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小学科学【核心素养】第10课《雨和雪》分层练习1. 科学观念:- 学生能够理解雨和雪的形成过程,包括水汽的蒸发、凝结、降水等环节,形成对水循环这一自然现象的科学认知。- 了解雨和雪的形态特征以及它们在气候和环境中的作用。2. 科学思维:- 通过对雨和雪形成条件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和因果关系的思考能力。- 能够运用对比、归纳等思维方法,区分雨和雪的异同点。3. 探究实践:-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实验等探究活动,亲身感受和验证雨和雪形成的相关因素。-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的实践能力。4. 态度责任:- 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对科学的热爱和兴趣。- 使学生意识到天气变化对人类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增强保护环境、珍惜水资源的意识。一、快乐填空。(5题)1.降水形式除了雨和雪外,还有 、 、 等。2.模拟雨的形成:加热烧杯里的水时,一部分液态水会变成 ,当遇到冷的培养皿时,会在底部凝结成 。在培养皿中加冰块,是为了使温度 ,这样培养皿底部的小水珠会 ,一旦大到上升气流托不住时就会掉下来。这是模拟 的形成。3.高山上的积雪是水的形态,水的形态变化是由 变化引起的。4.自然界的霜、雪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而成的。5.雪花的形状极多,有星状、柱状片状等,但基本形状是 形。二、选择乐园。(5题)1.下列天气现象中,需要环境温度在0℃以下才能形成的是( )A.雨和露 B.雨和雪 C.雪和霜2.关于雨和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形成雪的气温比形成雨的气温更低B.雨和雪都是由空中的水蒸气变化而成的,本质都是水C.雪不是降水3.雨和雪的状态不同是由于( )造成的。A.气温不同 B.地域不同 C.季节不同4.哈尔滨在寒冷的冬天,最常见的降水形式是( )。A.冰雹 B.雪 C.雨5.雨的形成不需要的条件是( )A.有大量水蒸气 B.水蒸气遇冷 C.对水蒸气加热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ⅹ。(5小题)1.雨和雪都是自然现象,人类的行为不能影响天气变化。( )2.雨和雪的本质都是水。( )3.在做雨的形成模拟实验中陶土网的作用是使烧杯均匀受热。 ( )4.从海洋和河流吹来的风,伴随着潮湿的空气,促进了云和降雨的形成。5.雪和雨的形态不同,降水时是下雨还是下雪,与周围的气温有关。( )二、综合题(2题)1.下面的流程图展示的是雨的形成,请你把空白处补充完整。2.模拟雨的形成。实验步骤:①加热烧杯里的水直至沸腾。②将培养皿放入热水中,取出后盖住烧杯,观察培养皿底部是否有水珠。③在培养皿中加冰块,观察底部有什么变化。(1)加热烧杯里的水直至沸腾。用一个热培养皿盖住烧杯,过一会儿,观察培养皿底部,发现( )。A.有一些水珠 B.出现雾 C.没有水珠(2)在培养皿中加冰块,观察底部,发现( )。A.水珠变多了 B.水珠变少了 C.没有变化(3)冰块的作用是使培养Ⅲ的温度更 ,这样可使水蒸气凝结成水珠的速度更 。(4)酒精灯的灯焰分为三部分:内焰、外焰、焰芯,其中外焰的温度最( ),所以我们一般用( )加热烧杯。A.高 B.低 C.内焰 D.外焰 E.焰芯1.探究雨的形成。回忆你做过的实验,完成下列问题。(1)实验过程及现象提前将金属桶里的水冻成冰,再将金属桶外面套上塑料罩,悬挂在 上;往下面金属加热容器中倒入水;点燃酒精灯,给其加热。加热一会儿,观察到塑料罩上开始出现 ,随之越来越大,从塑料罩上落下来。(2)此实验是一个模拟实验,酒精灯模拟 ,金属加热容器中的水模拟的是 ,盛冰的金属桶模拟 。参考答案【基础训练】一、快乐填空1.【答案】冰雹;露;霜2.【答案】水蒸气;水滴;更低;快速凝结;雨3.【答案】温度4.【答案】遇冷凝固5.【答案】六边形二、选择乐园1.【答案】C2.【答案】C3.【答案】A4.【答案】B5.【答案】C【能力培养】判断题1.【答案】错误2.【答案】正确3.【答案】正确4.【答案】正确5.【答案】正确二、综合题1.【答案】2.【答案】(1)A(2)A(3)低;快(4)A【拓展提高】1.【答案】(1)铁架台;小水滴(2)太阳;地表水;冷空气核心素养基础巩固能力提升拓展提高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