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预学任务单】——8、冀中的地道战一、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冀中的地道战》作者是 ,中国现代 、 。主要作品有:《 》《 》等。二、明确学习目标。1、会认“垒、丘”等8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任”,会写“侵、略”等10个生字,会写“侵略、修筑”等14个词语。2、能带着问题,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语文要素3、理解地道战取得成功的关键源于中国人民的智慧和保家卫国的顽强斗志。三、初读课文。1、课文共有( )个自然段。2、用“ ”圈出文中的生字新词,不认识的字,借助字典或工具书,给字注音;不理解的词语在旁边标上“?”。3、用“ ”画出文中的好词,用“ ”画出文中的好句。好词好句,多读几遍。四、自学课文,解决字词。1、读拼音写字词。抗日战争时期,日本qīn lüè zhě( )在冀中平原上zhù qǐ( )了碉bǎo( )。为了与敌人作斗争,冀中人民在中国gòng chǎn dǎng( )的领导下,创造了地道战。地道的出口往往开在yǐn bì( )的地方,特别安全。2、下列词语中,加粗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妨碍(ài) 堡垒(něi) B.任丘(rén) 搁东西(gē)C.岔道(chā) 拐弯(guǎn) D.陷入(xuàn) 吆喝(yāo)3、给下列句子中画横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在括号里填上序号。透:①渗透,穿透;②暗地里告诉;③透彻;④达到饱满充分的程度;⑤显露。(1)“孑口”上装着吊板,如果敌人放毒气,就把吊板放下来挡住,不让毒气往里透。( )(2)敌人毒辣透顶的“扫荡”被粉碎了。( )(3)这朵花白里透红,美极了。( )4、比一比,再组词。侵( ) 略( ) 党( ) 妨( ) 陷( ) 拐( )浸( ) 洛( ) 赏( ) 防( ) 焰( ) 别( )5、写出意思相近的词语。粉碎——( ) 妨碍——( ) 牢靠——( ) 警戒——( ) 毒辣——( ) 防备——( ) 6、写出意思相反的词语。隐蔽——( ) 广阔——( ) 不计其数——( ) 7、我会填上合适的词语。 ( )阴谋 ( )奇迹 ( )敌情( )生产 ( )敌人 ( )消息8、根据理解写出相应的词语。无法计算数目,形容极多。( )使事情不能顺利进行;阻碍。( )坚固;稳固。( )一人把守关隘,万人也无法攻开。形容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想尽办法。( )(心肠或手段)狠毒残酷。( )没有止境,没有限度,指非常多或极其漫长。( )使彻底失败或毁灭。( )9、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1)有了地道战这个斗争方式,敌人毒辣透顶的“扫荡”被粉碎了。(改为“把”字句)(2)人藏在洞里不气闷。 人藏在洞里不嫌暗。(用恰当的关联词连成一句话)(3)敌人尝到了地道的厉害,想方设法来破坏,什么火攻啊,水攻啊,毒气攻啊,都用遍了。(写出句子的主要意思)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本文记叙了 中冀中地道战的 、 。地道的 、 以及地道战的 ,赞扬了翼中人民在对敌斗争中表现出来的 和 。2、作者介绍任丘的地道是按( )、( )、( )的顺序来具体介绍的。地道中的“洞”有五个特点:( )、( )、( )、( )、( )。3、翼中人民利用地道,想出了许多妙法,粉碎了敌人的破坏。如:()可以防备敌人的“火攻”;( )可以粉碎敌人的“毒气攻”;4、地道的作用一是( );二是( )。5、冀中的地道战是我国( )的一个奇迹。六、拓展延伸,质疑问难。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大丈夫要有担当,要做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样才值得别人信赖。B.他们两个人同心协力,终于撬开了别人家的门。C.流失在海外的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目前已经有七个完璧归赵了。D.他是一个完好无缺的人,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能做到。2、敌人想方设法来破坏,大家想出许多妙法来防备,这叫( )。A.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B.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C.车到山前必有路3、读了课文,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问题写下来。参考答案一、周而复 著名作家、书法家 《上海的早晨》《白求恩大夫》四、1、侵略者 铸起 堡 共产党 隐蔽2、D3、①④⑤4、侵(侵略) 略(省略) 党(党员) 妨(妨碍) 陷(陷坑) 拐(拐弯)浸(浸泡) 洛(洛阳) 赏(欣赏) 防(国防) 焰(火焰) 别(告别)5、摧毁 阻碍 牢固 戒备 恶毒 提防6、显露 狭窄 屈指可数 7、粉碎阴谋 创造奇迹 发现敌情坚持生产 打击敌人 封锁消息8、不计其数 妨碍 牢靠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想方设法 毒辣 无穷无尽 粉碎9、(1)有了地道战这个斗争方式,把敌人毒辣透顶的“扫荡”粉碎了。(2)人藏在洞里既不气闷,人藏在洞里又不嫌暗。(3)敌人想方设法来破坏地道。五、1、抗日战争 产生、作用 式样、构造及功能 地位 顽强斗志 无穷无尽的智慧。2、地道、洞、气孔。洞顶牢固、数量多、用途广、大、生活设备全。3、洞口准备土和沙;“子口”上装吊板;把地道和枯井暗沟连接起来。4、保护自己,打击敌人。5、抗日战争史六、1、C2、A3、略。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