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 八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名著导读 《经典常谈》:选择性阅读(任务驱动式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 八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名著导读 《经典常谈》:选择性阅读(任务驱动式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经典常谈》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核心目标一:深度认知与兴趣激发
1.深化对作者及作品的认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经典常谈》的作者背景、创作初衷及学术贡献,通过构建作者生平与作品内容的关联网络,增强学生的历史与文化感知力。
2.全面梳理内容框架:通过思维导图、时间线等直观方式,系统梳理《经典常谈》的章节结构、核心观点及所涉经典文献的概要,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知识脉络。
3.激发阅读兴趣与热情:结合名家点评、读书分享会、角色扮演等多元化活动,展现《经典常谈》的独特魅力与深远影响,激发学生对经典文化的探索欲和阅读热情。
核心目标二:阅读策略与方法精进
1.掌握选择性阅读技巧:以《经典常谈》为实践蓝本,教授学生如何根据个人兴趣、学习需求及研究目标,灵活选择阅读内容,运用快速阅读、精读、跳读等方法,高效获取关键信息。
2.强化阅读策略应用:引导学生设立阅读目标、制定阅读计划,并在实践中不断反思调整,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选择性阅读策略,提升阅读效率与深度。
3.培养文化自信与批判性思维:在深入阅读《经典常谈》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文化的价值与现代意义,鼓励其以批判性视角审视经典,培养独立思考与文化自信。
二、教学重点:
1.构建知识网络,激趣为先:将梳理全书框架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紧密结合,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和互动环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经典常谈》的基本内容,为深入阅读打下坚实基础。
2.深化阅读策略,学以致用:将选择性阅读方法的教学置于核心地位,通过实例分析、实操演练等方式,确保学生不仅能够理解方法,更能在实际阅读中灵活运用,实现阅读能力的全面提升。同时,强调文化自信的培养,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悟传统文化的力量,成为有思想、有见地的阅读者。
三、教学过程:
导入:视频导入,创设情境,出示学习任务
观看视频:《典籍里的中国》宣传片。
创设情境:市里要建设中华文化经典馆,计划布置五个展厅,为其中一个展厅或某个展厅的一个展区,写解说词。展厅主要内容依据朱自清先生写给中学生的书——《经典常谈》来进行布置。
学习任务一:深入探索作者与《经典常谈》全书精髓
学习活动1:回顾朱自清先生的文学世界
让我们首先唤起对朱自清先生的温馨记忆。大家是否还记得那些触动心灵的文字?是的,我们曾共同品味过《匆匆》中对时光流逝的深刻感慨,也曾在《背影》中感受到那份沉甸甸的父爱。这些作品,都是朱自清先生文学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学习活动2:走近朱自清——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化巨匠
现在,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这位文学巨匠。PPT展示朱自清介绍:朱自清,生于1898年,逝于1948年,原名自华,后更名自清,字佩弦,号秋实。他不仅是现代散文界的璀璨明星,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深邃的学者,更是勇于担当的民主战士。朱自清的散文,以其质朴细腻、情感真挚、语言精炼而著称,《背影》与《荷塘月色》更是家喻户晓,广为传颂。
学习活动3:《经典常谈》——古代文学的导航图
接下来,让我们揭开《经典常谈》的神秘面纱。这本书,是朱自清先生精心编纂的一部古代文学入门指南,它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通往古代文学殿堂的道路。
《经典常谈》写了哪些内容:
PPT呈现:书中涵盖了《说文解字》的汉字奥秘、《周易》的哲学智慧、《尚书》的历史记载、《诗经》的民歌风情,以及《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等经典著作的精髓,还触及了诸子百家、辞赋、诗词、散文等多个领域,系统地勾勒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脉络与辉煌成就。
学习活动4:浏览目录,定制个性化阅读之旅
为了更好地享受这场文学盛宴,请大家先浏览一遍《经典常谈》的目录的提纲介绍。这不仅仅是一份书目的清单,更是通往古代文学世界的地图。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与需求,选择感兴趣的章节进行深入阅读。
目录 《说文解字》第一 内容简介 文字可以增进人的能力,也可以增进人的巧诈。仓颉泄漏了天机,却将人教坏了。
《周易》第二 八卦是圣物,辟邪还只是它的小神通;它的大神通在能够因往知来,预言吉凶。
《尚书》第三 《尚书》是中国最古的记言的历史。"尚","上"也,《尚书》据说就是"上古帝王的书"。
《诗经》第四 诗的源头是歌谣。人高兴的时候或悲哀的时候,常将自己的心情诉说出来给别人或自己听。
三礼第五 儒家有拿礼来包罗万象的野心,他们认礼为治乱的根本,这种思想可以叫做礼治主义。
春秋三传第六 "春秋"是古代记事史书的通称。古代朝廷大事,多在春秋季举行,所以记事的书用这个名字。
四书第七 规定这四种书因为书本身重要,有人人必读的价值;规定朱注,因为朱注书义好些,切用些。
《战国策》第八 "哪有游说人主不能得金玉锦绣,不能取卿相之尊的道理!"这正是战国策士的心思。
《史》《汉》第九 《史》《汉》所采者博,所择者精,组织的弘大,描写的曲达,同工异曲。二书并称良史。
诸子第十 才智之士对于当前的情势有种种的看法,种种的主张;都想收拾那动乱的局面,让它稳定下来。
辞赋第十一 赋似乎是我国特有的体制。虽然有韵,而就它全部的发展看,却与文近些,不算是诗。
诗第十二 诗原是应试的玩意儿,又是供给乐工歌妓唱了伺候宫廷及贵人的玩意儿。天下事物穷则变,变则通,诗也是如此。
文第十三 中国一切都在现代化的过程中,语言的现代化也是自然的趋势,并不足怪的。
附录 《唐诗三百首》指导大概
学习活动5:《经典常谈》这本书的介绍体例:
按照“文字——经——史——子——集”的顺序进行介绍的。
PPT呈现:
“小学”(“文字学”):《说文解字》第一
经:儒家经典著作。《周易》第二、《尚书》第三、《诗经》第四、“三礼”第五、“四书”第七、“春秋三传”第六
史:史书、正史《史记》《汉书》第九,《战国策》第八
子:先秦百家著作诸子第十,《墨子》《吕氏春秋》
集:文集、诗词汇编辞赋第十一、诗第十二、文第十三、《离骚》《九章》
学习任务二:探索“常谈”精髓,领略“经典”魅力
主问题聚焦:
“常谈”中蕴含着哪些经典文化的精髓?何种书籍能够跨越时空,被尊为“经典”?
学习活动一:经典常识初探——四书五经
常谈就是了解经典的相关常识。考考你:在这本书中,提到的“四书”是指什么?“五经”又包括哪些?
PPT呈现:
四书:儒家学说的核心典籍,包括《论语》(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孟子》(孟子及其门人的政治、教育、哲学等思想)、《大学》(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的思想纲领)、《中庸》(阐述中庸之道,是儒家经典之一)。
五经:中国古代儒家经典文献的合称,涵盖《诗经》(最早的诗歌总集)、《尚书》(古代历史文献汇编)、《礼记》(记载先秦礼制的书)、《易经》(阐述天地万物变化的哲学书)、《春秋》(鲁国史书,微言大义)。
学习活动二:深入解读“《春秋》三传”
知识拓展:
《春秋》:作为五经之一,其文字简练,寓意深远,非经注释难以领会。
“《春秋》三传”:指《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以叙事为主,解释《春秋》)、《春秋公羊传》(侧重阐释《春秋》的微言大义)、《春秋谷梁传》(同样致力于解释《春秋》,但风格与《公羊传》略有不同)。三者均为编年体史书,对理解《春秋》至关重要。
学习活动三:广览“诸子百家”,领略思想盛宴
任务预览: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思想活跃,形成了众多学术思想派别,史称“百家争鸣”。这一时期涌现出众多杰出思想家,他们的思想及著作对中国乃至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请根据所学知识,尝试填写以下关于“诸子百家”的表格内容。通过团队协作,相互补充,共同完善。
学派名称 代表人物 主要思想/著作 对后世影响
儒家 孔子、孟子 仁爱、礼制 塑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价值观
道家 老子、庄子 道法自然、无为而治 强调自然与和谐,对哲学、艺术有深远影响
法家 韩非子 以法治国 奠定了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基础
墨家 墨子 兼爱非攻 提倡平等、反对战争,对国际和平主义有启示
... ... ... ...
