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单元5 秋天的怀念【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了解借景抒情的写法。2.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和运用色彩烘托情感的写作手法。3.感受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情境导入】同学们,秋天是迷人的,天高云淡,大雁南归,枫叶似火,硕果累累,秋天的美别具一格,秋天的美实实在在,秋天的许多事物都会引起我们无限的遐想,也会让我们产生某种怀念的情绪。著名作家史铁生就在秋天里产生了怀念之情,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课文《秋天的怀念》。【新课解读】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朗读提示及要求:1.读准字音。2.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课文哪些情景紧扣“秋天”二字 明确:1.瘫痪(tān) 憔悴(qiáo) 侍弄(shì) 捶打(chuí) 絮叨(xù) 仿膳(shàn)2.课文记叙了一位身患绝症的母亲忍受着病体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精心呵护双腿瘫痪的儿子,歌颂了至真至纯的伟大母爱。3.落叶、菊花。二、研读课文——理解内容1.课文第1段,母亲的一句话深深地刻在“我”的心底,说说是哪一句话。明确:“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顾名思义,这“娘儿俩”指的是——母亲和儿子两个人。2.这是母亲对儿子说的话,儿子是怎么不好好活了,母亲才会说出这样的话 请用课文中的句子,朗读给大家听。明确:(1)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2)“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3.母亲的自身状况又是怎样的 请同样用课文中的句子,朗读给大家听。明确:(1)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2)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4.读完本文,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1)作者对母亲的怀念、思念之情。(2)作者的忏悔、懊悔、后悔、悔恨之情。(3)作者的自责、内疚之情。(4)作者渐渐成长,完全理解了母亲。三、深入探究——人物形象小组合作讨论。1.“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这句话刻画了母亲怎样的形象 明确:母亲“扑过来”,劝慰“我”“好好儿活”,通过动作、语言等描写,刻画了一位坚强而感人的母亲形象。2.母亲“忍住哭声”,母亲“忍住”的究竟是什么 明确:“忍住”的是因为儿子双腿瘫痪不想活的痛苦,还有母亲自身的病痛。3.母亲是怎么关心儿子的呢 有感情地朗读相关句子。(尽量说出母亲对“我”关爱的几件事)明确:(1)在“我”发脾气时,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偷偷地听着”“又悄悄地进来”。(2)在“我”同意去北海公园看菊花时,母亲“喜出望外”。(3)在她生命的最后一刻,即将离别人世时,心里还挂念着“我”和未成年的妹妹。4.文章通过生活中的几件小事,表现了母亲怎样的精神 明确:充分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理解、同情和关爱,说明了母爱的博大深沉、崇高无私,展现了人世间的母子亲情,令人感动。四、拓展延伸给身在天国的史铁生或他的母亲写一封信,并写一句墓志铭。(发放关于名人墓志铭的材料)附:名人墓志铭聂耳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他的墓志铭引自法国诗人可拉托的诗句:“我的耳朵宛如贝壳,思念着大海的涛声。”16世纪德国数学家鲁道夫花了毕生的精力,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35位,是当时世界上最精确的圆周率数值。他的墓碑上就刻着:“π=3.14159265358979323846264338327950288。”英国诗人雪莱的墓志铭是莎士比亚《暴风雪》中的诗句:“他并没有消失什么,不过感受了一次海水的变幻,成了富丽珍奇的瑰宝。”爱尔兰诗人叶慈的墓志铭是他去世前夕写的一首诗的最后十七个字:“对人生,对死亡,给予冷然之一瞥,骑士驰过。”大文豪萧伯纳的墓志铭:“我早就知道无论我活多久,这种事情还是一定会发生。”大作家海明威的墓志铭:“恕我不起来了!”五、本课小结同学们,怎样才算是“好好儿活” 这个话题真的是说不完道不尽!《秋天的怀念》让我们从痛苦的怀念中悟到了生命的真谛——记住吧,活着,就得感谢!感谢阳光与空气,感谢父母与亲人,感谢祖国,感谢生命!但愿我们所有的人,都“好好儿活”! 附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