要是体内代谢紊乱,这与人体内酶的活性   直接相关。
【答案】(1)统一的整体
(2)大于
(3)降低
【知识点】酶及其催化作用;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体温调节是指温度感受器接受体内、外环境温度的刺激,通过体温调节中枢的活动,相应地引起内分泌腺、骨骼肌、皮肤血管和汗腺等组织器官活动的改变,从而调整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人体的体温调节是个自动控制系统,控制的最终目标是核心温度,以心、肺为代表。而机体的内、外环境是在不断地变化,许多因素会干扰深部温度的稳定,此时通过反馈系统将干扰信息传递给体温调节中枢,经过它的整合作用,再调整受控系统的活动,从而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体热平衡,达到稳定体温的效果。
【解答】(1) 环境温度变化引起的体温调节过程可以说明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2)导致热射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高温高湿环境中人体的产热大于散热,使人体核心温度升高。
(3) 热射病例死亡率极高的原因主要是体内代谢紊乱,这与人体内酶的活性降低直接相关。
故答案为:(1)统一的整体(2)大于(3)降低
32.(2024八下·镇海区期末)小灯泡的图象如图甲所示,将它与定值电阻并联,如图乙所示,闭合开关,电流表的示数为;再闭合开关,电流表示数变化了。求:
(1)电源电压。
(2)定值电阻的阻值。
【答案】(1)当、都闭合时,和并联,电流表变化的示数即为通过灯泡的电流,
由图甲可知:
因为并联,电源电压
(2)由可得,
答:电源电压为;定值电阻的阻值为。
【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 当、都闭合时,和并联,电流表变化的示数即为通过灯泡的电流。根据甲图确定此时灯泡两端的电压,再根据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计算电源电压。
(2)根据 计算定值电阻的组织。
33.(2024八下·镇海区期末)在某次科技活动中,老师给同学们展示一个如图甲所示的黑盒子,绝缘外壳上有、、三个接线柱。老师告诉同学们,盒内电路由两个定值电阻连接而成。小科同学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电路来研究盒内电阻的连接情况。已知电源电压恒定不变,是阻值为的定值电阻,是滑动变阻器。小科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操作:
(I)把两个接线柱接到之间,只闭合开关,将的滑片移至最左端时,电压表示数为,电流表示数为;
(II)用导线把连接起来,再将接线柱接入之间,闭合开关和,此时电流表的示数为;
(III)把两个接线柱接到之间,只闭合开关,小科发现将的滑片从某位置移至最左端或最右端时,电压表示数均变化,电流表示数均变化。
(1)请根据操作(I)求出黑盒子间的电阻。
(2)求电源电压。
(3)请画出黑盒子内的电路图,并标明各电阻的阻值。
(4)求滑动变阻器的最大值。
【答案】(1)把两个接线柱接到之间,只闭合开关,将的滑片移至最左端时,电压表测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黑盒子间的电阻是:
(2)把两个接线柱接到之间,只闭合开关,将的滑片移至最左端时,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所以电源的电压是:
(3)用导线把连接起来,再将接线柱接入之间,黑匣子的电阻是:
综上可知,黑盒子间的电阻,用导线把连接起来后间电阻为,间电阻为。
故黑盒子内的电路图如下图所示:
(4)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的阻值为0时,电路中的电流:
将的滑片从某位置移至最左端或最右端时,电路中电流的变化均为,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时,电路中的电流:
此时电路的总电阻:
则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
答:之间的电阻为;电源电压为;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
【知识点】电阻和电阻的串联、并联;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 把两个接线柱接到之间,只闭合开关,将的滑片移至最左端时,电压表测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根据计算黑盒子间的电阻。
(2) 把两个接线柱接到之间,只闭合开关,将的滑片移至最左端时,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根据计算电源的电压。
(3) 用导线把连接起来,再将接线柱接入之间,根据计算AB之间的电阻,根据计算AC之间的电阻,最后结合BC之间的阻值,腿短黑盒子里面的连接情况即可。
(4) 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的阻值为0时,根据计算电路中的电流。
将的滑片从某位置移至最左端或最右端时,电路中电流的变化均为,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时,根据计算电路中的电流,根据计算此时的总电阻,最后根据计算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
1 / 1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第二学期科学期末质量检测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请选出每小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错选均不得分)
1.(2024八下·镇海区期末)宁波地处东南沿海,时常遭受台风袭击。下列不属于台风天气特征的是(  )
A.乌云密布 B.倾盆大雨 C.风力强劲 D.四季多发
2.(2024八下·镇海区期末)如图,闭合开关后,灯泡没有发光,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均为0。若电路中只有一处故障,则可能的故障是(  )
A.灯泡断路 B.电阻断路 C.灯泡短路 D.电阻短路
3.(2024八下·镇海区期末)如图为航天员王亚平在中国空间站与北京演播室的同学们连线开展“天宫课堂”的场景。关于太空与北京演播室实现信息传递的途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通过声波传播,图像通过电磁波传播
B.声音和图像分别通过次声波和超声波传播
C.声音和图像都是通过电磁波传播
D.声音和图像都是通过光导纤维传播
4.(2024八下·镇海区期末)有一装水的圆柱形敞口容器,从其左侧某一高度斜射入一束激光,在容器底部产生一个光斑,如图所示。下列操作将使光斑向右移动的是(  )
A.保持水面的高度和入射点不变,使激光的入射角减小
B.保持水面的高度不变,使激光笔向左平移
C.保持激光射入的角度不变,使水面下降
D.保持激光射入的角度不变,使激光笔向下平移
5.(2024八下·镇海区期末)世卫组织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年轻人中约11亿人由于戴耳机听音乐、玩游戏,面临着不可逆转的听力损伤风险。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音乐声不需要介质直接传入人耳
