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我的“长生果”教学目标:1.认识“扉、瘾”等生字,并透过互相提醒认清字形,读准字音。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资料,重点感悟作者从读书和作文中受益的语句。3.学习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资料,理解感悟作者从读书和习作中受益的语句,并学习作者的读写方法。2.结合自我的课外阅读和习作体会“长生果”的寓意。一、读书,积累语言,凸显审美旨趣,渗透育人师:同学们,我们今天来“开列高铁”。一位同学读,其他同学边听边跟着默默地读(幻灯片呈现句子或词语)。生读: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这个比喻,我觉得特别亲切。生:家喻户晓,不言而喻,愉悦之情,心情愉快。师:聪明,能试着把这四个词里面的感觉读出来吗?其他同学注意听。(学生再读)很好!我感受到你读到后面两个词语时心情特别愉快。生读:在记忆中,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也似一阕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师:这句话不太好读,听老师读。在记忆中……大家一起读。(生齐读)很好。生读:小时候受过的一次委屈,平常积累的那些描写苦恼心境的词语,像酵母似的发挥了作用。师:和上一句对比,你发现了什么?生:出现了多音字,要读清楚,“恰似”“也似”读sì,“似的”读shì。师:大家一起读这两句。(生齐读)读得准确、流利多了。同学们预习时也可以像这样找出课文中含有多音字的句子对比着多读几遍。下一组也是多音字,你读第一句。生读:遇到大人让孩子买烟,这美差往往被男孩抢了去,我们女孩只落了个眼羡的份儿。师:“落了个眼羡的份儿”,这里读luò,是“得到”的意思,写出了女孩对男孩的万分羡慕。请全班女生一起读这句话。(女生齐读)生读:几个月的工夫,这个小图书馆所有的文艺书籍,我差不多都借阅了。我读得很快,囫囵吞枣,大有“不求甚解”的味道。师:这句话不好读,同学们注意听。(师范读)大家齐读这两句。(生齐读)生:开始我看得津津有味,天长日久,就感到不过瘾了。师:好的,同学们看到这个“瘾”字了吗?发现是什么偏旁?(生:病字旁)对,病字旁,“瘾”就是一种病,千万不要染上这种病,但读书可以例外。(生齐读)生:请勿触碰电子游戏,一旦接触就会上瘾!师:全班同学大声认真读。(生齐读)记住呀,同学们。生读:一位爱好美术的小学教师,他有几套连环画,我看得如醉如痴:《七色花》引得我浮想联翩,《血泪仇》又叫我泪落如珠。师:好,同学们听老师读。(师范读)大家齐读。(生齐读)师:看过《七色花》的同学举一下手,不错。有没有看过《血泪仇》的?老师也没看过。好在这间教室是最美的一间教室,隔壁就是我们的——(生齐答“图书室”)知道老师要说什么了吧。好,再读这句话。(生齐读)多美的读书景象。生:我每天一放下书包就直奔那里。师:读得真好!“直奔(bèn)那里”的“那里”指哪里?生:小镇的文化站。师:是的。“连环画一类的小书已不能使我满足了,我又发现了一块‘绿洲’——小镇的文化站有几百册图书!”生:中国制造的祝融号直奔火星。师:好,请大家再一起读读这两句。大家有没有什么问题要提?没有是吧?那我们继续往下读。生:对像我这样如饥似渴阅读的少年来说,它的功用更是不言而喻。醉心阅读使我得到了报偿。师:你读书有如饥似渴的感觉吗?有一点是吧?好,你带着这种感觉,好好把这句话读一读。其他同学注意听,看看能不能够带动你读书的经历。(生再读)同学们,你们是否有这样“如饥似渴”读书的经历呢?请把这种感觉读出来。(生齐读)师:是的,这样“如饥似渴”的阅读使我得到了报偿。生读:我把秋天比作一个穿着金色衣裙的仙女,她那轻飘的衣袖拂去了太阳的焦热,将明亮和清爽撒给大地;她用宽大的衣衫挡着风寒,却捧起沉甸甸的果实奉献人间。师:真美。这句话很长,不好读,同学们认真听老师读。(师范读)一起读。(生齐读)生读:这小小的光荣,使我悟得一点道理: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儿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这些领悟自然是课外读物的馈赠。师:这个词读馈赠(kuìzènɡ),这里的“馈赠”指的是什么?生:我读课外读物的收获: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儿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师:是的,也就是“我”悟出的道理。一起读。(生齐读)生读:后来,我又不满足于只看一般的故事书了,学校图书馆那丰富的图书又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我。生读:我从一个清冷的黄昏开始写,以月亮的美丽皎洁和周围人的嬉笑,来反衬一个受委屈的小女孩的孤独和寂寞。生读:于是,我又悟出了一点道理: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师:非常流畅。但哪个词应该重读呢?(生齐答“呕心沥血”)是的,我们要把这个词语的意思读出来。听我读。(师范读,生齐读)二、小题大做,说“主要内容”师:多美的经验啊,这些句子都来自一篇课文,叫(生齐答《我的“长生果”》)。同学们看老师板书。(生再次齐读课题)再读,想一想,应该强调哪一个词语?生(齐声):长生果。师:同学们已经预习了,“长生果”到底指什么?生:是指“书”。师:为什么把书称作“长生果”?生:多读书,这样可以写好作文,所以把书称作“长生果”。师:是的,书就是“我的‘长生果’”。由书、读书到写作,这篇课文不仅写了“读书”,还写了“读书”和“作文”的关系。这里的“我”是谁?作者是谁?生(齐声):叶文玲。师:你对叶文玲有了解吗?(请生分享对叶文玲的了解,师相机推荐阅读书籍《我的“长生果”:叶文玲作品集》)师:这里的“我”就是指作者。在有的文章当中,“我”不一定就是作者哟,大家有没有遇到过?