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练习】3汽化和液化一、单选题1.如图,将烧瓶内的水加热至沸腾后移去火焰,水会停止沸腾。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会观察到烧瓶内的水又沸腾起来,关于这个实验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重新沸腾过程中不需要吸热,温度会降低B.烧瓶内的水重新沸腾的过程中,水的内能不变C.两次沸腾时,瓶内气体压强相同D.第二次沸腾时比第一次沸腾时,瓶内水的沸点低2.把酒精擦在手背上后,擦酒精的部位会感觉凉。这主要是因为酒精( )A.凝固放热 B.升华吸热 C.液化放热 D.蒸发吸热3.下列的措施中是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A.将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B.用热风吹刚洗过的头发C.用地膜覆盖播种后的农田D.将新鲜的蔬菜放在冰箱的保鲜室内4.生活中习惯的一些行为,会导致水分蒸发加快的是( )A.吸完墨水后,塞紧瓶盖B.蔬菜用保鲜膜包好后,放入冰箱C.用电热吹风将湿发吹干D.将新鲜的柑橘装入塑料袋里保存5.室温恒定不变的情况下,有两支示数相同、规格相同且完好无损的温度计甲、乙,温度计甲保持表面干燥,将温度计乙的玻璃泡用浸透水的湿润棉花包裹(湿润棉花的温度与室温相同),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计甲、乙的示数会一直相同B.包裹温度计乙的湿润棉花中的水蒸发降温致冷,需要放热C.温度计乙的示数会减小,原因是棉花中的水蒸发,需要吸热D.如果用扇子扇温度计甲,只要有风,没有液体蒸发,它的示数也会下降6.取出在冰箱中被冷冻的金属块,擦干后放一会儿,其表面会变湿。此现象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汽化 B.液化 C.升华 D.凝固二、填空题7.如图所示是电冰箱工作原理图。电冰箱在工作时利用制冷剂为热的“搬运工”,把冰箱冷冻室里的“热”搬运到冰箱外边。冷凝器里的液态制冷剂经过一段很细的毛细管进入冰箱内冷冻室的管子里,在这里迅速 (填物态变化名称),使冰箱内温度降低,生成的蒸气又被压缩机抽走,压入冷凝器,再 (填物态变化名称)从而把从冰箱内带出来的热放出。8.炎炎夏日,小东从开着空调的屋内刚走到室外时,眼镜的镜片变模糊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 形成;他买了冰棒含在嘴里过了一会儿感觉到凉快是由于冰棒 吸热。(均填物态变化名称)9.小华在学习了物态变化的知识后做了如下实验:把酒精涂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用扇子去扇,她会发现温度计的示数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在这个过程中酒精发生了 现象。(填写物态变化名称)10.如图所示是《天工开物》中有关“透火焙干”的插图。“透火焙干”是造纸的一道工序,其做法是将刚生产出的湿纸张贴在烤火的墙上,从而减少了湿纸变干所需的时间。其中所涉及到的物态变化是 。11.夏天,人游泳之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是因为蒸发 (选填“吸热”或“放热”);冬天,手上、脸上涂护肤霜后感觉寒风没那么刺骨,因为护肤霜 (选填“减慢”或“加快”)了皮肤表面水蒸发。12.观察图中水壶烧开水的情景,两壶中的水均已烧开,壶嘴冒出的“白气”是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判断甲、乙两房间中温度较低的是 。三、计算题13.如图1所示是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1)请指出实验中错误之处: (写一个)。(2)实验过程中主要观察水沸腾时的现象和水沸腾时的温度。如图2(甲)(乙)所示,图 是水沸腾时的情况。(3)如下表是本实验过程中不同时刻温度记录,则该地水的沸点为 ℃,可能的原因是当地的大气压 1标准大气压(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t/min ··· 8 9 10 11 12 13 ···t温/℃ ··· 96 97 98 98 98 97 ···(4)如下图所示,是三位同学作出水的沸腾图象,其中正确的是 。(5)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 热,如果继续给沸腾的水加热,水的温度 (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6)如果要适当缩短加热时间,可采取的措施是 。四、综合题14.壶中水烧开后,我们会看到壶嘴附近产生大量“白气”。(1)请说明“白气”产生的原因;(2)请说明为什么离开壶嘴一段距离“白气”才清晰可见。15.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强烈地震,抗震抢险中的许多场面给人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灾区一青年为防止液化石油气罐在烈日下发生爆炸,将液化石油气罐的一部分埋入土中,并在周围倒插了几个装满了水的啤酒瓶。(1)液化石油气在常温下,是用 的方法使它 成为液体贮存在钢瓶里的。(2)瓶中的水缓慢流入土中,在逐渐蒸发的过程要 热量,可降低液化石油气罐的温度,保证安全使用。16.在课堂上同学们用小纸锅烧水,如图甲所示。为什么水能烧开而纸锅不会燃烧呢?