B.听觉形成路径:声波→外耳道→听小骨→耳蜗→鼓膜→听神经→大脑
C.长期用入耳式耳机,会导致耳内的听觉细胞受损,听力下降
D.可以依据人声音的响度不同,分辨出歌手是谁
6.(2024八下·镇海区期末)下列作图中,有错误的是(  )
A.光的反射
B.通电螺线管的极性
C.磁极间磁感线分布
D.磁感线和小磁针
7.(2024八下·镇海区期末)紫藤的茎可以缠绕在其它物体上生长,通过测量知道幼茎靠近被缠绕物体的一侧生长素浓度在点以下的浓度范围内,那么,幼茎远离被缠绕物体的一侧的生长素浓度范围(  )
A.在段范围内 B.在段范围内
C.在BD段范围内 D.在BA段范围内
8.(2024八下·镇海区期末)如图1测凸透镜的焦距,如图2“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过程中小科同学将点燃的蜡烛分别放在甲、乙、丙、丁不同的位置(图1和图2中的透镜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图1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
B.图2四个位置中,移动光屏,4个位置上的蜡烛都可以在光屏上成像
C.将蜡烛放在乙位置,光屏应向左移动才能找到清晰的像,此时成放大的像
D.将蜡烛放在丙位置,若凸透镜上有一个泥点,则在光屏上不会出现泥点的影子
9.(2024八下·镇海区期末)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会患呆小症
B.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由三部分组成:大脑、小脑和脑干
C.倒伏的小麦直立起来是由于植物的茎具有负向重力性
D.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由树突和轴突两部分组成
10.(2024八下·镇海区期末)科学实验课时,小科用激光灯对着光滑的大理石地面照射,无意中发现对面粗糙的墙壁上会出现一个明亮的光斑,而光滑地面上的光斑很暗,对此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
A.地面吸收了所有的光 B.墙壁对光发生了漫反射
C.地面对光发生了漫反射 D.墙壁对光发生了镜面反射
11.(2024八下·镇海区期末)现在很多大型商场都安装有如图甲所示的“聪明的电梯”,载人和不载人时电梯运行的速度会发生变化。这种电梯的简易控制电路如图乙所示,图中压力传感器的阻值会随压力的增大而减小。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控制电路中电磁铁的上端为极
B.当电流的方向发生变化时,电梯运行的速度会发生变化
C.当载人时,衔铁与触点2接触,电梯的速度加快
D.当无人站在电梯上时,电磁继电器控制电路中的电流增大
12.(2024八下·镇海区期末)大火发生时,人们惊慌失措,小科作出的部分反应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存在两条反射弧,说明人体的生命活动是由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协调配合完成的
B.听到警报声逃生属于条件反射,发出指令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
C.传出神经①受到损伤,肌肉仍可以收缩
D.此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呼吸、心跳加快,代谢加快
13.(2024八下·镇海区期末)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当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右移动时(  )
A.电流表示数变小,电压表示数不变
B.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示数不变
C.电压表示数与电流表示数比值不变
D.电压表示数与电流表示数比值不变
14.(2024八下·镇海区期末)人类在探索自然规律的过程中,总结出了许多科学研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模型法”、“类比法”等,下面是初中科学中的几个研究实例:①研究磁场时,引入“磁感线”;②研究电压时,把电流比作水流;③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拿一只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④研究光的传播时,引入“光线”。上述几个实例中,采用了相同研究方法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5.(2024八下·镇海区期末)如图是小科利用实验室常用仪器,设计测量未知电阻阻值的四种电路,电源电压恒定且未知,是已知阻值的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未知,实验中只能闭合或断开开关及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其中能够测量出阻值的电路(  )
A.只有①② B.只有③④
C.只有②③④ D.①②③④均可以
二、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空2分,共38分)
16.(2024八下·镇海区期末)我国已经建成多条“音乐公路”,路面上刻有一条条凹槽,每条凹槽就像一个音符,可以把整条路面看成是一张留声机的碟片,而汽车的轮胎就像是唱针,每当汽车驶过这段路面时,一段完整的音乐就奏响了,音乐声是由轮胎的   产生的,音乐声是通过   传入人耳的,凹槽之间留不同的间距,目的是使轮胎发出声音的   (填“响度”、“音调”或“音色”)不同。
17.(2024八下·镇海区期末)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总电流,,通过的电流大小为   ,的电流大小为   ,的电流方向为   (填“向左”或“向右”)。
18.(2024八下·镇海区期末)人体的甲状腺位于颈前部甲状软骨的下方,如果甲状腺肿大,肉眼也能看出。如图所示俗称“大脖子病”是因为饮食中缺乏   从而引起   分泌不足,请列举该激素的一条功能   。
19.(2024八下·镇海区期末)理想电流表内阻为零,理想电压表内阻无穷大,为测量实际电流表的内阻。小科在某电路中接上两个毫安表和两个相同的电压表,考虑电表内阻影响,如图所示,毫安表1的读数为,毫安表2的读数为,电压表的读数为,则电压表的读数应为   。
20.(2024八下·镇海区期末)“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诗句中,诗人观察到的落日并非太阳的实际位置,而是光线经过不均匀大气时发生了光的   而形成的像。如图所示,站在点的人恰好看到地平线上的太阳,他所看到的太阳的实际位置应是图中的   位置(填“甲”或“乙”)。
21.(2024八下·镇海区期末)一只蜻蜓在距离水面高的上空水平向前飞行,若水深,则蜻蜓与它在水中所成的像的距离是   m;当蜻蜓靠近水面时,它在水中所成的像大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2.(2024八下·镇海区期末)滑动变阻器是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   来改变电阻的。如图1所示,当滑片向端移动时,它接入电路的电阻值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电阻箱是一种能够表示出电阻值的变阻器,如图2中电阻箱的读数是   Ω。