但是我们一到五年级读的课文,大多数课文中的“我”就是作者。比如《落花生》中的“我”是谁?(生齐答许地山)《桂花雨》中的“我”是谁?(生齐答琦君)《珍珠鸟》中的“我”是谁?(生齐答冯骥才)“余尝谓读书有三到……”中的“余”,就是那个“我”指谁?(生齐答朱熹)“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中的“吾”指谁?生(齐声):孔子。师:还有什么可能?生(齐声):孔子的弟子。师:很好,孔子或孔子的弟子,对吧?这句话选自——(生齐答《论语》)。好的,同学们现在好好想一想:这篇课文到底写了什么?用简练的语言说给同桌听。(生交流讨论)生:从看书到学会写作。师:你漏了一个最重要的因素。谁?生:叶文玲,作者。师:把话说完整。生:作者从看书到写好作文。师:请坐,谁能够比他说得更简练一点?生:作者读书写作的经历和悟出的道理。师:很好。还有没有更简练一点的?生:这篇文章讲的是作者从读书中获得的收获。师:好,把前面“这篇文章讲的是”拿掉。生:作者从读书中得到的收获。师:简练多了。还有没有更简练的?生:读书对作者的帮助。师:还有?生:作者读书和写作的故事。师:很好。生:作者读书的经历。师:请坐。这位同学说得最简练了。听到了没有?他说作者读书的经历,对吧?经历就包括收获和感受。好,同学们把笔拿来,把这两行(板书内容)工工整整地抄下来。三、借助流程图,说“内容要点”师:作者是怎么读书的呢?打开书,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叶文玲少年时代读了哪些书、怎样读书、读书有哪些收获……把关键的信息圈出来。好的,有没有哪位同学愿意把你的想法跟大家分享?生:她读了连环画这一类书,还读了著名作家巴金写的《家》这本书。作者的收获是: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与众不同,这样作文才能写得好。师:请坐。请同桌帮忙补充。生:她还读了香烟小画片,领悟到:作文不仅要模仿和借鉴,还要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师:请坐。来,你能不能再补充?生:还有一类书是古今中外的大部头小说。师:你把作者读的书的种类都说出来。生:一是小画片,二是连环画,三是古今中外的大部头小说。师:好。看来需要老师的一些帮助。如果用这个流程图或者大家想的思维导图之类的来梳理,是不是更清晰一些?(幻灯片呈现。见下图)你能不能把空填出来,然后根据这一张图给大家介绍一下作者读书的种类和经历以及她的收获。生:她最早读的是被叫作“香烟人”的小画片,后来又读了连环画,然后又在小镇上发现了许多文艺书籍,这使她的想象力得到了提高。后来她学会了做笔记和借鉴,使作文得到了好评。她悟出了道理:只有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才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师:同学们读书先得把书读熟。把书记在你的心里,不然就不叫“读书”。同桌能不能试着补充,说得更完整一点?生:她最早读的是被叫作“香烟人”的小画片,后来又读了连环画。慢慢长大后,读了小镇上几百册文艺书籍,想象力得到了提高。那个时候她写作文就特别有自己的想法,她写的《秋天来了》得到了“甲优”,这使她悟得一点道理: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儿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再长大一些,她到了学校,进了学校的图书馆,读了大部头小说,还学会了记笔记。记笔记既增长了她的记忆力,又提高了她的理解力。她的作文《一件不愉快的往事》又得到了好评。于是,她又悟出了一点道理: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议书,关注“我”的感受,启发“整本书阅读”师:同学们把书捧起来,朗读第一次悟出的道理。生(齐声):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儿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师:于是,我又悟得了一点道理,读——生(齐声):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生:我以前就是很爱读书,特别是跟动物有关的,或者一些科幻小说。后来我就自己触发联想,写了一本《小恐龙洛博》,里面有些东西是我借鉴以前看的一些书。但我现在觉得写得不是很好,后来现在又开始创作一个新的。我边创作边读书,创作的过程中又悟出了很多道理,作品中还用了很多修辞手法。师:太棒了!你把书读进去了。(其他生齐鼓掌)大家不仅是手拍拍掌,而是你的心要动,更重要的是你的行要动。同学们看一看叶文玲小时候读书的经历(幻灯片呈现叶文玲读书经历的介绍),你有什么感受?生:我认为叶文玲非常热爱读书,自己创作了很多书籍,还留下了很多读书的经验。师:你自己有没有什么想法?生:我认为我们可以根据叶文玲的经验,更好地学习读书。生:我猜这个叶文玲小时候一定也看过许多书,所以她才能写出这么多好书。师:这句话可以表达得更简练一些。生:就是要多读书才可以写好书。师:后面这句话表达得很清楚了,多读书才有可能写出更多的书,是吧?好,叶文玲小时候读书的经历非常之美好。大家一起读一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生(齐声):像蜂蝶飞过花丛,像泉水流经山谷,我每忆及少年时代,就禁不住涌起愉悦之情。在记忆中,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也似一阕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师:叶文玲是浙江绍兴人,她曾为家乡的辛亥革命女英雄秋瑾写了传记《秋瑾》,同学们有兴趣的话可以进行阅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