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散文诗二首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 散文诗二首 教案

资源简介

7* 散文诗二首
《金色花》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本文精美的语言。
2.学习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3.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情境导入】
课前播放阎维文演唱的歌曲《母亲》。
同学们,母爱是人世间最伟大的情感,提起母爱,人人为之动容,一曲《母亲》曾让多少人潸然泪下。歌曲能感动人,同样作为文学艺术的诗歌也能让读者感动万分,不信,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让人倍感亲切的散文诗——《金色花》。
【新课解读】
  一、自由朗读——感知画面
1.听录音,注意朗读的节奏、重音、语气等,然后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停顿恰当、读出重音、读出感情。
2.思考以下问题:
(1)“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明确:“我”是一个天真、可爱、调皮、活泼的孩子。
(2)妈妈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妈妈是一个慈爱善良、疼爱孩子的人。
(3)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一个机灵可爱的孩子,突发奇想,变成金色花,与母亲嬉戏。
(4)这首诗写了哪几幅画面
明确:写了捉迷藏、三次嬉戏、母子对话等画面。
二、深情诵读——感受亲情
饱含深情地诵读课文,从诵读中传达出母子之间的融洽、亲密。
1.“我”与妈妈进行了哪几次嬉戏
明确:
(1)做祷告时——让妈妈嗅到花香。
(2)读书时——将影子投在妈妈所读的书页上。
(3)拿灯到牛棚时——突然落到地上变回孩子。
2.为什么“我”要变成金色花,又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
小组讨论,明确:
金色花是印度圣树上所开的一种花,在印度非常受尊敬。“我”在这里变成一朵金色花,不仅仅是因为“好玩”,也不只是为了和妈妈捉迷藏,还希望为妈妈做点什么事情:让妈妈做祷告时嗅到香气,在午后看书时不伤眼睛。
3.妈妈见了“我”后,为什么说:“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
合作探究,展示成果,明确:
上文妈妈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 ”可以想象,孩子不见了,妈妈该多么着急,那种惶恐的心情肯定与时俱增,一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责怪孩子。
4.这篇散文诗讲述的是孩子变成金色花为母亲所做的几件事和表达的心情,有没有偏离“母爱”的主题呢
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明确:
重在探讨孩子的行为与母爱的关系,从孩子的角度来表达母子之爱,孩子的快乐、天真、活泼,正是因为他沐浴在母爱之中,感受着浓浓的母爱关怀。
三、拓展延伸
1.请同学们读读课外搜集的歌颂母爱的诗歌和名言。
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 ——罗曼·罗兰
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 ——米尔
女人固然是脆弱的,母亲却是坚强的。 ——法国名言
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亲就是上帝。 ——英国名言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 ——高尔基
妈妈你在哪儿,哪儿就是最快乐的地方。 ——英国名言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但丁
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
——纪伯伦
2.母爱就像一股涓涓的溪流时时刻刻滋润着我们,谁不应该感谢母亲、报答母亲呢 如果你忽然具备了文中小男孩的神力,你准备变成什么来表达对母亲的爱意
示例一:假如我变成了一条清澈的溪流,我要在妈妈工作累时,让妈妈来到我身边,听我唱一支欢快的歌曲,抖落满身的疲惫;我要在妈妈口渴时,让妈妈品尝我的甘甜,使她重新变得容光焕发!
示例二:假如我变成了一朵小小的白云,我要紧紧跟随着妈妈,使妈妈不管走到哪儿,都免受烈日的无情的炙烤。
  四、本课小结
同学们,“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依依小草怎回报得了春日阳光的恩泽 我们也爱母亲,却和母亲爱我们不一样,我们的爱是溪流,母亲的爱是海洋,尽管如此,我们仍要用小草的芳馨、用溪流的欢歌来努力回报我们的母亲。
附板书设计:
《荷叶·母亲》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散文诗的思想内容。
2.品味散文诗的精美语言,理解诗句中限制、修饰性词语的表达作用。
3.体会散文诗中浓浓的母子情。
【情境导入】
同学们,在中外文学史上,母爱是文学作品中一个永恒的主题。一次回眸,一次抚摸,每一个平凡的动作都会牵动为人子女的情思,今天我们来学习冰心的深情之作——《荷叶·母亲》。
【新课解读】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听录音,注意朗读的节奏、重音、语气等,然后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停顿恰当、读出重音、读出感情。
思考以下问题:
1.文中写了莲花、荷叶、母亲,说说文章主要赞美的是哪一个。
明确:母亲。
2.作者花大量的笔墨写莲花和荷叶,对赞美母亲有什么作用呢
明确:写母亲是抒情,写莲花和荷叶是写景,两者结合,使情因景美而更真,景因情真而更美,从而使文章达到生动形象、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二、精读课文——问题探究
1.文章写莲,先平平淡淡地叙述,“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红莲是全文着力用墨的重点。作者先做平平淡淡铺垫,接着把花放在人的背景中去认识,花瑞人祥,三蒂莲的开放展示出吉祥的征兆,把花与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下文的以花喻人埋下伏笔。由父亲的朋友送的莲花引出下文九年前在家中园里看到的红莲,引入自然。虽八年未看到莲花,但却对九年前看到的莲花记忆犹新,说明莲花给自己的印象深刻。
2.为什么要写与祖父赏莲
小组讨论,明确:“三蒂莲”初开,与大家庭中添了“三个姊妹”映衬着写,暗示花即人,花瑞即人祥,为下文以花比喻子女做好充分铺垫。
3.园里的莲花有很多,作者却只择其中两朵来写,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
合作探究,展示成果,明确:两朵莲花,一白一红,一谢一安然,以白衬红,更突出了红莲在勇敢慈怜的荷叶的荫蔽下的幸福。
4.如何理解“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这几句话 其在文章结构上有何作用
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明确:“心中的雨点”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是保护自己走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母爱是伟大的,可以使“我”在痛苦的时候得到安慰,在孤独中得到欢乐,在失望中得到希望,在失落时得到幸福。文章结尾卒章显志,升华主题。
5.文章本是写母亲,但又写了荷叶。试说说写了荷叶和不写荷叶对表现母亲形象的影响。
明确:写了荷叶,会把母亲的形象置于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中,让母亲的美好形象更加生动。
三、拓展延伸
发挥你的想象,仿照文中的语言写一段献给母亲的诗句。
例句: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示例一:母亲啊!你是鸟巢,我是小鸟。心中的寒冷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冷风中的温暖
示例二:母亲啊!你是大地,我是种子。天上的风雨来了,除了你,谁能让我茁壮成长
  四、课堂小结
母爱是永恒不变的主题,母爱就像一首深情的歌,婉转悠扬,轻吟浅唱。想起了母亲,志向消沉就会化为意气风发;想起了母亲,虚度年华就会化为豪情万丈;想起了母亲,羁旅漂泊的游子就会萌发回家的心愿;想起了母亲,彷徨无依的心灵就找到了栖息的家……
附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