23.(2024八下·镇海区期末)如图为我区2024年5月某天发生的雷电现象,闪电是云层间、云层与空气间或云层与地面之间的放电现象,放电的两者所带的是   (填“同种”或“异种”)电荷;云层和空气摩擦带电的实质是   (填“产生了新电荷”或“电荷发生了转移”)。
三、实验和探究题(本题共5小题,其中第24、25每空2分,第26、27、28每空3分,共41分)
24.(2024八下·镇海区期末)在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小敏设计如图电路进行实验。实验中提供的器材有:电源电压恒为,阻值为、、的定值电阻,电压表、电流表、开关各一个,导线若干。
实验组别 1 2 3
电阻() 20 10 5
电流(A) 0.10 0.20 0.40

(1)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所示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
(2)完成第1组实验后,小敏想把的电阻换成的电阻,继续实验。
①闭合开关;②断开开关;③记录电流表示数;④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最右端;⑤取下电阻,接入电阻;(c)眼睛看着电压表,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适当位置。最合理的实验操作顺序是____。
A.②⑤④①⑥③ B.②⑤①④⑥③
C.②④①⑤⑥③ D.②①⑤④⑥③
(3)小敏完成三次实验后将数据填入图乙表中,并得出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小科认为这样的实验结论不具有普遍意义。为使实验结论更具普遍意义,你给小敏的建议是:   。
25.(2024八下·镇海区期末)在学习了“电路”和“反射弧”相关内容后,项目化学习小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膝跳反射模型”,以模拟膝跳反射的过程。同学们利用LED灯组、开关、导线、效应器模型、神经中枢模型等制作了如图所示的模型。该模型中,一个个LED灯和导线串联,LED灯由开关、控制。闭合开关、,敲击腿部肌肉,灯组依次闪烁,模拟神经冲动在反射弧结构中的传导过程。
(1)当开关全部闭合,敲击腿部肌肉时,电路处于   (填“通路”、“断路”或“短路”)状态,此时LED灯组闪烁的顺序为   (填图中数字和箭头)。
(2)在对模型的评价环节,有同学提出该模型可以做进一步改进,比如增加一个大脑模型,请问你是否赞同这个改进,并简要说明理由:   。
(3)ChatGPT是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它能够通过理解和学习人类的语言来进行对话。理解和学习人类语言时,ChatGPT相当于反射弧结构中的   (填序号)。
26.(2024八下·镇海区期末)小科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1)磁铁不动,闭合开关,导体棒沿   (填“上下”或“左右”)方向运动时,电流表指针会发生偏转。
(2)导体棒不动,闭合开关,磁铁上下运动,电流表指针   (填“会”或“不会”)发生偏转。
(3)断开开关,无论磁铁如何放置、导体棒怎样运动,电流表指针都不发生偏转。
得出结论: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   运动时,电路中就产生感应电流。
27.(2024八下·镇海区期末)小科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导体的电阻。在正确连接电路的基础上,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先后完成了四次实验,测得的电压和电流值如表所示。回答问题:
(1)表中数据有一组是错误的,剔除后可得出导体的电阻   。
(2)实验中,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获得多组数据,这样操作的目的是   。
(3)根据表中数据,在实验过程中,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动的方向是   (填“向左”或“向右”)。
28.(2024八下·镇海区期末)近视眼究竟是怎么回事?小科进行了图甲所示实验:把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中间,使光屏上呈现出清晰的像。拿开眼镜,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请观察眼球结构(如图乙所示)并结合以上实验,回答:
(1)矫正近视眼要佩戴的眼镜镜片应该是   (填“丙”或“丁”)。
(2)图甲中拿开眼镜后,为了再次呈现出清晰的像,光屏应   (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
(3)为预防近视眼,我校提倡课间同学们远眺。在由近及远的远眺过程中,晶状体凸度将   。
四、综合题(本题共5小题,其中第29题4分,第30题8分,第31、32题各6分,第33题12分,共36分)
29.(2024八下·镇海区期末)将平面镜截成两半,中间隔一硬纸板条,如图所示。现在两平面镜前放一根点燃的蜡烛。
(1)则蜡烛在左右两面镜子中(  )。
A.都不能成像
B.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成的像
C.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同一位置
D.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不同的位置
(2)蜡烛通过镜面所成的像在   (填“镜面前”、“镜面上”或“镜面后”)。
30.(2024八下·镇海区期末)小科同学在实验室利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刚开始时,他在光具座上依次放好“F”发光物、透镜和光屏后,应调整它们的高度,使三者中心大致在   上,其目的是   。
(2)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小科把“F”发光物置于离凸透镜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找到清晰的像,如图所示。此时的像是一个倒立、   (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其形状应是   (请用笔画出)。
31.(2024八下·镇海区期末)近年来每到夏季,我国多地都会出现因高温导致的热射病例。热射病属于重症中暑,是由于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中身体调节功能失衡,导致核心温度迅速升高并超过40℃的严重致命性疾病,病人死亡率极高。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环境温度变化引起的体温调节过程可以说明人体是一个   。
(2)导致热射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高温高湿环境中人体的产热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散热,使人体核心温度升高。
(3)热射病例死亡率极高的原因主要是体内代谢紊乱,这与人体内酶的活性   直接相关。
32.(2024八下·镇海区期末)小灯泡的图象如图甲所示,将它与定值电阻并联,如图乙所示,闭合开关,电流表的示数为;再闭合开关,电流表示数变化了。求:
(1)电源电压。
(2)定值电阻的阻值。
