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内容 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八课《小书包》 课时 一、二教材分析 《小书包》作为一年级上册的课文,其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对学习用品的认知,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本课通过生动的文字和图画,引导学生认识并了解书包及其内部的学习用品,如书本、铅笔、橡皮等,不仅让学生认识到这些物品在学习中的重要性,还通过实际操作和讨论,教会学生如何正确使用和珍惜它们。此外,课文还融入了生字学习和书写指导,旨在巩固学生的汉字基础,提升书写能力。通过小组活动“整理书包比赛”,更是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同时也强化了珍惜学习用品的意识。整篇课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寓教于乐,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既具有教育意义,又充满趣味性。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刚从幼儿园升入小学,正处于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但注意力容易分散,自我管理能力较弱。对于《小书包》这篇课文,学生普遍对书包和学习用品有一定的认知基础,但可能缺乏深入的了解和正确的使用方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采用直观、生动的教学方式,如多媒体课件展示、实物操作、小组讨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学习用品、讨论其作用和使用方法,以及动手整理书包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此外,针对一年级学生注意力易分散的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需注意控制课堂节奏,适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学生能够保持高度的学习热情和专注力。教学目标 认识并正确朗读本课生字,如“书、包、文、具”等。 通过观察插图和朗读课文,初步了解小书包里有哪些学习用品,以及它们的作用。 激发学生对学习用品的珍惜之情,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认识并正确朗读本课生字,如“书、包、文、具”等。 通过观察插图和朗读课文,初步了解小书包里有哪些学习用品,以及它们的作用。 难点: 激发学生对学习用品的珍惜之情,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法、练习法、讲授法教具准备 PPT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行为: 手持一个小书包走进教室,面带微笑说:“同学们,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呀?” 引导学生回答:“小书包!” “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小书包》的主角。你们都有自己的小书包吗?里面都装了些什么宝贝呢?” 学生行为: 学生齐声回答:“小书包!” 积极举手分享自己书包里的物品。 师生示例对话: 师:“小明,你的书包里有什么呀?” 生:“我的书包里有课本、铅笔、橡皮和尺子。” 师:“真棒!看来你是个爱学习的好孩子。” 二、生字学习(10分钟) 教师行为: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字卡片,逐一呈现“书、包、文、具”等生字。 领读生字,注意发音准确,声音洪亮。 采用“大小声”游戏,教师大声读,学生小声跟读;反之亦然,增加课堂趣味性。 学生行为: 认真观察生字卡片,跟读生字。 积极参与“大小声”游戏,巩固生字发音。 师生示例对话: 师:“(展示‘书’字卡片)这个字读什么?” 生:“书!” 师:“很好!再来一次,这次我小声,你们大声。”(教师小声说“书”,学生大声跟读) 三、课文朗读与理解(15分钟) 教师行为: 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内容。 分段领读课文,每读完一段,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该段内容。 展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图中的学习用品。 学生行为: 认真聆听课文录音,感受课文情感。 分段跟读课文,注意停顿和语气。 观察插图,尝试说出图中学习用品的名称及作用。 师生示例对话: 师:“请大家看这幅图,图中有什么学习用品?” 生:“有课本、铅笔、橡皮和尺子。” 师:“很好!