(注:表格中省略号表示可继续添加其他学派及其相关信息。)
学习任务三:品味《经典常谈》的艺术韵味
学习活动1:细品语言,领略风采
读一读,感受语言:朱自清先生这本书是对这些经典的介绍,这本书读起来怎样呢?我们先来看一段话,读了之后,你有什么感觉?PPT呈现:
中国文字相传是皇帝的史官叫仓颉的造的。这仓颉据说有四只眼睛,他看见了地上的兽蹄儿、鸟爪儿印着的痕迹,灵感涌上心头,便造起文字来。文字的作用太伟大了,太奇妙了,造字真是一件神圣的工作。但是文字可以增进人的能力,也可以增进人的巧诈。仓颉泄露了天机,却将人教坏了。所以他造字的时候,“天雨粟,鬼夜哭”。
明确:
《经典常谈》虽为一部融合散文风格的学术著作,却丝毫不见刻板与沉闷。它并未采取枯燥无味的平铺直叙方式,而是巧妙地提纲挈领,以温婉细腻的笔触,缓缓铺陈开来。书中内容引人入胜,使读者在不知不觉中沉浸其中,时而眉头紧锁,时而豁然开朗,原有的困倦与疲惫悄然消散。朱自清先生以其独特的叙事技巧,让读者在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能够饶有兴趣地探索一个时代的风貌、一个群体的精神面貌,或是一类作品的深刻内涵。
学习活动2:深入阅读,强化感受
再让我们沉浸于另一段精彩描述之中:PPT呈现
“他们的话语,已非春秋时那般温婉含蓄,而是如同江河奔腾,滔滔不绝,几近于背诵之态。其言辞,时而绚烂如天花乱坠,引人遐想;时而夸张扭曲,不问事理,只为触动君王之心弦。”(《文第十三》)
此段文字,朱自清先生以精炼之笔,勾勒出战国时期游说之士的独特风貌,其语言之灵动,描绘之细腻,令人叹为观止。正如当代学者吴小如先生所言:“朱自清先生一生致力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其工作虽细微却扎实,文笔冲淡而意境深远。他总能将沉重之事或复杂之理,化繁为简,以轻盈生动的笔触呈现,使读者在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轻松领悟其中真谛。《经典常谈》一书,正是这一特点的完美体现。”
学习活动3:总结归纳,提炼艺术特色
回顾《经典常谈》的阅读之旅,我们不难发现,该书之所以引人入胜,其艺术特色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语言生动,文采斐然:朱自清先生以散文家的笔触,赋予经典介绍以鲜活的生命力,使读者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
叙述流畅,引人入胜:全书结构严谨,叙述流畅,既有提纲挈领的宏观把握,又不乏细致入微的微观描绘,使读者在不知不觉中跟随作者的思路,深入了解经典内涵。
见解独到,启人心智:朱自清先生在介绍经典的同时,融入了自己的独到见解和深刻思考,使读者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能受到智慧的启迪和心灵的触动。
文化传承,意义深远:《经典常谈》不仅是一部介绍经典的著作,更是一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力作。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激发了读者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爱,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习任务四:互动探索,掌握阅读经典之法
学习活动1:知识小测验——探寻书籍之源
让我们深入探索,检验一下你对书中内容的掌握情况。请根据以下信息,猜测这是关于哪本书的介绍:PPT呈现
秦朝前,战国末年,因文字统一之需,仓颉造字的传说应运而生;秦一统后,小篆成为官方文字,随后隶书兴起;汉末,隶书形态转变,形成扁方的“汉隶”;至魏晋,隶书再变,称为“正书”;晋唐之间,“正书”又被称为“隶书”,而原先的“汉隶”则被赋予“八分书”之名;晋代,正书简化成“行书”,亦称“楷书”,宋代则改称“真书”。
【明确】:这一描述与我们在小学阶段学习的“遨游汉字王国”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提及的书籍紧密相关,它便是《说文解字》。
学习活动2:再探经典,知识链接
继续挑战,看这段描述指向哪部经典:PPT呈现
作者早年游历四方,广采风俗民情,搜集民间故事。秉持“探究天人关系,贯通古今变迁,自成一家之言”的史学理念,创作了中国首部纪传体通史。此书汉代人称为《太史公书》,其体例严谨,包含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分别记载帝王政绩、年代大事、典章制度、诸侯世系及社会各阶层人物。
