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 女娲造人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3课* 女娲造人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表格式)

资源简介

《女娲造人》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学段 初中
教材版本 部编版 年级 七年级
课程标题 《女娲造人》
内容分析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故事情节,初步感受想象的魅力;体会文中女娲的形象,把握想象的特点。 2.抓住细节,运用创造性想象改写课文;让学生体验人类诞生的欢欣与愉悦,激发想象和探究兴趣,探究神话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 感受体会文中女娲的形象,体会细节描写的精妙之处。
教学难点 合作探究进行比较阅读,体会想象的作用,探究学习神话的现实意义。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策略 结合信息化时代下希沃白板5的辅助教学,采用希沃白板5的蒙层功能、课堂活动板块,以小游戏串联增强与学生的互动,调动学生积极性,在趣味性的游戏中掌握基础知识;课上针对女娲人物形象探究采用希沃白板5中思维导图部分归纳和小结,全面提升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在探究女娲人物形象,为活跃课堂的气氛,创设情景,学生为女娲,我化身云杉电视台记者,这对课堂需要探究的四大问题进行采访,激发学生阅读文本和深入思考的积极性;在拓展阅读板块,为学生营造情境,运用想象续写课文。如果学生是当时造出来的第一个人会怎样,并进行分享,支持学生创造性的学习与表达。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正是处于充满好奇,充满想象的年龄,对神话的兴趣较浓,但班级学生基础较弱,对神话认识不到位,采用百度搜图,下载相应神话图片,并结合希沃白板5使用蒙层功能,擦除蒙层出现故事名称,让学生走进神话;其次生字词学习是每课的重点,我主要结合我校“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课前布置先学作业,让学生提前预习,课上重点进行先学检测和难点强调,同时由于我班学习积极性不高的现状,课上采用希沃白板5的课堂活动板块,以小游戏串联增强课堂与学生的互动,调动学生积极性;七年级学生知识建构能力不强,课上针对女娲人物形象探究采用希沃白板5中思维导图部分归纳和小结,全面提升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七年级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不够专注,为提升学生的专注度,在女娲形象探究时,创设情境,让学生化身女娲,教师以采访的环节激励学生熟读文本、用心思考,提升课堂的有效性。
过程设计
一、游戏导读,激发学习兴趣 1.出示一些神话的图片,猜猜这是什么神话呢? 生:夸父逐日、后羿射日、盘古开天、嫦娥奔月、女娲补天。 师:那么这些故事是不是真有其事?明明知道这些并不存在,可我们听起来还是觉得津津有味,为什么?(启发学生回答)神话故事当中有丰富的想象,奇妙的情节,瑰丽的色彩,以及奔放的情感。它表现了“人类童年时代的天真”,具有“永久的魅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奇妙的神话世界,感受一下女娲捏土造人的神奇。 (设计意图:采用百度搜图,下载相应神话图片,并结合希沃白板5使用蒙层功能,出示一些神话的图片,擦除蒙层出现故事名称,让学生们猜猜这是什么神话呢?继而提出本课女娲造人。从而链接了学生的记忆点,点击了学生的兴奋点,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能够让学生带着良好的情绪走进课堂,愉快的接受新知识,而且充分体现了课标所提倡的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这一理念。) 2.先学检测 (1)开火车读生字词,强调总结重点字音。 (2)四字词语连线小游戏。 (设计意图:生字词学习是每课的重点,我主要结合我校“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课前布置先学作业,让学生提前预习,课上重点进行先学检测和难点强调,同时由于我班学习积极性不高的现状,课上采用希沃白板5的课堂活动板块,以小游戏串联增强课堂与学生的互动,调动学生积极性。) 3.复述课文内容。 (指定学生复述,教师根据复述情况进行提示,及时纠正。) 明确:天地开辟以后,有一个女神叫女娲,她觉得天地之间很孤独,所以想添点东西让它多一些生机,最后她用黄泥创造了人。之后,女娲觉得一个个用手造人太累了,就想到了挥藤造人,创造出了大量的人。最后她又让男女搭配,让人类自己生生不息繁衍下去。 二、电台采访,感知女娲形象 云杉电视台——新闻现场 采访对象:女娲采访者:杨老师 采访问题: 1.你为什么要造人? 2.你造人的过程和方法是什么? 3.你想出来什么方法让人类长久繁衍? 4.你觉得自己是个怎样的神仙? 方法指导:默读课文,寻找关键词,及时圈点勾画。 交流:1.开天辟地以后,其他万物都有了,唯独没有人,女娲感到孤独寂寞。 2.方法:揉泥造人、挥泥藤造人。 3.男女配合、世代绵延。 4.明确:(1)一天变化七十次、揉黄泥造人、挥洒泥浆造人,有“神”的非凡能力和神奇方法,想象大胆奇特。 (2)寂寞孤独、自豪欣慰、忙碌疲倦……,有“人”的心理、情感、活动,想象真实合理。 (3)造人时的辛劳,造人后的欣喜,勤劳、善良的母亲形象。 (设计意图:1.探究女娲人物形象是本课重点,为调动学生学习和思考的积极性,活跃课堂的气氛,学生化身女娲,教师以采访的环节激励学生熟读文本、用心思考,提升课堂的有效性,激发学生阅读文本和深入思考的积极性。同时,七年级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不够专注,这一环节的设置,让学生有了兴趣和欲望,带着自己“女娲”的独特身份,走进文本,才能对课堂产生兴趣,才能顺利解决课堂上生成的问题。2.七年级学生知识建构能力不强,课上针对女娲人物形象探究采用希沃白板5中思维导图部分归纳和小结,全面提升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三、质疑解惑,探究现实意义 在科技发达的今天,我们还有必要学习神话故事吗?学习它有何现实意义?(出示中国各项事业科技发展图片) 明确:明确女娲造人,体现了人类可贵的创造力和探求精神,也使我们感受到生而为人的自豪。今天,我们面对的广大世界,依然有许多未知领域,等待我们去探求,去追索,去感受那种创造成功的喜悦。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思考及中国科技发展的图片展示,在希沃白板5的图片展示中,引导学生关注科学研究,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 四、对比阅读,体会神话细节。 出示《风俗通》的相关记载。与《风俗通》比较,课文丰富了哪些内容? 小组合作思考探究 明确:增添了女娲造人的原因、方法、过程、心理活动等内容。增加景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甚至是细节的描写。作者采用动作描写,如“走”“蹲”;神态描写“笑”“假装生气”。这些描写突出了女娲的活泼、可爱、聪明、智慧。“掘”“掺”“揉”等动词用得极其准确,生动地刻画了女娲造人的一系列动作和过程,表现出女娲造人时的轻松、娴熟、认真、执著。 想象的作用:内容更加丰富,情节更加具体,使得故事血肉丰满。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把解决主要矛盾的权利交给学生,设置情景,让学生感受想象的魅力,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学会了学习,单元提示要求学习这个单元要激活自己的想象力,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深入理解课文,阅读《风俗通》是为了让学生拓展思维,展开对比联想学习的方法。) 五、拓展阅读,运用想象续写课文。 展开自己想象的翅膀,如果你是当时造出来的第一个人......预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引导:如“我”看到了什么景象,“我”会有怎样的举动,“我”和女娲怎样相处,女娲会教给“我”哪些能力等。 学生自己进行创作,再进行小组合作,选出一个发言人。学生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续写,本单元学习目标也要提出,要调动自己的体验,发挥联想和想象。此环节,我尝试将想象的角度改变换成以创造出的第一个人的角度进行探讨,设置多重情境,支持学生创造性学习与表达,激发七年级学生敢想、愿想、会想。) 课后总结:正因有了作者大胆新奇想象的演绎与扩充,女娲造人这个古老的神话传说才充溢着生活气息,焕发出迷人的色彩。让我们畅游在神话的世界,尽情阅读吧。 课后练习 1.基础题:展开想像的翅膀,如果你是造出来的第一人……发挥想象力,写500字左右的短文。(“我”看到了什么景象?“我”会有怎样的举动 "我”和女娲怎么相处?女娲会教给“我”哪些能力? 2.拓展题:阅读《故事新编》《山海经》;尝试制作神话故事思维导图。 (设计意图:七年级学生知识建构能力不强,让学生尝试制作本科知识点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在总结归纳文本知识的基础上提升思维能力,发散思维,提升学生的逻辑性。) 板书设计
评价设计
本堂课在作业展示环节采用希沃白板5的视频台展示功能,结合学生想象力的拓展小练笔和思维导图的呈现,将采用展示台功能反馈和分享,让学生在互评中不断提升。
课后作业: 1.基础题:展开想像的翅膀,如果你是造出来的第一人……发挥想象力,写500字左右的短文。(“我”看到了什么景象?“我”会有怎样的举动 "我”和女娲怎么相处?女娲会教给“我”哪些能力? 2.拓展题:阅读《故事新编》《山海经》;尝试制作神话故事思维导图。 (采用希沃白板5的视频台展示功能,结合学生想象力的拓展小练笔和思维导图的呈现,将采用展示台功能反馈和分享,让学生在互评中不断提升。)
教学反思
本堂课采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特别是希沃白板5的使用,在交互式工具的呈现中,让整堂课的趣味性更浓,符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现状,在小游戏的串联中一步步深入文本,课堂活动板块,也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走上讲台,参与课堂。但在评价环节过于单一,主要以教师的口头评价为主,可借助班级优化大师多维评价会更丰富。对于神话故事,如果能结合小视频导入新课,学生的关注度会更高,在后期备课中,我主要从增加课堂信息化评价方式和完善自身信息技术能力两方面提升自己,特别是在视频的制作和剪辑中,增强微课对课堂教学的有效促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