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军神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感受军神的形象。2.通过构思镜头,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联想与想象画面,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体会刘伯承如钢铁般意志的军神形象,感受革命先烈伟大的精神和人格力量,认识到生命的价值。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感受军神的形象。2.通过构思镜头,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联想与想象画面,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体会刘伯承如钢铁般意志的军神形象,感受革命先烈伟大的精神和人格力量,认识到生命的价值。教学流程一、识字读文,梳理内容师:今天我们学习《军神》。课文中有5个生字,谁会读 (生读)师:沃克是一个德国人,是一个——生:医生。师:他不是一般的医生,是军医,上过战场,救过伤员,所以他对一般的病人比较严厉。师:你们见过土匪吗 有人见过 吓我一跳,你们在哪里见过 生:电影、电视里。师:那是兵荒马乱的年代,民不聊生的时期,会出现“土匪”。在我们现在安居乐业的年代,土匪已经成为历史了。生:绷带(看插图)、由衷。师:“衷”,这是一个形声字。中间是“中”,上下合起来是衣,“衷”本义是内衣,引申为内心,所以“由衷”就是——生:发自一个人的内心。师:我们说话要和内心一致,叫做言行一致。我们要说真心话,如果心口不一致,就是——生:言不由衷。师:“堪称”是什么意思 生:是“可以称为”的意思。师:“堪”是足以的意思。比如说,一个医生医术高超,救死扶伤、妙手回春,这个医生堪称——生:神医。师:如果一个军人在战场上带兵打仗,百战百胜,就堪称——生:军神。师:课文中的“军神”指的是谁 生:刘伯承。师:课文中写的是,军医沃克和军神刘伯承之间发生的故事。再读一读。(生依次读)师:在沃克眼里,一开始刘伯承是一个普通的病人,后来发现他不是普通的病人,他是“军人”,等到做完手术发现他不是一个普通的军人,他是“军神”。师:沃克医生是怎么发现这个病人是一个军人的 为什么称这个军人为军神呢 别着急回答,请打开课本,轻声读,在重要的语句下面做记号。生:这个叫刘大川的病人受的伤很严重,但是他仍从容镇定。生:因为只有军人才能忍受这么重的伤势。师:刘伯承的眼睛被子弹打坏了,肉都已经烂了。一般人受这么重的伤会怎么样 生:一般人会痛得哇哇大叫,甚至晕过去。想到自己要失明,会十分害怕,十分绝望。但刘伯承从容镇定,只有军人才会这样。师:军人是什么样的 在战场上怎么样 生:冷静、勇敢。师:轻伤不下火线,伤势很重却从容镇定。因为沃克医生从前是个军医,所以他太了解军人了。师:沃克为什么后来称他为军神呢 生:刘伯承说担心麻醉会影响脑神经,他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手术时,他虽然很痛,但是一直在数刀数。师:听明白了吗 明白了什么呢 生:刘伯承不怕疼痛。师:你们要学会听同学讲的要点。第一个要点,手术前,他怎么样 生:不打麻醉剂。师:拒绝使用麻醉剂。第二个要点呢 生:手术时,他一直在数刀数。师:多少刀 生:七十二刀。师:现在谁能连起来说说,为什么称他是军神 生:刘伯承在手术前拒绝使用麻醉剂,在手术时一声不吭,手术后还能准确地说出沃克医生割了七十二刀。师:你总结一下,这样的人是什么样的人 生:勇敢的人。生:专注的人。师:解释一下为什么。生:就算非常痛也能数刀数。师:这种专注靠的是什么 生:毅力、意志力。师:这种毅力不是一般人具备的,他是军人中的——超人,超越了一般的人,所以称为——生:军神。师:下面谁能将这两个问题连起来说一说,沃克医生是怎么发现这个病人是一个军人的 后来为什么称这个军人为军神呢 生:沃克医生发现病人伤势严重却很从容淡定,在手术的过程中……生:手术前,他拒绝使用麻醉剂,手术中一声不吭……生:还数沃克医生割了多少刀,数出来七十二刀。最后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师:刘伯承的行为超乎常人,是常人做不到的,是一般的军人做不到的,他堪称军神。二、关注态度,角色朗读师:在这个故事中,沃克医生看到这个病人的时候,发现他是军人的时候,最后称他为军神的时候,态度是一样的吗 (生摇头)师:把描写沃克医生态度变化的词语画下来。生:沃克医生刚开始是冷冷的,当病人承认他是军人的时候沃克医生的目光柔和下来。生:手术时刘伯承拒绝使用麻醉剂,沃克医生很生气。当病人说出手术割了七十二刀的时候,沃克医生惊呆了。生:当病人说他一直在数沃克医生割的刀数时,沃克医生吓了一跳。生:第9自然段,沃克医生一针见血地说……师:“一针见血”是什么意思 生:用简洁的语言说出事情的重点。师:病人说自己是邮局职员,沃克医生马上一针见血地戳穿了他的谎言。生:第14自然段,当病人拒绝使用麻醉剂,说他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时,沃克医生再一次愣住了。师:文中沃克医生有两次愣住,第一次是——生:第7自然段,沃克医生站起身,熟练地解开病人右眼上的绷带,他愣住了。师:这个是为什么愣 生:伤势严重,眼睛都要烂掉了。师:第二次呢 生:这么重的伤势,要保持清醒的大脑,不用麻醉剂。师:沃克医生看见一个叫刘伯承的病人,态度是——生:冷冷地问。师:当他解开绷带,发现病人伤势那么严重的时候,他——生:愣住了。师:不但愣住了,而且还——生:有一丝惊疑。师:怎么会受这么重的伤!识破这个病人原来是一个军人的时候,他的目光——生:柔和下来。师:当沃克医生听闻病人要求不使用麻醉剂的时候,他——生:十分生气。师:听了病人的解释,他——生:再一次愣住了。师:做完手术,听到病人数了七十二刀,沃克医生——生:吓了一跳。