【明确】:在八年级上册学习《周亚夫军细柳》时,我们已有所接触,这部著作便是《史记》。
学习活动3:选择深入,理由阐述
请从《尚书》《诗经》《战国策》《汉书》中挑选一本,结合《经典常谈》的解读,说明为何选择它进行深入阅读。
【示例】:我选择《诗经》。《经典常谈》详尽阐述了《诗经》的起源、构成及其艺术特色。作为中国首部诗歌总集,《诗经》不仅是诗歌艺术的启蒙,更是了解先秦社会生活的窗口。深入阅读《诗经》,我能从中领略到古人生活的点滴,感悟人生的哲理,同时欣赏其语言之美,学习并掌握赋、比、兴等诗歌表现手法。选择它的理由在于,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已有相关基础,且《诗经》内容贴近生活,易于产生共鸣。
学习活动4:创意腰封,推广经典
新书问世,腰封作为书籍的“名片”,承载着推介与宣传的重任。请为《经典常谈》设计一款腰封,并解释设计思路。
【示例设计】:腰封采用淡雅色调,中央配以古朴的书卷图案,文字部分简洁而富有吸引力:“《经典常谈》——穿越千年的智慧之旅,朱自清引领您细品中华文脉之美。提纲挈领,娓娓道来,让经典不再遥远,让文化之光温暖心灵。”此设计旨在通过视觉与文字的双重引导,让读者一眼便能感受到书籍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
点拨:设计的腰封内容+内容两部分介绍+这样设计的理由。
交流互动,学生展示。
学习任务五:创意解说词创作
引言:在浩瀚的中华文化长河中,经典如同璀璨星辰,引领着后世探索与传承。当代古典文学研究大家钱伯城先生曾盛赞朱自清先生的《经典常谈》,称其为步入国学殿堂的钥匙,既筑基又深具学术价值。此书不仅展现了学者严谨的治学态度,更蕴含了通达古今、兼容并蓄的文化观与历史观,为后学点亮了智慧的灯塔。正如苏轼所言:“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每次作一意求之。”在浩瀚的经典世界里,选择我们热爱的篇章深入探索,正是《经典常谈》给予我们的宝贵启示。
任务要求:
请结合《经典常谈》的精髓,为中华文化经典馆的一个展厅(聚焦于某一类经典)或展厅内的一个展区(专注于某一本书)创作一篇图文并茂的手抄报解说词。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文字和精美的插图,吸引更多访客驻足,共同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示例:
展厅名称: “诗韵流芳——《诗经》展区”
解说词:
欢迎踏入“诗韵流芳——《诗经》展区”,这里是一扇通往三千年前华夏文明的心灵之窗。《诗经》,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犹如一条穿越时空的河流,流淌着先民们的情感与智慧。
【开篇引言】
在朱自清先生的《经典常谈》引领下,我们得以一窥《诗经》的非凡魅力。它不仅记录了周代社会的风貌,更蕴含了深邃的人生哲理与淳朴的民风民情。每一首诗,都是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每一次吟诵,都是与古人跨越时空的对话。
【展区亮点】
风雅颂三篇:展区以《诗经》中的“风”、“雅”、“颂”三大类别为线索,通过精美的插图与简洁明了的文字介绍,展现不同题材与风格的诗歌之美。
经典篇章赏析:精选《关雎》、《蒹葭》等脍炙人口的诗篇,配以现代艺术家创作的插画,让古典诗意跃然纸上,引导访客感受诗歌的意境与情感。
互动体验区:设置诗歌朗诵角与书法体验区,鼓励访客亲自诵读《诗经》原文,或挥毫泼墨书写经典诗句,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课件出示】课下任务: 结合《经典常谈》这本书,为中华文化经典馆的一个展厅(即一类经典)或展厅一个展区(即一本书)结合这节课内容,以手抄报的形式,图文并茂,写一篇解说词,吸引更多的人前来。
结束语:
让我们携手,以《经典常谈》为舟,扬帆起航,驶向那片浩瀚无垠的经典之海。在那里,不仅有知识的宝藏等待我们发掘,更有文化的根脉引领我们前行。正如朱自清先生所寄寓的殷切希望,让我们在经典的海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与力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