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济南的冬天》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老舍的相关知识,积累文学常识。2、掌握文中的生字词,能够正确读写和理解。3、读课文,整体感知济南冬天的特点,理清文章结构。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生字词,扫除阅读障碍。概括济南冬天的总体特点,梳理文章结构。难点对济南冬天特点的准确把握。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问答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济南冬天的图片或播放相关的视频片段,让学生直观感受济南冬天的景色。提问:同学们,看了这些画面,你们觉得济南的冬天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二)作者介绍简要介绍老舍先生的生平经历、文学成就和写作风格。老舍(1899 年 2 月 3 日—1966 年 8 月 24 日),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满族正红旗人。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等。强调老舍作品语言通俗易懂、幽默风趣的特点。(三)初读课文,解决字词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文中的生字词。教师通过 PPT 展示生字词,如:济南(jǐ nán)镶(xiāng)发髻(jì)水藻(zǎo)贮蓄(zhù xù)澄清(chéng qīng)教师讲解生字词的读音、含义及用法,学生跟读、记录。进行字词听写或小测验,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四)整体感知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1、济南的冬天总的特点是什么?2、课文围绕济南的冬天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学生自主思考后,同桌之间交流讨论。教师点名回答,引导学生明确:济南冬天总的特点是“温晴”。课文围绕济南的冬天写了济南的山、济南的水等方面的内容。(五)理清结构学生默读课文,划分文章结构,并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小组内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文章结构:第一部分(第 1 自然段):对比济南与北平、伦敦、热带地区的冬天,突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第二部分(第 2 - 5 自然段):具体描绘济南冬天的山景。第三部分(第 6 自然段):描绘济南冬天的水色。(六)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作者简介、生字词、济南冬天的特点和文章结构。强调对济南冬天“温晴”特点的把握,为下节课的深入学习做好铺垫。(七)布置作业抄写文中的生字词,每个 3 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济南冬天的特点。《济南的冬天》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精读课文,深入理解济南冬天山景的特点,学习作者的写景技巧。2、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对济南冬天山景的喜爱之情。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分析济南冬天山景的特点和写景方法。体会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难点理解作者如何通过山景描写传达情感。三、教学方法诵读法、分析法、讨论法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提问:济南的冬天总的特点是什么?文章的结构是怎样的?学生回答,教师进行简单总结。(二)研读阳光朗照下的山学生朗读第 2 自然段。提问:阳光朗照下的山有什么特点?作者是如何描写的?引导学生找出关键语句,如“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体会拟人手法的运用,感受山的温暖、舒适。教师总结:阳光朗照下的山温暖安适。(三)研读薄雪覆盖下的山指名朗读第 3 自然段。思考:薄雪覆盖下的山有怎样的特点?从哪些方面进行描写?学生自主思考后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教师点拨:薄雪覆盖下的山秀美,从色彩(如“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形态(如“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等方面描写。赏析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体会其生动形象的表达效果。(四)研读城外的远山学生齐读第 4 自然段。提问:城外的远山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抓住“卧”字,感受远山的淡雅、宁静。让学生想象城外远山的画面,体会其意境美。(五)语言品味学生自主找出文中描写山景的优美语句,进行朗读和品味。小组内交流分享,互相说说喜欢的理由。教师选取部分语句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六)课堂小结总结济南冬天山景的特点和作者的写景技巧。强调作者对济南冬天山景的喜爱之情。(七)布置作业背诵第 3 自然段。运用本节课所学的写景方法,描写一处你熟悉的山景。《济南的冬天》第三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研读济南冬天的水色,体会其独特魅力。2、深入探究作者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理解作者对济南冬天的深厚情感。3、对比阅读,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4、进行课堂练笔,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分析济南冬天水色的特点及描写方法。理解作者在文中蕴含的情感。难点掌握情景交融的写作技巧,并能在实践中运用。三、教学方法品读法、讨论法、练笔法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回顾上两节课所学内容,提问:济南冬天的山景有哪些特点?作者是如何描写的?学生回答,教师简要点评。(二)研读水色学生朗读第 6 自然段。思考并讨论:济南冬天的水有什么特点?作者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的?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水的特点是“暖、清、绿、亮”。从水的温度(“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的清澈(“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水的颜色(“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等方面描写。赏析文中的精彩语句,如“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体会拟人手法的妙处。(三)探究情景交融小组讨论:作者在描写济南冬天的山水时,如何将情与景融合在一起?教师举例分析,如“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让学生体会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总结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对表达文章主题和情感的作用。(四)对比阅读展示一段描写冬天的其他文章片段如郁达夫的《江南的冬景》,与《济南的冬天》进行对比。2、让学生从语言风格、写作手法、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不同作品的特点,拓展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五)课堂练笔布置练笔任务:让学生模仿《济南的冬天》的写作手法,写一段描写自己家乡某个季节的文字。学生写作,教师巡视指导。选取部分学生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六)课堂小结总结济南冬天水色的特点和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写作中多运用所学技巧。(七)布置作业完善课堂练笔,形成一篇完整的作文。阅读老舍的其他作品,如《骆驼祥子》,写一篇简短的读后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