带着这个问题,同学们开始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甲 乙 丙 丁(1)如图乙,在安装实验器材时,老师提醒大家固定夹A和B的高度都要适当,固定夹A高度适当的标准是保证能够用酒精灯外焰加热,那么固定夹B高度“适当”的标准是 .(2)用酒精灯给水加热至沸腾,需要计时,记录温度并观察现象。实验中判断水沸腾的依据是烧杯中出现图丙中的 (填“a”或“b”)所示现象;(3)两位同学将收集的数据绘制成如图丁所示的“温度-时间”关系图象,发现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变化的特点是 ,根据图像可知两位同学所用水的质量大小关系是mA mB(填“>”或“<”);(4)交流评估环节中,同学们提出了各自的观点,其中正确的有 (填字母)。a.纸板上的小孔加快了水的散热,因此小孔是多余的b.用初温较高的水做实验,可以缩短沸腾前的加热时间,节约能源c.纸锅烧水实验中,纸锅不会燃烧是因为纸的着火点高于水的沸点,且水沸腾时要不断吸热五、科普阅读题17.阅读短文,回答文后问题“天路”上的热棒技术被称为“天路”的青藏铁路,在修建时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多年冻土对路基的影响,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的年平均气温约为-3.5℃~-2℃.夏天气温上升,冻土层中的冰就要熔化,使路基硬度减弱,火车的重压会使路基及铁轨严重变形,而冬天温度降低,冻土层的水结冰,上面的路基和钢轨就会鼓起来,冻土层反复冻融及冬季不完全冻结,严重危及铁路路基,火车极易脱轨.因此,为了使冻土层保持稳定,工程建设者们有许多发明创造,其中有项技术叫“热棒”.在冻土区,路基两旁插有一排排碗口粗细、看上去像护栏的金属棒,如图甲所示,这就是“热棒”.它们的间隔为2m,高出路面2m,插入路基下5m.热棒由密闭真空腔体注入低沸点物质(如氨、氟利昂、丙烷、二氧化碳等)而构成.图乙是热棒的工作原理图.热棒置于冻土中的部分称之为蒸发器,暴露在地面且安装有散热片的部分称之为冷凝器.在寒冷季节,由于空气温度低于多年冻土的温度,蒸发器中的液体物质吸收周围土体中的热量,蒸发形成汽体物质,在管内压力差的作用下,蒸汽上升至冷凝段,与较冷的冷凝器管壁接触,放出热量,再通过冷凝器的散热片将热量传递到空气中.同时蒸汽物质遇冷冷凝成液体,在重力的作用下,液体沿管壁回流至蒸发段,再蒸发.如此循环往复,将土体中的热量传递至空气中.在温暖季节,由于空气温度高于冻土体温度,热棒中的液体物质蒸发后形成的蒸汽到达冷凝器后不能冷凝,液体停止蒸发,热棒停止工作,因此天气中的热量不能通过热棒传至冻土中,从而可保持冻土良好的冻结状态.(1)夏季温度过高时冻土中的冰会 (填物态变化名称),使路基变得松软不牢固.(2)“热棒”能够保持路基冻土,是因为管中的物质具有的主要物理性质是(____)A.熔点低 B.沸点高 C.熔点高 D.沸点低(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A.热棒工作时,物质从气态到液态是通过降温的方法实现的B.散热片的作用是提高气态物质的放热效果C.热棒工作时,下端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汽化D.冻土中的水结冰时体积要收缩(4)热棒工作时,冻土的温度 (低于/等于/高于)地面空气温度.(5)热棒具有独特的单向传热性能:热量只能 (向上/向下)传输,反向不能传热.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识点】沸腾及沸腾条件2.【答案】D【知识点】蒸发及其现象3.【答案】B【知识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4.【答案】C【知识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5.【答案】C【知识点】蒸发及其现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6.【答案】B【知识点】液化及液化放热7.【答案】汽化;液化【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放热8.【答案】液化;熔化【知识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液化及液化放热9.【答案】变小;蒸发(汽化)【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蒸发及其现象10.【答案】汽化【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11.【答案】吸热;减慢【知识点】蒸发及其现象12.【答案】液化;甲【知识点】液化及液化放热13.【答案】(1)读数时,视线未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2)乙(3)98;小于(4)B(5)吸;不变(6)用热水【知识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14.【答案】(1)解:“白气”是壶中喷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小水滴。(2)解:由于壶嘴处的温度较高,水蒸气不易液化,而离开壶嘴一段距离处的温度低,水蒸气遇冷更易液化。【知识点】液化及液化放热15.【答案】(1)压缩体积;液化(2)吸收【知识点】蒸发及其现象;液化及液化放热16.【答案】(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2)a(3)保持不变;>(4)b c【知识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17.【答案】(1)熔化(2)D(3)D(4)高于(5)向上【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