那谁能告诉我,这些学习用品分别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举手回答,教师给予鼓励和补充) 四、学习用品分类游戏(10分钟) 教师行为: 准备一张学习用品分类表,上面列出不同的类别,如“课本类”、“文具类”等。 邀请几位学生上台,手持实物学习用品,根据教师的指令将其放入相应的类别中。 引导学生边做边说出学习用品的名称及所属类别。 学生行为: 积极参与游戏,准确地将学习用品放入指定类别。 大声说出学习用品的名称及所属类别,加深记忆。 师生示例对话: 师:“请把课本放到‘课本类’里。” (学生将课本放入相应类别,并说:“课本属于课本类。”) 五、课堂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教师行为: 总结本课学习内容:“今天,我们认识了小书包里的许多学习用品,还学会了它们的名字和作用。希望大家都能珍惜自己的学习用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布置作业:“回家后,请大家整理一下自己的小书包,把学习用品分类摆放好。同时,请家长帮忙检查,并在作业本上写下你的整理情况。” 学生行为: 认真聆听老师的总结,记住作业要求。 准备回家后完成作业,整理自己的小书包。 师生示例对话: 师:“好了,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老师,我可以画一幅画来展示我的小书包吗?” 师:“当然可以!画画也是一种很好的表达方式!画画不仅能展示你的小书包,还能表达你对它的喜爱之情。那就请你回家后,用心画一幅画,明天带来给大家欣赏,好吗?” 学生听后,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学生行为: 学生高兴地回答:“好的,谢谢老师!”并开始期待自己的创意作品能够得到展示。 教师继续布置作业: “另外,我还想提醒大家,在整理书包的时候,不妨也想想这些学习用品是怎么帮助我们的,比如铅笔是怎么写字的,橡皮是怎么擦错别字的。这样,你们就会更加珍惜它们,也会更加珍惜学习的机会。” 学生行为: 学生认真倾听,有的还轻轻点头,表示会将老师的建议记在心里。 师生示例对话结束 教师结束语: “同学们,学习是一个快乐的过程,而我们的小书包就是陪伴我们成长的好伙伴。希望大家都能爱护它,珍惜里面的每一件学习用品。我们下节课再见,期待看到你们的作品和整洁的书包哦!” 学生行为: 学生齐声回答:“老师再见!”然后有序地整理好自己的文具和书本,准备离开教室。 课后延伸: (虽然不是直接的教学过程,但可作为教师课后思考的一部分) 教师可以在课后通过班级微信群或家校联系本,进一步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整理书包和学习用品的情况,鼓励家长与孩子一起参与整理过程,增进亲子关系,同时强化孩子对学习用品的珍惜意识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此外,教师还可以收集学生的画作,在后续的班级活动中进行展示,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作品被重视和欣赏,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5分钟) 教师行为: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上节课学习的生字卡片,快速复习。 邀请几位学生上台,抽取生字卡片并大声朗读,其他同学跟读。 学生行为: 认真观看生字卡片,积极跟读。 被邀请的学生自信地上台朗读生字。 师生示例对话: 师:“(展示‘书’字卡片)这个字怎么读?” 生:“书!” 师:“很好,请大家跟我一起读,‘书——’”(全班跟读) 二、生字书写指导(10分钟) 教师行为: 在黑板上示范书写“书”、“包”等生字,边写边讲解笔顺和注意事项。 分发生字书写练习纸,指导学生正确握笔姿势,开始书写练习。 巡视学生书写情况,及时纠正错误。 学生行为: 仔细观察老师的书写示范,记住笔顺和要点。 在练习纸上认真书写生字,注意保持书写姿势正确。 有疑问时举手向老师请教。 师生示例对话: 师:“写‘书’字时,注意第一笔是横折,要写得平稳哦。”(教师示范) 生:“老师,我写得对吗?”(学生举手询问) 师:“(走到学生身边)嗯,你的横折写得很好,但是竖要稍微直一些。来,我再给你示范一下。”(教师再次示范并纠正) 三、学习用品作用讨论(10分钟) 教师行为: 播放一段关于学习用品使用方法的简短视频,引导学生观看。 组织小组讨论:“你最喜欢的学习用品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你是怎么使用它的?” 邀请几组学生代表分享讨论结果。 学生行为: 认真观看视频,了解学习用品的正确使用方法。 在小组内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经验。 认真倾听其他小组的分享,学习不同的观点。 师生示例对话: 师:“小明,你最喜欢的学习用品是什么?” 生:“我最喜欢铅笔,因为它可以帮我写字。” 师:“那你能说说你是怎么使用铅笔的吗?” 生:“我用铅笔写字时,会先削好笔,然后轻轻地写,这样字就会很漂亮。” 师:“很好,你的使用方法很正确。其他同学还有什么要分享的吗?” 四、小组活动:整理书包比赛(15分钟) 教师行为: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套学习用品。 