33.(2024八下·镇海区期末)在某次科技活动中,老师给同学们展示一个如图甲所示的黑盒子,绝缘外壳上有、、三个接线柱。老师告诉同学们,盒内电路由两个定值电阻连接而成。小科同学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电路来研究盒内电阻的连接情况。已知电源电压恒定不变,是阻值为的定值电阻,是滑动变阻器。小科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操作:
(I)把两个接线柱接到之间,只闭合开关,将的滑片移至最左端时,电压表示数为,电流表示数为;
(II)用导线把连接起来,再将接线柱接入之间,闭合开关和,此时电流表的示数为;
(III)把两个接线柱接到之间,只闭合开关,小科发现将的滑片从某位置移至最左端或最右端时,电压表示数均变化,电流表示数均变化。
(1)请根据操作(I)求出黑盒子间的电阻。
(2)求电源电压。
(3)请画出黑盒子内的电路图,并标明各电阻的阻值。
(4)求滑动变阻器的最大值。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天气的概念
【解析】【分析】台风属于热带气旋的一种。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或亚热带洋面上的具有暖心结构的低压涡旋,是一种强大而深厚的“热带天气系统”。中国把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按其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力(风速)大小划分为6个等级,其中心附近风力达12级或以上的,统称为台风。台风常带来狂风、暴雨和风暴潮,给人类带来灾害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益处。台风给人类送来了丰沛的淡水资源,对改善淡水供应和生态环境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另外,台风还使世界各地冷热保持相对均衡;赤道地区气候炎热,若不是台风驱散这些热量,热带会更热,寒带会更冷,温带也会从地球上消失。
【解答】 宁波地处东南沿海,时常遭受台风袭击。下列不属于台风天气特征的是 四季多发,要发一般在夏天多发;
故答案为:D
2.【答案】A
【知识点】电流表、电压表在判断电路故障中的应用
【解析】【分析】对各个选项进行分析,推测可能出现的现象,然后与题目描述进行比较即可。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灯泡与定值电阻R串联,电压表测R的电压,电流表测总电流。
A.灯泡断路时,整个电路没有电流,则电压表和电流表都没有示数,故A符合题意;
B.电阻断路时,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此时电压表的示数等于电源电压,故B不合题意;
C.灯泡短路时,电压表和电流表都有示数,故C不合题意;
D.电阻短路时,电压表也被短路,则电压表没有示数。但是此时电流表仍然有示数,故D不合题意。故选A。
3.【答案】C
【知识点】声音传播的条件;电磁波
【解析】【分析】 (1)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电磁波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2)广播、电视、移动通信、卫星都是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
【解答】根据题意可知,太空和北京之间没有光导纤维,而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因此声音和图像都是通过电磁波传播的,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4.【答案】C
【知识点】光的折射规律
【解析】【分析】 根据光的折射规律,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不变,则折射角不变分析解答。
【解答】 A.保持水面的高度和入射点不变,使激光的入射角减小,则折射角减小,光斑向左移动,故A错误;
B.保持水面的高度不变,使激光笔向左平移,入射角不变,折射角则不变,入射点左移,则折射光线向左平移,光斑左移,故B错误;
C.保持激光射入的角度不变,使水面下降,则入射点右移,折射角大小不变,折射光线右移,光斑右移,故C正确;
D.保持激光射入的角度不变,使激光笔向下平移,则入射点左移,入射角不变,折射角则不变,则折射光线向左平移,光斑左移,故D错误。
故选C。
5.【答案】C
【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响度、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关系;噪声的危害和防止噪声的途径
【解析】【分析】 外界声波通过介质传到外耳道,再传到鼓膜。鼓膜振动,通过听小骨放大之后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纤毛细胞(也称:听觉感受器)而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听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解答】A. 音乐声需要介质才能传入人耳,A错误;
B. 听觉形成路径: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大脑,B错误;
C.长期用入耳式耳机,会导致耳内的听觉细胞受损,听力下降 ,C正确;
D. 可以依据人声音的音色不同,分辨出歌手是谁,D错误;
故答案为:C
6.【答案】B
【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磁场和磁感线;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和电流方向的判断
【解析】【分析】 (1)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分析;
(2)根据安培定则分析;
(3)(4)在磁体外部,磁感线从磁体的N极出发,回到S极;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与该点的磁场方向一致。
【解答】 A.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故A正确不合题意;
B.电流从通电螺线管的左端流入,右端流出,根据安培定则可知,通电螺线管的左端为N极,右端为S极,故B错误符合题意;
C.在磁体外部,磁感线从磁体的N极出发,回到S极,故C正确不合题意;
D.在磁体外部,磁感线从磁体的N极出发,回到S极;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7.【答案】C
【知识点】植物激素
【解析】【分析】植物的生长素具有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特别是促进细胞的伸长生长。
【解答】 生长素具有促进生长的作用,特别是促进细胞伸长生长。因此,紫藤的茎靠近物体的一侧长得慢,远离物体的一侧长得快,而茎对生长素浓度不敏感,因此靠近物体的一侧生长素浓度低,远离物体的一侧生长素浓度高。生长素浓度应在BD范围内,这样才能使远离物体的一侧生长速度大于靠近物体的一侧,才能使茎向上弯曲生长,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8.【答案】D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 根据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和规律分析判断。