师:最后沃克医生的表情变得——生:十分慈祥。师:当沃克医生知道这个人就是川中名将刘伯承的时候,他——生:肃然起敬。师:沃克医生对刘伯承的态度是不断变化的,是因为他的内心也在不断地变化。现在请同桌分角色朗读对话,叙述部分一起读。要求对描写沃克医生态度变化的语句,要读出不同的语气。(生练读)师:谁愿意试一试 (两生举手)我再请一个同学帮你们读旁白。其他同学边听边用笔画一画,看看读的同学哪些地方语气读到位了,哪些地方语气还不到位。(生朗读后互评)师:角色朗读就是要读出人物的语气,这种语气藏在沃克医生对刘伯承的态度描写当中。用一个字描述,一开始,就是——生:冷。师:接着,一个字——生:柔。师:然后,一个字——生:气。师:往下,一个字——生:惊。师:接下来,一个字——生:吓。师:吓了一跳,对吧 等他知道病人是刘伯承的时候,一个字——敬,肃然起敬。这就是沃克医生的表现,他的态度(外在表现)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的,他的内心也是在变化的。三、反常之处,体会内心师:这个男同学朗读的时候,他的语气可以用课文中的词来概括——生:平静。师:对了,平静。从第一句到最后一句,他读的语气都没有改变。刘伯承外在的表现是平静的,那么他的内心是否也是平静的呢 我们来看看课文中这个句子。(病人微微一笑,说:“沃克医生,你说我是军人,我就是军人吧。”)师:刘伯承承认自己是军人了吗 生:没有。师:他一开始说自己是邮局职员,现在被沃克医生识破身份了。一般人被识破了会怎么样 生:惊慌失措,紧张。师:因为战争年代,被识破有风险,会招来杀身之祸,可刘伯承慌乱了吗 害怕了吗 生:没有。师:一般在这样的反常之处就要格外关注。为什么他很平静,说他自己就是军人 在这样的危急关头,刘伯承表现出了一种军人特有的品质。从平静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用一个词读懂他的内心——生:临危不惧。师: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但是他一点也没有慌乱。这种情况叫——生:处变不惊。师:我们再来看一句,判断一下他的内心是否平静。病人平静地回答:“沃克医生,眼睛离脑子太近,我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而我,今后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师:“平静地回答”决定麻醉前和一般人担心所受的影响一样吗 生:不一样。师:在不一样的地方,我们就要问个“为什么”。谁知道他为什么这样说 生:我觉得他此时内心没有丝毫害怕,下决心不用麻醉剂。师:死都不怕,更不用说痛。这叫勇敢,这叫无畏。这个词写下来。(生板书)这就读到人物的心里去了。我们再来看一句,谁来读 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师:这里要问个“为什么”。手术时,一般人会觉得疼晕,但他是平静的,为什么 生:他身经百战,小苦小痛不算什么。生:挖眼睛里的烂肉,是剧痛,是大苦。他一直在数医生的刀数,就是为了保持清醒,不让自己晕过去。生:他和一般的军人不一样,特别坚强。他临危不惧,连死都不怕,这点痛当然也不怕。师:说得真好!他十分有信念,一定要清醒。靠什么“忍” 生:顽强。师:这不是一般的意志。前面我还要加一个词,什么样的顽强意志呢——生:靠的是钢铁般的顽强意志。师:沃克医生说刘伯承是“一块会说话的钢板”。刘伯承在手术过程中始终表现得那么平静,因为他有钢铁般的顽强意志,所以他面对变化——生:处变不惊。师:面对危险——生:临危不惧。师:面对疼痛——生:勇敢无畏。师:他和一般军人不一样在——生:具有钢铁般的顽强意志。师:所以他被称为——生:军神。师:行为表现背后是他的内心世界。现在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几句话。(生齐读)师:我们在阅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人物的表现,这种表现可能是人物的语言,也可能是人物的神态。我们再来读读第22自然段沃克医生对刘伯承的称赞。(生齐读)四、情境仿写,表达内心师:优秀的读者就是要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中读出人物的内心。我们不但要成为优秀的读者,还要学会像作者那样写。怎么写 要表现一个人物的内心,就要通过他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出来。现在我们来做一个练习。内心“焦虑”:还有3分钟车子就要开走了,小红还没有来。小明……师:同学们,小明内心焦虑吗 他会有怎样的表现 他会说什么、做什么 他的神态会怎么样 请想象一下写两三句话,限时3分钟。(生写,师巡视指导)师:可以写动作、语言、神态。可以用一种描写,也可以用两种……生:小明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师:用了一个比喻“像热锅上的蚂蚁”,后面可以加上动作“团团转”。生:小明不停地嘟囔着:“快啊,快啊,怎么还没来 怎么还没来 ”他一边跺着脚,一边看着车子的方向,生怕车子开走了。师:他描写了几个方面 生:有语言描写,还有动作描写。师:“跺着脚”,你们着急的时候是不是也会跺脚 非常好。师:刚才我们初试身手,现在再比一比,看谁写得好。(生写作,交流、互评)师: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外在表现,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就能成为优秀的读者;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就能够成为优秀的作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