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秋部编版四年级上册11.《蟋蟀的住宅》(教案 及预习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秋部编版四年级上册11.《蟋蟀的住宅》(教案 及预习卡)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1 蟋蟀的住宅
[教学目标]
1.会认“宅、隐”等12个生字,会写“宅、临”等14个生字,会写“住宅”等16个词语。
2.知道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的过程,能理解蟋蟀的住宅算是“伟大的工程”的原因。
3.能从课文准确生动的表达中,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体会观察的乐趣。【语文要素】
4.能通过比较,体会采用拟人手法表达的好处。
[教学重难点]
1.知道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的过程,能理解蟋蟀的住宅算是“伟大的工程”的原因。
2.能从课文准确生动的表达中,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体会观察的乐趣。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会写16个词语。
2.知道课文从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的过程两方面进行了介绍。
3.品读描写蟋蟀住宅特点的词句,体会问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细致的观察。
一、聚焦题目,鼓励提问
1.图片出示蟋蟀,说说自己了解的蟋蟀知识。
2.出示《昆虫记》封面,介绍法布尔,引出课题《蟋蟀的住宅》。
3.理解“住宅”,书写“宅”字。“住宅”是用来称呼什么的?一般蟋蟀等昆虫住的地方被称作什么?
4.课文题目让你产生了哪些疑问?
(为什么称蟋蟀的洞穴为“住宅”?蟋蟀的住宅是什么样子的?蟋蟀的住宅是怎样修建的?)
二、自主识字,整体感知
1.自读提示:自由大声朗读文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生字。
2.学生小组朗读文章,合作学习。
3.认读字词。出示词语,多种方式朗读。
交流分享识字的好方法。(注意读准翘舌音,引导学生用形声字识字)
4.出示本课会写字,按生字结构进行分类,学生认读,开火车组词。
5.提问:默读课文,课文围绕蟋蟀的住宅讲了哪两方面的内容?
学生默读,教师巡视。
预设:住宅的特点、修建住宅的过程。
三、交流信息,了解特点
1.学生默读课文,勾画能表现蟋蟀住宅特点的关键语句,从这些关键词句能看出蟋蟀住宅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
2.汇报交流。
出示相关段落,预设:
外部:朝阳、干燥、弯弯曲曲,大小适宜,洞口隐蔽,平台平坦。
内部:平整、简朴、清洁、干燥、卫生。
小结:一个小小的洞穴居然从内部到外部具有这么多的有点,这样精巧的设计,巧妙的构建,难怪作者会称赞“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四、品味语言,感受细致
1.提供范例,对比品味。
教师引导:作者对蟋蟀住宅特点的描写十分准确,比如以下这句话,老师将它改了改,请你对比读一读,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掩着,就像一座门。
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
点拨:一个“半”字,写出了住宅门洞的特点——既隐蔽、安全,又通风、便于进出。这样的表达更准确,更清楚。
提问:这样准确的表达和作者的观察有什么关系?
出示课文插图,点拨:瞧,蟋蟀洞口也就2-3厘米左右宽,而作者却发现“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让学生想象描述法布尔长时间俯身观察的情景,进一步感受作者观察的精细,表达的标准。
2.自读勾画,合作交流。
引导:文中像这样写得准确,又体现出作者观察细致的地方还有很多,你能找出来吗?
预设1: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
蟋蟀的住宅原本就小,作者不但发现了这些洞穴,还观察到洞穴朝阳,而且是倾斜的。这需要仔细且反复地观察才能发现。
预设2: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
“最多”一词十分准确,从中能够体会到作者一定是经过反复的观察,甚至是测量才得出这样的结论。作者的观察是耐心而又细致的。
3.有感情地朗读2—6自然段,感受作者细致的观察。
4.结束语:今天这节课,我们知道了蟋蟀住宅的特点,知道了为什么说它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还学到了作者细致的观察方法。下节课我们将学习蟋蟀是如何建造住宅的,并进一步探讨蟋蟀住宅的伟大之处。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蟋蟀的住宅算是“伟大的工程”的原因。
2.能从课文准确生动的表达中,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体会观察的乐趣。
3.能通过比较,体会采用拟人手法表达的好处。
一、回顾复习,明确学习要求
出示句子“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引导:作者说蟋蟀的住宅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仅仅是因为蟋蟀住宅的这些特点吗?还有什么原因呢?让我们结合蟋蟀修建住宅的过程再来看一看。
二、学习修建过程,感受工程伟大,体会作者持续细致的观察
1.默读勾画,理清修建过程。
学生默读课文第7~9自然段,小组合作思考:
(1)用横线勾画出表示蟋蟀修建住宅过程中不同阶段和时间的语句。
(2)结合这些时间,说一说蟋蟀修建住宅的过程。
引导学生在表示时间的语句“大多是在十月,秋天初寒的时候”“余下的是长时间的整修,今天做一点儿,明天做一点儿”“即使在冬天”的提示下,通过合作交流,明白蟋蟀修建住宅的过程主要包括挖掘住宅的重要部分和长时间整修两个阶段。
2.学习挖掘过程,聚焦挖掘工具,感受工程伟大。
学习第7自然段写挖掘工程的内容。
(1)默读第7自然段,用横线勾画出蟋蟀修建住宅时所用的工具,用波浪线勾画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2)结合这些动作想象蟋蟀修建住宅时的画面,说一说蟋蟀挖掘住宅的情景。
预设:
选址:不肯随遇而安,排水优良,有温和的阳光(朝着阳光的堤岸)
动工:大多是在十月
挖掘:扒土(前足)→搬土块(大颚)→踏地(后足) →推土、铺土(后腿上的两排锯)
整修:即使是在冬天