【解答】 A.平行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在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即为凸透镜的焦点处,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为40.0cm-30.0cm=10.0cm,则凸透镜的焦距是10.0cm,故A错误;
B.根据“一倍焦距分虚实”知一倍焦距以外是实像,以内是虚像,因为甲乙丙在焦点以外,所以成实像,可以成在光屏上,而丁在一倍焦距之内,成的是虚像,所以光屏上会出现3个像,故B错误;
C.将蜡烛放在乙位置,根据图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光屏应向左移动才能找到清晰的像,此时的成像特点与照相机的原理是相同的,故C错误;
D.凸透镜成实像时,所有透过透镜的光会聚到光屏上成像,凸透镜上溅了一个小泥点,整个物体发出的光虽有一小部分被挡住,但总会有一部分光通过凸透镜而会聚成像,因此,像与原来相同,大小不变;由于透镜的一小部分被遮住,因此折射出的光线与原来相比减少了,像将完好,但亮度会变暗,所以不会出现泥点的影子,故D正确。
故选D。
9.【答案】C
【知识点】植物的感应性;植物激素;内分泌腺和激素;胰岛素与血糖含量;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解析】【分析】神经系统按部位可分为:(1)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脑位于颅腔内,脊髓位于椎管内。(2)周围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系统):包括与脑相连的12对脑神经和与脊髓相连的31对脊神经。
【解答】A. 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会患侏儒症,A错误;
B. 人体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脑是由三部分组成:大脑、小脑和脑干,B错误;
C.倒伏的小麦直立起来是由于植物的茎具有负向重力性 ,C正确;
D.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由突起和细胞体两部分组成,突起分为树突和轴突,D错误;
故答案为:C
10.【答案】B
【知识点】光的反射;镜面反射与漫反射
【解析】【分析】 镜面反射:光射到表面很光滑的物体时才会发生,如水面镜面等。这种反射只能在某个特定的角度才能看到,稍动一下就看不到了漫反射:光射到表面粗糙的物体时才会发生,如书,水泥地板,椅子等。这种反射能在各个某个不同的角度看到
【解答】 科学实验课时,小科用激光灯对着光滑的大理石地面照射,无意中发现对面粗糙的墙壁上会出现一个明亮的光斑,而光滑地面上的光斑很暗,对此现象解释合理的是墙壁对光发生了漫反射,光线反射到了各个方向,光滑的地面上属于镜面反射,光全部反射到了一个方向,没有光进入小科的眼睛;
故答案为:B
11.【答案】C
【知识点】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和电流方向的判断
【解析】【分析】 A.根据安培定则判断电磁铁磁极,当电流的方向发生变化时,电磁铁的极性会发生改变;
B.电梯的运行速度与电流大小有关;
CD.压力传感器R的阻值会随压力的增大而减小,当有人走上电梯后,压敏电阻受到的压力变大,压敏电阻的阻值变小,根据串联电路电阻规律结合欧姆定律可知通过控制电路的电流变化,进一步判断电磁铁的磁性变化,工作电路中衔铁与触点1接触时,定值电阻和电动机串联接入电路,当压力增大到一定值时,衔铁被吸下,衔铁与触点2接触,工作电路中只剩下电动机,根据欧姆定律可知通过电动机的电流变化,根据P=UI可知电动机的电功率变化,进一步判断电梯运行的速度变化。
【解答】 A.由图可知,电流从电磁铁的下端流入,上端流出,根据安培定则可知,电磁铁的上端为N极,故A错误;
B.当电流的方向发生变化时,电磁铁的极性会发生改变,但通过电路的电流大小不变,则电梯的速度大小不变,故B错误;
CD.当有人走上电梯后,压敏电阻受到的压力变大,压敏电阻的阻值变小,串联电路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阻之和,根据欧姆定律可知通过控制电路的电流变大,电磁铁的磁性增强,工作电路中衔铁与触点1接触时,定值电阻和电动机串联接入电路,当压力增大到一定值时,衔铁被吸下,衔铁与触点2接触,工作电路中只剩下电动机,根据欧姆定律可知通过电动机的电流变大,根据P=UI可知但感觉的电功率变大,则电梯运行的速度加快,反之当无人站在电梯上时,电磁继电器控制电路中的电流减小,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12.【答案】B
【知识点】内分泌腺和激素;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解析】【分析】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解答】A. 据图可见:图中存在两条反射弧。第一条是: 听觉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①→肌肉;第二条是: 听觉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②→内分泌腺。可见,人体的生命活动是由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协调配合完成的, A正确。
B.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可见,听到警报声逃生属于条件反射,发出指令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B错误。
C. 传出神经①受到损伤,反射仍可以沿传出神经②传出,因此,肌肉仍可以收缩, C正确。
D.大火发生时,人们惊慌失措,此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呼吸、心跳加快,代谢加快,属于激素调节,D正确。
故答案为:B。
13.【答案】C
【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 由电路图可知,R1与R2并联,电流表A1测R1支路的电流,电流表A2测干路电流,电压表测电源两端的电压;
根据电源的电压可知滑片移动时电压表V示数的变化,根据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独立工作、互不影响可知滑片移动时通过R1的电流变化,进一步得出电压表V示数与电流表A1示数比值变化;根据滑片的移动可知接入电路中电阻的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可知通过R2的电流变化,利用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可知干路电流的变化,然后得出电压表V示数与电流表A2示数比值变化。
【解答】 由电路图可知,R1与R2并联,电流表A1测R1支路的电流,电流表A2测干路电流,电压表测电源两端的电压。
因电源电压不变,所以滑片移动时电压表V的示数不变;
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独立工作、互不影响,所以滑片移动时通过R1的电流不变,即电流表A1的示数不变,则电压表V示数与电流表A1示数比值不变;
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大,由可得,通过R2的电流变小,因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所以干路电流变小,即电流表A2的示数变小;则电压表V示数与电流表A2示数比值变大;
综上所述,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4.【答案】D
