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木偶兵进行曲》一、课时:1课时二、教材分析《木偶兵进行曲》是德国作曲家耶塞尔(LeonJessel)所创作的著名管弦乐曲,充分体现了进行曲的风格特征。该乐曲节奏鲜明,旋律丰富明快,音色多样,充满了童趣和想象力。乐曲通过形象生动的音符描绘了一群木偶兵的故事,曲调威武雄壮,充满了孩子们喜爱的天真活泼的情趣。通过对这首乐曲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体会到不同音色和节奏的变化,还能了解进行曲这一音乐体裁的特点,增强其音乐鉴赏能力和情感体验。三、学情分析学习对象为小学中低年级学生,年龄在81岁之间。该年龄段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喜欢听故事和参与互动活动,且对新奇事物有较强的好奇心。他们对节奏和旋律的感知较为敏锐,但在音乐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上还存在一定不足。因此,通过图像化的引导和游戏化的教学方式,能够更好地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音乐综合素养。四、教学目标1.审美感知:通过聆听和欣赏《木偶兵进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进行曲的风格特征及乐曲的威武、雄壮和活泼的情绪,从而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2.艺术表现:通过集体和小组活动,引导学生使用简单的节奏乐器为乐曲片段进行伴奏,并能通过肢体动作生动形象地表现音乐情感,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3.创意实践:通过故事导入、小组合作和即兴表演,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和表演兴趣,培养其创意思维和实践能力。4.文化理解:让学生了解进行曲的基本风格特征及其历史文化背景,了解音乐在不同场合和情境中的应用价值,从而加深对音乐文化的理解。五、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感知和表现音乐情绪、节奏和音色变化的基础上,能够使用节奏乐器为乐曲片段伴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综合感知和表现能力。2.教学难点:教师在引导学生通过肢体动作和乐器表现乐曲情绪变化时,需要关注如何帮助学生准确表达音乐的情绪和画面,并使之融入到音乐情境中。六、教学方法1.直观教学法:通过使用多媒体课件、视频和音频资料等直观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对乐曲有整体的感知和理解。2.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出问题、讲述故事,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想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3.合作探究式教学法:通过小组合作和互动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探究能力。4.表演教学法:通过节奏练习、即兴表演等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表现力,并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和体验。七、教具准备1.多媒体课件,包括乐曲音频、视频及相关图像资料。2.音响设备。3.节奏乐器(双响筒、铃鼓、小铃、三角铁等)。4.简单道具和服装,用于角色表演和情景创设。八、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1.活动:介绍音乐教室:教师引导学生轻轻走进音乐教室,播放轻柔的背景音乐,带领学生参观教室并介绍各个角落的用途和节奏乐器的摆放位置,让学生熟悉和热爱这个音乐学习的空间。恢复秩序:背景音乐结束时,教师通过一段有节奏的指令(如拍手或呼喊)让学生迅速安静并回到两列队伍中,准备上课。2.座位安排:教师安排座位: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性格特点,将全班分成四个小组,并给每个学生安排座位,让他们明确自己的学习小组和位置,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环节二:讲授新课(一)感知1.谈话导入:梦境话题:教师提问学生晚上睡觉时是否做过有趣的梦,激发学生的分享欲望,鼓励他们讲述自己的梦境。故事导入:教师运用生动的语言讲述德国音乐家耶塞尔小时候做的一个梦,并解释他如何将这个梦写成了一首著名的管弦乐曲《木偶兵进行曲》。2.出示课题:教师揭示今天的教学内容——《木偶兵进行曲》,并简要介绍乐曲的背景和结构,让学生对该曲有初步的印象和期待。(二)探究1.初听全曲:静听感受:教师播放《木偶兵进行曲》的完整音频,要求学生闭上眼睛,仔细聆听,感受乐曲的节奏和情绪变化。自由想象:聆听结束后,教师提问并引导学生自由发言,描述他们听到的音乐情绪和脑海中浮现的画面。师生讨论: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进一步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威武、雄壮和活泼的情绪特点,并激发他们的好奇心。2.分段欣赏:节奏乐练习:出示节奏谱:教师在黑板上出示简单的节奏谱,让全体学生通过拍手、拍腿等方式进行单层次的节奏练习。分组练习:将全班学生分为四组,每组负责一行节奏谱,逐组进行练习,培养他们的节奏感。