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一教案 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 高二地理备课组课题: 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课标解读】结合实例,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核心素养】1.综合思维:结合实例,分析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和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2.区域认知:结合实例,说明不同地区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3.人地协调:树立因地制宜,趋利避害,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4.地理实践力: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改造。【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建设的影响。(重难点)2.理解地形对聚落分布、类型、规模等的影响。(重点)【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活动探究法、对比分析法、多媒体教学法。【教学媒体】 希沃白板【教学课时】 2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河南辉县郭亮村地处太行山深处,背靠高山,前临绝壁,一条长约2000米的巨大悬崖隔开了村庄与外界的联系。自1972年开始,村民们花了5年多时间在绝壁中凿出一条长约1300米的挂壁公路郭亮洞,终于打开了村庄与外界交流的通道。如今,郭亮村已成为知名旅游地,当地独具特色的村落和民风民俗,吸引着各地艺术家前来创作。挂壁公路开凿前,郭亮村是一个极端贫困的村庄。想一想,是什么原因限制了当地村民的活动,制约了该村的发展?一条公路,改变了一个村庄的命运。议一议,挂壁公路的开凿对郭亮村有哪些重要意义?【自主学习】一、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聚落:指人类从事生产生活活动而聚居的场所。它包括房屋建筑的集合体,以及与人们生产生活相关的各种设施。拓展延伸:聚落可分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世界上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本节所讲的聚落主要指乡村聚落。(2)地形对聚落的影响地形 聚落规模 聚落形态北方平原地区 规模较大,人口较多 呈团聚型、棋盘式格局南方丘陵山区 规模较小,人口较少 分散、呈点状或带状拓展延伸:南方平原地区,尽管地形较为平坦,但由于河流、沟渠众多,因此聚落大多沿河、沿沟渠呈带状分布。2.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1)不同地形对交通线路的影响地形 影响 线路形态 密度平原地区 限制作用小 较平直、网络状 大山区 限制作用大 为减缓坡度,山区公路多呈“之”字形分布 小(2)交通线路选线交通线路建设时,要综合考虑沿线的自然、经济、社会、交通、技术、生态等因素的影响,选择有利地形,避开不利地段,尽可能降低工程造价,设法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二、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填海造陆、修建梯田、开挖河道、修建水库等,人类活动不断地塑造着新的地表形态。【思考交流】探究一 地表形态对聚落的影响材料一 青藏高原聚落的分布景观图。 材料二 北方地区平原聚落。1.青藏高原的聚落为何多分布在河谷地带?(区域认知)提示:青藏高原因平均海拔高而气候寒冷,河谷地带不仅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且地势相对较低,气候温暖,适宜于农作物的生长和人类的生存。2.平原地区乡村聚落与山地、高原地区的乡村聚落相比有哪些差异?(地理实践力)提示:平原地区乡村聚落规模大,多呈团聚状、棋盘式的格局,人口也比较多;而山地、高原地区的聚落一般规模较小,空间分布相对分散,人口也比较少。探究二 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的影响材料 盘山公路景观图。1.分析图示地区的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及选择该方式的原因。(地理实践力)答案:主要交通运输方式为公路。因为山区地表崎岖,地质构造复杂,限制因素多,为降低建设成本和修筑难度,优先选择建造成本相对较低、难度相对较小的公路。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山区交通线选址的原则。(区域认知)提示:在山区,通常把线路地址选在地势相对缓和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3.图中盘山公路交通线呈“之”字形,分析该交通线采用这种形式的原因。(人地协调观)提示:迂回前进的线路坡度较小,利于施工,便于车辆的行驶。【归纳总结】一、地表形态对聚落的影响1.地形对聚落的影响影响 表现 原因 典例聚落的形态 多呈团聚型或棋盘式格局 北方平原河流少,对聚落形态的制约作用小,聚落往往以某功能区为中心,村落向四周发展 我国北方平原地区村落聚落多呈条带状、点状 山区河谷地带、南方平原地区聚落往往沿河延伸。丘陵山区受地形限制,比较分散,呈点状 我国南方平原的村落聚落的区位 平原 城市等聚落发育的理想场所 地势平坦,节省建设投资;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交通便利 我国城市主要分布于东部平原地区山区和高原 河谷地带 地势相对较低,气候相对温和;且河谷地带地形较为平坦,便于聚落布局(水源充足,取水比较方便) 青藏高原地区的聚落热带地区 多分布在高原上 高原上比较凉爽 巴西利亚、墨西哥城2.我国不同地区受地形影响的聚落分布特点地区 分布特点西北干旱地区 多分布在山麓绿洲地带,冲积扇中下部水资源丰富的地方,且冲积扇中下部土壤质地优良青藏高原 多分布在地势低平的河谷地带——海拔相对低,气温相对高云贵高原 多分布在山间盆地——地形相对平坦二、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建设的影响影响 山区交通建设的一般原则 原因方式 首选公路运输,其次是铁路运输 ①山区修建交通线的成本高、难度大;②建造公路的成本、技术难度较铁路小线路 走向 ①线路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②线路一般呈“之”字形,尽量与等高线平行;③避开陡坡和地质灾害多发地段;④尽量选择两点间最近距离,尽可能多地经过居民点;⑤少占耕地 ①节约建设成本;②降低施工难度;③保障施工安全;④降低运营成本和提高运营安全;⑤减少桥梁或隧道工程【针对性训练】过去,山区公路多为“之”字形盘山公路。现在,兴建高速公路则是逢山开道,遇沟建桥,尽量取最短距离(如图)。据此,完成3~4题。3.早期山区公路选线多为“之”字形,主要是考虑( )A.气候因素 B.居民点分布 C.地形因素 D.工业分布4.在山区兴建高速公路不呈“之”字形,其主要原因有( )①经济实力的增强 ②汽车性能的改善③科技水平的提高 ④节省投资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板书设计】【作业布置】学生课后完成《高中同步导练》课时作业【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