【知识点】实验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控制变量法
【解析】【分析】模型方法,作为一种现代科学认识手段和思维方法,所提供的观念和印象,不仅是人们获取知识的条件,而且是人们认知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自然科学日常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和意义。 模型方法是以研究模型来揭示原型的形态、特征和本质的方法,是逻辑方法的一种特有形式。
【解答】①研究磁场时,引入“磁感线”;采用模型法;②研究电压时,把电流比作水流,采用类比法;③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拿一只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等效替代法;④研究光的传播时,引入“光线”,模型法。所以同一方法的是①和④;
故答案为:D
15.【答案】C
【知识点】伏安法测电阻的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 要测量电阻阻值,需要测出电阻两端电压与通过电阻的电流,然后应用欧姆定律求出电阻阻值;分析图示电路图,应用串并联电路特点与欧姆定律分析即可。
【解答】 ①由电路图可知,S接1或2时,通过电压表的电流的方向会发生变化,电压表的指针会反向偏转,无法读取电压表的示数,故①不可行;
②根据图可知,闭合S1、S2,电路为Rx的简单电路,电压表测量电源的电压U;只闭合开关S1,两只电阻串联,电压表测量Rx两端电压为Ux;
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关系可知,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为:U0=U-Ux;
此时电路中的电流为:,
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关系可知,通过Rx的电流为,则根据Rx两端的电压和电流可以求出Rx阻值,故②可行;
③闭合S1、S2时,电路是只有Rx的基本电路,电流表测量通过Rx的电流Ix;闭合S1、断开S2,两电阻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电流I;根据电源电压不变列式I(R0+Rx)=IxRx可求出Rx的阻值,故③可行;
④闭合S1,S接2时,R0和R串联接入电路中,把R的阻值调到0,根据电流表的示数和定值电阻的阻值可以求出电源电压U;闭合S1,S接1时,Rx和R串联接入电路中,把R的阻值调到0,读出电流表的示数,根据电流表示数和电源电压,利用可以求出Rx的阻值,故④可行。
故选C。
16.【答案】振动;空气;音调
【知识点】声音传播的条件;声音产生的条件;响度、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关系
【解析】【分析】(1)根据声音产生和传播的知识解答;
(2)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声音的特点叫音色。
【解答】(1)音乐声是由轮胎的振动产生的,音乐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2)凹槽之间留不同的间距,则轮胎的振动频率不同,目的是使轮胎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17.【答案】0.4;0.8;向左
【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 分析三个电阻的连接关键,根据并联电路各支路电压相等,由U=IR可知,在电压相等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结合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得出通过R1、R2的电流;根据三个电阻的连接关系可确定通过R2的电流方向。
【解答】 由图可知,三个电阻并联,I为并联电路的电流,设通过R1的电流为I1。根据并联电路各支路电压相等,由U=IR,在电压不变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因R1=2R2=2R3,故通过R2和R3的电流都为2I1,
根据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有:2I1+2I1+I1=I=2.0A,故I1=0.4A,
通过R2的电流为:I2=2I1=2×0.4A=0.8A,
因三个电阻并联,故通过R2的电流方向向左。
18.【答案】碘;甲状腺激素;促进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提高神经兴奋性等
【知识点】内分泌腺和激素
【解析】【分析】激素:
名称 腺体 作用 过少 过多
生长激素 垂体 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 幼年:侏儒症 幼年:巨人症
成年:肢端肥大症
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 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幼年:呆小症
成年:地方性甲状腺肿(大脖子病) 成年:甲状腺功能亢进,即甲亢调节血糖浓度
胰岛素 胰岛 调节血糖浓度 糖尿病 低血糖
【解答】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成年人缺碘易患大脖子病。因此,“大脖子病”是因为饮食中缺乏碘而引起的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故答案为:碘;甲状腺激素; 促进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提高神经兴奋性等
19.【答案】0.2
【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 由电路图可知,毫安表2与电压表V2并联后再与毫安表1、电压表V1串联,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压表的内阻,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求出通过电压表V2的电流,再利用欧姆定律求出电压表V2的读数。
【解答】 由电路图可知,毫安表2与电压表V2并联后再与毫安表1、电压表V1串联,
由题意可知,干路电流I1=100mA=0.1A,电压表V1两端的电压U1=10V,
由可得,电压表V1的内阻:,
毫安表2支路的电流I2=98mA,
因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所以通过电压表V2的电流:I3=I1-I2=100mA-98mA=2mA=2×10-3A,
由题知,两个相同的电压表,其内阻相同,即=100Ω,
则电压表V2的读数:U2=I3RV2=2×10-3A×100Ω=0.2V。
20.【答案】折射;乙
【知识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应用
【解析】【分析】太阳升起时,太阳实际位置在地平线下面,但通过折射我们看见了太阳,但现在太阳落山了。地球另一边太阳升起了,但他也是看的在下面的虚像。
【解答】 太阳升起时,太阳实际位置在地平线下面,但光线经过不均匀大气时发生折射,所以我们看见了太阳,
但现在太阳落山了。地球另一边太阳升起了,但他也是看的在下面的虚像,所以站在A点的人恰好看到地平线上的太阳,他所看到的太阳的实际位置应是图中的乙位置。
21.【答案】6;不变
【知识点】光的反射;光的反射定律;作光的反射光路图;镜面反射与漫反射;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