乐器演奏:让学生挑选节奏乐器(双响筒、铃鼓、小铃、三角铁等),按照节奏谱进行练习,体验合奏的乐趣。欣赏引子:引导想象:教师播放《木偶兵进行曲》的引子部分,提问学生:“听这段音乐时,你们想到了什么?是谁向我们走来了?”学生回答:学生自由发言,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描述他们脑海中出现的画面,以此感受音乐情绪。第一段:情境想象:教师播放第一段音乐,引导学生想象有哪些玩具兵正在游行,并描述木偶兵们的样子、动作和表情。律动表演:学生随音乐进行玩具兵的律动表演,模仿木偶兵行进的神态和动作,提升他们的音乐表现力。第二段:角色扮演: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讨接下来玩具兵可能做什么;学生自由讨论并推选角色进行表演。调皮木偶兵:播放第二段音乐,小组合作进行调皮木偶兵的表演,形象演绎木偶兵们的游戏和互动。第三段:团队合作:教师引导学生讨论,选出每组的小队长,由队长带领小队进行游行演练,模拟庄严的木偶兵游行场景。音乐配合:队长带领小队组织游行,学生们根据音乐节奏进行统一的动作、步伐,保持队伍整齐划一。尾声:情感表达:教师播放尾声乐段,提问学生:“天亮了,小主人醒来了,玩具兵们会怎么做呢?”即兴表演:学生回答问题后,以即兴表演的形式展示玩具兵幽默滑稽的动作和表情,让音乐情感得到充分表达。(三)示范1.复听乐曲——木偶兵总动员:跟随乐曲表演:教师再次播放全曲音频,鼓励学生自由表演,用肢体动作和表情进一步感受乐曲的威武、雄壮和活泼的情绪。即时反馈:教师观察学生的表现,适时给予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准确地表达音乐情感。环节三:巩固延伸1.讨论延伸:讨论进行曲特点:教师总结进行曲的特点,包括步伐节奏、鲜明的节拍、统一的步伐和动作等,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联系生活: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进行曲在其他场合中的应用,如阅兵式、运动会开幕式等,让音乐与实际生活相联系。2.复听表演:自由表演:再次播放《木偶兵进行曲》,让学生根据音乐自由发挥,进行更为丰富多样的表演,巩固他们对进行曲的体验和理解。团体表演:组织学生按照小组进行合作表演,模拟木偶兵游行,通过集体活动增强团队合作精神。九、小结拓展、布置作业小结教师总结进行曲风格特征,并鼓励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多多关注不同类型的音乐,感受其情绪和节奏变化。表扬学生课堂上的积极表现,增强他们对音乐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作业1.音乐欣赏:请学生回家后上网或者通过其他方式,找一段其他的进行曲作品,认真聆听,并尝试用肢体动作或简易节奏乐器为其伴奏。2.情感表达:鼓励学生根据《木偶兵进行曲》的内容,自编一个短篇故事,描述木偶兵们的冒险经历,培养他们的文字表达和创意能力。十、设计意图初步感知环节通过故事和梦境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感受到音乐的情绪和节奏,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敏感度和喜爱。探究音乐环节通过分段欣赏、节奏乐器演奏以及表演活动,帮助学生在互动和实践中深刻理解和表现乐曲的情绪,培养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和艺术表现力。巩固延伸环节通过讨论和复听,巩固学生对进行曲的理解,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多感受和练习音乐,提高他们的综合音乐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十一、板书设计《木偶兵进行曲》1.进行曲特征:步伐节奏、鲜明的节拍、统一的动作场合:军队阅兵、运动会开幕式2.情绪威武、雄壮、活泼3.表演节奏乐器伴奏肢体表演十二、教学反思1.情感共鸣:通过梦境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增强了他们对乐曲情绪的感知,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积极性高。2.互动参与:课堂活动中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频繁,老师通过鼓励和指导,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小组合作环节帮助学生理解了音乐表现的多样性,也增强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协调能力。3.自主表达:学生在使用节奏乐器伴奏和进行肢体表演时,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和创意,但在节奏准确性和动作协调性方面需要更多的练习和指导。教师在此过程中应及时发现问题,并提供具体的改进建议。4.体验与理解: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学生对进行曲这一音乐体裁的基本特征和表现形式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他们的音乐表现能力和文化理解能力也得到了提升。但在下一次教学设计中,可以考虑增加对乐曲创作背景和作曲家生平的介绍,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文化视野。通过这次课堂活动,希望学生们不仅学到了音乐知识,还体验到了表演的乐趣,从而更加热爱音乐,并将这种兴趣带入到日常生活中去。—1——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