出示蟋蟀图片,观察蟋蟀的挖掘工具,体会其细小、柔弱、简单的特点。结合上节课所学习的住宅的诸多特点,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蟋蟀的住宅可以算“伟大的工程”。
预设:蟋蟀的身躯是那么柔弱,用来施工的工具仅仅是细弱的前足和后腿,与它要完成的挖土、搬土块、踏地、推土、修整等工程相比,是非常大的反差。蟋蟀能建造出这样的住宅简直就是一个奇迹。所以说是“伟大的工程”。
3.关注时间,拓展背景,感受作者持续细致的观察。
出示法布尔的简介,引入他写《昆虫记》的背景,感受作者持之以恒、孜孜不倦、耐心细致的连续性观察。思考:作者仅仅是观察了这样一个冬季吗?结合资料,聚焦“三十年的观察”,引导学生想象法布尔在荒石园观察昆虫的情景。
引导:30年,那是多么漫长的岁月,30年里法布尔与昆虫们朝夕相处,他忘情的赴地观察着眼前的昆虫,屏息凝视,和大地融为一体……(课件出示法布尔相关视频)
三、对比品味,感受生动表达
引导:在长达三十年的观察中,蟋蟀以及那些生活在荒石园的昆虫,在作者的眼中已经化作了充满灵性的生灵。
(1)找一找,说一说。
提示:勾画出课文中把蟋蟀比作人,把蟋蟀的巢穴比作人的住宅的语句,再读一读,思考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预设1:“居住在草地上的蟋蟀,差不多和蝉一样有名。它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唱歌,还由于它的住宅。”圈画出“唱歌”“住宅”。
预设2:“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蟋蟀出来吃周围的嫩草,绝不去碰这一丛草。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这就是蟋蟀的平台。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圈画出“耙扫”“收拾”“弹琴”“门”“平台”。
预设3:“屋子的内部没什么布置,但是墙壁很光滑。主人有的是时间,把粗糙的地方修理平整。大体上讲,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 圈画出“光滑”“平整”“简朴”“清洁”“干燥”“卫生”。
(2)比一比,说一说。
①出示课后第三题中的片段,引导学生思考麦加文的《昆虫》选段在表达上与课文有什么不同。
②交流发现:说明性文字简洁,表达准确清楚,不带情感色彩。而课文中的语句,读来生动形象,富有情趣。
(3)比一比,品一品。
引导:都是写蟋蟀鸣叫,两位作者分别是这样写的(出示句子)。读一读,说说它们的表达有什么不一样。
引导学生抓住“耙扫、收拾、弹琴”'等词语,一边朗读一边展开想象,说一说通过这些词语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体会法布尔笔下的蟋蟀讲究卫生、喜爱音乐、热爱生活、富有情趣的形象,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之情。
(4)想一想,读一读。
引导:展开想象,朗读课文中把蟋蟀比作人的语句,把这种情趣表现出来。
总结:要想像法布尔这样写出生动有趣的文章,我们首先要学会像他一样处处留心,耐心细致地去观察我们周围的事物,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进行连续观察,一定能收获到意想不到的观察结果。
四、阅读链接
1.自由读一读“阅读链接”中推荐的《燕子窝》,说说与本文的异同之处。
相同:都对动物进行了连续细致的观察,善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文章读起来生动有趣;不同:《燕子窝》用日记的形式记录观察结果,《蟋蟀的住宅》则是将长期观察的结果,整理成一篇文章。
2.将《燕子窝》与《爬山虎的脚》课后“资料袋”中的观察记录作比较,说说观察记录与观察日记的联系和不同。
点拨:观察记录是观察日记的基础。观察记录简洁,可以通过图文结合、表格等形式,用一两句话,客观清晰地记录下观察对象的变化;观察日记则采用日记的形式,详细地写出了观察对象的变化,还可以写观察方法、观察过程以及当时的心情、感受,内容更为翔实。
[教学板书]
11蟋蟀的住宅
[教学反思]
备课时,我对本课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读,紧密围绕单元要素和课后习题来设计本次教学。提问策略是重要的阅读策略。《蟋蟀的住宅》的课堂学习,我是从“提问”开始的,通过引导学生在不断有意识地运用中,逐渐养成一种自觉阅读的习惯。
然后,我结合课后第一题,让学生通过默读思考,勾画批注,从蟋蟀住宅特点和修建住宅两方面读懂课文内容。接着带领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结合课后第二题“为什么蟋蟀的住宅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引导学生回顾全文,将课文的两部分内容联系起来,体会工程的伟大,进一步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领悟作者对蟋蟀的喜爱之情。最后,通过品读文中准确生动的语句,体会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课前充分的准备,让我在课上做到了胸有成竹,且能对课堂教学的掌控做到游刃有余,教学目标总体完成较好。
11.蟋蟀的住宅
预习目标一:掌握字词 音 我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圈画出生字词,把易错的生字词写一写。
形 比一比,再组词。弊( ) 毫( ) 搜( ) 扒( )蔽( ) 豪( ) 瘦( ) 趴( )
义 给下列画横线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它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唱歌,还由于它的住宅。( )A.只是 B.光线 C.光滑(2)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 )A.遇到任何东西都能安静。B.能适应各种环境,在任何环境中都能满足。
预习目标二:整体感知 4.
预习目标三:难点突破 5.学以致用,读写结合。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我能运用这种_______的修辞手法仿写一个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资料袋
预习目标
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知道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的过程。
能从课文准确生动的表达中,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钱塘江的壮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