【解析】【分析】平面镜成像特点:1.平面镜所成的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2.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常简述为: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3.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解答】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具有等大,正立,虚像,等距,垂直;等距只得是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和实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同,一只蜻蜓在距离水面高的上空水平向前飞行,所以像距水面3m;蜻蜓与它在水中所成的像的距离是6m;当蜻蜓靠近水面时,它在水中所成的像大小不变。
故答案为:6;不变
22.【答案】长度;变小;162
【知识点】滑动变阻器的原理及其使用
【解析】【分析】(1)根据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解答;
(2)当滑片向C移动时,分析接入电阻丝部分的长度变化即可;
(3)每个刻度盘上的数字×下面的倍数,最后将四个示数相加即可。
【解答】(1) 滑动变阻器是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2)如图1所示,当滑片向端移动时,它接入电路的AP部分变短,则接入电阻值变小;
(3)根据图片2可知,电阻箱的数值:0×1000Ω+1×100Ω+6×100Ω+2×1Ω=162Ω。
23.【答案】异种;电荷发生了转移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分析】(1)根据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解答;
(2)根据摩擦起电的本质解答。
【解答】(1)闪电是云层间、云层与空气间或云层与地面之间的放电现象,放电的两者所带的是异种电荷;
(2)云层和空气摩擦带电的实质是电荷发生了转移。
24.【答案】(1)
(2)A
(3)至少再设定两个不同的电压值,重复上述实验。
【知识点】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
【解析】【分析】(1)滑动变阻器上下各选一个接线柱串联在电路中;
(2)为保护电路,拆接电路的过程中开关应断开,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最大;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要控制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再记下电流表的示数,据此分析合理的实验操作顺序;
(3)用归纳法得出普遍性的结论,一要选用的样本有代表性,二要数量足够多。
【解答】 (1)根据题意可知,滑动变阻器上下各选一个接线柱与开关串联在电路中,即将开关右端的接线柱与变阻器右上角的接线柱相连即可,如下图所示:

(2)为保护电路,拆接电路的过程中开关应断开,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最大;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要控制电阻的电压不变,再记下电流表的示数,故从安全和规范角度考虑,正确的顺序是:断开开关,取下20欧的电阻,接入10欧的电阻,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最右端,闭合开关;眼睛看着电压表,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适当位置,记录电流表示数,即②⑤④①⑥③,故选A;
(3)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要控制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为使实验结论更具普遍意义,应至少再设定两个不同的电压值,重复上述实验。
25.【答案】(1)通路;①→③→②→④
(2)赞同;因为脊髓中的神经中枢受大脑皮层的控制(或:不赞同;因为在放松的情况下,膝跳反射由脊髓中的神经中枢控制完成)
(3)③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分析】 (1)把电源、用电器和开关用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路径叫做电路;电路分为:通路(也叫闭合电路)、短路和断路。
(2)膝跳反射是简单的、人生来就有的反射。这类反射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各个中枢即可完成,只要反射弧保持完整,在相应的刺激下,不需要后天的训练就能引起反射性反应,这类反射叫做非条件反射。它不会因长期不用而减弱或消失。
(3)中枢神经系统接收并处理各种信息,决定和启动相应的反应。
【解答】 (1)当开关全部闭合,敲击腿部肌肉时,电路处于通路状态,此时电流一次通过①→③→②→④,故LED灯组闪烁的顺次为:①→③→②→④;
(2)跳反射是简单的反射,由大脑皮层以下的各个中枢即可完成,故不需要增加大脑模型。
(3)ChatGPT能够通过理解和学习人类的语言来进行对话,故相当于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故是图中③的结构。
26.【答案】(1)左右
(2)不会
(3)切割磁感线
【知识点】产生电磁感应现象的条件和规律
【解析】【分析】 (1)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电路中就产生感应电流,这种现象叫做电磁感应;
(2)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有两个:电路是闭合的;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两者缺一不可;
(3)根据实验现象结合电磁感应定义得出结论。
【解答】(1)磁铁不动,闭合开关,导体棒沿左右方向运动时,导体切割磁感线,会产生感应电流,灵敏电流计指针会发生偏转。
(2)导体棒不动,闭合开关,磁铁上下运动时,导体没有切割磁感线,不会产生感应电流,灵敏电流计指针不会发生偏转。
(3)断开开关,电路开路,无论磁铁如何放置、导体棒怎样运动,都不会产生感应电流,故可得出结论: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电路中就产生感应电流。
27.【答案】(1)10.5
(2)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3)向左
【知识点】伏安法测电阻的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 (1)剔除错误的数据后,计算电阻的平均值作为待测电阻的阻值;
(2)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获得多组数据,这样操作的目的是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3)根据表中数据结合串联电路电压规律和分压原理确定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动方向。
【解答】 (1)表中第一次实验的数据是错误的,待测电阻的阻值为:

(2)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获得多组数据,这样操作的目的是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3)由表中数据可知,电压表示数变大,根据串联电路电压规律,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减小,根据分压原理,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小,故在实验过程中,滑动变阻器滑片P移动的方向是向左。
28.【答案】(1)丁
(2)靠近
(3)变小
【知识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分析】(1)根据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解答;
(2)注意分析拿走眼镜后光线比原来会聚还是发散了即可;
(3)首先根据“物远像近小”的规律确定像的位置变化,再根据像距的变化确定光线会聚还是发散,最终确定凸度的变化即可。
【解答】(1)矫正近视眼要佩戴凹透镜矫正,故选丁;
(2)近视眼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则图甲中拿开眼镜后,光线会比原来会聚,那么像距减小,则光屏应靠近凸透镜。
(3)在由近及远的远眺过程中,根据“物近像远大”的规律可知,此时像距减小。要使像回到视网膜上,需要光线比原来发散,即减小晶状体的凸度。
29.【答案】(1)C
(2)镜面后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
【解析】【分析】(1)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分析判断;
(2)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分析。
【解答】(1)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可知,像的位置取决于物体的位置和平面镜的位置。当平面镜截成两半后,平面镜所在的那个平面的位置不变,因此都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同一位置。
故选C。
(2)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可知,蜡烛在平面镜前面,像成在镜面后面。
30.【答案】(1)同一高度;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2)放大;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1)根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的注意事项解答;
(2)比较物距和焦距的大小,从而确定成像特点即可。
【解答】(1)实验刚开始时,他在光具座上依次放好“F”发光物、透镜和光屏后,应调整它们的高度,使三者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其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2)比较可知,此时f31.【答案】(1)统一的整体
(2)大于
(3)降低
【知识点】酶及其催化作用;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体温调节是指温度感受器接受体内、外环境温度的刺激,通过体温调节中枢的活动,相应地引起内分泌腺、骨骼肌、皮肤血管和汗腺等组织器官活动的改变,从而调整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人体的体温调节是个自动控制系统,控制的最终目标是核心温度,以心、肺为代表。而机体的内、外环境是在不断地变化,许多因素会干扰深部温度的稳定,此时通过反馈系统将干扰信息传递给体温调节中枢,经过它的整合作用,再调整受控系统的活动,从而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体热平衡,达到稳定体温的效果。
【解答】(1) 环境温度变化引起的体温调节过程可以说明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2)导致热射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高温高湿环境中人体的产热大于散热,使人体核心温度升高。
(3) 热射病例死亡率极高的原因主要是体内代谢紊乱,这与人体内酶的活性降低直接相关。
故答案为:(1)统一的整体(2)大于(3)降低
32.【答案】(1)当、都闭合时,和并联,电流表变化的示数即为通过灯泡的电流,
由图甲可知:
因为并联,电源电压
(2)由可得,
答:电源电压为;定值电阻的阻值为。
【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 当、都闭合时,和并联,电流表变化的示数即为通过灯泡的电流。根据甲图确定此时灯泡两端的电压,再根据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计算电源电压。
(2)根据 计算定值电阻的组织。
33.【答案】(1)把两个接线柱接到之间,只闭合开关,将的滑片移至最左端时,电压表测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黑盒子间的电阻是:
(2)把两个接线柱接到之间,只闭合开关,将的滑片移至最左端时,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所以电源的电压是:
(3)用导线把连接起来,再将接线柱接入之间,黑匣子的电阻是:
综上可知,黑盒子间的电阻,用导线把连接起来后间电阻为,间电阻为。
故黑盒子内的电路图如下图所示:
(4)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的阻值为0时,电路中的电流:
将的滑片从某位置移至最左端或最右端时,电路中电流的变化均为,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时,电路中的电流:
此时电路的总电阻:
则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
答:之间的电阻为;电源电压为;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
【知识点】电阻和电阻的串联、并联;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 把两个接线柱接到之间,只闭合开关,将的滑片移至最左端时,电压表测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根据计算黑盒子间的电阻。
(2) 把两个接线柱接到之间,只闭合开关,将的滑片移至最左端时,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根据计算电源的电压。
(3) 用导线把连接起来,再将接线柱接入之间,根据计算AB之间的电阻,根据计算AC之间的电阻,最后结合BC之间的阻值,腿短黑盒子里面的连接情况即可。
(4) 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的阻值为0时,根据计算电路中的电流。
将的滑片从某位置移至最左端或最右端时,电路中电流的变化均为,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时,根据计算电路中的电流,根据计算此时的总电阻,最后根据计算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