宣布比赛规则:在规定时间内,小组合作将学习用品分类整理进书包,并尽量保持书包整洁有序。 计时开始,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间相互帮助。 时间到后,检查各组的整理情况,评选出最佳整理小组并给予奖励。 学生行为: 迅速分组,领取学习用品。 在组长的带领下,分工合作,快速而有序地整理书包。 遇到困难时,积极向同伴或老师求助。 观看其他组的整理情况,学习他们的优点。 师生示例对话: 师:“大家加油哦,时间不多了,看看哪组能整理得又快又好!” 生:“老师,我们组已经整理好了,您来检查一下吧!” 师:“(检查后)嗯,你们组整理得真整齐,特别是课本和文具都分类放好了,真棒!这是你们的奖励。”(发放奖励贴纸) 五、课堂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教师行为: 总结本课学习内容:“今天,我们不仅复习了生字,还深入了解了学习用品的作用和正确使用方法。更重要的是,我们通过小组活动学会了如何整理书包,希望大家以后都能保持书包的整洁有序。” 布置作业:“回家后,请大家继续练习书写今天学到的生字,特别是要注意每个字的笔顺和结构。同时,也请大家利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帮助家人或弟弟妹妹整理他们的书包,让家里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学习的氛围。” “另外,我还想给大家布置一个小任务。请大家回家后,观察家里还有哪些学习用品是你们之前可能没有注意到的,比如订书机、计算器或者是画画用的彩笔等。明天来学校时,分享给大家这些学习用品的用途以及你是如何正确使用它们的。这样,我们不仅能扩大知识面,还能更加珍惜和利用好我们周围的学习资源。” 学生行为: 学生认真聆听老师的总结,并记住作业要求。他们开始想象回家后如何帮助家人整理书包,以及如何寻找并了解家里其他学习用品的用途。一些学生甚至已经开始迫不及待地想要完成这个特别的作业,期待着明天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发现。 师生示例对话: 师:“记住哦,我们的目标不仅是学会知识,更是要学会如何运用知识来改善我们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所以,请大家认真对待这次作业,我相信你们会有很多精彩的发现。” 生:“好的,老师!我们一定会认真完成的!”(学生们兴奋地回答,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 六、拓展提升(10分钟) 教师行为: “在结束今天的课程之前,老师想带大家一起做一个有趣的拓展活动,让我们的学习之旅更加丰富多彩。这次,我们要进行一场‘小小发明家’的创意挑战。” “想象一下,如果你可以设计一款全新的学习用品,它会是什么样子的?它能解决我们在学习中的哪些烦恼或不便呢?现在,请大家拿出纸笔,或者利用桌上的彩色卡纸和剪刀,开始设计你的创意学习用品吧!” 教师边说边在黑板上简单画出几个创意学习用品的草图作为启发,如自动纠错笔、多功能文具盒、可调节高度的书桌等,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不拘泥于现实已有的物品。 学生行为: 学生们兴奋地接过材料,开始动手设计自己的创意学习用品。有的学生在纸上认真描绘,标注着每一个细节;有的学生则开始剪剪贴贴,用彩色卡纸制作模型。教室里充满了欢声笑语和创意碰撞的火花。 “老师,我设计了一款可以折叠成平板电脑的笔记本,这样我就可以在课堂上随时记录,又能在课后用它来看电子教材了!”一个学生兴奋地展示自己的设计。 “我设计了一个智能提醒笔,它能在我写错字或者坐姿不正确时发出轻微的震动提醒,帮助我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另一个学生也不甘示弱地分享自己的创意。 师生互动: 教师巡回指导,对学生的创意给予积极的肯定和鼓励,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使设计更加实用、环保和安全。 “你的想法真的很棒!但是,我们在设计时也要考虑到材料的环保性和成本问题,看看能不能用更常见的材料来实现同样的功能。”教师耐心地指导学生完善设计。 结束语: “同学们,你们的创意真是让老师大开眼界!通过今天的拓展活动,我们不仅巩固了今天所学的知识,还激发了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记住,学习不仅仅是为了掌握书本上的知识,更是为了培养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思维。希望你们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继续保持这份好奇心和创造力,成为小小发明家,用你们的智慧和双手创造出更多美好的事物。好了,今天的课就到这里,我们下次再见!” 学生们带着满满的成就感和对未来的憧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教室。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